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说-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顾客在场。卞欢自尊心受不了,站起身愤愤地嚷嚷着说:死有什么大不了的!说着就快步而出。卞银花毕竟害怕出事,
扭身就追了出去。追上卞欢,拽住她的胳膊就大骂:你是想把你妈气死哪!卞欢不顾形象,大哭着冲卞银花嚷:就知道
从自己的孩子身上索取,你配当妈吗!你配当妈吗!卞银花伤心气愤委屈一拥而上,眼泪也滚了出来,叉着腰指着卞欢
质问:我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养大,为爹妈为家里尽点义务你也是应该的!嫌你妈不好,你去找好的啊!卞欢一脸泪水
地瞪着母亲,愤怒却说不出话。周围围了一圈的人。
    事情平息后,卞银花赌气也是憋了股志气,说从此不再要卞欢的一分钱,她爱怎么花就怎么花,没她的钱家里生活
照样可以过。卞欢心里得意,没有内疚。她从心底嫌弃母亲卞银花没知识,贫乏,浅薄,庸俗,这种念头一冒出来,就
情不自禁地要和家周围那些家庭环境好的人家相比,一比各方面都是自己的父母排在最低。怨气就越积越多。所以不给
母亲交钱,她觉得是母亲理所应当为孩子补偿的。
    卞欢手里有了钱,也学会了每个月存一些。钱是奇怪的东西,自己只要掌控起来,本能地就有了积攒的欲望,似乎
积攒比使用更加实惠似的。除了积攒,卞欢的钱花用起来都是给自己花了,从来不给家里,更不会给父母和弟弟花。她
的情形,还像是她学生时代分文没有的时候。母亲这边,对卞欢的穿用根本不管的,家里的饭,她吃就吃了。看似对卞
欢死心了,心里还是时时要叹一阵气的。想起来的时候,就酸心。卞欢是个“白眼狼”,已经是扎根定位的,从内心后
悔生了她。她们母女互相厌烦,随着时间推移,已经从表面进入了骨头,即使不吵架,两个人在一块说什么、做什么都
会不自主顶上一股相对立的劲,产生巨大的抵触。
    这种局面是残酷和压抑的,定型的,是无法缓解的。卞欢觉得待在这样的家里跟没待一样,还不如不待了。她就想
索性离开家远远的,换一个环境生活。她反正没有对象,人是自由的,手里还有点积蓄,出门是有“条件”的。她想到
了去北京,因为北京有四姨卞银薿。 她不是要依赖四姨,而是希望自己在北京有个关照,毕竟她是第一次离开兰州,出
门去外地。

二、道琼斯说:你去看看,我家有多穷

    道琼斯是一个人自封的名字。道琼斯的真实姓名叫董安凡,卞银朵的儿子。
    父母瘦小,董安凡便瘦小,自小就是,这倒不奇怪,奇怪的是他生性好动好玩好说,跟父母谁都不太像的。这之中,
他的好说是更加突出的,从小,他的话多,是在家里家外都有名的。在家里,对父母,他认为什么新鲜的事都会滔滔不
绝地搬出来,说起来难以停住;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们玩,只有他的嘴巴是闲不住的,看到什么说什么,一说还会扯远了。
在学校,课间同学扎堆在一起,他的话最多,说什么话题,他都是积极抢着说,绝不落后的。其实他好说的背后,不是
他有多么强的表达欲望,是他天性喜欢说话罢了,喜欢说,就能说,本来是平淡无味的一句话,一个事,到了他嘴里,
就能形象百出。他爱说,嘴也甜,家里来的客,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他都会主动地上前打招呼,很甜地“叫人”,
并跟着话就来了。
    爱说的孩子一般都是爱吹牛的。因为要不停地说,他们就没话找话,没事找事说,之中除了会重复说(啰嗦)外,
不由自主地会编进很多无中生有的故事,说起来,就有了灵感,故事会被无边际地扩大、抬举。董安凡也不例外。说人
说事,中间添油加醋是经常的。董安凡最爱向同学提的,是母亲“卞”姓家族中那些有成就的人。董安凡不像表姐卞欢,
说起那些有了“地位”的亲戚时,躲着不提自己的父母;董安凡恰恰喜欢搬出父母来一起说,说的时候就不自觉地吹嘘
了父母,说的意思是想说父母也是不一般的。比如,他说四姨卞银薿时,就说自己的母亲长得和四姨差不多的;提到老
板大爷卞金荣,他会说自己的父亲也是差点去开了餐馆,只不过父亲更喜欢他的工作,最终放弃了。同学就会问,他的
父母是干什么的,吹劲上来,董安凡信口就说,他父母都是单位的大干部,很好的工作。吹嘘父母的意识并不是会说会
吹牛时就有的,是他上了几年的小学后自然养出来的。那时,他懂得了虚荣。虚荣是环境给予的,不需要人来教授。概
念清楚了,虚荣心就有了。
    孩子的吹牛是本能,不是用心酝酿的设计,它是一种当时需要的“口瘾”和“心瘾”,过罢瘾就过了,回头去找说
过的话,就找不回来原来的本色了;话就说成了另一种临场的发挥。这也是他们说的时候不想后果的。所有的话吹罢之
后自然是经不起检验的。董安凡吹归吹,只要同学去过他的家里,见过他的父母,同学就知道他是吹牛了。他面对同学
的质疑很从容,辩解也是张口就来,比如会说母亲样子长得好是以前,不好看是后来变化的;见过父母穿了印有“清洁”
字样的工作服,董安凡会说父母单位的干部也要经常参加劳动,干部没有工作服,自然就会穿工人的工作服。他们是小
学生的脑子,脑子都简单,他吹得离谱,同学们信得也离谱。最终,还是会半信半疑了他嘴上说的。
    他既然吹牛父母是干部,就要像个干部子女的样子。像干部子女的最明显标志应该体现在穿得好和手里有比别人多
的零花钱上;穿得好,零花钱多,就意味着做干部父母的工资高,工资高,家庭条件自然要比普通人家好。懂了虚荣的
董安凡就是这样想的。他的虚荣没有受到父母的批评,尤其是母亲卞银朵,还高兴他对同学的吹嘘。儿子能把她说成大
干部,卞银朵心里就有了种自以为真是的感觉。她再平凡,也是心气不一般的人,本来她从小心理上就是个低不就的人,
高不成那是没办法的事。儿子的虚荣也是她的虚荣。父亲黑子心里是不支持儿子的“胡说”,自己和卞银朵,样子上看
都看得出来是干什么工作的人,觉得儿子那么跟人“吹”,是叫他没有脸抬头的。但是,他害怕老婆,卞银朵怎么表现,
他表面上没有直接的顺应,也只能以沉默表示顺应了。
    卞银朵支持儿子的虚荣,付诸行动。在给董安凡花钱上,她是不犹豫的,儿子说穿什么样的衣服、裤子、鞋子在同
学中是属于上乘的,她就给儿子买什么样的;儿子说手里有多少零花钱才像个干部子女,她就给儿子多少零花钱。除了
要大方地给儿子花,卞银朵自己本来就是个喜欢吃好,穿好,不懂节俭持家的人。这样,她和丈夫黑子本来工资就不高,
这样“大方”地花钱,每个月她和黑子的工资和奖金都被花空,再没有存过一分钱。有时,都熬不到发工资,钱就被花
没了,就只好从过去存下来的存款中“贴补”。那些存款也就只有几千块钱,其中有一千多块钱是儿子每年得到的压岁
钱。黑子操心想未来,对卞银朵说这样大手大脚地生活是危险的,将来拿什么供儿子上大学呢?卞银朵就说还早,等儿
子到了高三的时候,他们再好好存钱,一年随随便便就能把儿子一年的花费存出来了。黑子说她想得容易。卞银朵就说
不行了朝我爸我妈和你爸你妈要。说着就举出了几个同事的父母总是为儿女贴补的例子,说花父母的钱没什么不好意思
的。
    还没有等到董安凡上高中,卞银朵和黑子就提前向他们各自的父母伸手要钱了。1994年,卞银朵和黑子先后下岗。
他们的突然下岗令董安凡的干部子女身份没有办法维持下去了。这一年他上初中二年级。父母下岗后,母亲卞银朵对儿
子不客气地说,今后一分钱零花钱也不能给他了,他在家能吃饱喝足就不错了。董安凡说他这样的话,就会被同学识破
身份的。卞银朵像换了个人似的,破口大骂道:呸!你爸你妈现在都没有饭吃了,你还当个狗屁干部子女!董安凡瞬间
就感到了家里经济情况的严重性了。之前他还以为只是稍微下降了点罢了。没有了零花钱,董安凡也会说,他对同学吹
牛说,他已经吃腻了玩腻了,对买什么都没有兴趣了,所以,他就不需要手里有零花钱了。
    卞银朵和黑子下岗后,他们每人每月只能领到一百元的生活补贴。卞银朵的父母每月给女儿贴补二百元,黑子的母
亲是家庭妇女,没有收入,他父亲是退休工人,退休金才有五百多块钱,就只能从牙缝里省出一百元给儿子贴补。卞银
朵不平衡也不能奈何,婆家的情况摆在那里的,骂只能骂自己找了个没本事的丈夫了。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再找工作是
难的,因为有父母的贴补,他们找工作的心也不迫切,有点慢条斯理的。没有工作,他们就在家,一天天晃悠过去了。
    一家三口,每个月有五百元的生活费,比原来卞银朵和黑子的基本收入只少了三百多块钱。按理,省着点花是够的。
可卞银朵依然不省,想吃什么了,还是去买,绝不委屈自己的一张嘴巴的。每个月都是入不敷出。然后,又是动存折上
的钱。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少的时候,他们真正要用大钱的时候来了。一年后,单位的住房实行了商品化,他们的住房在
规定时间内,要买下来的,否则就得给人家腾房子走人。他们的房钱是一万二千多元。这数目不算大,但对他们就是一
笔大数字。他们的存折上,这时只有不到三千块钱,那九千块钱就要借了。黑子家那边的亲戚都是吃死工资的,指望不
上他去借的。借的任务就落在卞银朵身上了,这样也叫她在黑子面前越发牛气的。卞银朵家族这边不乏有钱的人家,钱
是好借的。但亲兄弟都要明算账,她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