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明大黄袍-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子,土豆那玩意好吃吗?”祖润泽和杨帆差不多大,自从那晚听了杨帆那个计划后,便整天屁颠屁颠地跟着杨帆,副将也不当了,跑到杨帆那个小分队中当了个百户,干的也滋滋有味。

“好吃!”

“有白面馒头好吃不?”祖泽润没有志气地开始流口水。

杨帆把信直接拍在他胸口道:“好吃到爆了!”这话也只能骗骗祖润泽这白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类型的。

“杨子,回头给我讲讲怎么个好吃法。我先走了,不然大爷又要打我了。”祖润泽翻上马,直奔城外。杨帆摇摇头,一想到关中陕地十年大旱,蝗灾、瘟疫接踵而至,这旱灾是他所不能及的,连现在都拿旱涝灾害都没办法,更别说明末了。

杨帆摇摇头,从营帐旁将晾晒干的衣服扯下。

“嘶……”

刚刚走进营帐的杨帆又退了出来,蹲在原来晾衣服的地方,捡起刚刚抖落在地的一张纸。

“灯火阑珊处?”杨帆眉头一挑,“什么鸟玩意儿?”他拿着那张纸,还有个黄色的三角符,有些纳闷,这玩意儿谁给的?忽然想到那个任性的小妞,嘴角划过一丝邪恶的笑容,转身会营帐时,呢喃道:“还说不是求婚嫁,不害臊的小娘皮。”

第二十五章强悍的大白

在凌河城呆久了,杨帆也习惯了早起早说。还是五更天,便闭着眼爬了起来,抹了把脸,便要往十三峰赶去。今天说什么也要把水泥的配方搞出来。

刚出营帐,就发现几个他自封的大队长焦急地在他营帐前打着转。看到杨帆出来,老何几个急忙跑过来,眉头紧锁着,道:“杨大人,齐大白不见了!”

“不见了?什么时候不见的?”杨帆精神一震,清醒了不少。

“大人啊,大白这人我知道,不会做这样偷跑的事的,一定是有什么急事才会……才会……”和齐大白要好的老洪急得差点哭出来。生怕杨帆把此时告诉祖大寿他们,那可是要杀头的。

“你先别急,慢慢说,到底什么时候不见的。”杨帆叫几个人冷静下来。

挖石矿的老刘道:“昨儿个回来的时候,就不见了。我还以为他去方便了,也没在意。可等早上爬起来,几个人一问,才知道昨儿个他就不见了。”

“昨儿个就不见了?”杨帆点点头,“知道了。这事情我先压着。看看情况再说,你们把五百弟兄召集起来,去十三峰继续干。齐大白的活先由那几个副手顶着。”

“哎,哎。几人松了一口气。有杨帆先压着,他们也好先缓缓。”

凌河城也建的有模有样了,等再过一个月,估计就可以竣工了。杨帆现在有个问题,就是他皇太极啥时候来,他忘了。大凌河必有一战,这是祖大寿也知道的;断定皇太极要围城打援,这是杨帆知道的,但是这时间,当初杨帆学历史的时候,也没有仔细去看过,谁特么知道会穿越到明朝来。

六月?七月?还是八月?

杨帆打了个问号,黑马前行。如今十三峰,杨帆有个打算,就是依照当年老毛同志的路子,建立的一个革命根据地。

“大人,你看。那边有烟!”

杨帆朝平顶山那边望去,竟然有烟?难道是那些个钉子户?

“驾!”黑马先行,飞快赶去。

天刚亮,高炉边火光憧憧。杨帆赶至平顶山下,看到高炉旁蹲着个人,拿着小榔头不断敲击着地上一块块水泥砖。已经不下有数百块的碎砖堆在地上了,小榔头敲在最后一块水泥砖上时,停住了。

杨帆翻下马,缓缓走过去。他看见那个背影正在兴奋地颤抖。小榔头再次敲下,依旧是那种清脆的响声,令那背影更加激动了。杨帆甚至可以听见那人呢喃自语的声音,“成功了!我成功了!”

忽然,那背影一顿,似乎想到了什么。这次,他把小榔头举得更高了。一下砸了下去,只听到清脆地碎裂声,水泥砖再也没像前几块那样,碎成粉末,真的像瓷器那样,碎成了片状。那人抱起几块心爱的碎片,刚一转身,惊愕道:“杨大人?”

身后的几百人渐渐围了上来。后边打圆场的老洪急忙跑上来,喝道:“齐大白,你怎么回事?一夜不归,你知道我们几个为了你一宿没睡好。好在有杨大人顶着,不然你小子早就没命了。”

齐大白通红着双眼,迫不及待地把手上的几块水泥砖交给杨帆,激动道:“大人,我成功了。你要的那种硬的和瓷器一样,还不容易碎的水泥。”

杨帆接过水泥砖,确实很硬,他又看了看一地的废料,问道:“你一宿没睡?”

齐大白憨憨一笑,双手习惯性地在衣边上搓着,“只要能调出大人要的水泥,就值了。”他的笑,让杨帆的眼睑一颤。杨帆喉结一动,喊道:“来啊,将齐大白给我绑了!”

“啊?”齐大白脸色一变,有些吃惊地张大着嘴巴。

原本后边几个大队长也跟着乐呵,这时候也吃惊了。“大人,大人!齐大白虽然有错,但是也是为大人的水泥付出了一片心血。大人,饶了他吧。”

“是啊,大人。饶过齐大白吧……”

杨帆冷哼一声,道:“把齐大白绑会凌河城,不睡到明天清早,不准回来!”

“啊?”齐大白的脸色变了又变,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后边上来的几个官兵五花大绑,扛上了马上,开始往凌河城拉去。

等他明白过来,杨帆是一片好心的时候,挣扎着喊道:“大人!我不累。我还要造水泥!”齐大白挣扎着,引来众人的嘲笑。

“别讨饶了。没把你关禁闭就不错了。让你睡觉还这么多废话。”杨帆笑骂道,“其他人都接着干昨天的活。”

“对了。”杨帆跑过去,差点忘了从这小子口中把水泥的配方搞出来了。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有为青年,想不到最后是从一个十七世纪的古代人手中要来了水泥的配方,真是丢脸丢到家了。

高炉除了烧制水泥外,还特地烧了许多生石灰,不过都被杨帆布置到了隐秘处,不知道拿来干什么。

大量的农田被开垦在天罗井山上,在距离山顶四十米处,有一锥形石窑,潭内常年清泉不断,潭水荡漾,潭边有一粗约80公分的石梁横空立于崖边,实为天然奇观。在天罗井上方有石刻三处清晰可见,其中“天水石泉”刻于明万历六年,并存诗一首“先天生水石为泉,一饮清凉思爽然,却愈征夫消渴甚,谁能汲取到山边”。峭壁之上还有巨大石刻“翠崖绝壁”,每字达一米见方。

杨帆也不知道徐光启会带什么作物回来,反正他也不懂,只是把山地的土质大致写在了信中,相信以老徐实干家的水平,应该回拿来合适的作物。管他呢,先开垦了再说。

如今杨帆越来越喜欢这十三峰了,在那海拔最高的天罗井山的山巅,杨帆还特地命人造了一个隐蔽的指挥所。那里是制高点,在军事地位上,尤其是古代,抢占住制高点是很关键的要素。

当然,唯一不愉快的,就是山下的那几户邻居,隔三差五地跑上来,说打扰了佛门清净地,让杨帆怎么滴,怎么滴。后来杨帆也烦透了,干脆直接恐吓道再烦就把庙拆了。终于从杨帆口中得知拆庙的意图之后,望海寺的庙祝就再也不敢上山来叨扰杨帆这个小恶霸了……

第二十六章墙角里的土豆

——京城徐府——

赶了两天路,祖润泽回到京城,将杨帆的信交给徐府,便等候在客厅。徐蓉的脚休养了个把月,也算是好了,听红玉说好像是杨帆来了,急忙跑出去,却看到祖润泽吊儿郎当地坐在那边。

“杨帆呢?”

“呦!徐小姐。”组润泽见过徐蓉几面,徐骥的四千金,可是出了名的京城美人儿,“你找杨帆?他还在凌河城,怎么?他和小姐您也有……”

徐蓉赶紧解释:“没,什么关系也没有。只是我好像……好像有东西忘在他那边了。”一句引人浮想联翩的话,直接刺激着组润泽的思维发散。虽然脑子比较笨,但对于男男女女的是,他还是懂的,便猥琐地笑道:“好嘞,是什么东西?回头我给您问问。”

“不,不用了。”徐蓉犹豫了一下,拒绝道。那东西在还是不在杨帆身上,问了反而更麻烦,指不定惹来那家伙的冷嘲热讽。

徐光启郑重地打开信封,再看了上边杨帆的建议,以及那个英文字母之后,立马吩咐下人将利玛窦先生找来,便到前厅去接见祖润泽。

“杨帆在凌河城都干什么?”徐光启好奇地问道。在他看来,这样一个算学天才,还有那可怕而又新奇的兴国十策,这种人不走上仕途倒是可惜了。如今朝廷人才紧缺,对于自身党羽之中的人士、后辈,徐光启有觉着虚妄空谈者多,真正实干者少之又少。

祖润泽道:“也没干什么,就是造造水泥,炼炼石灰。”他拿起桌上的茶盏,问道:“徐老有听说过土豆一物吗?”

徐光启摇摇头,道:“亩产三千斤,味道绝美饱腹,贮存方便,老夫还真没听说过有这样的作物。不过杨帆与其家师自幼游学海外,见多识广,想必不是信口雌黄。要是真有如此神物,那我大明子民可以不用挨饿了。”

祖润泽再一次被震惊到了,感情这杨帆还出过海,难怪了,难怪知道这么多乱七八糟,神奇的东西。他感觉有必要喝一口茶,来压压惊了。

稍时,一位穿着汉袍的洋人匆匆忙忙地走进徐府。徐光启赶紧起身迎接,“利教士。”

祖润泽一口水差点喷出来,这利玛窦长得也太丑了吧。这头发还蜡黄蜡黄的,估计小时候没吃好。那鼻子跟鹰嘴似的下勾,还有那双蓝眼睛,这还是人样吗?

“potato(土豆)?徐大人,这是谁写的。”利玛窦的汉语有点蹩脚,听起来就像在唱歌一样,还时不时来个连读,好在徐光启耳朵没有背,不然还真听不懂那货在说什么。

徐光启道:“是一个后生。他得知利玛窦先生远渡重洋,或许身边携带有这种东西。不知先生是否有?”

利玛窦点点头,道:“我记得当初远渡重洋,带了几个你们说的土豆,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