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赝品-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速度慢?如果速度慢了,那可就要追究将帅们的责任了!”
    “侍中大人说的固然没错,不过速度太快了也是个问题。”太后萧绰用手指轻轻的在大辽皇帝,年纪不过十几岁的儿子头上抚摸了两下,然后冷静地分析道,“我们契丹的骑兵虽然来去迅速,却也是要吃东西的,随身携带的食物,不过是够用五天而已,粮草辎重,尽管早已经备足,确实路途遥远,大部分的给养,还是要就地征用的。可惜这些南朝的军民都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对我们实行坚壁清野,最近的前方,粮食越来越不好找了,长此下去,总不是个办法啊!”
    众人都点了点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固然是兵家常识,可是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如果契丹大军能够一举击溃宋军在河北的主力,却也就不存在补给的问题了,秋收毕竟刚过不久,在哪里找不到这些粮食啊,当然前提就是一点,不能有宋军的干扰才行。
    “我看大名府就是不错的选择。”抹只的胖手一指,落在了地图上面。
    萧绰点了点头,心中赞同。
    大名府算是大宋在河北的最大城市,屯兵也不少,更兼有统御河北诸军州的重任,如果能将大名府拿下,既可以解决补给上的问题,给大辽军队一个中转的基地,又可以极大地打击宋军的士气,为进军黄河南岸提供一个跳板,算得上是一举两得了。
    萧绰与众人议定之后,立刻派人下旨给前锋耶律斜轸,命他回师北上,将大名府给团团围住,务必要拿下大名府,为辽军取得一个歇脚的地方。同时,又以大辽皇帝与皇太后的名义给大同军节度使,楚王韩德让的兄弟韩德威下了一道旨意,让他调集人马向南走,争取将大宋的西北军阻拦在山西境内,不论是战是谈,是打是骗,都要将西北军给拖住一段时间,为辽军主力的下一步行动提供掩护。
    随后,萧绰吩咐催动车辇,中军继续南下。





    第十六卷 天倾西北 第七章 东进河北
     更新时间:2009…7…3 17:26:57 本章字数:5162

    我自绥德出发之后,一路上约束部众,缓缓而行,倒也是存了不做出头鸟的心思。
    公主因为修为日益高深,反倒有些不喜争斗了,只是躲在车厢里面静修,府上的人中,老七被我派去开发大西北了,军师也随之而去,跟随我前来的,不过是一些从讲武堂带出来的中级军官们,好在这次带出来的人马本就不多,又不是正面迎敌,三万人马倒也够用。
    “少爷,常言道兵贵神速,可你为什么要吩咐大家缓行呢?”杨排风的马跟在我的身后几步,青骢马的鼻息很响亮,喷出来的白气可以看得很清楚。
    我笑了笑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一次我们并不是正面迎敌,主要是绕到敌后跟他们找些乐子,如果进得太猛,被辽军注意到,转身围过来,反为不美。毕竟这次萧太后纠集了四十万大军南下,准备充足,兵马强悍,不是我们这只小队伍可以正面抗衡的,就算是朝廷的大军迎上,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一切都要相机而动!”
    “哦,那就是说要做缩头乌龟了——”杨排风微微皱着眉头轻声说道。
    我顿时给噎了一下,苦笑着回答道,“嗯,也不能这么说罢。”
    杨排风近来解除了心结,整个人看起来清朗了很多,再加上她的性子向来活泼,在天波府中倒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这次东征。她非要跟着过来,我看她地功夫确实大有长进,一根槟铁棍下倒也难逢对手。为人也机灵得很,除了有时候喜欢大脑间歇性短路以后,几乎没有什么别的缺点了。便同意了她的要求,拨给她一路人马约有三千人左右。随同大军一起上路。
    大军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地时候,接到了军报,原来老令公经营过的三关五寨派人前来相迎。
    “可知道来者何人?”我端坐马背之上,用收捋了捋系头发的带子,沉声问道。
    “已经打探得知。是三关副都部署齐士恭大人与老将宁素成,还有些其他地将领。”探马回报道。
    我点头道,“嗯,我知道了。着他们进来便是。”
    前方地队伍立刻让出一条通道来,远远地便看到一群人有七八个武将模样地行了过来,到了百丈之外便下了马,牵着缰绳一路奔了过来,我摇头笑了笑,看来自己这个王爷做的有些随意了,还是人家懂得礼数,当下便吩咐左右旗牌将仪仗摆了出来,以示对来者的尊重,自己催动座下的雪骥,款款地迎了过去。
    “下官等见过王爷——”众人见到我迎了上去,纷纷躬身施礼。
    我翻身下马迎了过去,亲手将众人扶起,温和地说道,“列为大人何须如此客气?大家都是素识,不必如此多礼,随意便好。”
    齐士恭是文官出身,虽然在边疆上一干就是五六年,却始终摆脱不了文人习气,对于上位者的规矩看得比较重一些,站在那里毕恭毕敬的,反倒是宁素成这些武将出身地显得大方很多。
    “自上次一别后,已是数年,属下等仍时常想起在昔日在老令公和王爷手下上阵杀敌的情景,心情犹自难以平复,王爷如今镇抚西北,消弭了党项之乱,功在千秋啊!”宁素成有些唏嘘地说道。
    经他这么一说,我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老令公和几位兄长,以及在金沙滩一战中的惨烈景象,再联想到现下的情景,不禁有些感伤地说道,“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先父和几位兄长以死报国,却也是求仁得仁,倒是我们这些活着地人,需要多为天下苍生挑起些责任来。”
    “王爷所言极是。”几个人纷纷附和道。
    “呵呵——”我转言一笑道,“这次契丹人大军南下,四十万大军虎视眈眈,着实对我大宋威胁不小,诸位来此,可是有什么见教?”
    “诚如王爷所言,最近辽国大同军节度使韩德威似乎有些蠢蠢欲动,此人手下兵精粮足,能征善战之士颇多,而我等手中的兵马有大半都去了支援河北前线,恐怕有些难以支撑。”齐士恭看了一眼宁素成,恭声说道。
    “你们的意思是——”我沉吟道。
    “末将等人的意思是说,三关五寨地势险要,不容有失。一旦此地出了什么岔子,难免韩德威会趁机杀入并州代州,威胁河洛,进取关中,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希望王爷能够加以援手,确保三关的安全。”宁素成将道理说得非常明白。
    我踌躇了一下后说道,“这个本王自然也是知道的,不过朝廷的旨意非常明确,让本王的军队开赴河北前线,如果这么一耽搁,恐怕不太好吧?”
    这话说的倒是半真半假,站在臣子的立场上,违背朝廷的意思肯定是不理智的,即便是出于大局的研判,需要留在此地,却也会给朝廷造成不听调遣的印象,可是现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西北大军宛若独立一般,基本上不太理会朝廷,因此怎么处理都在我一句话上了。
    “这个——”齐士恭听了以后有些为难,处在他的立场上面,自然是知道被上面猜忌的不利因素。
    而老将宁素成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一向在西北厮杀并没有进入到权力中央的他大声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更何况王爷手握镇抚西北的权柄,有专擅征伐的权力,并州代州也是处在王爷的管辖范围之内,如何处置,还不是王爷的一句话?如今形势危机,希望王爷早做决断,安定三关的军心民心啊!”
    我用手揉了揉太阳穴道。“名不正则言不顺,本王虽然有专擅征伐之命,但那是朝廷额外地恩典。却也不能随意使用,否则必遭人诟病。如果你们确实需要本王留在这里,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将情况禀明朝廷。本王才好助你们一臂之力!”
    其实留在三关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三关扼守着辽军从山西北部南下地重要通道,可以抵挡住来自大同军的韩德威,也可以防止辽军主力从河北方面飞狐灵丘一带绕过古长城口,经由平型关入晋。
    更重要的是,守卫三关五寨地兵马大多是杨门旧部。可以说群众基础很好,如果能够趁着这次援助沟通多加一下,或许也有收入囊中地可能,只是这样也存在一个问题。如果朝廷知道,肯定是不会坐视地。
    毕竟,攻取北汉收服三晋就花费了太宗皇帝很大的经历,也是他整个统治期间最为浓厚的一笔,真宗再昏聩无能,也不会坐视这片得之不易的领土从自己的手中丢失掉。
    看来还得好好筹划一番才是,我心中很是踌躇了一番。
    此时齐士恭和宁素成等人已经计议停当,由齐士恭提议道,“王爷,属下等联名向朝廷上一封表章,说明此地的情势,并请由王爷暂摄三关防务及军政大事,且此地距离河北前线也不过是朝日之间便可达到,万一河北有事,王爷随时都可以出平型关东进,可谓一举两得。”
    “既然如此,本王就在三关多停几日罢了,想来韩德威那厮如果见到我军阵势威壮,自然会悄然退却,到时候再东进河北也不错。”我既然得到了三关众人自行向朝廷上表推举地承诺,便一口答应下来。
    其实对我来说,留在三关也保证了自己的后路不会被韩德威给截断,毕竟通路只有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更加放心,三关的粮饷保障也使得我后顾无忧。
    三万大军缓缓开进关内,各寨守将纷纷前来探问,见到地很多人都是合作过的旧部,当日驰援代州、血战金沙滩时的许多同僚部将都在,众人见到之后互相慰问,倒也非常高兴。
    我大手一挥,将真宗赏赐下来的许多金银转赠给众将,此举立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反正是借花献佛,羊毛出在别人身上,我也不觉得丝毫心疼,能够将这些富有经验的将领们拢入囊中自然是上上之选,即便不能,交好一下也是必要的。
    于是我的三万大军便在关内驻留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