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科技军阀-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增新听到杨朔铭说出了“民主”一词,眉头不自觉的微微一皱。

“我听说徐大总统任梁卓如为国务总理,各部也多有任命。”杨增新话头一转,说道,“此次竟然是瀚之担任财政部总长,我可是着实没有想到。”

“徐大总统知道我对发展实业一向兴趣浓厚,所以投我所好,才有如此任命。”杨朔铭笑着说道,“其实理财并非我所长,从欧战结束到现在,我自己手里的钱,有好多都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呵呵。”

“我倒是知道瀚之的钱去了哪里。”杨增新想到了自己在迪化街头看到的那些坦克和刚才的巨型飞艇,他看着杨朔铭,笑道,“这飞艇、飞机、坦克、火炮、枪械,不都得钱么?”

“新疆为国家西北屏障,国之重地,以前建设投入资金不多,以至于发展滞后,这一次我当这个财政部总长,希望能对新疆的发展有所助益。”杨朔铭说道。

“噢?那敢问瀚之,有什么具体的打算?”樊耀南听了杨朔铭的话,有些急切的说道,浑没注意到杨增新有些不满的目光。

“要致富,先修路。商路通畅,民生才能富裕。”杨朔铭说道,“我准备把新疆的铁路和公路都修起来,当然,还有这‘天路’。”

“‘天路’?”樊耀南听到杨朔铭的回答,不由得愣了一下,但他很快便明白了这“天路”指的是什么,不由得连连点头。

杨朔铭注意到了杨增新脸上表情的异样,不由得在心里暗自叹息了一声。

在酒宴结束后,杨朔铭主动要求和杨增新单独谈谈,杨增新欣然答应,二人于是在一间密品茗长谈。而谈话的内容,则外界无从知晓。大家只知道这次长谈的结果,是杨增新放弃了自己坚持多年的“无为而治”,让新疆开始了新的历史。

这次历史性的会谈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猜测,据樊耀南事后回忆,二人的谈话,一开始并不象想象的那样友好,在谈话中一度出现了激烈的争吵,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心平气和的达成了某种约定,而从那一天开始,新疆便走上了另外一条发展道路。

一个月后,杨朔铭乘飞艇回到了北京。

而在他宣誓就任中华民国财政部总长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财政部下设“经济调查局”。

而正是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机构,却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华夏联邦调查局”的前身。

历史上,中国的“红色恐慌”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便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爆发之后到1922年,俄国**家和欧洲的无政府主义人士进入中国,从北京到上海,发生了各种激烈的**行动,从罢工到爆炸暗杀。在1919年便有一张典型的中国政府制作的宣传海报,留着大胡子的欧洲无政府主义者企图炸毁中国政府的所在地中南海,以此来警告民众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危险性。

在一些中国官员的印象中,杨朔铭就是一个对布尔什维克主义极端仇视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刚刚离开军界,因为他卓有成效的打击敌对势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使他在不到30岁就成为了财政部总长,并掌握其下属的“经济调查局”长达四十年之久。

因为这种敌视,当后来中国出现第二波“红色恐慌”的时候,杨朔铭又采取了和二十年代类似的秘密措施,窃听,列黑名单,渗透以及散布谣言等。不过这个时候的中国再也不是二十年代的中国,最高法院限制司法部门起诉不同政见者,尤其是共有主义者,他的强硬非单没有像前一次那样为他带来声誉和前途,反而引发了诸多的争议,虽然他主导的这些秘密措施直到1968年才被公开,当时外界,从媒体到政界,已经开始有声音质疑他的行动是否涉及违法。

不过在绝大多数的中国民众的心目中,杨朔铭的形象一直不错。如果有机会去北京,一定要去新闻博物馆参观,在里面有一个房间,专门展览了不少当年的经济调查局办过的大案,而所有这些案件,都和杨朔铭有关。在杨朔铭时代,负责刑事案件报道的记者们日子非常好过,他们只要待在北京,等着公关部发布消息给他们,安排采访行动的场面,就可以写出一篇篇吸引眼球的新闻。当然,现在回头来看,这些记者在职业操守上应该存在一些问题,他们有意无意的充当了杨朔铭的传声筒。

杨朔铭的口碑好,是因为他让民众觉得,因为他的强势,让中国的治安变得更好了。在这一点上,杨朔铭确实专业水准很高。他建立了全国性的指纹档案,设立了罪案证据鉴定部门,对于调查局探员的选择,要求相当严格。而最重要的,是他扩充了调查局的执法权力。他之所以在1935年将其升级并更名为华夏联邦调查局,就是因为在追捕和枪杀那些著名的跨省抢劫犯行动的成功,赢得了公众的支持。加上他在那个时候对于公关宣传的敏锐,很快;民众把调查局探员视为英雄,而在这之前,诸如抢劫银行的罪犯和江洋大盗们,被不少中国民众当成劫富济贫的英雄,就连上海滩都把这些大盗们拍摄成反对封建统制的正面人物。。。。

(三百零九)洛克菲勒的北京之行

(三百零九)洛克菲勒的北京之行

(三百零九)洛克菲勒的北京之行

在杨朔铭任内,他经历了多位总统,这些总统有的仰赖他,有的则是不敢解雇他。huā了多年进行各种资料的搜集,采访了多名和杨朔铭共事和相识的人,最后写了一本杨朔铭传记的中国作家张世康就曾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分析:“因为没有一位总统知道,杨朔铭究竟知道些什么。这对总统们来说,是比枪炮还要命的恐吓。”

杨朔铭在他年事已高的时候便主动退休,在他去世后,中国政fǔ派人清查联邦调查局收存的档案,却并没有找到任何秘密档案。人们传说杨朔铭从一上任就开始搜集中国政fǔ高层的种种秘闻,并且建立了秘密档案,不过他从来没有对外透l过任何消息,但是他会让相关的人知道,他知道很多事情。这种情形在他上任前就存在,象他在拜访“新疆王”杨增新的时候,就曾用类似的手段迫使杨增新同意和他合作开放新疆。

但是因为中国政fǔ一直没有能够找到这些档案,学者们一度以为,其实并没有这些档案,直到1996年,这些秘密档案才最终被发现,并且被封存。因为总统们对他的顾忌,这让杨朔铭本身变得相当专断,甚至于在一些人看来,他有些反复无常。他似乎不信任身边的任何人,包括他为数众多的妻子儿nv。而只要是让他觉得受到威胁的,或者是他认为危害国家安全的人,都会遭到严格的调查。

没有人知道,杨朔铭这样做,是否是出于一种自我满足的权力y望,要让自己留在这个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还是因为他自己一直表l的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情。他初次崭l头角是在民国初年,当时社会世风日下,社会动dng不安,好人们袖手旁观,罪恶不断的蔓延,这个时候,他tǐng身而出,通过难以想象的努力,使国家转危为安,并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他一直坚信,国家需要他。为了国家的安全,他必须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尽管这样做会牺牲小部分人的权益(甚至于包括他自己的利益)。从上任到他去世,对于这一点,他始终没有怀疑过。

因为这样的原因,有人说,杨朔铭牺牲了自己的感情生活。他一生娶了多位妻子,而且有着为数众多的情人。而这却不能证明他是一个荒yin无度的人,因为他的妻子和情人们拥有不同的身份,来自于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以及周边的国家,她们都为他的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所以他和她们的结合看上去更多的是出于利益方面的原因。关于他sī生活的说法和争论一直很多,褒贬不一,始终没有定论。

历史就是这样,一个再多么叱咤风云的人物,当他死后,他总是要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付出代价,因为有很多事情,没有人知道,于是人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猜测或者解读。不过杨朔铭又算是幸运的。他在活着和去世后一直受到国人的景仰,因为人们知道,正是因为他的缘故,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才得以真正终结,走上了民主宪政的道路。而也是因为他在经济和科学领域的巨大成就,使得中国最终变成了和美国并驾齐驱的“世界经济引擎”。

1922年6月2日,北京,广安街。

坐在一辆豪华的“福特”牌小轿车里的洛克菲勒从车窗向外望去,此时街上的一辆辆美国式汽车驶过,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几名青年学生说笑着骑着自行车一闪而过。这样的一幕对洛克菲勒来说其实是很平常的,因为在美国到处都能见到这样的景象,但此时让他感慨的,是他现在置身于古老的北京。

对,是北京。

洛克菲勒抬起头,望了望碧蓝的天空,此时,一艘巨大的尾部涂有带翼的黑s“人”字徽标的飞艇正缓缓的从天空中飞过,它的身影和身下耸立的古老城mn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洛克菲勒有一种时空重叠的感觉。

古老的北京,如今处处洋溢着现代都市的气息。

“我以前只在报纸上看到过北京。”洛克菲勒感慨地对nv儿芭布丝说道,“古老的城墙和宫殿,脏lun的街道,黑瘦的、目光呆滞的留着长辫子的人们,马车,木船……可现在,北京似乎和纽约、芝加哥没有什么两样。”

“是的,爸爸。”芭布丝有些兴奋的说道,“我刚刚来到北京的时候,还担心这里会很脏很lun,可等到真的来到了这里,才知道并不是我原来想的那样,这里的街道干净整洁,到处都种了树,空气清新,人们热情好客,中国人都把美国看成是对中国最好的国家。我在这里甚至能看到威尔逊总统的塑像。虽然是第一次来这里,但我却没有感到有什么不便,就好象在美国一样。”

“我已经感觉到了美国对这个古老国家的影响。”洛克菲勒点了点头,“现在这种影响仍然在不断的加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