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29-内经知要-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令声应气求也)。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 
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涌,吐也。泄,泻也。渗泄,利小便也。辛主散主润,甘主缓,酸主 
收主急,苦主燥主坚,咸主软,淡主渗泄,各因其利而行之,气可平矣)。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义见上),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 
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益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 
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温之,甘温能除大热也,逸,即安逸也。饥饱劳逸皆能成病,过于逸则气脉凝滞, 
故须行之。上者,吐也。摩者,按摩也。薄者,即薄兵城下之义。适事为故,犹云中病为度,适可而止,毋太过 
以伤正,毋不及以留邪也)。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从少谓一从而二逆,从多为二从而一逆也。事即病也,观 
其病之轻重,而为之多少也)。 
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 
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寒病宜热,然寒甚者格热,须热药冷服。此热因寒用也,热病宜寒,然 
热甚者格寒,须寒药热服,此寒因热用也。塞因塞用者,如下气虚乏,中焦气壅,欲散满则更虚其下,欲补下 
则满甚于中,治不知本而先攻其满,药入或减,药过依然,气必更虚,病必转甚,不知少服则壅滞,多服则宣 
通,峻补其下则下自实,中满自除矣。通因通用者,或挟热而利,或凝寒而泄,寒者以热下之,热者以寒下之, 
伏其所主,利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其始则同,言正治也。其终则异,言反治也,明于反治, 
何病不愈)。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用寒药治热病,而热反增,非火有余,乃阴不 
足也,阴不足则火亢,故当取之阴,但补阴则阳自退耳。用热药治寒症,而寒反增,非寒有余,乃阳不足也,阳 
不足则阴寒,故当取之阳,但补水中之火,则寒自消耳。求其属者,求于本也。一水一火,皆于肾中求之, 
故王太仆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六味、八味二丸是也)。 
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 
增而久,夭之由也(增气者,助其气也。如黄连之苦, 
本入心泻火,多服黄连,反助心火。故五味各归,久而增气,气增必夭折,可不慎欤)。 
《阴阳应象大论》曰∶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轻者在表,宜扬而散之。重者在内, 
宜减而泻之。衰者不补,则幽潜沉冤矣,补则再生,故曰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此 
彰之之法也。阳气衰微则形不足,温之以气,则形渐复也。阴髓枯竭则精不足,补之以味,则精渐旺也)。其 
高者,因而越之(高者,病在上焦。越者,吐也,越于高者之上也),其下者,引而竭之(下者,病在下焦,竭 
者,下也,引其气液就下也,通利二便皆是也。或云引者,蜜导、胆导之类。竭者,承气、抵当之类),中满 
者,泻之于内(中满,非气虚中满也,如胀满而有水有积,伤寒而结胸便闭是也。内字与中字照应)。其有邪 
者,渍形以为汗(渍,浸也,如布桃枝以取汗,或煎汤液以熏蒸,或表清邪重,药不能汗,或冬月天寒,发 
散无功,非渍形之法不能汗也);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邪在皮则浅矣,但分经汗之可也);其 悍者,按而 
收之( 者,急也。悍者,猛也,怒气伤肝之症也,按者,制伏酸收,如芍药之类是也),其实者,散而泻 
之(阴实者,以丁、姜、桂、附散其寒。阳实者,以芩、连、栀、柏泻其火),审其阴阳,以别柔刚(审病之 
阴阳,施药之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胜者阴伤,治其阴者,补水之主也;阴胜者阳伤,治其阳者, 
补水中之火也),定其血气,各守其乡(或血或气,用治攸分,各不可紊也)。血实宜决之(导之下流,如决 
江河也),气虚宜掣引之(提其上升,如手掣物也)。 
《五常政大论》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病久者,宜大剂;病新者,宜小剂。 
无毒者,宜多用;有毒者,宜少用)。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 
去其九(药不及则病不痊, 
药太过则正乃伤,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盒饭止矣。毒轻则可任,无毒则可久任也),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病虽去而有未尽去者,当以饮食养正,而余邪自尽。若药饵太过,便伤正气)。必先岁 
气,毋伐天和(五运有纪,六气有序,四时有令,阴阳有节,皆岁气也。人气应之以生长收藏,此天和也。于 
此未明,则犯岁气、伐天和矣)。 
《六元正纪大论》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有孕曰重身。毒之。 
用毒药也。故者,如下文大积大聚之故。有是故而用是药,所谓有病则病当之,故孕妇不殒,胎亦不殒也)。 
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大积大聚,非毒药不能攻,然但宜衰 
其大半,盒饭禁止,所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者是也)。 
愚按,论治之则,载由经籍,圆通之用,妙出吾心,如必按图索骥,则后先易辙,未有不出者矣。子舆氏 
曰∶梓匠轮舆,能与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故夫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审于终始,其亦巧于规矩 
者乎。 

卷下
三、病能
属性:《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风者,风病不一也。掉,摇动也。眩,昏花也。风木善动, 
肝家之症也,掉眩虽同,而虚实有别,不可不察焉);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收,敛束也。引,牵急也。 
筋脉挛急本是肝症,而属于肾者,一则以肾肝之症同一治,一则肾主寒水之化,肾虚则阳气不充,营卫凝泣;肢 
体挛 。所谓寒则筋急也),诸气 郁,皆属于肺( 者,喘急上逆。郁者,痞塞不通。肺主气,气有余者, 
本经自伏之火;气不足者,则火邪乘之。虚实之分,极易淆误,所当精辨。近世庸者。概指为肺热而攻其有余,虚 
虚之 
祸,良可嗟悼);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司湿化,又主肌肉,内受湿淫,肌体肿满,故属于脾,土气太过, 
则湿邪盛行,其病骤至;法当分疏。土气不及,则木乘水侮,其病渐成,法当培补,二者易治,比于操刃); 
诸热瞀螈,皆属于火(昏闷曰瞀,抽掣曰螈,邪热伤神则瞀,亢阳伤血则螈,虽皆属火,亦有虚实之分。丹 
溪曰;实火可泻。岑连之属;虚火可补,参 之属。仁人之言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热甚则疮痛,热微 
则疮痒,心主热火之化,故痛痒诸疮,皆属于心也),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厥者,自下而逆上也,阴衰于 
下,则为热厥,阳衰于下,则为寒厥。固者,二便不通也。阳虚则无气,而清浊不化,寒也。火盛则水衰,而 
精液干枯,热也。泄者,二便不固也。命门火衰则阳虚失禁,寒也。肾宫水衰则火迫注泄,热也。肾开窍于二 
阴,肾主二便,居下故也);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痿废应属下部而属于上者,何也?肺热叶焦,发为痿 。 
气急曰喘,病在肺也。有声无物曰呕,肺胃司之,总属在上之症);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禁,即噤 
也,寒厥切牙曰噤。鼓,鼓颔也。栗,战栗也。寒战而神不自持,如丧神守,皆火也。心火亢极,反兼胜己之 
化,此火实也,阳虚阴盛,气不卫外而寒战者,此火虚也);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痉者,风湿而屈伸不利也。 
项属足太阳寒水,水即湿也,故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喘咳呕吐,气满逆急。皆冲逆之症,火性 
炎上,故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热气内淫,变为烦满,故曰皆属于热。近世执此一句,因而误人不 
可胜数,独不闻经曰∶岁水太过,腹大胫肿。岁火不及,胁满腹大。流衍之纪,病胀。水郁之发,善胀。太阳 
之胜,腹满。阳明之复,腹胀。又曰∶适寒凉者胀。又曰∶藏寒生满病。又曰,胃中寒则胀满。此九者,皆言寒 
胀也。故东垣曰,大抵寒胀多,热胀少,良有本矣),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躁者,烦躁也。狂者,妄乱也, 
越者,如登高而歌之类。火入于肺则烦。火入于肾则躁。又有阴盛发躁。成无己曰∶阴躁欲坐井中,但欲饮水、 
不得入口。东垣曰,阴躁欲坐井中,阳已先亡,医犹不悟,重以寒药投之,其死何疑?故曰内热而躁者,有邪 
之热也,属火,外热而躁者,无根之火也,属寒。经之论狂屡见,属虚寒者凡四条,是狂亦有寒热之辨矣);诸 
暴强直,皆属于风(暴,猝也。强者,筋强。直者,体直而不能屈伸也。肝主筋,其化风,故曰属风,非天外 
入风也。内风多燥,若用风剂则益燥,故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也。轻与疏风则益燥,且腠理开张,反 
招风矣);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有声,谓肠鸣也,鼓之如鼓,谓腹胀也,皆阳气逆壅,故曰属热。 
二症多有属于寒者,尽信不如无书,其是之谓耶);诸病 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肿者,浮肿也。疼酸 
者,火在经也。惊骇者,火在脏也。然 肿酸疼,属于寒湿者不少,惊骇不宁,属于不足者常多也),诸转反戾, 
水液混浊,皆属于火(转筋挛 ,燥热所致,小便混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