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文宗系统-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在罗彦这里,依旧是有好消息传来。

先前安排的事情,刺史府的那些小吏,总算是没有偷奸耍滑,成都府的归化山蛮已经彻底被罗彦给收买了人心。

这些人为了感谢罗彦的恩德,便产生了立碑纪念的心思。但是碑文怎么写,却成了一个问题。这不,左思右想没有合适的文章,诸多归化山蛮便将问题带到了罗彦这里。

这些人的心思也是直接,反正就是要记载这件事情,与其找别人,还不如就找这个当事人好了。

当从秋生口中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罗彦差点没将口中的茶水喷出来。这些人还真是实在,难道就不知道自己给自己写功绩是最蛋疼也是最忌讳的一件事情么。

可是见识过那些山蛮的耿直,罗彦也放弃了拒绝的心思。他敢肯定,要是今天他不答应,只怕明天出门就能被无数山蛮围着跪拜。他是人,不是神,经常被人跪拜,会折寿啊。

这回罗彦可不准备大抄特抄。

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是他主张,而每一个过程他都亲身参与过,可以说是感触颇深。既然山蛮们给了这个机会,罗彦自然也想将心中的一些话趁机说出来。

“意者心之所思。人生得意,尝以为莫过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洞房花烛者,成家也。血脉为之续,枝叶为之盛。百年之后,坟前有烧陌钱者。金榜题名,立业也。祖宗为之耀,子孙为之荫。三代而内,衣食无忧也。

然为官数载,方知其浅。君子当世,岂能汲汲于功名戚戚焉家业。读书而不济人,为官而不担当,诚若当初无书。

益州山蛮,本炎黄血脉,避战祸而入山林。与世隔绝久矣,则不通于世,被称为蛮。岂知五百年前,同出一脉。天朝新立,急于招抚。允诺种种,皆无应验。

而今一朝允诺兑现,山人痛哭泣涕。岂斯人之悲乎?实朝廷之悲也。口惠而实不至者,官吏也。为此受难者,同胞也。而背负骂名千秋万世者,天朝也。

而今山人欲树碑记之,央于余前。故为之书,以警后来之官。年月日,罗彦。”

山蛮鲜有读书者,因此罗彦究竟写了些什么,其实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仅有的几个读书人,这些天也跟随刺史府的官吏处理归化山蛮的事情,哪里有功夫管这个。

所以碑文近乎是以一种无人知晓其中内容的情况下刻好的。

石碑是被放置在归化山蛮新建的居住坊市前边。罗彦拒绝了前去观看的请求,但是架不住这世间多有好间接溜须拍马的。当裹在石碑上的红绸被拉开的时候,许多官员争先恐后读着文章,然后,便沉默了。

上边虽然没有明说先前益州官员失信的事情,但是就这样一下,足够有些人脸红了。

而不少的读书人,更为看重的则是这篇碑文的形式。没有华丽的词藻和严格的韵律,但是读起来居然又不比那些骈文差。文章原本名叫《为归化山人树碑记》,结果更多的士子愿意称其为“得意篇”。

第四百零二章天涯此处觅知音

归化山蛮的问题得以解决,接下来就是和那些山蛮们的交流和沟通了。这种事情,罗彦压根就不准备自己去做。

当初已经安排刘仁轨署理山蛮的一切事务。先前自己出面都是为了能够尽快地取信于人,如今的事情,以刘仁轨的手段,想来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罗彦打算抽空去一趟州学。

来到这里数月,因为忙着处理山蛮的问题,罗彦压根没有顾得上去州学看看。州学博士乃是益州当地有名的老儒,对于罗彦的大名自然知道的清清楚楚,也曾来刺史府好几趟,央请罗彦去州学看看。但罗彦每次都无奈地推脱,如果再让那位老先生来一趟,只怕罗彦还得背个不尊老的骂名。

而且教育本来就是地方长官应该重视的一块,像罗彦这样上任三个月还没有去州学一趟的,官场上基本从来没有出现过。再怎么说,赴任之初去州学看看,定然能够博得士林中的称赞。

罗彦虽然也喜欢求名,但那也是建立在需要的时候。比之让归化山蛮折服,州学却是还差了点意思。

刺史府距离州学不远。罗彦也不想那般兴师动众前呼后拥地过去。以是穿着一身便装,在长史杨瑞的带领下,一遍看街上的人来人往,一边往州学走去。

到达州学门前正好巳时,乃是州学夫子讲经到了中途的时刻。到这个时间点进去听讲,若是学问深的,盏茶功夫就能够听出这讲经夫子的水平如何。

罗彦就是打着这个主意。古来益州经济就比较繁荣,百姓生活相对富足。而且战乱几乎不容易引到益州来,所以文学昌盛也是理所应当。

虽然当今天下一直以关中和江左两地文学最为出众,但益州也绝对差不到哪里去。

有杨瑞刷脸,门子被喝止了前去通报的动作,很是恭敬地请杨瑞和罗彦进去。待两人走远了,这才匆匆往州学里头跑过去——虽说被杨瑞喝止了,但这两位大人物到来,真要不通知博士,那往后这门子也就不用当了。

杨瑞毕竟在益州为官多年,对于州学的种种布置是烂熟于心。一路往学舍走去,滔滔不绝地向罗彦介绍这那些石刻匾额的由来,倒是让罗彦听得不住点头。

此行之前罗彦就已经说明了是前来看看,因此到了一间学舍之后,杨瑞也不敢端什么上官的威风,而是在学舍不远的地方,静静站在罗彦身后,随罗彦一道听学舍中的夫子那低沉到让人昏昏欲睡的讲解。

学舍中的夫子讲的正是《小戴礼记》中的“素位篇”。在这个时代可没有那种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的做作,虽然这位老先生声音确实容易让人入睡,可是这内容却讲的着实精彩。

斯人的水准,便是国子学的一些助教,也不过就这样了。

而且内中的不少观点都和罗彦所想如出一辙,如同找到了一个知交一样,当这位老先生将最后一句讲解完毕,又说了些自己的理解,罗彦听到忘形之处,居然不自已地凑到了学舍门前。

原本两人相隔学舍较远,还不会引起这位夫子的注意,谁知道罗彦这样。还想着再讲几句的夫子顺着学生们惊讶的眼神回过头,正好看到一脸微笑的罗彦站在门口。

“这位郎君,州学之地,虽然不禁闲人出入。但是授业期间,还是莫要扰乱秩序为好。”这位老先生虽然没有恼怒罗彦打断了他授课的进程,但是也略微有些不满地警示道。

杨瑞刚才就已经看到罗彦的动作,还没来得及阻拦,就已经被人家发现了。这会儿走上前来,其实心里是真的有些惴惴不安。

两边都不好得罪啊。

没办法,直接言明来路吧。

“邓先生,这位便是我益州刺史诚国公。郎君,这位乃是我益州州学一宝,邓先生。邓先生前隋年间便投身训诂,这些年来,桃李满天下。如今的左都御史杜伦,黄门侍郎封置安等数位高官都是邓先生门下。”

杨瑞之所以对于这州学的一个夫子这么客气,正是因为这位老人家教出来的学生又不少都是位列三品的高官。如今他也不过是从四品的长史,能够熬到那个程度,也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

听到杨瑞的介绍,罗彦眼睛一亮。

杨瑞说的这两个人罗彦也打过交道。杜伦是去年刚上任的左都御史,在御史台的份量绝对不轻。而封置安虽然是今年年初上任,但曾经和一个黄门郎怼过,自己也在中书省干过一段时间,自然知道这黄门郎到底有多厉害。中书省能够站在黄门郎头上的,也就屈指可数的那么几位。

杜伦刚正,封置安务实,能够教出这样两个弟子的人物,自然人品也差不到哪里去。

罗彦不敢怠慢,很是恭敬地朝着邓夫子一拜。

不料这位邓夫子居然比罗彦还客气,居然拿也是朝着罗彦一拜。

老先生的动作将罗彦吓了一跳。慌忙将身体一侧,让过了老人家的拜礼,这才冲到其面前,搀扶这位老人起身。

“夫子可是折煞晚辈了。罗彦不过就是个毛头小子,如何当得你老人家一拜。”

“如果是他杨长史,那老头子确实要说一句当不得。至于罗刺史,我说当得,它便当得。”老人家拉着罗彦的手走到了学舍中夫子的坐席上,按着罗彦坐下,也不管下边还有一群懵逼的学生,便继续说道:“你那章《得意篇》我看了,你那天一跪我也知道了。

益州能够来你这么一个不摆架子的官,是我益州百姓的福气。”

这回轮到罗彦懵了。此处不是应该有一顿批驳么,怎的还夸起来了?

不过老人家说话不能不应和,罗彦苦笑一声:“前次的做法倒是被同僚多有指责,说我不分尊卑有辱国体。只怕,陛下的斥责这会儿就在路上呢。”

明白这是罗彦在自嘲,老人家很是爽朗地笑笑:“老头子我自幼读孟子,自然对你的做法没有什么异议。所谓尊卑,也不过是一些得意忘形的说法罢了。昔年文王拘于羐里,孔子困于陈国,哪一个不是与乡野百姓同吃同住,不过一跪,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听了老人家的这席话,罗彦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对自己这么特殊了。合着,这位是孟子学说一脉,这民为贵的思想使然。

点点头,罗彦笑了笑:“不说这些事情了,方才听夫子讲“素位篇”,一席话真是说道了罗彦的心里。所以不由得走上前来。倒是搅扰了诸生学业。”

道了歉,这才向邓夫子说道:“罗彦这些年也深有同感。只是这文章当中的行乎富贵贫贱患难夷狄者,究竟是以什么为道。我虽然自己能够做到,却没有办法向学生们传授,这就是困扰我的问题啊。”

学生们原本觉得来了一位大人物,搞不好要弄一个什么文会之类,州学也趁机向刺史府推荐一些优秀的学生过去。谁想这位年轻的刺史居然不按套路出牌,反而和自家夫子坐而论道了。

不过既然人家问了,自己也不妨听一听。

邓夫子笑了笑:“无他,良知尔。”

罗彦就差说一句卧槽。这位邓夫子不会也是像自己一样从数百年后的明朝穿越过来的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