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庚子年的事件本属荒唐,唯独南方的“东南互保”尚属清醒之举。”
话时,虚坐于伯父面前的刘能贤在说话时微微抬眉瞅了眼伯父,觉察到他在听到这话时眉头一扬,知道那陈然之的话许是听到了伯父的心里。
“年虽幼,久居洋,到明几分事理!难得!难得!”
原本懒坐于椅上的刘坤一听到这话后,忍不住点头赞了句。
去年拒不执行“宣战上谕”,又搞了个东南互保,与各国领事进行局部外交,犯下这种犯上作乱之过,但那是“为疆土计,非为外人计”,私与英人接触,或是摸准了老佛爷,一旦不济,最终还得议和的脾气。
虽说保住了大清的半壁江山免于战祸,外头的那些个士绅当面说着“大人英明!”一副哥功颂德的模样,可背地里却说着“东南诸督无君无父,拒不奉诏,不解君忧,实为叛逆!”,今这个倒在一年留洋二十三载的后生那得到赞同。
打从李鸿章发出那份“此乱命也,粤不奉诏。”的电报,接着接近一半的地方大员公开指责朝廷圣旨“谬误”并坚决表示不予执行,将南方的半壁江山联合在一起,抗旨自保。甚至暗中约定,如果北京失守,两宫不测,他们将推选李鸿章做总统以支撑危局。
但饱受传统儒家文化熏陶的刘坤一对此仍可谓的是“耿耿于怀”,外人称之此举为“英明”,称此为“明智”,但仍无法解开那根心结,英明是官话,明智是识时物,这无不是士大夫所不耻,反倒是今天听到的“清醒”二字,倒解开了那块心结。
看到伯父眉头一展笑开了,难得见伯父高兴的刘能贤忙接着说了下去。
“那人还说了,自古以来,帝国的官场决不允抗旨,朝廷之令即使再荒谬不堪,也必须不折不扣的完成。然东南诸督以乱命而不奉,愚夫可斥“诸督卖国”,然世人皆知,在庚子年的巨祸中,正是东南诸督牺已之名,方才得保这古老帝国半壁江山之稳定,保得了帝国元气、疆山,此等盖世之功,非得百年之后方才论定,诸督之明,介时可晓然。”
“哦!”
被这个间接的马屁拍的极为舒坦的刘坤一看着自己的侄子。
“能贤,你所言可是实话!”
伯父突然的责问,让一直虚坐于椅上的刘能贤连忙站起身来,双手一恭施起礼来。
“能贤句句实话!绝不敢妄言欺瞒伯父!还请伯父明鉴!”
皱眉抚须思考酌茶功夫,刘坤一抬头看着恭站在那的侄儿,轻挥右手示意他坐下。
“他曾言议和大纲一签,除在那框框里的周旋,勉强还可争取些许利益!”
“确有此言!”
“哦!”
虚应着刘坤一左手端起茶杯来,一副沉思状。
“你观此子如何!”
“骨子里全不见圣人丝许教诲,反倒多些洋人才有的利气。”
刘能贤如实的答道,那日在孙镜南书房里虽说他陈默然摆着一副做作的仪态、礼数周全,可骨子里那股洋人味,却是瞒也瞒不住的。
“洋人的利气!”
听到这话,刘坤一先是一愣,旋即一笑,他自知道这洋人的利气所指何物,那是船坚利炮撑起的利气。
“你觉此人可堪大用?”
大用!
伯父的话让刘能贤顿时瞪大了眼睛,几乎不可思议的看着伯父,难道说伯父想……,细下一想,刘能贤到犹豫起如何回答伯父的话了,那陈默然可堪大用吗?
“伯父,是否可堪大用,能贤尚无识人之资,但那日在孙南萍的书房里,他倒一句话,能贤至今不敢忘……”
思量着刘能贤把先前自己隐去的一段说了出来,同样是刘能贤最欣赏的一点。
“晚辈骨头不软,怕做了官,有朝一日被砍了!我问,即骨头硬,为何怕被砍了,他回,膝盖硬,弯不下,所以断了,脖子硬,但硬不过刀!这八斤半的脑袋,还想顶着!”
原本端着茶杯的刘坤一几乎是面带惊色的听着这句话,听到最后一句话时,面上的惊色一敛,放声笑了起来,手中端着的茶杯,因过于激动而晃荡的铛铛作响。
“好!好!”
连道两声好,或许因激动的缘故,刘坤一原惨黄的面庞红润了许多。许是许久未听到书房里大人的笑声,连外间站着的佣人这时都忍不住朝着书房里看了一眼。
面色一敛,笑声一止,刘坤一的话声一变。
“时局至此,他想安然顶着这八斤半的脑袋,难!”
被伯父的话惊的猛从椅上站起的刘能贤忙冲着行了一礼。
“啊!伯父!……”
“怎么?”
侄儿的大惊失色让刘坤一微微一笑。
“能贤,怕我真的砍了那陈然之吗?”
见伯父脸上露出笑来,原本有些担心刘能贤才算是放下了心。
“伯父,若当真要砍他陈然之,到也合乎律例,他陈然之话间尽是不恭犯逆之言,砍了也就砍了!”
“哦!”
刘坤一轻应一声,知道自己的这个侄子怕还有后话。
“不过,虽说其言不恭,语犯逆,但以伯父容人之量,想来定不会将那陈瘸子放于眼间!”
“若是搁在年前……”
心下一叹刘坤一看着站在那的侄儿,到不再提砍头之事,更何况本来他就没有砍人脑袋的想法。
“他陈然之说出那番话来,那八斤半的脑袋,想安稳的扛下去,许是如不了意!”
将伯父前后间的话一联系,刘能贤隐约猜出了伯父的意思。
“伯父,难道您,想许他陈然之一……”
“若是在去年,他李合肥还在上海时,我至少能保他个从三品的顶戴,跟着李合肥去京里做个议和随员,指不定还能替大清国争回些里子。”
话到此处,刘坤一不禁再叹一声,心叫着可惜。
“伯父,那为您……”
“为何现在不保举他个顶戴是吗?”
望着似是糊涂的侄子,刘坤一心下不由的一阵失望。
“议和大纲一签,大清国的里子、面子早都丢尽了,即是保他个三品顶戴,又有何用,也不过让污了他的名声罢了,他那脑袋……”
端起茶杯,稍加沉思后刘坤一才接着说了下去。
“暂且让他安然顶着吧!富民强国,民富则国强,无实业不能富民,无工业不能强国!这陈然之有点儿意思!”
抬眼看着已经坐到椅上的侄儿。
“能贤,等年过了,你安排一下,差个府里的人去趟上海,着一份我的名帖给上海道送去,把陈然之的名字知会他一下!这和约一签,大清国需得这样人的去挣银子,那些个人手实是长了点!该敲打一下了!”
惊讶的望着喝着茶的伯父,刘能贤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伯父鲜少这般点名其事的去照顾一人,这陈然之真不知是上辈子烧了什么高香。
“还有,这件事不要声张出去,我到要看看,这个陈然之想安生顶着脑袋时,还能翻出个多大的浪来!”
(无语仍然在努力码字中!明天加更!求收藏!求推荐!)
第16章北难南安
转眼到了除夕夜,刚下了一场瑞雪,皑皑白雪覆盖的大地愈发显得厚实,整个中国大地几乎每一座城市、市镇、村落,在入夜时分,不时响起的鞭炮声烘托着一片祥和之气,一片辞旧迎新之氛。
但,只是几乎!并不是全部。大清国的心脏,京城,虽已入了夜,可却不见那鞭炮声烘托起的祥和之气,更不见辞旧迎新的喜色。偶尔街上传来的些许鞭炮声,反倒会惊的街上的人四处躲藏起来,生怕碰到那如狼似虎的八国联军,给抢了银子,污了身子,夺了性命。
古老的京城,在上演了那一段时间的迷幻大剧之后,现在,轮到惨烈悲壮的结尾了。全家集体自杀的皇亲国戚、自杀的王公大臣来了个“平常静坐谈心性,临危一死抱君王”。但是所有的悲情都于事无补,中国历史从不缺少这样不负责任的死法,个人的生命算得了什么呢?
对于这些王公贵族而言,如果缺乏对于国家大局的政治智慧,危难时候以自己的生命作砝码,毕竟是无足轻重的。
终了,在老娘们于京城上演了一幕幕大剧,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的悍然向十一国宣战后,随着八国联军的破城,这副烂摊子总还得有人去收拾,这个地狱总还得有人下的。
半年了,打从八国联军破了城,大清国的首都就不再是大清国管辖了,八国的联军在皇宫里阅着兵,“嗒、嗒”的军靴声震落了的这古老的帝国最后一点面子,连里子都未留分寸,整个京城由各国军队分区占领。
不过的这若大的四九城里,倒来有两个小院落属清国政府管辖,而那是在八月十八中秋节后的第三天,联军司令部特许的,那两个小院落,一个就是李鸿章居住的贤良寺,另一个,则是与李鸿章一同参加与联军议和谈判的庆亲王府。
“今个除夕了!”
坐在床上火炕里的一直沉思着的老人突然抬头问了句,此人正是被称为“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的李鸿章,被慈禧召至京城,收拾烂摊子之人。
“是的,大人!”
在一旁的张翼恭应着。
“外间,怎的听不到放炮……哎!”
话未尽,李鸿章便长一声,沉住话来,撑着身子,起了床。
“大人,外头风寒,莫……”
未待张翼说完,已下床的李鸿章便披衣推来了房门,走了出去,张翼忙在一旁跟着。
蹒跚着步子来到了院内,看着黑洞洞的夜里,除夕夜里诡异的寂静,让李鸿章只觉内心沉痛无比。
数月奉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他李鸿章一进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国联军劫后惨景:“都中蹂躏不堪,除宫殿外,无一免者。”
八国联军不仅把一座文明古都夷为“荒野”,而且在北京城内划分区域,分段占领,进行直接的军事殖民统治,其间更是烧杀淫掠可谓无恶不作,对此他只能看着,甚至在前往公使馆的路上,遇联军兵士掠人妻女,竟也只能受着。
各国只承认奕劻和李鸿章两位全极大臣住处为中国地方,其余地方均被视为“外国辖境”。其实,即使作为中国全权大臣的奕励和李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