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围棋梦-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妖里妖气的马小飞,轻灵飘逸的马小飞,好像都和“八风不动”沾不上一点边。

“小强,你在笑什么?”

“没什么,我就在想啊,马老师您能不能换把扇子呀。。。”

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刚“捅破了窗户纸”的马小飞,目前意气风发的马小飞,却再次在世界大赛中,遭遇了当头棒喝。

第5届“东洋证券杯”打响。在4名参赛中国棋手中,李小强和聂旋风是种子选手,马小飞和俞彬需要参加第1轮比赛。

马小飞抽到的对手是刘昌赫。

一位是中国棋坛的头衔王,另一位是今年刚刚新鲜出炉的最新一位世界冠军。这只是第1轮比赛,毫无疑问,这样一对组合,自然成了赛场中最大焦点,大家都期待着一场精彩的龙争虎斗。

只不过事与愿违,比赛还进行不到50手,马小飞的形势就已经大差,他早早呈现崩溃的迹象。

研究室内,陈超越眉头紧锁:

“小强,你认为这是怎么回事?马小到底那步棋下错了?怎么这么快就形势不行了呢?”

“陈老,我早就说过,这个刘昌赫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你仔细看他今天下的棋,有没有看出一点中国古棋的影子呢?”

“啊?中国古棋?我再看看。。。对对,右下角是“星加大飞”,右上角是“倚盖”。你还别说,这两个还真是中古棋的常见棋形。你什么意思?难道就是这两个普普通通的棋形,就能让马小落后这么多?这不太可能吧?”

“当然不是,这两处棋形虽然常见,但是全局的配置却不常见。可以看得出来,刘昌赫对这种配置是有很深研究的。他有自己独特的心得,可以这样说,马老师恰好是对这种局面理解不够,这才导致了他大幅度的落后。唉!可惜了,假如马老师能多了解一点中国古棋的思路的话,这个地方应该就不会下错了。”

“那你认为,马小到底哪步棋下错?”

“我一直认为,问题很可能就出现在这步“打吃”上面。在现代棋中,只要碰到这种“打吃”,大部分棋手可能想都不想就会拍下去。可是陈老,你也是研究过中国古棋的,在中古棋中,一般认为这步“打吃”是不要轻易出手吧?中古棋的思维,认为这步棋还是保留的好。今天这盘棋,马老师随手一“打”,打完之后再“立”,如果在平时,这点细小差距也没什么,但是在今天这个特殊局面下,这个下法就有点自相矛盾了。刘昌赫严厉的一“夹”,马老师的棋已经不好下。现在你应该看出来了吧?在这种地方,刘昌赫绝对有研究,他就在这里等着马老师呢,从这步棋开始,马老师就陷入全面苦战了。”

在如今这个年代,“倚盖”的下法很是流行了一阵子。这种复古型的下法,也是最早从韩国棋坛流行开来,而其中的始作俑者,就是正在和马小飞比赛的刘昌赫。“一压一虎”,这是“倚盖”的基本形之一。现代棋中,只要碰到这种局面,基本上是想都不想,基本上是在上面“打吃”一下。先把对手打成“愚形”再说,这是现代棋的理论。但是在中古棋中呢?就不是这样想了。

“还真是哈,在中古棋中,就基本见不到这步“打吃”,一般都是“单立”,那么小强你认为,这两种思路到底哪种思路更好?”

“一般来说,“倚盖”是一种很紧峭的下法,我们来看看这步“打吃”,这步棋很急嘛?如果换了对方来下,他就是“长”一步。这样一步“长”,应该又算是比较松缓的下法吧?这和“倚盖”的宗旨不符。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下了“倚盖”,那么这步“长”是不好意思下出手的。现在好了,所谓敌之要点就是我之要点,既然这个点不是“敌之要点”,那么为什么要急急忙忙打掉它呢?既然随时都可能打到,能保留这里的变化,不是更好吗?因此我认为,最起码在这个地方,中古棋的想法更有道理。”

“嘿嘿,小强我发现你现在的歪理是越来越多了。”

“我这不是歪理,在日本的围棋理论中,似是而非的地方太多。比如说这步“打吃”,表面上看来,打吃一下多爽啊,把对方打成“愚形”了,可是爽完之后呢?你有现实的利益吗?下棋是要讲究效率的,一步棋既然看不到现实的利益,那么这种棋有它的必然性吗?这样的棋,为什么还能当成绝对的一手呢?”

“咦?我说小强,你的围棋不会这么功利吧,平时还真没看出来。”

“那是,我的棋只讲究效率,和功利当然沾不上边。”

“那你怎么又能整出这么功利的理论?”

李小强冲陈超越一笑:“这个理论不是我整出来的,喏,是那边那个人说出来的。”

李小强说的“那个人”,就是不远处的李石佛。

“那个人的围棋才是真正的功利。。。”

第1轮比赛结束,虽然马小飞一直坚持到最后,但是依然以6目半的劣势败下阵来。赛后,输得很没面子的马小飞郁闷对李小强说道:

“小强,我现在决定摆你为师,好好学两招中国古棋。”

“不收不收,你这样的风格,学不来中国古棋。”

“你就在那里嘚瑟吧,说真的,我一直很怀疑你这个中古棋嫡系传人的身份,我怎么就从来没见你用这样的招来对付我呢?和刘昌赫相比,别是人家的招数更正宗吧?”

“嘿嘿,那是别让他遇到我,假如我对上他的话,你就会知道谁更正宗。”

这当然只是句玩笑话,但无巧不成书。第2轮比赛的抽签仪式,当李小强展开手中的小纸条,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李小强这一轮的对手,恰好就是刘昌赫。

当然,这还不是最巧的,当李小强和刘昌赫的比赛开始。这盘棋是李小强执白。比赛还是上午时间,棋局还在布局阶段,棋盘上只有寥寥30多个子的时候。李小强对着棋盘静静思考了10多分钟,他落下了一枚白子。随着这枚棋子落在棋盘上,又一个经典的中古棋棋形出现在棋局中。

观战室内,当随行的张大记者看到这步棋,他睁大了眼睛,他再次像一个孩子发现了好玩的玩具:

“金井栏,是金井栏!哈哈哈,这样一个棋形,应该绝迹于职业比赛很多年了吧?我今天真想看看,小强今天又能下出什么新意。”

对于李小强的这步棋,刘昌赫显然也感到意外。随即他陷入了长考。不过随着他思考的时间越长,他的表情好像也变得越来越严峻。

448。第448章 没人比他更强

“金井栏”是一种很古老的下法,可以认为是“星定式”是一种。这种下法到底是谁最先下出来的呢?现在已经无从考据。不过至少在宋朝的时候,这个定式已经出现,这在当时的棋谱中就已经屡见不鲜。到了明末清初,中古棋对这个变化更是研究得非常透彻。和“双飞燕”,“倒垂莲”等等类似,“金井栏”也是中古棋中经典变化之一。

当然,“金井栏”之所以这么有名,并不仅仅因为它的古老,更主要是因为围棋史上一个相当有名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中日围棋的一次交流中,这个故事,代表着中国围棋的一段屈辱历史。当然,这个著名的故事,也让“金井栏”这个经典的围棋定式名扬天下。

所谓“平生快事问秋翁,金井栏赢独眼龙。”讲述的就是这样一段典故。

事情发生在民国初年。大家知道,在那段时期,中国围棋完全陷入了最低谷。像高部道平这样的日本职业四段,都能让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棋手2子以上。

在中国围棋的发展史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北洋三杰”之一的段祺瑞。在民国时期的北洋政府中,段祺瑞爱下围棋是颇有名气的。早在清末光绪、宣统年问,老段的周围已聚有一批棋客不时对局。例如汪云峰,顾水如,以及少年时期的吴清源等人,都在他手下讨生活。日本高部道平屡次访华,多数是在他的接待下与中国棋手进行交流的。自民国初期至三十年代他的府邸棋手往来不绝。综观老段的一生,其他地方就不评价了,但公平的说,在保护中国围棋的事业上,老段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有一次,日本来了个职业六段,名字叫做广濑平治郎。老段让汪云峰和他下棋,由于在那段时期,日本的段位制度等级还是相当森严,五段是一道坎,五段以上就称为“高段”,就在当时的日本,“高段棋手”也没有几个。

好吧,这次既然来了个“高段”,像中国老一辈的这些棋手,都是高部道平这个“低段”让2子的水平,因此汪云峰VS广濑平治郎这盘棋,棋份被定为让3子。

说实话,汪云峰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他的压力其实很大。因为再怎么说,他当时都是国内第1流的高手。被人家让2子,那也是没有办法,因为水平的差距摆在那里。这如果让3子还赢不了的话。。。

因此可以这样说,这盘让3子的棋局,汪老先生无论如何都是要想办法赢下来的。但是怎么赢呢?下手对付上手,想要赢棋的话,很多人第1反应就是寻找一把“飞刀”,这好像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吧?汪老先生自然也不会例外。而他找到的这把“飞刀”,就是中古棋中经典的“金井栏”。

相传汪云峰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一本过百龄编纂的“三子谱”。里面记载了“金井栏”的详细变化。汪云峰精研其中最难解的几个变招,并在这盘比赛中运用出来。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在猝不及防之下,广濑平治郎应对有误。他最终也输掉了这盘比赛。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轰动。当时有个棋史家叫徐润周,他记叙两人这局棋时,曾经赋诗一首, 这就是“平生快事问秋翁,金井栏赢独眼龙”的来由。

要说这首诗其实很不厚道的,汪云峰因著有“问秋吟社弈评”,故称“秋翁”,而广濑平治郎呢?因为他一个眼睛失明,因此在诗句中被称为“独眼龙”。

说实话,在这个故事中,虽然是以中国棋手获胜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