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民科-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月25日,柯马公司正式的完成服务外包合同,向汽车厂领导集体及国家机械部的饶斌部长,以及省领导移交了工厂的管理权!

这种交钥匙工程的模式,开拓了领导人们的思路,他们意识到这也是一条快速的发展企业之路。

1980年2月25日这一天,也将是中国汽车工业翻开崭新一页的重要一天!

随着外方经理的到位,滨城汽车公司正式升格为央属企业,改名为滨城汽车集团。这座汽车工厂,受到了上层领导相当大的重视,它将直接受国务院和机械工业部的共同领导。

本来SH汽车合资项目就是由国务院确立的,但是滨城汽车在建设上拔得了头筹,自然的也得到了上面的重点关注,想躲也躲不开了。

林强生对这种变化还是抱着欢迎的态度,虽然汽车厂由省级变为了国家级,但其实他心里也在庆幸着,变为了国家级的汽车公司其实对外方股东来说是更有利的。

在省里的时候,汽车公司在以后的经营当中没准就会受到省内势力的干扰,以后世的某奇和某中为鉴!

甚至省里什么人物求帮忙求照顾都很难推却,现在汽车厂属于国家级了,地方人物根本就可以不放在公司的眼里了。

尽管H省领导干部们千百个不愿意这家汽车公司成为央企,脱离他们的管辖,但是胳膊拗不过大腿。如今的滨城汽车公司的规模实在太大了,而且发展速度有些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上面的一些人本来按着心中的想法是认为SH方面能成为国内第一家轿车生产企业的,但是没想到东北边陲的这家小汽车厂能够异军突起!在没有什么中央关照的情况下,已经迅猛发展成为了一家年产30万辆轿车的大型生产企业!

这种惊人的变化,简直震懵了上面的一些人,原本想看他们笑话的家伙,现在也不得不闭上了嘴巴。

很多人原本对这家汽车厂不以为然,可是随着工厂落成,外方经理的到位,那些人不得不拿着放大镜开始认真观察起了这家汽车公司。

随着工厂升格为央企,李刚总经理被提拔为了正部级干部,据说他的老上级饶斌有意调他去机械部,成立中国汽车总公司。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啥都想管、没它更好、中国汽车业的阻碍,汽总公司!

林向荣也随着李刚的升格和推荐,上级经过批准破格提拔为了副厅级干部,在领导干部的行列里也算是有这么一号人物了。

第一百六十章标准化和质量管理

埃里克松参与管理之后,向中方管理层提出了产品标准化的概念,并且力主实施。同时,他还提出了汽车零配件质量管理体系,按照他的想法汽车集团上下必须抓紧落实这两项管理办法。如果成功,集团也将进入正确的发展轨道!

柯马公司的岗前培训,其中就透漏了一点现代化大生产所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汽车厂的领导干部们也曾经跟在意大利人的身后努力学习,认真记载外国人管理企业的一点一滴,但是人家只负责工人的岗前培训,并没有教授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意思。中方人员只好自行探索,这当然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因此汽车厂的领导们即使白天努力的把见到的记在脑子里,晚上加班加点的讨论,也并没有什么良好的效果。因为国人根本就没有经历过现代化大生产,一切的经验都是来自于人多力量大、搞大运动、大建设,搞人民战争的那个经验,并不知道什么叫现代化生产,人少了反倒不知道如何施展了,觉得始终缺人手。

所以意大利人走后,标准化管理不但没学到,面对这么大的工厂这么少的人马一时还有点不适应,即使想把意大利人的那套捡起来也不知道从何抓起。

这阵子,厂领导班子竟然还因为是否要多招些人而进行了激烈的争吵。原工厂的林向荣、常远庭等人并不愿意多招人,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适应了少少的人大大的工厂,而李刚带来的一批管理者却认为要想厂子发展必须再多招募职工。

埃里克松这个外方经理的到来,事实上把两方的火药味强行的压了下去。

作为外方经理,埃里克松首先给中方管理层先上了一堂课,介绍西方的标准化之路。

他举了个例子,一位美国的妇女需要往墙上安装一个钉子。事实上,她真的是安装上去的。她会使用一种筒式工具,套住钉子,然后拉动筒后面的手柄,啪啪几下钉子就被打进了墙里面,然后用特殊胶水把缝隙填平,根本看不出来钉子是怎么弄进去的,钉子周围被抹的平平的。

欧美国家的工厂对标准化执行的较为彻底,甚至往墙上敲个钉子都得动用专用工具,他们的工人没有标准是不敢也不知道怎么动手做东西的。

甚至在一些日常生活中,这种标准化生活也随处可见,例如美国的街区门牌号,一排结束之后不管到了多少号,另一排的门牌都会重新开始记号,大大的方便了出行的路人。

在欧美的装修行业中,甚至这种标准化设备、标准化施工也随处可见,美国的装修工人利用专业工具把活干的又好又快,人家的装修处处体现着工业化的味道。这些专业设备甚至能主动的帮助工人把活干好,它们本身就是被专业人士设计出来的,工人只需按着说明操作即可。

中国的装修工到了人家的地方往往不会使用这些专用工具,只会按照自己的经验动手,结果不但事倍功半,没准还会因为质量问题或者扰民等等因素遭到业主的投诉。

这就看出来西方人对标准制定的非常详细,已经深入到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当中,连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制定到家。每个鸡毛蒜皮的细节都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的,所以你只要严格的按照标准去做,傻子也能做出那个产品。

他们的优势在于整体工业水平发达,从材料生产就开始严格控制质量,保证了后面加工的时候形变、应力、内耗等,都在控制范围之内,的的确确是按照产品说明里给定的参数变化的。

对于很多特殊形状的构件,他们都有专门设计模具,哪怕是几百年都不见得用上一次,他们也要花时间做一个。

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制造体系就是建立在不相信人的基础之上的,不指望用工人的经验和小聪明来解决技术难题,一切问题的解决全部是按照写在字面上的标准化步骤。

耍小聪明、走捷径、差不多就行,想要依靠这种思想来解决问题是要被开除的,这种行为绝对是不被鼓励的。

或许有人认为他们也会用榔头修形,用锉刀改变尺寸,绝对是大错特错。也许验证时有这种情况,但是量产的时候绝对不会出现。

如果下线板材不能拼合起来,要么是工人加工的问题,那就换人;要么是设计的问题,那就重新设计;要么是材料的问题,让搞材料的人解决,绝对不允许人工敲进去。

这种事故一旦出现,那就必须是大事故,必须受到管理方的关注,必须要找到问题的症结,绝对不允许糊弄过去!

另外国内工人还有着不少传统的“好习惯”,他们会主动的为工厂考虑,为工厂节约材料也是他们自学徒工起养成的习惯。

恰恰相反,西方人制定规定之后,什么工具用到什么时限,规定之后就要完全按照标准执行。比如加工过程中的专用钻头和钻具,钻头使用一定时间必须换掉报废,不管看上去有多么的完好。规定打多少个孔后扔掉,工人是绝对不敢不扔的。这里没有节约一说,因为按照标准,100%的钻头可以安全使用这么久,即便是80%还能多使用几次也必须扔掉。因为一旦有某个钻头在加工时断裂,造成一个孔有点问题,整个工件就要作废,代价更大。这种严格管理已经深入到每个工人的脑子里了,让他不换他都不敢。

标准化是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国内的工人习惯小作坊的做法,还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个别技术精湛的工人可以做出好的产品,但是不能保证工厂里每一个工人都有精湛的技术,每一件产品都是好产品、都整齐划一。杜绝一个技术精湛的工人集中所有的优势在他一身,工厂完全靠着个别技术高的工人出活,这个是大工业生产特别忌讳的!

我们固然有8级技工,但是我们不能指望所有人生产的产品都能和8级工一样的水平!

面对汽车厂招收上来的大批的缺少文化、缺少技术的职工,工厂必须采取一套标准化生产制度,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可靠,和品牌发展的延续性!

众人包括李刚在内,都被埃里克松好好的教育了一番。大家充分的了解了西方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后,都不约而同的回想国内工厂的问题,发现还真的和国外有好大差距,就比如有很多国内工厂过于依赖高技术工人的问题。没有八级工当然不行,但是什么都依赖这些八级工,那像滨城汽车集团这么大的企业也没办法发展下去!

埃里克松提出的意见得到了工厂领导的一致同意,就按照瑞典人制定的标准管理办法实施。

本来意大利人的培训就是按照这套标准化体系培训的,如今让中方能够得以延续这种管理办法,厂领导自然求之不得。这就算是补齐了现代化公司管理这重要的一环,意大利人可以培训你的工人,但是他们不会教你企业怎么生存!

目前汽车厂的领导班子基本上都配置齐全了,国家又派来了一名总工程师乔家桦,两名副总经理于成理耿昭杰、陈世煌,都是从一汽二汽抽调来学习的干部,他们还带着十多人的干部小组,已经充斥到了汽车厂的各个车间岗位当中。

上面的意思是让这些人从这家现代化的汽车厂中学习到先进工厂的运行模式、管理办法,以拓展到国内其他的国有汽车厂当中去。

林强生对于这种状况也是坦然接受的态度,在他的心里也觉得父亲现在的职务级别可以了,不能总是靠着异军突起,蹿升的太快跌得也快,还得有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否则基础不牢即使上位了也没有人服气。

不管怎么说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