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第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老太太说的意思跟他理解的居然是反的,雷主任有些糊涂了。可他又不能明目张胆地问出来。太丢人了。
  他侧头看了一眼魏建设,“可m主席也说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些知青是过来帮助我们建设农村的。你们得好生照顾啊。”
  钱淑兰摊了摊手,“我们给他们盖新房,这不算照顾吗?”
  她朝另外两个领导看去,周社长忙道,“算!新房不算咋样才算。”
  陈书记也点头,“对,对,不错了,住新房已经很好了。”
  雷主任有点懵,抬眼去看魏建设,“新房?”
  其他人低下头,魏建设急了,“那是泥土房,里面连张床都没有。”
  王守泉紧跟一句,“我们这是北方,都是炕。”
  雷主任有点生气了,何着人家给你们盖新屋,盘新坑,就这你们还嫌弃?
  有个知青大声嚷嚷起来,“可连口锅也没有。”
  这话都不等钱淑兰和王守泉回答,陈书记飞快地道,“别说你们没有,我丈母娘家都没有锅呢。”
  想到雷主任是新来了,陈主任好心给他科普,“下面的生产队每年也就发十来张工业券,多数是用来买农具的,底下的社员长年都见不到工业券,哪有能力给这些人买锅。”
  雷主任惊讶地张了张嘴,“那他们都用什么炒菜的?”
  陈主任笑着道,“以前是十斤粮食换一张锅,这几年就没了。”
  王守泉飞快道,“我们给他们准备了砂锅,一样能煮红薯的。”
  周社长从椅子上站起来,“这不很好嘛!”他掰着手指头,一条条说,“新房,新坑,砂呐。衣食住行,也就差食了。很不错了。”
  陈主任也站起来,朝那一排排的知青道,语重心长地道,“我知道你们是从大城市来的知识分子,可到了咱们这乡下就得入乡随俗。上面让你们下来就是为了让农村这些贫下中农教育你们,你们可不能拖后腿。不要染上那些资本主义的坏毛病,好逸恶劳。”
  雷主任气得瞪了这些人一眼,都他娘的不知足。告状居然还藏着掖着,害他这么丢脸。
  有人不甘心嚷嚷起来,“可他们连粮食都不给我们。”
  钱淑兰:“三位领导,我们乡下口粮都是收下来,交完公粮,才能分给底下社员,他们这些人一来就要分粮食,我们哪里有多余的口粮分给他们。而且他们连地都没下,就想到我们养鸡场捣乱。我觉得应该调他们到工分多的地方,让他们多多为咱们生产队做贡献,到夏收的时候,他们也能多分点口粮,你们觉得呢?”
  雷主任下意识点下头,“以后你们要听从生产队的安排,以后不许再没有原由就过来告状。公社不是给你们这些人过家家的。好好回去接受他们的教育吧。”说完直接挥人让这些人离开。
  一行人全都蔫头哒脑地出了办公室。
  钱淑兰和王守泉也想跟在这些人后头离开。
  周社长却叫住了他们,“你们生产队的养鸡场今年准备养多少只鸡啊?”
  钱淑兰笑着道,“还跟去年一样,再孵四万只。”
  周社长笑眯了眼,一拍巴掌,“那加起来就是八万多只了吧?”
  雷主任微微皱眉,声音有点严厉,“你们拿啥养的呀?”
  周社长侧头安抚他,“他们是用蚯蚓,不花粮食。”
  雷主任点了下头,脸色好看不少。
  周社长又问了些问题,钱淑兰都一一回答。
  等两人出了办公室,周社长对雷主任道,“咱们公社的工资全靠他们生产队交的税,您要是搞事儿,可千万别到他们生产队,要不然大家没钱吃饭,全都找你。”
  雷主任阴沉的脸上有一瞬间的呆愣。
  出了公社,那些知青们浑身就像被人抽了精神气似的。
  回想去年年底,他们从广播和电视上听到了m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已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最新最高指示一发表,全国上下全都沸腾,两百多万革命的师生连夜上街游行,锣鼓声直响到深夜。不少同学当场写出了决心书、保证书,刷出了大幅标语,有人还咬破手指,写下了血书,纷纷豪情满怀地表达:“m主席挥手我前进,插队落户闹革命!”的雄心壮志。
  他们怀踹着支援农村建设的梦想,立志发奋图强,大办农业,为祖国增砖添瓦。
  可谁成想,事实让他们这么绝望。他们来这边不是闹革命的,而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这些乡下泥腿子能教会他们什么。
  “你们有什么资格教育我们?”一行人把钱淑兰两人围住,就在广场上闹起来了。
  钱淑兰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还看不起我们农村人。你们城里人吃的粮食,不都是我们农民种出来的?我们别的不能教会你们,倒是可以教会你们,吃苦耐劳的好品德,还有不朝别人伸手的恶习。”
  一行人全都朝她怒目而视。
  钱淑兰无视他们的黑脸,“我再奉劝你们一句,在我们农村乡下,勤劳干活才有饭吃的。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不信你们就等着瞧!”说完催促王守泉骑车。
  王守泉推着自行车作势要朝站在他车头的人身上撞,“赶紧让开,不让我就撞了!”
  那人吓得赶紧躲开。
  王守泉骑着自行车,钱淑兰跑了两步,跳上后座位。
  气得这群人咬牙切齿。
  王守泉走了好一段路,突然开口问,“三婶子,你说这些人是不是傻呀?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们都不懂吗?”
  钱淑兰呵呵笑,他们不懂!他们是冲昏了头脑。
  自从革命开始,这两年间,全国各个领域一片大乱,政府机构瘫痪,工厂停工,学校停课,领导成了敌人,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对立,派别之间的分歧发展成了武斗,用上了真枪实弹。
  这场革命是从学校发动起来的,学生相对单纯,在被作为发动文革的工具后,无所事事的红卫兵已经成了被利用的破坏力量。当权者必须尽快对红卫兵做出处理。再加上城市已经无法安置连续三届2000来万毕业生就业。如果让他们仍然滞留在城市,又无法继续学业,后果肯定是严重的。
  于是上山下乡就是这些人最好的去处。这些无法无天的学生,以为来乡下还可以继续闹革命,简直荒谬。
  钱淑兰撇嘴,“他们连m主席的文件都没有好好解读,明明他们才是被教育的一方,还想教育咱们,真是可笑。”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亲们的打赏,么么哒


第261章 
  回到生产队,王守泉就给这些知青们安排下地的活计。
  本来嘛,再过两个月就要夏收了,麦地里的野草多如牛毛。大家伙为了多挣工分,喂完鸡都会下地。
  这些从城里来的知青哪里干过这种活。
  太阳火辣辣地头顶照着,麦地里的野草像是怎么都拔不完似的。
  偏偏他们还不能偷懒,因为人家是按量来计工分的。他们拔了半天,连人家的三分之一也不到。
  钱明华特地走过来提醒他们,“你们这个速度不行啊。你们每人都要了十个工分,应该一天拔完的,可照你们这个速度,今天哪里能完成?如果你们完不成,明天就得等你们把今天的都拔完才能重新给你们分任务。”
  一个女知青用袖子抹汗,似乎要哭出来似的,委屈巴巴的,“这草也太多了。我们哪里干过这个呀?”
  钱明华可没有怜香惜玉的心思,黑着脸道,“难道谁天生会种地不成?我们也是从拔草开始干起的。如果你们不干活,就没有工分,工分不够是分不到粮食的。我言尽于此,到夏收分粮的时候,你们可别瞎嚷嚷。”
  另一个女知青咬牙道,“刘秀丽,别说了,咱们还是干活吧。”
  不干不行啊。革委会的人根本就不给他们做主,还让他们好好听生产队的话。
  这些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他们根本就没粮食吃。这些日子,他们花空心思想跟社员们套交情买粮食。
  可无论他们出多少钱买粮食,社员们就是不肯卖。
  后来她用话套,才知道。原来这些干部们私下里给社员们下了死命令,不许私下卖粮食给他们知青。
  如果说一开始他们还能去公社告状说这些社员们拿粪泼他们。
  那买粮食这种事情,连告都不行。因为这是投机倒把,是犯错误,人家拒绝你是正当理由。
  刘秀丽有些不甘心,原以为下乡是来支援农村建设的,还说是大有作为,她现在算是彻底明白了,一切都是假的。
  他们这是上当受骗了,可他们不敢说出来。因为这是上面的政策。
  刘秀丽只能想办法写信给家里,请他们帮忙疏通关系,好让她回城。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这一个月里,知青们已经从刚开始的激进,转变为认命。
  虽然干得还是不怎么快,可至少为了不饿肚子,还是咬牙坚持了。
  刚开始的两天,他们只能吃自己带的一点干粮。后来到了第三天,村里的干部们终于大发慈悲。
  按照他们现在的工分值预支口粮。
  十个工分预支一斤,于是大家伙辛辛苦苦干了两天活才攒到的十来个工分,到最后也只能预支一斤红薯。
  这一斤红薯只能吃个半饱。为了不饿肚子,大家只能努力去挣下一天的。
  倒是没人再抱怨了,全都老老实实下地挣工分。
  只是到了晚上,大家伙全都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这些也不过才半大孩子,社会经验没有,只凭着一腔热血,哪里能想到什么好法子。
  最终他们也只能寄希望于家里,纷纷写信回去,请家里帮忙疏通或是让家里寄些粮票过来。
  当然他们要下地挣工分,自然是没时间去镇上邮局的。
  有人就托到王守泉这边,请他帮忙送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