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6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换而言之,新党苦苦奋斗,有了今rì的盛世,但这个盛世比较空洞,那么扩建一个雄伟的京城,无疑就能把大宋的繁盛实体化,让大家的功劳可以从这雄伟的京城具体地体现出来。

看吧,若非繁华盛世,怎么能建得起如何雄伟的城池。

如此雄伟的东京城,就是我们这些年努力的结果,这雄伟的东京城就是一座丰碑,它铭刻着我们的功劳、彰显着我们开创的千秋伟业。

第722章一呼百应

杨逸要给新党勒石记功,作为新党成员,有几个人会嫌这座丰碑太雄伟呢?

杨逸话声刚落,哗啦一下,满朝大臣中,超过半数站了出来支持他的扩建方案,这其中大部分是他这一系的官员,也有很多不属于他一系的官员。

这一刻,杨逸终于尝到了一呼百应的滋味,这感觉真不错。

更令人惊诧的是,本应反对得最激烈的蔡京,此时也站了出来奏道:“太后,今年秋税基本已经上缴完毕,目前国库尚存银计有两亿三千多万贯,如今大宋四海升平,赋税年年增长,西域虽然还有些叛乱,但已不足以影响我大宋大局,来年军费开支将会回落到四千万贯左右;

加上官员的俸禄以及各部门的各项预算,臣估计来年朝廷总开支应该在一亿贯左右就足了。按照当初朝廷通过的决议,国库每年预留五千万贯存银就足够应对突然情况了,若是存钱太多,反而为让大宋经济民生凝滞不前;。。

杨太傅提出九千万贯的扩建预算,朝廷完全可以支付得了,而且这笔支出,对促进大宋的经济民生发展,将有巨大的作用,所以臣以为,杨太傅扩建方案当行。”

蔡京的话,让许多人想起了当初朝廷通过的一项决议,那就是每年国库保留五千万贯,以应付突发的战争或灾情,更多的结余则不能让它烂在国库里,必须把它花出去,以便能不断的拉动大宋的经济民展。

这钱只有花出去。让它产生更多的效益,朝廷才能获得更多的赋税。这一点朝中大臣是达成了共识的。

正如蔡京分析的那样,往年因为战争。朝廷的军费开支高达一亿七千万贯,现在大仗都打完了,军费开支必将锐减,恢复原来裁军后的三到四千万贯。

即使西域还有些小规模战争,花费也不会超过五千万贯。

而官员的俸禄、和各衙门的运行支出,也有六七千万贯,和军费加起来,支出多也就一亿两千万贯,而现在每年的赋税收入已经超过三亿贯。算来下就有超过一亿五千万贯闲钱要找地方花出去。

现在把这笔钱花在扩建京城上,既可为新党勒石记功,又可以促进大宋民生发展,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即使是章惇,也颇为心动,

权位到章惇这份上,求的不过是留芳后世而以,而作为帝国首相。若是能在他的任上,把帝京修筑雄伟壮丽,后人看到这座雄城,必定会惦念到他的功劳。

加上蔡京那一笔帐算下来。也确实不必太省着花钱,而且jīng明如章惇,杨逸能想到建成后。朝廷能大赚一笔,他也一样能想到;在这件事上。章惇实在没什么反对的理由。

眼看朝中有大部分官员出班支持,而又没什么人站出来反对。“女中尧舜”刘清菁同志便急不可耐地开口说道:“既然扩建方案各位大臣都认为可行,那就这么定下了。”

刘清菁这话一落地,杨逸不等百官多说,再次抢着说道:“太后,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加上朝廷这些年大量迁民实边,导致劳力十分缺乏,几年前在坊间雇用一个劳力,每天止于百钱,如今雇工价格已经高达一百八十文,尚且难以雇到人力;

这次扩建工程,需要动用的劳力至少要六万人,遇到农闲时不成问题,到了农忙之时,只怕要停工啊;

这会极大地延长工期以及增加成本,而缺乏劳力这个问题,绝非止于扩建工程一事,我大宋的工商业之所以比历朝历代有长足发展,给朝廷提供了大量赋税,这主要是我朝重农而不抑商的国策所至;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我朝土地兼并比历朝历代都要严重,使得许多百姓失去了可供耕作的土地,只能进入工商业以求生存;这给工商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力,进一步推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但现在,因为民生的繁荣,以及迁民实边等政策的施行,使得农工商等行业的人力都极度缺乏,臣敢断言,人力问题,将会成为制约我大宋发生发展的最大障碍;

无论是农工商,很快就会受到劳力缺乏的制约,而凝滞不前,因此,朝廷必须对此有足够的重视,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首要之务。”

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就引起了百官的热议,金銮殿上嗡嗡作响,殿中众官对这个问有着深切的体会,因为他们一直都是劳力的最大雇主;

谁家的田地不是雇人耕作,谁家的产业不是雇人打理,以前街头巷尾的劳力到处都是,几十文钱一天便抢着去做,现在家里想挖个池子,建座凉亭,出到两百文还雇不到人;

换句话也就是说,人力的缺乏已经导致了官员生活成本的增加,同时给他们造成了许多不便。

以前没人提出个问题,大家也只是觉得不便宜而已,经杨逸点出问题的严重xìng,大家才真正意识到,缺乏劳力的不光是自家,而是整个天下。

尚书左丞范纯仁当即出班奏道:“太后,杨太傅所言,可谓是正切要害,劳力缺乏的问题,朝廷确实应予以重视了,否则对民生发展将极为不利,老臣以为,朝廷应鼓励百姓多生育,蔡尚书不是说国库盈余不少吗,老臣建议朝廷拿出一笔钱,对那些家境困难而愿多育子女的家庭给予一些生活补助,或者由地方官府划出一些公田,每年公田产出用于扶助那些愿意多生子女的贫困家庭,减少百姓的后顾之忧,以促进我朝人口增长。”

章惇也表态道:“太后,老臣也认为范左丞的建议可行,除此之外,朝廷要完善相应的法规,对那些故意溺杀初生婴儿的行为予以重处,把人口增加的数量作为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一个方面,完善各州县的慈幼局管理,以便能容纳更多的孤儿。”

李清臣紧接着说道:“臣以为,朝廷大可不必另外拨款鼓励百姓生育,司农寺辖下原有义仓,扶助多生子女而家境贫寒的百姓,大可通过义仓予以扶助,下户百姓生育超过三胎的,即可从义仓领取定量的粮食补助。”

朝中大佬纷纷站了出来,杨逸没想到这个问题竟然引起他们这么大的反应,不过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大宋的疆域这么大,人口这么少,在机械化没有到来之前,所有事情都是靠人力来完成,人多就代表着力量大,历朝历代对增加人口其实都极为重视。

记得唐朝初年,为了增加人口,李世民甚至弄出了官配的法子来,由官府出面给未婚男女拉郎配,说好玩点就是官府给你分媳妇,你不想娶都不行。

现在大宋疆土一下子增加了多倍,人力资源如此缺乏,也难怪杨逸一提出这个问题,朝中大佬不等喽罗打头阵,自己就纷纷站出来说话。

既然大家达成了共识,这就好办了。

杨逸继续说道:“大后,各位相公的建议皆是忠恳之言,朝廷理应推行各项促进生育的政策。然而鼓励生育以增加人口,这总需要一个过程,至少要十年二十年才见效,可谓是远水难救近火;

如今大宋人力缺乏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可以说已迫在眉睫,为了不使大宋的民生发展受到重挫,臣以为当放低周边各国人口进入大宋的门槛,允许各位百姓前来大宋募工,鼓励我朝百姓到周边各国去招募劳力,以解决我国劳力紧缺的困境。”

杨逸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但殿中百官还是从中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这年头交通困难,消息闭塞,除了商人,有多少人愿到别国去募工,只怕杨太傅这是要变相的掠夺人口了,但不管如何,人家杨太傅可没说去掠夺,这是招募,就是招募,而且这也是解决大宋燃眉之急的唯一办法。

林希第一个站了来说道:“杨太傅此言差矣,我大宋何曾设立过什么门槛,我朝自立国以来,前来入籍置业的胡人不计其数,我朝何曾有过不许胡人入籍的规定?若是各国百姓愿来我朝募工,那是求之不得,朝廷可从未限制他们入境过。”

刚刚升官的万世芳也出班说道:“林大人所言极是,且本官以为,民间需要劳力,朝廷就算想禁也禁不了,也没必要去禁,他国百姓前来募工的人数越多,于国于民越有利,本官以为,朝廷理应鼓励我朝百姓去周边各国招募劳力。”

杨逸觉得自己的想法确实太超前了,太脱离现实了,在这个年代,掠夺人口绝对不是什么稀奇事,大家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在各国的战争中,人口往往是双方争夺的主要资源之一。特别是外族入侵时,从来没有放弃过掠夺人口的行为。掠夺人口这四个字从未远离这个年代。

杨逸担心朝中官员会反对“引进劳力”,弄了半天,这完全是他杞人忧天,他不禁自嘲的笑了笑,看来自己还没有完全融入这个时代啊!

第723章有宝贝

朝廷有关征地的补偿方案出来了,这是多rì商议不下后,章扒皮一锤给定的音,所征用的土地,旱地每亩给钱二十缗,良田每亩给钱四十缗,另外根据所征地亩的多少,将来在城内划给一到二十亩不等的宅基地。

扩建征地共计涉及到一百多户权贵之家,为了防止这些人前来闹事,宣德门加派了两百禁卫,但凡没有正当事宜的,不管官位有多高,一率不得进入宣得门。

具体征地事宜交由司农寺、户部、京畿禁军第五将负责,司农寺和户部负责丈量土地,发放补偿款,至于第五将人马是赶什么的,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大家心里有数就好。

不得不说,章扒皮办事,确实不是盖的,敢下手,下死手,但凡看准了的事,必是雷厉风行,绝不手软。

这禁军刀枪齐出,皇宫大门严加封锁,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