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多 神的密码-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又皱了皱眉。我当然听得出他语气中隐含的意味。不管怎么样我总是要把联系方式交出去的。
  五天之后,梁应物把水晶球还到了我的手上。由他转述的分析报告令人失望。
  水晶球的分子结构由外而内,就像被不可思议的巨大能量挤压过,一层比一层紧密。这种结构上的紧密度改变使水晶球的折光率也有所变化,所以在强光照射下会形成同心圆的光影。
  再见张明(6)
  每一层的宽度,从外层的以厘米计,到里面的以毫米计,微米计。内层的密度要比外层大,但也不是成倍成倍的翻上去,只是稍大一些,不然这个水晶球就不知有多重了。
  “这么说你们除了得知其结构状态外一无所知了,不能判断这个水晶球的功能?”
  “这话你说错了。”梁应物说。
  “哦?”我心里一喜,期盼地等着梁应物说下去,不料梁应物给我的是当头一棒。
  “我们并没有彻底搞清楚其结构。”
  “你刚才还说……”
  “你知道距离中心点倒数第二层是什么数量级的吗?”
  “纳米吗?”我问。刚才梁应物说了毫米微米,想必再往里就更小。
  “是分子级的。”
  “那怎么可能,分子是永恒运动的,怎可能被固定住?”
  “固体金属分子的运动本来就很微弱,而水晶球最中心的那部分分子被我们所不了解的手段,把分子活动频率和范围局限在极低的程度上,形成了相当稳定的状态。”
  我点了点头,又问道:“倒数第二层已经这样微小,那最后一层是什么?”
  “倒数第二层的圆心位置上,就只有一个分子。而这个分子密度比围着它的那圈分子更大一些。”
  我看着手上的水晶球,想不到这个圆球竟然有这样精密的结构。
  “可是,这还不算是彻底搞清楚结构吗?”
  “既然这个水晶球结构精细到分子层面,那么制作者的手段已经远超人类现今的科技了,我们没有理由肯定,它仅到分子层面就止步。”
  “你是指最中心那颗分子的原子原子核甚至更小构成都会有新的变化?”
  “水晶球由外而内密度逐步加大的结构使我们的观测大受影响,没办法对其中心进行原子层面的观察。所以我才会那样说。”
  我叹了口气,竟然连结构都只能一知半解,想要靠它解开神的密码,这样的期待真是过分天真了。
  给张明打电话的时候,我颇有点尴尬,地球人的科技文明这回出了个丑。他倒并不在意,还连连感谢我愿意把水晶球送给他带回去研究。
  我婉转表达了X机构希望和他接触的愿望,张明的回应颇有保留,但并没一口拒绝。话传到就行,接下来梁应物要怎么和他沟通并不在我的关心范围内。
  5月28日周六一早,我到了北京。不去一次天坛,心里总有块疙瘩放不下。
  张明已经携水晶球离开,他在天坛一无所获,我当然没自大到觉得远比他更聪明的程度,而且K到底是不是在天坛“悟道”还在两说。这次去只是解一个心结。
  心底还是会有小小的狂想:万一我也悟了什么呢?虽然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机会,或许更少。
  我走的是天坛北门。买了张三十五元的联票,混迹在大群的旅游者中往里走。
  北门的外墙是环形的,南门是方形,暗合中国“天圆地方”的思想,在这天地之间,就是整个世界。
  我脑中想着这些古老东方哲学,穿过工整的园林区,进入禁烟禁火的古城楼大门。前面就是最著名的祈年殿。
  真正走在天坛里,原先就并不迫切的寻求答案的心情更淡然许多。就当在游玩的同时碰碰运气吧。可惜刚走到祈年殿门口就有些失望。一块小木牌后面是紧闭的大门,这里要整修到2006年才会重新对游客开放。
  希望K不是在祈年殿里得到灵感的。我这样想着,绕过祈年殿往前走。
  宽阔的丹陛桥曾经只有极少数人在极少数的时间里才可踏足。当年的黄罗伞盖再不会出现,如今白石路上满是人,本该有的对天地的敬畏之情也被人流冲淡了许多。
  皇穹宇里的回音壁前排着要听回音的人,挨个吼上一声,正殿里供着的皇天上帝神牌反没太多人注意。我扒着殿门往里瞧了很久,是了不起的建筑,至于解开神的密码,没无点灵感。
  我在院子里转了几圈,实在没有心思排队吼回音壁,心里思量了一番回音壁和太阳系能有多少联系,觉得这方面可能性太小,便出了皇穹宇。前面就是圜丘。
  再见张明(7)
  圜丘最外面是四四方方的围墙,里面是环形阶梯。不用说,也是天圆地方的表现。这圜丘又是一个世界的缩影,和整个天坛的架构内外呼应。想起来,算是一环套着一环,一个大世界里另有一重小世界。
  圜丘里的游客和其它地方一般的多。这座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一五三零年)的恢宏建筑,是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汉白玉为柱,艾叶青石为台,上中下三层坛面直径分别为九丈、十五丈、二十一丈,三者总和四十五丈,即“九五帝王之尊”。而天属阳,地属阴,奇数数阳,偶数属阴,又暗合“天人合一”的思想。
  三层坛面环环相套,我拾阶向上走的时候,心里渐渐滋生出奇怪的感觉。
  等走到最上层,看见中央那块“天心石”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强烈了。
  无形的手正拨动着我心里的某根弦,可我却无法把握。眼前这块被游人争相踏足拍照的“天心石”,K一定也踩过。他不可能像我这样,和游人混在一起,必定是在夜深人静时,踩着“天心石”,仰观天上的繁星点点。
  K就是在圜丘上悟道的。直觉向我传递着强烈的讯息。
  我沿着圜丘来回地走,从最底下的四方围墙,到一环包着一环的坛面,到排着队才好不容易踩一会儿的圆型“天心石”。在心里不停翻滚的混沌却始终无法破解开。这种若有所得,却不能最终领悟的感觉糟糕极了。
  神的密码,唉,神的密码。
  终究不是我能解开的。
  谜底(1)
  六月十七日。
  我在上海北外滩的石库门老宅。
  在座九人。
  我,梁应物,叶瞳,路云,卫后,叶添锦,水笙,苏迎,明慧。
  昨天,我收到了来自一万多光年外的讯息。载体是一封普普通通的电子邮件。这原本是件神奇的事,张明是怎么远距切入地球的因特网络的?但看了信的内容,我已无暇把注意力分散到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上。
  在此之前,我没把这事告诉任何人。所以在我把和张明的第二次碰面情况说完,停了片刻,说出“昨天维摩星传来消息,水晶球的研究已有结果”时,室内的空气立时凝结起来。
  “上个月底我去了一次北京天坛。当时我有强烈的预感,寰丘是关键,K就是在寰丘解开神的密码的。那时我并没有想通,但如今我已经知道。你们去过天坛没有?”
  叶瞳是最耐不住的,骂我说:“卖什么关子,直接说水晶球的研究结果是什么就行了。”
  我不理这个丫头,道:“天坛的格局是天圆地方,而圜丘的格局也是。当时我就想,这不是一环套着一环吗?而圜丘的台面,又是三个同心圆。至于中心的天心石,其实并没我想的那么关键。”
  “同心圆?水晶球也是同心圆。”卫后说。在座者全是自负智力的人,希望能从我的话中预先猜出些头绪来,都在心里思索着。
  “是的,同心圆。但就是这同心圆把我们误导了,我们只看见表象,实际上这代表了一个哲学命题。”
  “哲学?那一定和你说的天圆地方有关。或者说是一环套着一环的天圆地方。”路云轻抚着手腕上的紫色玉镯说。
  我收回不由自主落在她身上的视线,道:“你说的有点接近了,但相信在没有知道水晶球里到底有什么之前,你们不会猜到真相。”
  “你是说水晶球里还有别的东西?”梁应物敏锐地把握到我的用词。X机构运用人类最先进仪器对水晶球进行过分子级的研究,所以他对我的言下之意相当意外。
  “对于物质最微小的构成单位,人类称之为基本粒子。曾经人类认为分子就是基本粒子,后来是原子、原子核。随着物理学的进步,基本粒子这个称呼还是一样,但内涵却不断变化。现在我们说的基本粒子有很多种类,比如夸克、胶子,现今的物理学不能让人类直接观测到这些微小的存在,所以只能借用粒子对撞机,让基本粒子在原子相互碰撞中分裂出来。梁应物,我说的对吗?”
  梁应物耸了耸肩:“对一个外行来说,这么理解也没有大错。”
  我笑了一下,道:“维摩星人当然也有他们的基本粒子。因为他们的科技远超人类,所以他们能观测到的物体最小组成,比人类现阶段所谓的基本粒子,更小上好几个数量级。X机构曾经对水晶球进行检测,发现有一个水晶分子正好位于水晶球的中心位置。维摩星在此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终于在剖入到他们的基本粒子那么微小的程度,发现了让他们震惊的事情。”
  “就原子的层面上说,其内的空间对于原子核和电子来说是无比的广大,电子围着原子核转,就象地球围着太阳转。”说到这里,我看了他们一眼,道:“维摩星人观测到的水晶球最中心基本粒子的情况,和原子里的情况十分相似。他们找到了规律性的轨道,那和通常的基本粒子自然状态不同,被人为改造过。改造的结果,是……是新的神的密码。”
  说到这里,我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我都禁不住有此反应,梁应物他们当然更震惊。
  “你是说在那样微观的层面上再次实现了神的密码?”梁应物哑声问。
  我点头:“四道新的四则运算题。”
  “那代表了什么?”苏迎问。
  “世界观,是世界观。水晶球的同心圆光影的含义是世界观,K在天坛看见了两重天圆地方、三重圜丘同心圆时悟到的也是世界观。神的秘码想传递的讯息,就是世界组成的真相。”
  谜底(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