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围棋梦-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这是什么情况?这都20分钟了。小强怎么还没有落子,他。。。他不会也产生了错觉吧。。。”

也不知道是谁,突然冒出这样一样句话,让整个观战室鸦雀无声。的确,这里都是围棋行家,他们知道,这种情况是完全可能的。大平先生虽然下错了,他那步棋毕竟也是一步“手筋”,只不过是在这个局部不成立的“手筋”而已。在职业比赛中,对局双方“错进错出”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李小强这么长时间没有落子,他完全可能也是没有注意到那步简单的“断”。他完全也有可能被他的对手带沟里面去了。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大,显然有人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的确,没有人愿意放过天上掉下的馅饼。有人再次为李小强寻找理由:

“呵呵,没事,没事,我相信小强是一定看到了那步“断”的。他下棋一直很小心,也很谨慎。我看啊,这就是他谨慎的表现。他验算的时间长一点也很正常。大家回想一下,他去年和大平先生比赛的时候,就差点掉进大平先生设下的陷阱。和大平先生比赛的时候,他肯定要多花一点时间,分清楚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我想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听了这句话以后,观战室内的气氛好像又有点松动。的确,这样的分析好像也有点道理。在这个时候,观战室的气氛比较微妙,“错觉论”和“谨慎论”打了一个平手。

时间还在一点一滴的过去,李小强依然没有落子,这个时候,观战室的平衡再次被打破。“错觉论”再次占据了觉得上风。

“哎,可惜了,看来小强还是没有抗住这样的压力。。。”

的确,如此简单的手段,李小强到现在还是没有发现,那只能说明他没有看到这样的手段。他和大平先生一样产生了错觉。这样的东西,肯定不是他真实的围棋水平,不能在棋盘上找原因,那就只能在棋盘外面找原因。

“小强终究还是没有过这一关吗?”

下午2点半左右,李小强已经长考了将近半个小时。这个观念已经成了主流,当然,“谨慎论”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张志东就是坚定的“持谨慎论者”,眼见“谨慎论”已经越来越站不住脚。张大记者只好为李小强选择新的理由:

“哈哈,我说你们就在那胡思乱想。小强怎么可能会看不到那样的棋。要我说,人家小强高就高在这个地方。’

“高在什么地方?”

“大家想想,小强如果下出那步断以后,那是不是决定性的一手,大平先生是不是立马就要起立。整个棋局都要结束了,小强还要留那么多保留时间做什么呢?要我说,小强这才是真正的大将风度,碰到这种决定性的判断,他总是很沉得住气,这一直就是小强最大的优点。。。”

张大记者的声音越来越低,很显然,其实他自己也不相信李小强有什么“大将风度”的。

到底是“大将风度”还是“错觉”呢?结果很快就能分晓。

对局室内,李小强轻轻捻起了一枚白子。。。

225。第225章 众人瞩目

李小强和大平修三的比赛很快就结束了。下午3点钟的时候,很多棋手和记者已经涌进了对局室。

是的,李小强最终还是下出了那步“断”。当这步棋下出手后,大平先生沉默了几分钟,然后爽快的投子认输。

“老了,毕竟还是老了!唉。真希望还能够在棋盘上下出好棋。。。李桑,祝贺您赢得了比赛,对不起,今天就不复盘了吧,还请您今后一定继续努力啊,好好给大家展现围棋更多的魅力。拜托了!”

在山城宏先生的陪同下,大平修三先生和日本代表团的其他成员离开了对局室。

的确,这盘棋没有必要复盘。李小强心里很清楚,在自己下出那步“断”以前,大平先生早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失误。和其他人相比,大平先生自己才是真正的饱受煎熬。现在如果还复盘的话,对他来说未免太残忍了。

李小强的胜利,只是围棋界正常的新陈代谢,是一种自然规律。根本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李小强看着大平先生远去的背影,心里面其实还是充满了敬意。

“小强,你在想什么呢?”

“我在想,这盘棋虽然是我赢了。不过在比赛之前,我根本就不敢小看大平先生。我必须把他当成一位强劲的对手来看待。要知道,大平先生今年已经58岁了。我58岁的时候,还会有人把我当成强劲的对手吗?”

“哈哈,下围棋下到58岁有什么好奇怪的,你未免想得太远了吧。”

对于这样的话,李小强根本无言以对。的确,在现在这个年代,“下到58岁”好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60多岁夺冠军都不稀奇。可只要再过2;3十年,别说58岁,38岁想继续奋战在职业第1线都很艰难。

说实话,李小强也不知道哪种情况更合理,哪种情况更符合自然规律。不过李小强坚信,围棋是如此的博大精深,没有谁可以花个十几二十年就了解围棋的全部。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到!哪怕天才如吴清源和李石佛,他们也不可能做到!

李小强仅仅希望,自己在探索围棋奥妙的道路上,能够比其他人坚持更长一段时间而已。

当日本代表团的成员全部离去后,对局室的气氛重新变得轻松。当然,大家还有一个问题迫切希望搞清楚。这个就是让大家饱受煎熬的问题:

“在那半个小时里,李小强到底在想什么呢?”

在所有人当中,最迫不及待的就是俞彬。这是当然的,按照擂台赛这样的赛制,一轮比赛只下两盘棋。其实排在后面出场的那位棋手是最不好受的。他要根据前面一盘棋的形势,来判断自己要不要出场。自然而然,他的心情会伴着前一盘棋的局势而跌宕起伏。

“哈哈,我说小强,我现在绝对有理由怀疑,你刚才一定是在故意折磨我。你快老实交代。这盘棋的最后,你到底在想什么呢?”

“我。。我想的时间很长吗?”

“先不管你思考的时间算不算长。你就回答我们一个问题,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这步“断”的。”

“嘿嘿,我。。我真的忘了。。。”

不管俞彬他们怎么“威逼利诱”,反正李小强就是不肯老实交代。打死他也不说。李小强不肯说,自然会有人帮他说。在所有人当中,张大记者是最得意洋洋的一个人。趁这个机会,他再次大力鼓吹他的“大将风度论”。并且将这个“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扬。

“唉,我说团长,你这个问题有点太弱智了吧。这还用问吗,小强当然是一开始就发现了那步断。在这个问题上,发现那个手段不是重点,重点是他验证的时间。时间!懂吗?发现那步断后,10分钟之内就匆匆忙忙下出来,那是毛糙。20分钟,那是小心谨慎,只有考虑半个小时后才下出来,那才算是大将风度。我说你们啊,要跟人家小强好好学习一下,要用心的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将风度,你们现在应该都领略了吧。。。”

“哈哈哈哈!”

说到最后,张大记者明显有点得意忘形,他甚至开始“教训”起周围的一帮国手。

一帮国手虽然最擅长的是“手谈”,真要斗起嘴来肯定也不会怕张志东。俞彬就立马代表其他人展开了回击:

“行啊,我说张大记者,说话一套一套的,现在都成理论家了。好吧,我现在就请教理论家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思考半个小时算大将风度,假设思考了40分钟呢?那又算什么?第2个问题更重要,在座的也没有外人,我们就关起门来说。你张大记者的那点底细,我们国家围棋队的成员都是知道的。我就奇怪了,你从什么地方学到了这么高深的理论呢?”

“不是吧?我说团长,这样简单的问题你也好意思问出来?”

“嘿嘿,你少跟我打岔,问题既然简单,你就快点回答吧。”

“哼哼,看来不拿出一点真功夫,我还真的治不了你。那我就一个一个来。我就想不通,堂堂国家围棋队的儿童团长,居然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思考半个小时算大将风度。如果思考40分钟呢?那就是。。就是。。。”

“是什么?”

张大记者先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享受了一番“众人瞩目”的感觉后。洋洋得意的公布了他的答案:

“废话,那样简单的一步“断”,如果一位棋手还需要思考40分钟的话。那只能说明,这位棋手患有老年痴呆症。。。”

“哈哈哈。”

一帮棋手笑的前俯后仰,最过分的是,一帮人一边笑,一边还用眼神上下打量李小强,在他们看来,好像李小强真的距离“老年痴呆”就差那么10分钟。李小强找不到出气的地方,只好恶狠狠的盯着张志东。

能够看到李小强吃瘪,张大记者自然是愈发得意:

“至于我为什么能够总结出如此先进的理论,那问题就更简单了。我告诉大家吧,这完全是因为我认识李小强同学以后的结果。”

“我们也认识小强啊,我们怎么总结不出你这样的理论。”

“那是你们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自从我认识小强以后,我就总结了两点:第1点,只要在棋盘上遇到问题,请相信李小强。第2点,哪怕碰到完全不合理,非常想不通的事情。请尽量去寻找一些歪理,以这些歪理来论证李小强的正确性。最终的事实往往会证明,这个歪理一定是合理的。。。”

“哈哈哈哈。”

在对局室内,爆发出今天最大的笑声。大家开了几句玩笑后,就陆续散去了。经过张志东这样打岔,到了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人关心李小强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现那步“断”的。无论怎么说,李小强赢大平修三九段,应该是在大家的预料之中。大家的心里都很清楚,后天的比赛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那场比赛的重要性,不仅中国围棋界清楚,日本围棋界也非常清楚。想必山城宏先生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肯定有了非常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也是日本代表队很快就离开对局室的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