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由是心血亏耗,故乏血以归肝,而出纳之用已竭,经曰母能令子虚,是以脾不磨而食亦少,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者,
此也(二阳者阳明也)。因食少,故肺全亦失所养,而气滞不行,则无以滋肾阴。况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
血日以干涸,以致或先或后,淋沥无时。若不早治,渐而至于闭塞不通,甚则为 瘕血膈劳极之证,不易治也。又如崩
漏不止之证,先因心火亢甚,于是血脉泛溢,以致肝实而不纳血,出纳之道遂废,经曰∶子能令母实,是以肝肾之相火,
挟心火之势,亦从而相扇,所以月水错经妄行无时而泛溢也,若不早治,澌而至于崩中不息,甚则化为白浊白淫、血枯
发热、劳极之症,不可治矣。经曰∶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所谓心血不足者,正气夺也。心火亢甚者,邪气盛也(邪
气者相火也)。丹溪曰∶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但贵乎适中,凡动必听命乎心君,则无以上诸证,大抵
经闭不行,与夫经漏不止,其初皆由心事不足,以致月经不调,早不调治,直至危笃求医,虽妙手莫能为矣。东垣经闭
不行有三论,崩漏不止亦有三论,学人宜参究其论以治之,不可拘泥也。
x脉法x
《脉经》曰∶寸口脉微而涩,微则卫气不足,涩则荣气无余。卫不足,其息短,其形躁;血不足,其形逆。荣卫俱
虚,言语谬误。趺阳脉微而涩,涩则胃气虚,虚则短气,咽燥而口苦,胃气涩则失液。少阴脉微而迟,微则无精,迟则
阴中寒,涩则血不来,此为居经,三月一来。
脉微,血气俱虚,年少者,亡血也,乳子下利为可,不者此为居经,三月一来。
脉微弱而涩,年少得此为无子,中年得此为绝产。
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 溏,胃气衰则身体肿。少阳脉
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不利则为水,名曰水分。
寸口脉沉而数,数则为出,沉则为入,出则为阳实,入则为阴结。趺阳脉微而弦,微则无胃气,弦则不得息。少阴
脉沉而滑,沉则为在里,滑则为实,沉滑相搏,血结胞门,其藏不泻,经络不通,名曰血分。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
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
妇人带下,六极之病,脉浮则为肠鸣腹满,紧则为腹中痛,数则为阴中痒,痛则生疮,弦则阴户掣痛。
妇人带下,脉浮恶寒漏下者不治。
妇人寸口脉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为血,浮则短气,弱则有热而自汗出。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气满,涩则有寒,喜噫吞酸,其气时下,小腹则寒。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生疮。
少阴脉数则气淋,阴中生疮。
少阴脉弦者,白肠必挺核。
少阴脉浮而动,浮则为虚,动则为痛,妇人则脱下。
妇人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数升,脉急疾者死,迟者生。
妇人漏下赤白不止,脉小虚滑者生,大紧实数者死。
妇人疝瘕积聚,脉弦急者生,虚弱小者死。
少阴脉浮而紧,紧则疝瘕,腹中痛,半产而堕伤,浮则亡血。恶寒绝产。
肥人脉细,胞中有寒,故令少子。其色黄者,胸上有寒。
妇人月经一月再来者,经来其脉欲自如常而反微,不利不汗出者,其经二月必来。
x方法x
丹溪曰∶经候有枯闭不通者,有不及期与过期者,有妄行者,有色紫黑及淡者,有成块者,有作疼者。夫经不通,
或因堕胎及多产伤血或因久患潮热销血,或因久发盗汗耗血,或因脾胃不和饮食少进而不生血,或因痢疾失血,治宜生
血补血、除热调胃之剂,随证用之。或因七情伤心,心气停结,故血闭而不行,宜调心气,通心经,使血生而经自行矣。
虚中有热,月事不来,以四物汤加黄芩治之。
常过期者,血少也,以芎、归、参、术,兼痰药治之。
过期紫黑,有块作痛,血热也,以四物汤加香附、黄连治之。
过期色淡挟痰者,以二陈汤加芎、归治之。
常不及期者,血热也,以四物汤加黄芩、黄连、香附,肥人多兼痰药治之。
血枯经闭者,以四物汤加红花、桃仁治之。
痰多占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者,目必渐昏,肥人多有之,以南星、苍术、川芎、香附作丸服之。
肥人躯脂满经闭者,以导痰汤加芎、归、黄连。不可服地黄,泥膈故也。如用,必以姜汁炒。肥人少子,亦由痰多,
脂膜闭塞子宫,不能受精而施化也,宜服上药。
瘦人子宫无血,精气不聚,亦令无子 以四物汤养血养阴等药治之。
经水未行,临经将来作疼者,血实也,一曰瘀血郁滞也,以四物汤加桃仁、香附、黄连、红花,或加玄胡索、莪术、
木香。有热,加柴胡、黄芩。
经水行后而作疼者,气血俱虚也,以八物汤加减煎服。
夫血为气之配,因气而行。成块者气之凝,将行而痛者气之滞,行后作痛者气血虚也,色淡者亦虚也,而有水以混
之也,错经妄行者气之乱也,紫者气之热,黑则热之甚也。今人悉指为风冷,而行温热之剂,祸不旋踵。
x调经散x 治经水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逾月不至,或一月两来,皆可服。
川归(酒洗,一钱半) 麦门冬(去心,二钱) 吴茱萸(择去闭目者,沸汤泡七次,焙干,半钱) 人参(去芦,
一钱) 半夏(汤泡七次,一钱) 白芍药(一钱) 川芎(一钱) 牡丹皮(去心,一钱) 肉桂(半钱) 阿胶珠 甘
草(各七分半)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加生姜三片,煎至一盏,空心稍热服。
月经过期不行,宜服x和经汤x。
当归(一钱半) 川芎(半钱) 熟地黄(一钱) 白芍药(一钱) 桃仁(三十个,去皮尖,研) 红花(三分)
香附米(一钱) 熟桂(半钱) 木通(八分) 蓬莪术(一钱) 甘草(五分) 苏木(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空心温服。
月经先期而来,宜服x安经汤x。
归身(一钱半) 川芎(半钱) 白芍药(八分) 生地黄(一钱) 阿胶珠(半钱) 艾叶(半钱) 条芩(一
钱) 甘草(半钱) 香附(一钱) 黄柏(半钱) 知母(半钱) 黄连(姜汁拌炒,八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煎,空心服。
经不通,用马鞭草杵汁熬膏为丸,或烧存性为丸,红花、当归煎汤送下。
x固经丸x 治经水过多不止。
黄芩 龟板 白芍药(各一两) 樗根白皮(七钱半) 黄柏(炒,三钱) 香附(童便浸一宿,熔干,二钱半)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汤下。
崩漏有虚有热,虚则下溜,热则流通。急则治其标,用白芷煎汤,调下百草霜服。或棕榈灰,或狗头骨烧存性,或
伍灵脂半生半炒,俱以酒调服。后以四物汤加干姜调补之。缓则治其本,四物汤加芩、连、参、 、香附、干姜之类。
四物汤加荆芥穗、条芩,止血神效。
崩漏多因气所使而下,香附米一钱炒黑,归身一钱,白芍药一钱酒炒,熟地黄一钱,川芎、黄 、蒲黄、地榆、人
参各半钱,白术一钱,升麻三分,煎服。甚者加棕榈灰为末,酒调服。
妇人血病,宜用当归。若肥白人,与人参、黄 同用。瘦黑人,宜与生地黄、香附同用。
带下是湿热为病,白属气,赤属血。以二陈汤加苍术治湿为主,气虚入参、术,血虚入芎、归。
带下是胃中痰积流下,渗入膀胱,当升之,天人知此,以二陈汤加苍白术、升麻、柴胡。甚者上用吐法以提其气,
下用二陈加二术,仍用瓦垄子以燥其湿痰。
肥人带下,多是湿痰,用海石、半夏、南星、黄柏、苍术、川芎、香附、樗皮,冬加干姜。瘦人少有此病,有者是
热,以滑石、樗皮、川芎、海石、青黛丸服。
结痰带下,以小胃丹津液咽下数丸,候积下后,以补药调治。
x一方x 治白带。
樗白皮 山茱萸 苦参 香附(各五钱) 龟板(酥炙) 枳子(各二两) 黄柏(一两) 干姜 贝母(各二钱
半) 白芍药(七钱半)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服。
x又方x
白芷(四两。以锻石半斤淹三宿,漉去灰,以白芷炒焦为末,清米饮调,空心服之。)
x又方x 以黄荆子一味,炒焦为末,米饮调服,上可治心痛,下可治白带,以其能燥湿痰也。
罗先生治带,用十枣汤、神 丸、五烛散,此法实者可用,虚者不可峻攻。
带下必须断浓味,凡用药,寒月少加姜、附,临机应变用之。
一人上有头风鼻涕,下有白带,用南星、苍术、酒芩、辛夷、川芎、黄柏(炒焦)、滑石、半夏、牡蛎粉,丸服。
x四物汤x 乃妇人众疾之总司也。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上细切,等分,水煎服。
(以上丹溪方法凡三十三条)
东垣治崩漏带下,多主于寒,学人宜再思之,不可一途而论,经曰阴虚阳搏谓之崩,观此可知。
东垣曰∶葵花白者治白带,赤者治赤带。用之果验。
x调经升阳除湿汤x(东垣) 治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皆因饮食不节,劳倦所
伤,
或素有心气不足,致令心火乘脾,必怠惰嗜卧,困倦乏力,气短气急。脾主滋荣周身者也,脾胃虚而心胞乘之,故漏下
月水不调也,况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也。当除湿去热,益风气上伸,以胜其湿。又云火郁则发之。
当归(酒洗) 独活(各半钱) 蔓荆子(七分) 防风 炙甘草 升麻 本(各一钱) 柴胡 羌活 苍术 黄
(各一钱半)
上细切,作一服,水五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温服,少时以早饭压之,可一服而已。如灸足太阴脾经中血海穴三
七壮,亦已。此药乃从权之法,因风胜湿,为胃气下陷而气迫于下,以救其血之暴崩也。住后,必须服黄 、人参、炙
甘草、当归之类数服以补之,于补气升阳汤中加和血药便是也。若遇夏月白带下脱漏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