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枭 作者:方白羽-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李光弼神情却凝重起来,他多次与史思明交过手,知道史军的战队里,这么快就防线动摇,实在令人生疑。加上任天翔的提醒,他隐约感觉到其中有诈。

但是现在唐军已不受他节制,除了他的中军未动,王思礼,许叔冀和鲁炅的兵马,已争先口后越过叛军防线,向史思明的中军大营突进。

“不好!叛军后方的尘土,开始逐渐散去。”就在唐军震耳欲聋的欢呼呐喊声中,忽听任天翔失声轻呼、李光弼连忙举目望去,就见叛军后方再无新的尘土扬起,侧耳聆听,先前那隐约的马蹄声和呐喊声也都消失,李光弼心中一凛,脸上微微变色。他知道这意味着三万骑兵很可能已被叛军消灭。不过这实在太令人难以置信,他一时还难以接受。

在李光弼和任天翔看不到的叛军后方战线,司马瑜正在心满意足地看着叛军打扫战场。犹豫有窥天珠之助,他预先在后方阵线设下了一个由各种战车和骡车组成的口袋阵。当三万唐军骑兵发起突袭时,正前方是骑兵的克星,由无数长矛方阵组成的防守阵线,后方则是战车和骡车合围,将三万骑兵包围其中,成为弓箭手的活靶子。司马瑜亲自之魂了对这三万骑兵的屠杀,他知道只要消灭这三万精锐,李光弼就只剩下挨打的份了。

“报!唐军前锋已突破第一道防线!”传令兵飞速来报,这让司马瑜十分得意。本来像这样的战报,史思明完全可以不必派人来报告他,只要按原定计划行动就够了,特意派人来报,显然是对他的尊重和信任,可见他在史思明心中的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

“很好,你回报史将军,就按原计划执行,我即刻率军赶去增援。”司马瑜令副将挥动令旗,调兵遣将,让后军尽快赶到中军增援史思明。

唐军前锋突破叛军第一道防线后,不约而同地直扑史思明中军大营,但见前方一道高约一丈,宽数十丈的应该巍然伫立,寨前鹿角森然,寨上弓箭手林立,不等唐军士兵靠近,箭雨就倾泻而来。要想以步兵破此营寨,无疑以卵击石。前锋将领见状急令后撤,但见此时叛军骑兵已从两翼包抄,截断了唐军的退路。唐军前锋顿时进退失据,攻势顿挫。

李光弼见唐军前锋身陷敌阵,再不救援就将全军覆没,他略作权衡,便令中军全力出击,冒险一搏。就在李光弼中军全线出击之时,立在高处的司马瑜已将唐军的行动看得一清二楚。他向一旁的副将点了点头,副将挥动令旗,向史思明示意唐军突击的方向。史思明亲率精锐骑师,迎头痛击。

唐军失去宝贵的骑兵,在来去如风的范阳精骑面前,只能被动挨打。但见范阳骑兵呼啸来去,他们并不交战,只是远处乱箭齐射,不断消耗唐军的战力。唐军仅凭步卒,只能被动防守,人数虽众却对叛军构不成任何威胁。

经过数轮消耗,史思明亲率骑师全线出击,此时就算是战斗力最强的溯方军,也难以抵挡叛军的突击。

眼看战事不利,鲁炅与许叔冀最先带兵后撤。未经将令擅自撤离,顿时动摇了唐军军心,众将士争先恐后随之后撤,唐军的防线开始崩溃。

李光弼眼看唐军全线溃败,只得一声长叹,率溯方军殿后,掩护全军撤退,同时令人往鱼朝恩处求援。此时史思明的骑兵已经冲到李光弼前方,对溃败的唐军轮番截杀,李光弼派出求援的将领,也死在叛军手里。

任天翔见状,立刻率义门众士奋力突围,直奔唐军大营求援。他最先见到郭子仪,忙将战情简略汇报、郭子仪心知救兵如救火,来不及禀报鱼朝恩,便率本部人马接应李光弼。两军在半道汇合,郭子仪的生力军(什么是生力军?书上就这么说的……)打退了史思明的追兵,暂时稳住了唐军阵脚。

唐军的调动很快就落在司马瑜眼里,有窥天珠之助,他比唐军统帅鱼朝恩还先一步知道唐军的调动情况,他立刻令人燃起狼烟,向邺城的安庆绪发出了反攻的信号。

安庆绪看到约定的信号,令人打开城门,亲率守军发起反攻。此时唐军若调度得当,凭其优势兵力,还可与叛军一战。但鱼朝恩从未经历过战阵,但听到四周喊杀声震天,邺城的守军竟然发动反攻,他早已乱了方寸,急令中军后撤。其余几路兵马见中军大旗摇动,不知就里,也纷纷后撤。各节度使皆有保存实力的私心,竞相撤离战场,撤退很快就变成了溃败到最后将不知帅,帅不知兵,数十万大军已成一盘散沙。到了这个时候,即便以郭子仪,李光弼之能,也是无力回天了。

叛军在史思明率领下一路追杀,不给唐军任何喘息之机。沿途州县听说唐军六十万大军竟被击溃,早已吓破了胆。而唐军在大败之后也变成了土匪,趁混乱洗劫百姓,因此沿途各州县不等叛军杀到,地方官就纷纷弃城而逃,郭子仪与李光弼率几万残兵一直败退到洛阳,也没得到地方的补给。而面对已经十室九空的洛阳,二人都知道仅凭这几万败兵绝对难以坚守,二人经过商议,决定放弃洛阳,由郭子仪退守潼关,李光弼则率军退守河阳,以牵制史思明的大军继续西进、威慑长安。

史思明令前锋继续追击唐军,自己却率中军回师邺城。但见邺城城门紧闭,安庆绪竟不放他入城。原来安庆绪趁着史思明追击唐军之时,将唐军丢弃的粮草辎重全部搬入城内,有了这批给养,他再守个一年半载也不是问题。

史思明对安庆绪的举动倒也不生气,他将司马瑜请来,意味深长地笑道:“现在,该是先生实现诺言的时候了。”

司马瑜颔首道:“将军放心,在下答应你的事,就一定会办到。不过将军得先做一件事。”

史思明忙问:“什么事?”

司马瑜道:“在城外搭高台,邀圣上敬告天地,歃血为盟,兴复大燕。”

史思明大笑道:“好!就依先生所嘱,设坛祭天,共襄盛举!”

史思明一声令下,高台克日而成,他以归还玉玺为由,邀安庆绪出城结盟祭天。与此同时,司马瑜也修书一封,令辛乙悄悄送到城中。安庆绪看到司马瑜的密函,便不顾手下劝阻,立刻率五百精兵出城来见史思明。

安庆绪来到史思明大帐,但见帐下刀斧手林立,立刻心知不妙。当即对史思明躬身拜道:“叔父在上,侄儿给您老请安。”

史思明并不还礼,只懒懒道:“陛下乃大燕皇帝,这不是折杀老夫么?”

安庆绪忙赔笑道:“大燕国的江山乃是叔父与先皇联手打下,侄儿不过是窃居此位。侄儿早有诺言,只要叔父解了邺城之围,侄儿便将这皇位禅让叔父,并以玉玺为凭,叔父难道怀疑侄儿的诚意?”

史思明手抚髯须冷笑道:“你先告诉我,你这皇位是如何而来?我义兄安禄山是如何死的?”

安庆绪一愣,正不知如何回答,就听史思明一声厉喝:“是你联络内侍李猪儿,以下犯上将我义兄弑杀。你以为此事办的天衣无缝,却不知我手中已有确凿证据,看你还能如何抵赖!”

当初安庆绪确实是将杀害安禄山替身的任务,交给负责服侍他的内侍李猪儿。这事办的十分隐秘,按说不该有人知晓,而且事成之后,安庆绪又听从司马瑜的建议,将李猪儿杀了灭口,而且是交由司马瑜亲自去办。这事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史思明怎么会知晓?

安庆绪正在狐疑,就见史思明拿出一封密函,展开在他面前。但见密函上将安庆绪下令杀害安庆绪的时间、地点、经过,等等细节交代的详详细细,密函下方的落款正是李猪儿。安庆绪愣了半晌,终于有所醒悟,急忙一跳而起,厉声喝道:“司马瑜那小子在哪里?快叫他出来见我!”

安庆绪身形方动,左右刀斧手已一拥而上,将他摁倒在地,他拼命挣扎,声嘶力竭地大叫:“我杀的只是先皇的替身,父亲在起事前就已经死了,有父皇的贴身侍卫可为我作证!”

史思明冷笑:“这种谎你也编的出来,好,你就告诉我谁可为你作证?”

安庆绪忽然想到,那些知道实情的侍卫,早已被自己尽数灭口,现在知道这隐情的除了司马瑜,就只剩下辛氏兄弟。他忙转脸向一旁的辛乙乞求:“阿乙你快告诉他们事情,告诉他们父皇早就已经死了,跟我没有关系!”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辛乙,他们虽然是史思明部下,但其中有不少人也是安禄山旧将,对他的儿子多少也还有几分旧情,所以很想知道真相。就见辛乙对安庆绪躬身一拜,愧然道:“陛下对我恩重如山,辛乙一直铭记在心,但我不能昧着良心说瞎话,望陛下恕罪。”

安庆绪一愣,跟着不禁破口大骂“:辛乙你这个王八蛋,居然在这个时候背叛我!看我不诛你九族,灭你全家!”

辛乙眼中刚开始还有些不忍,待听到诛灭九族的话,他眼中陡然闪过一丝寒芒,转向史思明道:“将军明鉴,陛下所说之事我一无所知,不敢为他作伪证,望将军为小人做主。”

史思明点点头,不再理会拼命挣扎号叫的安庆绪,转向众将问道:“现在事情已经清楚了,弑杀先帝者该当何罪?”

“杀无赦!”众将异口同声地道。就是先前还对安庆绪抱有几分旧情的安禄山旧部,现在也是同仇敌忾,恨不能亲手为旧主报仇雪恨。

史思明对众将的回答十分满意,不过他却故作悲戚地叹道:“虽然这小子弑父杀君,理应千刀万剐,但念在他好歹也做过几天皇帝,便留他个全尸吧。”说着他微微摆了摆手,一名心腹将领立刻心领神会,取下长弓,将弓弦套在安庆绪脖子,然后慢慢转动长弓,就见弓弦逐渐绞紧,一点点勒紧了安庆绪的脖子。

安庆绪拼命挣扎,奈何手脚俱被刀斧手摁住,无法挣脱。他只能恨恨地瞪着史思明和辛乙,带着满腔的愤懑和不甘,被弓弦生生绞杀(换个字代替……)。

“将安庆绪弑父之罪诏告三军,然后以王礼厚葬吧。”史思明似乎有些伤感,不过眼中却有掩饰不住的得意之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