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伐-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人非常失意,过了一会,赵瑗就要离开,洪过一直将两人送到院门,害怕送的太远被有心人发现,就深深一揖算是拜别了。

直到登上了海船,赵瑗才问起来,虞允文为什么要阻止他。虞允文叹口气,告诉了自己见过的大宋禁军,又与见过的金军作了比较,他感觉,这两支军队虽然都在退化,但是宋军的退化速度太快了,快到让人不敢相信,总之,两国如果开战,他非常不看好宋国。

赵瑗怎么都没想到,绍兴和议之后竟然是这么一副景象,忿忿的一拍船舷:“可恨的秦桧——”过了一阵,他才低声道:“那,那个人,也是知道了?所以他才不愿意回来?”

虞允文想了一阵,先是点点头,随后摇摇头,事实上,他也不明白洪过到底在想些什么,明明有许多机会能回到宋国,都被洪过放弃了,偏偏洪过又主动联系了宋国的君臣,自愿为赵瑗当细作和中介,这种古怪而且矛盾的行为,简直太让人感觉希奇了。

洪过不会去解释自己心里的计划,那个计划即便说出来,怕是两人也不会明白,与其多费口舌,不如用事实来证明自己。他倒是不怕赵瑗翻脸,就算赵瑗没有烧掉那些情报,至多就是能证明,洪家商号里有人当了南宋的内鬼,这个与洪过关联不大,再说了,他老子洪皓在金国时候,也没少了向南宋通风报信,这些事情金国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料想完颜亮就算知道了,也就是警告一下,不会继续深究,至于向南宋卖马,那是河东唐家的生意,与洪过什么关系?

除了这两件事,其他诸如购买兵器和粮食,就都是枝节,基本不能拿来指证洪过什么。

听到两个人已经顺利离开,洪过就将这些事情抛到脑后,专心开始经营自己的这块新地盘。首先就是招人,要做事没人不成,尤其是这种整顿财赋的事情,必须要有大量的人才成,所以洪过派出人手去,利用洪家商号的网络,向整个大金国发布了公开招募书办吏员的消息。

等到一个月后,洪过直接在各地的洪家商号进行考试,其实试题不难,基本的要求就是识字会算术,就算是算术不好,识字也成,他相信,这个年代会识字的人,教他们算术应该不是很难。

经过简短的考试和选拔,洪过得到了四五百人,这个数量看上去不少,实际上,很多地方只招募到几个人甚至没有,不是说洪过的条件开的不够优厚,而是这个年月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是主流,至于到官府谋个差事当胥吏,只是一些对读书彻底不抱希望的人,才会走的路。

在招募了这些人手的同时,洪过还下令招募工匠,无论是作什么手艺的,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来应征,这些人来到了临洪镇后,洪过直接安排他们建立各种工场,首先的自然是打铁的铺子,洪过不会什么炼钢炼铁的,他只是知道,无论要干什么都离不开铁,所以首先要弄好铁匠铺。

与此同时,洪过又开始对金国各地的税赋进行统计,此时已经到了八月份,正是秋粮准备征收的时候,洪过所依照的就是前几年推行的通检推排的结果,虽然不敢说这次统计非常准确,可好歹是让金国朝廷,对自己控制的地盘和人口,有了一个基本认识。

这个通检推排的数字,加上洪家商号在各地的观察,再经过洪过专门设置的评估所的分析,就能得出金国各地人口的财富状况,而且还能分析出各地偷漏税的额度大约是多少。

这个评估所,就是洪过利用招募来的书办,加上自己从高丽带来的一些书吏组建而成的。那数百人之中,还有不少只会掉书袋不会算术,洪过现在都打发去突击学习,只有他们学会了基本的四则运算,才能够来到三司衙门上班。

至于说,招募来的几百人里面,有多少是各方各面的探子,洪过才懒得去查,他才不信,金国上下竟然有好几百个会读写的人,闲的没事干来他这里找活做。现在他做的事情没有见不得人的,索性就大大方方的招人,示人以公正清明的印象。

到了九月中旬,洪过终于拿出了一组数字,这些数字是整个大金国一年应收到的财赋,还有可是的实际征收到的财赋情况,刨去了上半年一场远征后的各种耗用和赏赐之后,所能剩下的数字。最终,洪过在奏本的末尾填写了一个六位数的余额,他要告诉完颜亮的就是,从现在到年末,整个朝廷能够支用的钱财就剩这些。

看到这个奏本,完颜亮几乎要哭了,距离年末还有三个月多月呢,如果只是靠剩下的那点钱财,这可让朝廷如何运转啊?

如果洪过的奏本只到这里,那其实与平常户部太常寺做的事情差不多了,洪过之所以是洪过的,他又在另外一个奏本里给完颜亮列出几个解决财政困境的法子来:第一个,就是借钱,用金国朝廷的名义,向各大商户去借,据洪过估算,这些商户虽然也要面临年终结账的问题,可要他们拿出三四百万贯不是问题。

可是,这么一开口借钱,就是要还钱的,三四百万贯不是小数目,再加上利息的话,在朝臣看来,不过是寅吃卯粮而已,能解决一时的困局,却不可取。

第二个法子,也是借钱,不过这次借的更狠了,直接由朝廷开出条件,拿未来几年的盐税作为抵押,印出制作精美的欠债单据来,公开发卖这些债据。用一句后世比较流行的话,这是发行债券,国家向普通老百姓借钱。

既然是借钱,就要有利息的,金国朝廷要每年支付一定的利息,而且到了年限就要一次性支付全部债券的本金出来。是以,这个法子也被臣子们评价为,负担过于沉重。

最后一个法子,洪过的方法更简单了,反正现在都是使用纸币,也就是“交钞”,干脆,用直接在这一年加印一部分交钞出来,用以支付朝廷的部分开销,这就完事了。

所有朝臣一致认为,还是最后一个办法最为省事而且妥当,应该选择加印纸币。不过,既然洪过是三司使,虽然有奏本送来中都,实际上最后拍板的,还要洪过才可以,所以,金国朝廷还要看洪过的态度到底如何。

很快的,从海州传回消息,洪过反对金国君臣的选择。

笑话,什么加印交钞最为简单,这不就是恶性通货膨胀么,用完全没有准备金的纸币,去购买老百姓手里的物品,就等于是拿一文不值的废纸去换别人手里的货物,没有限制的发行纸币,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让交钞最终变得比开屁股纸还不值钱。洪过是要建设一个富裕的金国,不是弄成民生凋敝,最终只能依靠不断对外抢劫,来弥补开销的强盗王朝。

有了这个想法,洪过断然否决了金国君臣的决定,他之所以给出三条建议,实际上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要将三条一起施行,单独施行任何一条,都无助于解决金国朝廷现在的困境。

很快,到了十月中旬,洪过就筹集到了四百多万贯的现钱,通过海路解送中都,由于他实现解释过方法,那些金国朝臣虽然对洪过的法子并不奇怪,但是这时间之迅速,也让很大一部分廷臣暗自乍舌。

这种暂时解决财政困难的法子,还只是牛刀小试,就好像是从一个水洼里舀出一瓢水浇灌土地般,对他来说,如何将这个水洼变成一口深井,让这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才是洪过真正要面临的难题。

第二六三章洪过的改革(下)

第二六三章洪过的改革(下)

洪过发展经济总的思路就是拓展工商。所以,他第一个措施,就是将临洪镇开辟为榷场,不过这里不与南宋进行陆路贸易,而是接待从各国前来的海船,与其同时,他用计时工资的方式征发大量民夫,在临洪镇兴建码头港口,同时,将与临洪镇一海之隔的东海县也划入自己统辖,在东海岛上也开工修建码头货仓。

此时的东海还是海中的一座岛屿,并未如后世的连云港一样与陆地连接成一体,岛屿上虽然与陆地联系不方便,但岛屿有岛屿的好处,作为临洪镇附近的大岛,东海正好成为了临洪镇的副港,大大增加了临洪镇港口的吞吐能力。

光有码头可不成,洪过借助向商贾借钱的机会,拉住了各地大小商贾,由他亲自现身鼓吹,请这些商贾来临洪镇发展商号海船。同时对能够向其他国家出口的商品,洪过一律实行鼓励和优惠,这种优惠包括了减免出海时候的市舶税收,对于购买海船不予以征税等等,更加关键的,洪过不仅请求这些商号加大对外的贸易,同时希望他们能开更多的工场。

金国占据北方后,很多当年北宋时代的矿场都荒芜掉,洪过将这些荒芜的矿场标示出来,又找出了当年北宋的资料,圈出矿场的产量,将矿产的开采权分年头向外拍卖。事实上,这些矿场虽然在金国的名册上显示其已经荒废,其实很多都是被私人占据,在偷偷的开采,若是有金国强力介入的话,恢复生产的花费通常并不大。

因此,洪过的拍较成功,很快得到了几十万贯的收入,被他直接投入到临洪镇码头的工程之中。

将这些商贾的潜力仔细的挖掘过后,洪过就无法继续要求更多,这些商号之所以如此痛快掏钱,其中很多人都是洪过在高丽的合作伙伴,有高丽的例子在,他们比较容易相信洪过,但是,如果洪过继续要求更多。就会影响到高丽的稳定,那里是洪过的大后方,他是怎么都不会让自己的动作影响到那里的。

金国的工商到底不如南宋繁荣,现在这么挖掘一番后,已经是有些见底了,虽然临洪镇一片繁荣,但是在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无以为继的局面,是以,很多人躲在后面,或是为洪过捏了一把汗,或是暗自偷笑,等着机会站出来好好收拾姓洪的小子。

就在这个时候,洪过突然给完颜亮去了一封私信,其实信是两封,送入后宫后,分别送去了完颜亮的面前,以及皇后徒单氏的桌子上。

没人知道信上到底写了什么,只不过,第二天就从后宫悄然驶出数辆马车,来到中都的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