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维很快来到了上邽城下,大声叫门,可是,城门楼上毫无动静。郭淮虽然不相信姜维有异心,但是诸葛亮大军到来,投降的人比不投降的人多,还是小心为妙。于是,郭淮下令紧闭城门:要是姜维带着诸葛亮的军队就麻烦了。
  姜维喊哑了嗓子,上邽城门依旧死一般地闭着。完了,马遵还是如愿把我搞成了叛贼,姜维悲哀地想。
  梁绪等人还在那里痴情地对着城门喊,姜维挥挥手:算了,把蜀军引来,我们就真成反贼了。姜维掉转马头,带领他们向冀县走去。冀县是老家,老家人都知根知底的,不会冤枉自己的。
  但是,家乡冀县,用来迎接姜维的,同样是紧闭的城门。从下邽到冀县,三百里的路,姜维跑不过消息传播的速度。姜维造反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冀县。姜维和梁绪他们面面相觑:什么也没干,就成了人人设防的反贼,什么世道呢!姜维意识到,反贼的帽子是戴上了,再在城下喊着开门,说不定城上一支冷箭射过来,那就“一箭封喉”了。姜维,就这样成了一名故乡弃儿。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姜维调转马头:投降诸葛亮去。马遵成功地把一个“革命后代”黑成了“反革命”。
  当归何不归——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姜维只恨马儿跑得太快,故乡越来越远。姜维回头,不见了那熟悉的城墙,他顿时有种要流泪的感觉。他揉揉眼睛,再次回头,还是没看到家乡的城墙。城墙里,他的白发母亲正坐在门前,等着儿子回来。
  见到姜维,一贯沉稳的诸葛亮也禁不住笑了:还有被投降的!
  但是,诸葛亮很快就有一种哭也哭不出来的感觉了。马谡在街亭战败,张郃率领大军进入陇西,刚刚投降过来, 还未来得及换办公室标牌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又被魏军夺回。大势已去,诸葛亮只好攻克西县,移民千余户,带着姜维等人班师。
  冀县,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向别人打听她的儿子什么时候回来。这个臭小子,天热了,他再不回来,给他留的腊肉就没法吃了,老母亲絮絮叨叨。别人说她儿子叛变了,跟着“贼军”去汉中了,劝她自己把腊肉吃了吧。
  老母亲无语,默默地回家,把腊肉装在坛子里,颤颤巍巍地放好。娘在哪里,家在哪里,儿子一回家就会要这腊肉吃的。母亲的心里,没有叛贼和非叛贼这两个概念,只有回家的儿子和不回家的儿子这两个概念。
  汉中的月亮和天水的一样圆,一样亮。望着窗外的圆月,姜维很奇怪为什么会失眠了。恍恍惚惚中,他想起母亲还留着一块腊肉,说是等他回家再吃。想起那块腊肉,姜维不再觉得圆月白得刺目,他心里温暖了许多,竟然慢慢地睡着了。睡梦里,姜维的嘴角带着笑。
  天上掉下个姜维,诸葛亮如获至宝。第一次北伐,总算是有了点收获。
  诸葛亮对姜维推出了任命“套餐”:仓曹掾+奉义将军+当阳亭侯。仓曹掾就是军粮储备处长,在当时是要害职位,诸葛亮北伐多少次栽倒在军粮上啊。奉义将军,是杂号将军中级别较高的,应该和孙吴的张昭担任过的辅义将军平级。张昭的地位在孙吴那可是近似于刘备时期的诸葛亮的,孙策把他看作“谋主”,孙权尊称他为“张公”,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姜维非常器重。当阳亭侯,当然是遥领,因为那时当阳在孙吴手里。虽是遥领,但是姜维此时只有二十七岁,而且对蜀汉寸功未立,如此封侯,在三国绝无仅有(世家子弟除外)。
  对照在天水的遭遇,姜维在蜀汉迎来了第二次生命。而这个给他第二次生命的人,就是诸葛亮。
  可是,给他第一次生命的母亲呢?姜维收到了母亲的来信,母亲什么也没说,只是说要儿子给她买药材当归。当归,当归,应当归去,娘在哪里,家在哪里。可是,母亲怕为难儿子,就说要儿子买当归。儿子要是能回来,自会回来,要是不能回来,那也可以毫无牵挂地不用回来,毕竟当归是常见药材,到处能买到。母亲可能还想,要是直接让儿子回来,让蜀汉的人知道了,会对儿子不利,所以母亲就小心翼翼地与儿子打起了当归的“暗语”。就是嘛,母亲让孩子帮买药,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母亲对孩子,向来是考虑到最全的。
  可是,让人心酸的是,母亲让儿子买的,偏偏是“当归”!
  姜维给母亲回信:“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娘啊,儿有良田百顷,不愿守着老家那一亩三分地,你有远志这味药,何必再要当归呢!
  母亲的期望,遭遇儿子的决绝。姜维知道给母亲的信,肯定会被官府查看的,所以,他也用了远志的“暗语”。是滴血的时代逼着母子之间不能诉说衷情。
  姜维的“远志”到底是什么呢?诸葛亮告诉了人们答案。北伐回来后,诸葛亮驻扎在汉中,把姜维调回成都任职,诸葛亮为此专门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写信,信中说:“姜伯约做事忠诚勤奋,思考周密精细,综合评价起来,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都比不上他。这个人是凉州上士。”李邵虽然在后世不出名,但当时在蜀汉也是一朵数一数二的男人花,当时杨戏在《季汉辅臣赞》里对他的评价是“蜀之芬香”,此马良虽然不是彼神笔马良之马良,却是诸葛亮少有的哥们之一,有时诸葛亮要他代替写公文,然后诸葛亮在上面直接签字。姜维一来,这二人在诸葛亮眼里也就不算什么人物了。诸葛亮还让姜维指挥中虎步兵五六千人。诸葛亮着重赞扬了姜维的军事才能:“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更耐人寻味的是,信的最后,诸葛亮说姜维“心存汉室”。姜维本是曹魏一方的人,当时曹魏篡汉已经八年,皇位已经传到第二代,姜维这类年轻人,受的是曹魏思想的熏陶,而且曹魏待他也不薄,怎么投降蜀汉没几天就“心存汉室”了呢?这个“心存汉室”,就是姜维给母亲的信里的“远志”了。
  这当然是诸葛亮对姜维进行了洗脑,把他与刘备奋斗一生的复汉理想的“远志”种子,播在了姜维的内心。
  新主的“远志”,战胜了母亲的“当归”。 “为人好立功名”的姜维,成就理想的雄心壮志,主宰了他的感情,亲情被挤到心房之外。
  不久,姜维又被提拔为中监军、征西将军。中监军负责全军的纪检工作,征西将军已是名号将军。寸功未立的姜维,年纪轻轻,就获此殊遇,诸葛亮给他的,确实是无上知遇。诸葛亮要姜维接过复汉的火炬,继续前行。
  复汉光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姜维要的就是这种极端挑战性的理想,刺激生命,鼓荡人生。
  可是,姜维没想到,诸葛亮把他领上了理想之路,然后撒手而去,留下他一个人彳亍独行。
  二 身手受制
  瞒过了孔明,瞒不过姜维——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一面残破的汉旗,飘扬在斜谷口。
  汉旗下面,是神色憔悴的诸葛亮,还有脸庞上带着春日青草气息的姜维。他们身后是十万大军。谁也不知道,这是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出征了。这次北伐,更像是诸葛亮对姜维的“岗前培训”。
  诸葛亮数番挑战,魏大将军司马懿坚壁不出,二军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没有耐心等下去,遣使求战。见到诸葛亮派来的使者后,司马懿不谈军事,只扯闲篇,问使者:“诸葛公起居何如,食量如何?”使者说:“三四升。”司马懿又问:“诸葛公工作挺辛苦吧?”使者说:“二十罚以上都要亲自批示。”温情的嘘寒问暖之间,司马懿捕捉到了杀机。使者走后,司马懿对人说:“诸葛孔明其能久乎!”这一来,司马懿更有耐心与诸葛亮耗下去了。诸葛亮派人送司马懿女人衣服羞辱他,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魏将强烈不满:乌龟还偶尔伸一下头呢!
  一天,诸葛亮心情好了不少,多喝了一碗红薯小米粥。他听说魏明帝派卫尉辛毗带着杖节来到了前线。魏明帝肯定是看不惯司马懿的“怯战”,派辛毗督战来了!
  姜维却对诸葛亮说:“辛毗持杖节而到,贼军就不会再出战斗了。”诸葛亮不信,前去挑战。司马懿把睡大觉的辛毗推醒,说他要带兵出战了,请钦差大臣加油助威。辛毗持着杖节,举着尚方宝剑,立于军门,厉声喊道:“谁敢出战,就地正法!”司马懿无奈,回头对诸将说:都回去睡觉吧,抗旨要杀头的啊!诸将悻悻解散,司马懿却和辛毗隐秘地相视而笑。
  这时,诸葛亮才想起姜维的话,恍然大悟地说:“原来司马懿本来不想出战,他之所以坚决请战,只是为了让部下知道他并不怯战罢了。”诡异的司马懿,瞒过了诸葛亮,却没瞒过姜维。
  诸葛亮终于没能耗过司马懿,农历八月,在渭滨的第一片枯叶还没坠落的时候,诸葛亮溘然长逝,倒在了理想的中途。
  姜维,还要继续走下去。
  成为军事接班人——
  诸葛亮在前线病笃期间,刘禅派内侍李福来探望,李福顺便与诸葛亮唠叨了几句国事。李福走了数日,又回来了。诸葛亮恍然大悟地说:你上次来就是问我谁可做继任者吧。李福摇摇头,又点点头。摇头,是因为人还没死,就问谁可代替他,很不礼貌;点头,是因为已经二十八岁的刘禅还需要“亚父”诸葛亮拿主意。诸葛亮说:“你问的人,公琰(蒋琬)最合适。”李福接着问:“蒋琬之后,谁可任者?”诸葛亮说:“文伟(费祎)可以继之。”李福很神奇,似乎知道蒋琬和费祎都活不长,他接着问:“费祎之后呢?”诸葛亮不说话了。谁能把握得了这么远的未来呢?
  这时候,诸葛亮如何安排姜维,没有历史记载。蒋琬和费祎是首辅大臣,但是二人是文官,一个是诸葛亮秘书,一个是刘禅秘书,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