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个喜悦的人-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转现象中立一个“人我”的分际而执著其中,就往往会不能接受事实而引起不安。如老是怀疑自己很丑而不敢见人或照相,或者是觉得自己很笨而不敢在人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不安”及“我执”强的表现。当用四念处当下照见自己身体上的紧张(身念处修行)、心里的不安(心念处修行)及因此不安而生的那种感受(受念处修行)。照见了还不够,还要能用四念处的离执力去放下那些执著,使自己当下就能由不安中解脱出来。若要溯本追源,修行人则
  当在自己的思想观念上作进一步:的观照(即法念处的修行),去找出是哪些观念使自己产生了这些执著。如能用四念处的洞察力看出来了,知道是因自己很强地抓着一些“美丑”、“染净”、“人我”的观念而自苦,则从此就可“大安心,’了。美丑原自心生,各人心有不同。人若执著于“美”,而不能在美中亦见到“丑”,就要流浪生死受苦。修行人若不受美丑相的束缚,心得自在;则能在世间的平凡中见到神奇,无味中见到生趣。此时心中所体会到的“美”,又岂是为“相对相”所束缚的凡夫所能了解的!    
  消除不安,真正有效的仍是缘起正见和四念处的修行。光是靠一些心中想出来的神秘境界去自我陶醉,情况虽暂时会变好,但终非究竟解决之道。佛教徒当努力修行,使自己成为一个轻松安和的人,再以自己为例子,使其他人也能由不安转为安和。若不能使自己轻松安和,反而学他人陷于一种精神的神秘主义中,则是佛法逐步沦亡的表现。凡我同修,能不深自警醒吗?   
  至于最后一种神秘主义的因——贪欲心,则更等而下之,不是修行人该有的表现了。修行要有耐心与恒心,今天不成则明天再试,明天不成则后天该向善知请益去作自我调整。切不可一旦不成,就自己迷自己地去幻想什么神通,什么“元神出窍”诸事,终日迷于其中而不自觉。这样就会如过去南怀瑾老师所说的成了“神经”,而不是神通了!
  谈到这里,我们必须澄清一下修行人对“神通”的中道态度与看法。
  我并非反对神通,也不否定佛菩萨的神通,但今日修行人普遍地为神秘主义所迷却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故我以为有必要提醒大家佛法重智慧与德性的特质,而对神通采取“中道”的态度。
  所谓中道,就是不取不舍。不执著于神通,不为它所迷惑,但同时也不否定它,不排斥它。真正有缘起正见的人,能了解一切法的缘起性,而对一切法不会产生“有自性”,离开“缘”而仍能知一切、见一切、入一切的想法。缘生的东西均是有限的,不是在任何情形下皆如此的。修行人若明了这一点,则不会为自己的任何能力所迷,也不会为任何他人的能力所迷,而能用缘起正观一切。能如此,则远离了“取”的一边。知道就算有所谓“神通”,也不是“绝对如此的”、“自性如此的”。既是缘起如幻的,则和其他叫“非神通”一样地不可执著。一旦执著了则一定是苦因,障解脱遭因。
  虽不执著,但也不排斥,并不一定要把它打倒。缘生如幻的东西,执取是偏执,厌恶也是偏执。睁眼见色,张耳闻声。声色本身岂有好丑染净?只是人们心有执著,自己妄生分别而自苦。若有人欲不睁眼不见色而得解脱是愚痴,则欲除掉自己或他人的“神通”才算解脱者,一样也是愚痴。若人能用智慧照见了神通的如幻性,不取不舍而行中道,才是修行人应有的态度与立场。    
  今天有许多人用自己的;“神通”作吸引他人的方法而弘扬佛法,我以为这一点是不值得鼓励,且有待商榷的。我们且抛开这些入神通的真实性不谈,仅就事论事地讨论这件事。:我以为就算此人的神通是“真的”,用神通作号召仍十分不妥。原因很简单,因为神通易助长正见不深者神秘主义的心态及向有神通者权威崇拜的心理,而形成修学上的障解脱因。人因为见他人有“神通”而心生钦羡,遂欲修学而和他一样,·是不正确的学法动机,在佛教中被称为“不正思”;会使得修学者在心态上不去作自我的省察,发现自己的缺点,而仅是在一心;冀求一种神秘能力。如此则是以贫欲心学佛法,其修学的结果不是“有神通”就是“无神通”。此种人无法碰到解脱道的边是很可以想见的。而未真正的了解解脱道者,谈菩萨道也是空洞的。你用一切的手段去吸引众生,但却不知道如何教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去行灭苦之道,则已失去了用方便法门吸引众生的目的了。此时的“方便”已不能成其“方便”,而成为主题了。于是你神通我也神通,你出窍我也出窍,大家不是在弘扬佛法,而成了在演“封神榜”了!    
  佛法从来不用神通为主题、也从不以得神通为目的,是可被我们确定的一佛法真正强调的,是“六通”中的“漏尽通”。即一个修行人在彻底断尽贪嗅痴一切烦恼后,无复再有一切执著的“阿罗汉”境界。这个“通”才是真的佛法中的神通。修行人要能具慧眼,看穿一切而不为一切所缚,才是真的“大雄”。否则任你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知古道今,仍只是六道中事,有为境界,不为圣者称叹,只为凡夫所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