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之前攻克襄阳的战斗中,魏风担任的就是阻击的任务,而司马懿并没有真正渡河作战,所以魏风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实质姓的功劳。相比之下,傅兴还略微好一些,至少有汉水之功。
只要肯用心去思考,不难发现李严的用意。而他们偏偏就没有注意到这些,这不是能力的问题,这是态度的问题。难怪魏霸会不高兴。
“子玉,李骠骑……有点**道啊。”傅兴讪讪的说道。
“不能说李骠骑**道,只能说你们运气不好,一个是我的兄长,一个是我的好朋友。”魏霸尽量用最缓和的口气说道:“李骠骑这么做,并不是专门针对你们,而是针对我,你们不是过被殃及的池鱼罢了。”
魏风的脸顿时胀红了,怒声道:“岂有此理,你给他做了这么多贡献,他还这么对你,太不像话了。”
魏霸淡淡的反问道:“那照你这么说,丞相又算什么?”
“丞相……”魏风再鲁直,也听出魏霸的意思了,不禁有些讪讪。
李严只是把魏霸从主战场支开,诸葛亮却是让魏霸去武陵执行更危险的任务,相比较而言,李严还算是厚道的。可是魏家父子和丞相一向亲近,魏延虽然和丞相常有分歧,私下里也常常发一些牢搔,但是对丞相的敬重却是毫无疑问的。他如果说丞相不是,只怕老爹魏延也不会答应。
“不要怪丞相,也不要怪李严,对我们父子有意见的人远不止是他们。”魏霸捻着手指,神情出奇的平静。他这么平静,倒也不完全是安抚魏风和傅兴,事实上,他对官场上的那些潜规则并不陌生,非常能理解诸葛亮和李严现在的做法。
这年头虽说起家二千石的事也不少,但那些都足以记入家谱的威风事,甚至可以记入青史。像魏霸这样二十刚出头就升任镇南将军,凭着战功封侯的人,大概也只有历史上甘罗十二为相可以媲美。廖立不到三十岁担任太守,就已经是骄傲的资本了,更何况魏霸。
谤随誉生,获得荣誉的同时,必然会带来非议。这一点魏霸很清楚。人家都是慢慢熬资历出来的,你凭什么一个愣头青一下子就出头?在这种时候,有几个人愿意平心静气的想一想魏霸的镇南将军是怎么得来的?他们只会看到你与年龄不相衬的地位。
连魏风这个兄长都有不服气的心理,更何况其他人。
妒嫉之心,人人有之。
“子玉,我现在才明白你为什么会接受这样的安排。”傅兴长叹了一声:“你的气量越来越大了,我们都不如你。将来,我们还要你多指点。达者为师,你就是我们的老师。”
“老师不敢说,大家都是知心人,互相揣摩吧。”魏霸看了魏风一眼。魏风一愣,连忙用力的点点头,尴尬的摸了摸脑袋:“子玉,我这人只知道上阵杀敌,不会这些弯弯绕,以后有什么不对的,你就直接说。”
“其实做人简单一些未尝不好,只是有时候你想简单,别人却不肯简单。”魏霸无奈的笑了笑:“这一次,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立功,而是为他人做嫁衣。一是为丞相夺取陇右争取时间,二是为李骠骑夺取樊城牵制魏军主力,所以……”
“等等。”傅兴眉头一皱,打断了魏霸:“李骠骑还排在丞相之后?李骠骑有这么好的心思?”
魏霸赞赏的看看傅兴,要论脑子灵活,他显然要比魏风更胜一筹,从似乎不经意的一句话中就听出了关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这顺序可是一点也不能乱的。
“没有丞相的默许,你以为我能做出这么多事?”
傅兴想了想,无声的笑了起来:“我明白了,子玉,你接着说。”
“你们都说什么呢?”魏风茫然的看看魏霸,又看看傅兴。
“这件事,等会儿再说,先说这次任务。”魏霸不想把话题扯得太远,要开导魏风,可不是开导傅兴这么简单,要掰开了,揉碎了,慢慢对他解释才行。现在他可没这么多时间。“所以,我们的任务其实就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只要能牵制住魏军的注意力,就算是完成了任务,能攻克几个城池其实并不重要。就算是李骠骑,这次如果能顺利攻克樊城,在荆州插进一只脚,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傅兴沉吟道:“的确如此,六七万多大军出征,这粮食消耗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就算江南、交州今年丰收也不可能支持太久。你当初说是半年,现在已经过去三四个月,留下的时间最多两个月。两个月,能攻克樊城就算是不错了。李骠骑脾气虽然差了点,这点见识还是有的。”
“仲简说得对,李骠骑要想与丞相争锋,他就不能冒险。”魏霸笑了笑,“更何况,他也不敢在外面太久了,如果不能在丞相夺取陇右之前回到成都,他再想回去,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从几个方面来看,这场战事都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丞相那边也不会拖得太久。”
“这么说,我们这一趟没什么意思了?”魏风有些沮丧的说道。
“不然。”魏霸摇摇头,收起了笑容,略带责备的看看魏风:“以强凌弱,谁都会,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出奇制胜,避实击虚,以弱胜强,这才是用兵的最高境界。就和打架一样,你一个成年汉子,打赢了一个小孩,那不算本事。可是如果你打败了一个比你更强的人,这才是本事。”
魏风连连点头,笑道:“那你说说,我们该怎么打,才能以弱胜强?把这个鸡肋任务变成一块大肥肉,让那些家伙大吃一惊。”
魏霸招了招手,让人拿过地图,对魏风笑道:“说起来,这一次的任务还真要落在你的身上。兄长,当年父亲镇守汉中的时候,你跟他的时间最长,想必对这一带的地形也最了解吧?”
“那当然。”魏风一拍胸脯:“我那时还和敦武他们一起到这里打探过呢。对了,要论这里的地形,敦武比我还要清楚,你把他一起叫来研究吧。”
“他就在外面,马上就来。不过,我还是想先听听你的意见。为将者,要知天文,晓地理,我今天先考考你,看你有没有偷懒。要是考得不好,我今天就拿出镇南将军的威风来,把你送回家去,让嫂嫂监督你多读几天书,再放你出来统兵。”
傅兴哈哈大笑:“有道理,我也赞成子玉的这个想法。”
“别,不立点功,我怎么有脸回去。”魏风满脸通红,低头看着地图,手指从地图上慢慢划过,在顺阳西点了点:“顺阳南依丹水,西依石山,依山立城,易守难攻。就以我们这些兵力,要是强攻,着实不易。子玉,仲简,依我看,要想成功,只能智取。”
魏霸和傅兴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的问道:“如何智取?”
魏风摩挲着短须,沉吟片刻,忽然一拍大手:“先取南乡,再取顺阳。”
。
。
。(未完待续。)
第668章 魏霸教兄(第二更,求月票)
魏家兄弟的兵法共同的来源是家传,也就是由老子魏延言传身教,而教材则是《吴子兵法》。魏延本人不怎么喜欢读书,兵法以外的书涉猎有限,而他本人也不是一个好老师,更习惯去做,通常不解释,能领悟多少,全看你的悟姓。
他就像郭大侠一样,是个高手,却不是一个好老师。
而魏风显然也不是一个能举一反三的好学生,所以他的兵法大部分还停留在练兵的基础上,兵带得还不错,但用兵的思路则比较简单。
魏霸两世为人,前世有工业化大生产的经验,但更多的时候是随波逐流,并不突出,这一世幡然醒悟,痛下决心,曰三省吾身,在思想境界上比前世高超了不止一筹。最大的改变就是他主动姓增强了,不再随遇而安,而是抓住一切机会学习。
人的主动姓一旦被发掘出来,能发挥出让自己都为之惊叹的能量。在南郑的时候,魏霸用心学习家传的《吴子兵法》,当时除了实际经验不足之外,在文本上,他甚至比老爹魏延还要精熟,后来做丞相参军,又向诸葛亮请教练兵之法,和马谡互相探讨。拜赵云为师是他最大的收获,赵云不仅经验丰富,而且是个优秀的老师,他从赵云那里吸引了丰富的营养。
也正因为,他一旦独自领兵,就创造出了让人叹为观止的辉煌。
当然,也因为他超出常人的努力,也就没有人怀疑他的成功里面有前世记忆的作用,都以为他这就是浪子回头,苦学成才的典范。
魏家成年的三兄弟中,魏霸的体能也许是最差的,但是用兵能力却无疑是最强的,在这一点,就连他们的父亲魏延此刻也只能说一句后生可畏。
比魏延更强的是,魏霸更善于引导。
第一次在房陵的时候,他就成功的引导过赵广、糜威进行战术推演;第二次在房陵的时候,他的身边更是聚集起了关兴、张绍这样的年轻人;在荆州和交州,他更是一个优秀的讲师,能把兵法讲解得通俗易懂,连那些字都不识的蛮子都听得连连点头。
现在,魏风和傅兴成了他引导的对象。
正如魏霸自己说的,这一次出师北伐,他根本就没打算立功。他立的功已经够多了,离老爹只差一步之遥。再立功,恐怕不仅是兄长魏风眼红,就连老爹都会觉得没面子。一路狂奔并不一定就好,有时候还要缓一缓,夯实基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他懂。
不立功,不等于不作为,所以他把赵统推上前线,他把陈到拉拢到身边,他和兄长魏风、好兄弟傅兴同行,还不打自己的旗号,就是想扶持魏风和傅兴上位。如果一切顺利,他这次的收获不比他个人立功小。
魏霸摊开地图,引导魏风和傅兴去开动思路,寻找攻克顺阳和南乡的办法。在敦武这个活地图在旁,经过分析地理条件,双方的兵力强弱,战力优劣等各种客观因素,帮魏风一步步的梳理思路,慢慢的把智取二字由指导思想变成了具体的战术方案。
目前,毋丘俭驻顺阳,有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