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淑兰朝孙大琴道,“你去把人家送过来的钱都记下来,这些都是人情,以后人家有事儿我们要还回去的。”
孙大琴立刻点头,由正国和正康搀扶着回屋去找本子。
钱淑兰回屋歇息。周雪梅和李春花到灶房做饭。
没过多久,又听到有人敲门,这次来的人是二嫂吕秀红,这是性子软懦的。原身似乎对她的性子看不上眼,所以几乎没怎么搭理过她。
吕秀红进来之后,有些胆怯地朝她撇了一眼,而后小声道,“这五块钱是我们家给大琴的。”
钱淑兰跟她聊了一会儿,她再推过来的时候才接过来,朝她道谢。
吕秀红又问了一下孙大琴的情况,钱淑兰便带着她去东屋看孙大琴。吕秀红见三弟妹没有像以前一样咄咄逼人,心里松了一口气。
其实她原本是不想来的,可孩子他爹说,三弟妹怎么说也是个寡妇,他一个大男人上门总归不太好。
再说了大嫂都跟她走动了,大家都是妯娌,不走动不好看。于是她来了。
吕秀红看到孙大琴,见对方正在休息,不敢再打扰就要走。钱淑兰送她出来的时候,听她说她孙子的情况,钱淑兰便笑道,“好好培养,说不定将来能成为大学生。”
吕秀红被她的话吓得不清,忙摆手,“大学生不敢想,如果他能跟守智一样成为初中生,到县城当工人,我们就知足了。”
钱淑兰笑道,“会的”
两人说了会儿话,吕秀红就告辞了。
吃饭前,钱淑兰把五块钱交给孙大琴让她记下来。
孙大琴接过钱,又开始抹眼泪。
吃完饭,钱淑兰便让钱明华召集全体社员开会。
钱明华心里一个咯噔,惊讶地张着嘴,“小姑,你真的办成了?”
钱淑兰翻了个白眼,感情他对她这么没信心呢!钱明华激动地直搓手。直到钱淑兰把价格告诉他的时候,钱明华傻眼了,一把抓住钱淑兰的手,“小姑,你咋办到的?你不会是卖到黑市了吧?”
钱淑兰无语,“你想到哪去了,我是跟百货大楼经理签的协议。”说着把那个采购单拿给他看。
钱明华这才放下心了。他们是生产队,属于集体。之前为了补粮食的亏空才不得不把鸡蛋卖到黑市,但这风险是很大的。又没有票据,上面要是来查账绝对一查一个准儿。
每年队里编的筐子都是一大收入。这个必须要有票才行。现在看到这个采购单,上面盖着红色的印章心里可算是踏实下来了。
不过这价格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居然比他们现在卖的贵一倍。
“小姑,你太厉害了!”钱明华是真的很佩服。
虽然钱淑兰对他的夸赞很受用,但嘴里还是要谦虚几句的。
“你找村子里手艺比较好的过来登记吧。一共1000个藤筐,我们要4天完成。”
钱明华立刻答应,这事交给他就行。村子里谁的手艺好他可是门清的。
很快全队召开会议,召集手艺最好的三百个人过来编筐子。几乎每家都有一个人被选,也有一家出了三四个的,比如说老王家,个个都是能手。
编好的筐子钱淑兰拿些颜料在上面写字。因为颜料有限,自然不能像她发的那些广告扇一样把全部地址都写上。而是只写了“王家村”三个字。
她写字的时候还会把藤筐检查一下。这次编筐子依旧是按量记工分的形式。她写字儿也有十个工分,不仅如此,她还因为给队里谋福利奖励了一千个工分。如果按去年的工分值来算这就是25块钱了。把大家都羡慕坏了。
一开始大家还会对她说酸话,说钱明华这个生产大队长也开始寻私了。四天后,大汽车停在大马路上,省城的百货大楼,采购科的科长带着工人过来搬东西,付了三千六百八十块钱之后,大家全都沸腾起来了。
天呐!他们去年编一个冬天的藤筐也没赚到这么多钱呐!就算按人口分,他们每人也能分到三块钱呐,他们这是要发了吗?有的人又担心他们这么有钱会不会被人举报成了富农。
于是王守泉便让大家守口如瓶,别把这事说出去,要不然别的村会嫉妒,会来借钱打秋风。于是一开始还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景象立刻消失殆尽。说到底谁家都有几个亲戚在别的村子,要只是借钱还可以接受,要是被打成富农,那可就不得了了。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全都不再讨论藤筐的事了。
钱淑兰对此是喜闻乐见的。如果这事被别的村知道了,说不定仿品就要出来了,到时候他们开始打价格战,他们村剩下的藤筐不就没人买了吗?现在能不宣扬出去那是再好不过了。
作者有话要说:事业线开启,不仅是家人的,还有女主的。女主是人老心不老,励志要做个村干部!(*^_^*)
第87章
以前的钱淑兰非常好奇,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扎堆。
就比如说前世,她住在乡下,附近的村子都是泾渭分明的。有的村子专门种苹果,有的村子专门种樱桃,有的村子专门种大蒜,有的村子专门种白果。
后来她才渐渐明白过来,这些村子都会成为当地的特色。就比如说,提起东北就知道有三宝。这就是特色。
钱淑兰觉得要想让王家村生产大队变得有钱,光靠种地那肯定是行不通的。还不如好好发展副业。
首先,藤筐就是可以成为他们村独特的品牌。
当然这时候的农村乡下有许许多多的农民都会编藤筐,可却只能算做是农家产品,并不能算做品牌。
至少卖到外国是不可能的。
钱淑兰记得这时期有许多产品都是可以卖到外国的,但刘关县却没有哪家厂子的产品质量好到能卖到国外。
如果他们做到了,那他们王家村生产大队绝对是刘关县首屈一指的生产大队。
“小姑,你是说成立一个工厂?”钱明华和王守泉对视一眼,都觉得颇有几分不可思议。
钱淑兰笑着点头,“只有成立工厂,咱们才能以工厂的名义去参选广交会?”
第一届广交会在去年春天由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华国对外贸易中心承办的。展出的都是农副产品,占全国创收现汇的20%。
钱淑兰拿出报纸给两人看。钱明华和王守泉勾头去看。
这报纸是钱淑兰特地让钱维汉找朋友帮着买的。他们有工作证,什么样的报纸都能买到。邮局那边有许多旧报纸,钱淑兰拿到之后也不管新的旧的全都翻看一遍。要想在这时代发展就得顺应这时代的规则。
钱明华十分心动,咽了咽唾沫,“小姑,真的能行?”
钱淑兰摊了摊手,“反正成立工厂就有资格参加,对咱们生产队也没什么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钱明华一想也是,只是他仍旧有些担心,“估计周社长会故意为难我。”周社长对他早有不满。他们生产队要成立工厂,估计他肯定会泼冷水。
钱淑兰对此也知道得一清二楚,她抖动了一下脸上的肌肉,笑得满脸褶子,“我告诉你一个主意,保证他立刻能答应。”
钱明华双目紧紧地盯着她,追问道,“什么主意?”
钱淑兰露出狡黠的笑意,“你只要跟他说,你想成立一个万猪厂,但又怕万猪厂办不起来到时候亏损,就想先办一个竹篾厂试试。”
王守泉一拍巴掌,朝钱淑兰竖起一个大拇指,“这个主意好!”
他们王河镇因为土地贫瘠,周社长已经打消了虚报亩产的念头。一心想要搞好家禽,争取能放一颗大卫星。
现在为了搞千鸡山和万猪厂,周社长已经到了封魔的地步了。他强制每个生产队必须开办其中之一。如果有哪个生产大队没有开办,他就让民兵下去,把队员们的鸡全部收拢在一起,放到别的生产队去养。
他们王家村已经办了千鸡山,如果周社长得知他们生产队有办万猪厂的想法,肯定二话不说就同意。
现在整个王河镇,也就只有孙家村和赵家村办了万猪厂。
但这两个生产队因为饲料不够或是社员不尽心,养得猪平均下来连一百斤也不到。
可算是丢足了脸。其他生产队得知赶紧打消了开办万猪厂的意图。
尽管周社长把那两个生产队的生队大队长骂得狗血淋头,也丝毫拿他们没办法。
养猪可不比养鸡。大家喜欢养鸡是因为养鸡的成本很低,没什么负担。
但养猪就不行了,饲料不够不说,连场地也没有。
他就算让民兵把猪全都抓起来,也没有那么多粮食喂。根本威胁不了下面的人。
果然第二天一早钱明华去乡政府申请办厂的事,周社长当场就给他批示了。
因为是冬天,王家村自然也不可能立刻就把厂子盖出来。
钱明华就聘请之前那三百个社员成为竹篾厂的临时工。
对了他们生产队的竹篾厂叫竹艺轩。名字很文艺,一看就具有中国特色。
他们工厂的操作地点就集合在两个食堂里。
为了要参加广交会,钱淑兰让王守仁按照她的意思做好几款产品。
在老王家,王守仁编竹筐的手艺算是最好的。
她设计的产品有灯具,竹篮子,果盘,藤筐,竹扇子,礼品篮,食盒都是新兴款式,以前大家从来没见过的。
钱淑兰曾经在淘宝看过不少。
就比如灯具,经过她的设计,这灯充满艺术气息。
一开始大家都没弄明白这是什么东西。直到钱淑兰解释之后,大家才知道这玩意居然是用来装饰电灯的。
许多人都不看好这东西。觉得谁会买这玩意?不当吃不当喝,甚至不当用,就摆着好看,浪费钱。肯定没人愿意买。
钱明华虽然不懂欣赏,可对小姑已经由一开始的怀疑到现在的绝对信服。他立排众议带着这三十多款商品向周社长申请参加广交会。
广交会是春季4月举行的。现在还是申请时间。
周社长听到他们竹篾厂要参加广交会,冷哼一声,给他们泼冷水,“你们这厂子刚申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