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说清宫十三朝-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患。原来礼部衙门,与俄使馆相近,可以担任保护,恭王才放着胆,与英、法使臣相见。和议成后,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上谕谕派载垣等八人赞襄一切政务上谕俄使便来索酬,再定《北京条约》,举乌苏里河东岸地,统划归俄人。至此,和议告成,恭王遣载垣奏报行在,并请示回銮日期。这时。皇帝因一路受了些风寒,又因近来和那拉贵人及四春女子,将身子淘空了,虽每天吃珍珠粉,喝鹿血,总是不济事,常睡在御榻上呻吟。这时,载垣到行宫里,又将外国把圆明园烧了三日三夜的情形,内外库款搜括净尽的事实,统统奏报皇上。咸丰帝听了,长叹一声,眼前一阵黑,昏厥过去。把个孝贞皇后和满朝文武,急得没法儿,便传了三四个御医,日夜诊脉、处方,虽说暂时好些,但是那身体一天比一天瘦弱下去。皇帝因心灰意懒,索性不回京去,便下了一道圣旨,说〃天气渐寒,朕拟暂缓回京,待明春再定行止〃。载垣也不规谏,反极口赞成,便令随行的军机大臣录了上谕,颁发到京。载垣留住行在,算是扈驾。     
    他与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本是要好得很,至此遂同揽政权,巩固权势。这三人中,肃顺最有智谋,载垣、端华的谋画,都仗肃顺主持。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五个军机,随驾北行,便是肃尚书一力保举,做为走狗。肃顺所最忌的有两人,一个是皇贵妃那拉氏,一个是恭亲王奕。那拉贵妃,是个士女班头,宫中一切事务,多由那拉指使,咸丰帝非常宠任。皇后素性温厚,不去预闻。恭王系咸丰帝介弟,权出怡、郑二王上,所以肃顺时常忌他。北狩的主见,也是肃顺主张,他想离开恭王,叫他去办抚议。办得好,原不必说,办得不好,可以加罪。但恭王在京,距热河很远,内中只有一个那拉贵妃,究系女流,不怕她挟持皇帝。因此在京王大臣,陆续奏请回銮,肃顺与怡、郑二王,总设法阻止。冬季说是太寒,夏季说是太热,春秋二季,无词可藉,只说是京中被了兵燹,凄惨得很。咸丰帝得过且过,一换两挨,挨到十一年六月,咸丰帝睡在床上,骨瘦如柴,觉得十分酸痛。隔了几日,皇帝自知不起,便下旨召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入受顾命,立皇子载淳为皇太子,并因太子年幼,谆谆嘱咐,要他尽心竭力,夹辅幼君。八人奉命而出。过了一日,咸丰帝竟崩于避暑山庄行殿寝宫,享寿三十一岁。载垣、端华、肃顺等,即扶六岁的皇太子,在柩前即了尊位,便是穆宗毅皇帝。当下,尊皇后钮祜禄氏及生母皇贵妃那拉氏,都为皇太后。拟定新皇年号是〃祺祥〃二字。后来,尊谥大行皇帝为文宗显皇帝,并上皇太后徽号,叫做慈安皇太后,生母皇太后徽号,叫做慈禧皇太后,后人呼她们为东太后、西太后。     
    


第六部分第122节:辛酉政变

    载垣、端华、肃顺等扶新皇帝嗣位,自称为参赞政务王大臣,先颁喜诏,后颁哀诏。在京王大臣,多至恭王府议事,恭王奕道:〃现在皇上大行,嗣主幼年,一切政权,想总在怡、郑二王及尚书肃顺了。〃言至此,叹了数声。王大臣等,多与肃顺不和,且见恭王有不足意,便齐声道:〃王爷系大行皇帝胞弟,论起我朝祖制,新皇幼冲,应由王爷辅政,轮不到怡、郑二王身上,肃尚书更不必说呢!〃恭王虽没有回答,头已点了数点。正筹议间,忽报:宫监安德海自热河到来。安德海系那拉太后宠监,恭王料有机密事件,便辞退王大臣,独召安太监进府。安太监请过了安,恭王引入密室,与他讲了一日,别人无从听见。安太监于次晨匆匆别去,恭王即发指日奔丧的折子。这折子递到热河,怡、郑二王先去展阅。阅毕,递与肃顺,肃顺大略一瞧,便道:〃恭王借口奔丧,突来夺我等政权,须阻止他方好。〃怡亲王道:〃他是大行皇弟胞弟,来此奔丧,名正言顺,如何可以阻他?〃肃顺道:〃这有何难,即说京府重地,留守要紧,况梓宫不日回京,更无庸来此奔丧。照这样说,难道不名正言顺吗?〃怡王大喜,便令肃顺批好原折,颁发出去。这事方布置妥帖,忽御史董元醇递上一折,请两宫皇太后垂帘训政。怡亲王一瞧,便道:〃我朝自开国以来,并没有太后垂帘的故例,哪个混账御史,敢倡此议?〃     
    肃顺道:〃这是明明有人指使,应严加驳斥,免得别人再来尝试。〃于是,再由肃顺加批,把〃祖制〃两字抬了出来,将原折驳得一文不值。末后有〃如再莠言乱政,当按律加罪〃等语。批发以后,三人总道没有后患,哪里晓得这等批语,统是没效。咸丰帝临终时,这世传受命的御宝,早被西太后谕内阁皇太后垂帘听政并另简亲王辅弼均不可行取去。肃顺虽是聪敏,这件事恰先输了一着,所以终为西太后所制。西太后见怡王等独断独行,批谕一切,并未入禀,遂去与慈安太后商议。慈安太后本无意垂帘,被西太后说得非常危急,倒也心动起来,便道:〃怡、郑诸王怀着这么鬼胎,如何是好?〃西太后道:〃除密召恭王奕外,没有别法。〃慈安太后点头,遂由西太后拟定懿旨,请慈安太后用印。慈安太后道:〃前日先皇所赐的玉玺可用得吗?〃西太后道:〃正好用得。〃随取玉玺钤印,乃是篆文的〃同道堂印〃四字,仍遣安德海星夜趱程,去召恭王。约越一旬,恭王奕竟兼程驰至。肃顺留意侦探,闻恭王到来,忙报知怡、郑二王。怡郑二王大吃一惊,正想设法对付,忽报恭王奕来见,二人只得出迎。接入后,先由载垣开口,问:〃六王爷何故到此?〃奕道:〃特来叩谒梓宫,并慰问太后。〃载垣道:〃前已有旨,令六王爷不必到来,难道六王爷未曾瞧过?〃奕说是未曾接到,并问何时颁发?载垣屈指一算,道:〃差不多有十多天了。〃奕道:〃这且怪不得。兄弟出京,已七八天了。〃肃顺即插口道:〃六王爷未经奉召,竟自离京,京城里面,何人负责?〃奕道:〃这且不妨,在京王大臣多得很哩!现在京内安静如常,还虑什么?况兄弟此来,一则是亲来哭临,稍尽臣子的道理;二则是来请两宫太后安,明后日即拟回京。这里的事情,有诸公在此,是最好的了。兄弟年轻望浅,还仗诸位指教。〃     
    奕正在说话,忽从载垣后面走出一个人来,说:〃六王爷叩谒梓宫,原是应该的,若要入觐太后,恐怕不便。〃奕瞧将过去,乃是军机大臣杜翰,便道:〃为何不便?〃杜翰道:〃两宫太后与六王爷有叔嫂的名义,叔嫂须避嫌疑,所以不应入觐。〃奕不觉奇异,正想辩驳,奈载垣、端华、肃顺三人都随声附和,好似杜翰的言语,就是圣经贤传。恭王一想,彼众我寡,不便与他争执,还是另外设法为是。随道:〃诸位的说话,却也不错,拜托诸位代为请安便了。〃当下辞出,回到寓所,巧值安德海已在寓守候,奕又与他密议一番。安德海颇有小智,竟想出一个妙法,与奕附耳低言。奕眉头一皱,似乎不便照行的意思,复经安德海细说数语,奕方才应允,安德海辞去。奕像是日傍晚,夕阳西下,暮色沉沉,避暑山庄寝门外,来了一乘车子,车中坐着的,仿佛是个宫娥。守门侍卫,正欲启问,安太监已自内出走,走到车前,搴动帘帐,搀着一位宫装的妇人下来,侍卫瞧着,确是妇女,由她随安太监进去。次日黎明,宫门一开,这位宫装的妇人,仍由安太监引导出门,乘舆径去。约到辰牌时候,恭王奕又复出现,赴梓宫前哭临。次日,即至怡、郑两王处辞行。你想恭王奕,奉太后懿召而来,难道不见太后,便匆匆回去吗?原来上文说的宫装的妇人,来去突兀,想来便总是恭王巧扮,由安德海引他出入,暗中定计,瞒过侍卫的眼珠。若是明眼人窥着,自能瞧破机关。那班侍卫,虽是怡、郑二王的爪牙,毕竟没甚智识,总道是个妇女,也不去通报怡、郑二王,所以竟中了宫内外的秘计。      
    恭王去后,两宫太后便传懿旨,准即日奉梓宫回京。载垣、端华、肃顺三人,又开密议。载垣意思,迟一日好一日,肃顺道:〃我们且入宫去见太后,再行定议。〃三人遂一同入宫,对着两位太后请了安,两旁站定。西太后便谕道:〃梓宫回京的日子,已拟定吗?〃载垣道:〃闻得京城情形,尚未安静,依奴才愚见不如暂缓为是。〃西太后道:〃先皇帝在日,早想回銮,因京城屡有不靖的谣言,以致迁延岁月,赍恨以终。现若再事逗留,奉安无期,岂不是我等罪孽?你们统是宗室大臣,亲受先皇帝顾命,也请替先皇帝着想,早些奉安方好。〃三人默然不答。西太后瞧着慈安太后道:〃我们两人,统系女流,诸事要靠着赞襄王大臣,前日董御史奏请训政,赞襄王大臣也未与我辈商量,骤加驳斥,我也不去怪他。但既自命赞襄,为什么将梓宫奉安,都不提起?自己问自己,恐也对不起先皇帝呢!〃慈安太后也不多说,只答了一个〃是〃字。肃顺此时忍耐不住,便道:〃母后训政,乃是我朝祖制未曾有过,就使太后有旨垂帘,奴才等也不敢奉旨。〃西太后道:〃我等并不欲违反祖制,只因嗣王幼冲,事事不能自主,全仗别人辅助,所以董元醇一折,也不无可采处。你等果肯竭诚赞襄,乃是很好的事,何必我辈训政。但现在梓宫奉安,嗣主回京的两桩大事,尚且未曾办好,哼哼,于赞襄二字上,恐有些说不过去。〃载垣听了此语,心中很不自在,不觉发言道:〃奴才等赞襄皇上,不能事事听命太后,这也要求太后原谅。〃西太后变色道:〃我也叫你赞襄皇上,并不要你赞襄我们;你既晓得赞襄皇上四个字,我等便感你不浅。你想皇上是天下共主,一日不回京检定,人心便一日不安,皇上也是一日不安,所以命你等检定回京,劳你等奉丧扈驾,早日到京,就是赞襄尽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