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谓天仙所制也。遂刻诸石,以传永久。
黄芩(五钱,酒制炒) 黄连(五钱,酒制炒) 人参(三钱) 陈皮(去白,二钱) 甘草(二钱) 连翘(一
钱) 玄参(二钱) 白僵蚕(七分,炒) 升麻(七分) 柴胡(五分) 桔梗(三分) 板蓝根(一钱) 马勃(一
钱) 鼠粘子(一钱)
上为末,服如上法。或加防风、川芎、薄荷、当归身,细切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时稍热服之。如大便硬,
加酒蒸大黄一钱或二钱以利之。肿势甚者,以砭针刺之。
附∶虾蟆瘟
丹溪曰∶虾蟆瘟,属风热,防风通圣散加减用之。或用小柴胡加防风、羌活、荆芥、薄荷、桔梗煎服,外以侧柏叶
捣汁,谓火 蚯蚓粪敷之。或用丁香尖、附子尖、南星,醋调敷之。或五叶藤、车前草皆可捣敷之,有效。
x甘桔汤x 治冬瘟,咽喉肿痛。
甘草 桔梗(各等分。)
上细切,水煎,时时频呷之。
x萎蕤散x 治冬瘟,头面肿。
萎蕤(二钱五分) 石膏(一钱五分) 麻黄 白薇 羌活 杏仁 甘草
青木香 川芎(各五分) 干菊花(一钱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日三服。
(祖传方)
x人黄散x 治四时疫疠,大头天行等病。
甘草(三钱) 辰砂 雄黄(各一钱五分) 粪缸岸(置风露中年远者佳,水飞细研,一两重)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煎薄荷桔梗汤送下,日三、五服。煎药∶甘草、桔梗、茯苓、 本、白术各五分,水煎服。
疫疠,夏感寒,伏于少阴,咽痛,次必下利,名曰肾伤寒,宜用半夏、桔梗、甘草各一钱,加姜五片,煎服。大头天行
病,从 颔肿热者,又名颅HT 瘟,东垣有方用羌活、酒炒黄芩、酒蒸大黄加减,水煎服。十五、六日,服小柴胡汤不
愈者,仍用陈皮、紫苏发散而愈。又法∶洒炒黄芩、黄连为君,炙甘草为佐,水煎,细细呷之。再加鼠粘子、酒蒸大黄
煎,入芒硝,亦细细频与服之,微利为度。肿减后,去后三味,只服前药。如渴,属阳明,加石膏;属少阳,加栝蒌根。
若阳明行经,加升麻、芍药、葛根、甘草;太阳行经,加羌活、荆芥、防风。如头痛,加黄芩;渴,加葛根;身痛,加
羌活、防风、荆芥、桂枝、芍药,随宜用之,入上药相合煎服。或时疫肿毒疙瘩,或脏腑积热,发于头项,咽嗌堵塞,
水浆不下,或面赤,脉浮洪,热甚,漏芦汤治之。升麻、黄芩、大黄各一两,蓝叶(即大青叶)、玄参各二两,煎服。
(丹溪活套)云∶众人病一般者,乃天行时疫。盖冬月闭藏之时,反行春令,温胜于寒,而发泄真阴,土胜水亏矣。
所胜者妄行,土有余也。所生者受病,所胜者侮之,火土相合,湿热相聚。故春来木长之时,无水滋生化源,故人病瘟。
治有三法,见前。春感清气,无汗恶寒,为疫疠,通用升麻葛根汤。春感清气,发热而渴,不恶寒,宜解肌汤,葛根、
黄芩、芍药各一钱,麻黄一钱半,甘草、桂枝各七分半,大枣一枚,水煎服。春温,发热咳嗽,身疼口燥渴,脉浮洪热
甚,宜小柴胡汤加桂枝治之。咳嗽,加五味子。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人参。脉实渴,宜大柴胡汤下之。渴,加知母、
石膏。凡温病,脉尺寸俱浮,素伤于风,因而伤热,风热相搏。其证四肢不收,身热自汗,头痛喘息,发渴昏睡,或体
重不仁。慎勿发汗,汗之则谵语烦躁,目昧无睛光。病在少阴厥、阴二经,宜萎蕤汤、人参败毒散、葛根龙胆汤、小柴
胡汤。甚者,栝蒌葛根汤。脉浮身肿汗出,汉防己汤。误汗者,防己黄 汤。四时伤寒疫疠,或伤风有汗,或风湿,身
肿体痛,恶风口干,日晡潮热,脉实,并用人参败毒散。夏应热而反寒,夏及秋初而为暴寒,折于盛暑,热结四肢,则
壮热头痛,或寒伤于胃,下利脓血或水泻,脉实者宜下之安。调中汤加∶大黄三钱,葛根、黄芩等药各二钱。
(医案)
东阳李文会内子陈氏,年二十九,三月间得瘟疫证,病三日经水适来,发热愈甚,至七、八日病剧,胸中气筑作痛,
莫能卧。众医技穷辞去,黑夜来迎予延医。病者以绵花袋盛托背而坐于床,令婢磨胸不息,手六脉俱微,数极而无伦次,
又若虾游状。予问曰∶恐下早成结胸耳?主人曰∶未曾下。予再思之,三日而经水适来,致中气虚,与下同。用黄龙汤、
四物汤、小陷胸汤共合一剂,加姜、枣煎服。主人曰∶此药何名?予曰∶三合汤也。一服而诸病悉减,遂能卧。再服,
热退而病全安。愈后,又因食粥太多而病复热,又作内伤处治,而用补中益气汤出入加减调理而愈。
卷之二
斑疹
属性:(附∶冷丹)
x论x
《内经》曰∶少阴所至为疡疹。夫少阴所至者,言君火有余,热令大行,戊子戊午之岁也。在人则心主之心火太过,
则制己所胜而烧烁肺金。盖肺主皮毛,故红点如蚤之状,见于皮肤之间,心火侮而乘之之色也,名曰瘾疹;或伤寒温热
病而发斑斑如锦文者,名曰发斑,皆热毒之所致也。其证有阳毒,有阴毒,是皆冬应寒而反温,人受不正之气,故至春
夏而发为斑烂,夫阳脉浮数而阴脉实大者,名为温毒。或为内外结热极深,舌卷焦黑,鼻若烟煤,狂言见鬼,面赤而斑
烂者,名为阳毒。如温病下之太早,热气乘虚入胃,或下之太迟,热病郁积胃中,或医者误用热药过多,胃气热甚,及
内伤热病,虚火燔灼肺之间,皆能成发斑也。是故发赤斑者半生半死,发黑斑者九死一生。治法用化斑汤(即人参白虎
汤)、升麻葛根汤、玄参升麻汤、黑膏、黑奴丸之类,是皆正治之法也,学人宜详察而用之。
x脉法x
脉阳浮而数,阴实而大。(火盛在表,故阳脉浮数。下焦实热,故阴脉实大。)
脉多沉伏,或细而散,或绝无。(滑伯仁曰∶脉者,血之波澜。故发斑者,血散于肌肤,故脉伏。)
x方法x
丹溪曰∶发斑属气热挟痰而作,自里而发于外,通圣散中消息用,当微汗以散之,下之非理也。
戴氏曰∶有色点而无颗粒者,曰斑。一云∶发斑似伤寒,痰热之病发于外也。
有属里者,因胃热助手少阴火,入手太阴肺也,故红点如斑,生于皮毛间耳,白虎、泻心、调味承气从长选用之。
内伤发斑者,胃气极虚,一身之火游行于外所致,宜补以降之。
疹属热与痰在肺,清肺火降痰,或解散出汗,亦有可下者。
戴氏曰∶疹,浮小有颗粒者是也,随出即没,没而又出,主乎解散,汗之即愈,通圣散中消息用之。
丹疹皆是恶毒热血蕴蓄于命门,遇君相二火合起即发也。如遇热时,以通圣等辛凉之剂解之;寒月,以升麻葛根等
辛温之剂解之。
凡丹疹,先从四肢起而后入腹者,死。
有乳孩因胎毒两腋生疖,后腹胀发赤疹如霞片,取剪刀草杵汁,调原蚕沙敷之而愈。
冷丹属血风血热,用通圣散。有痰血相搏,用蝉蜕、僵蚕、荆芥、南星治之。
(以上丹溪方法凡七条)
x消风散x
荆芥穗 甘草(炙) 陈皮(去白) 浓朴 白僵蚕(炒) 蝉蜕(去土,炒) 人参 茯苓 防风 川芎 藿香 羌
活(各等分)
上细切,每服二钱,煎荆芥汤或茶清调下。
x葛根橘皮汤x(元戎) 治肌肤斑驳,冬温治发,咳而心闷,但呕清汁。
葛根 橘红 杏仁 知母 黄芩 麻黄 甘草(各等分)
上细切,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
x阳毒升麻汤x(活人) 治伤寒一、二日间,身发斑烂,或吐下后变成阳毒,腰背疼痛,面赤狂言,下利,脉浮
大
咽痛。(方见伤寒门。)
x玄参升麻汤x(活人) 治发斑咽痛烦躁谵语。(方见伤寒门。)
x阳毒栀子汤x(活人) 治伤寒壮热百节烦痛,身发斑烂。
升麻 栀子仁 黄芩 芍药(各一钱) 石膏(二钱) 知母(一钱五分) 杏仁(七分半) 柴胡(一钱) 甘
草(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入姜三片,香豉一百粒,煎服。
x犀角消毒饮x(和剂) 治发斑瘾疹等证。
牛蒡子(四分) 荆芥穗 防风(去芦,各三钱) 甘草(一分) 犀角(一钱五分,另镑为细末,不入汤煎)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调犀角末服。
x解毒防风汤x(和剂) 治发斑及瘾疹痒痛。
防风(一钱五分) 地骨皮 黄 芍药 荆芥穗 枳壳 牛蒡子(炒,各七分半)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x升麻葛根汤x(仲景) 治伤寒阳明实热发斑。(方见伤寒门。)
x阴毒升麻鳖甲汤x 治阴斑。
升麻(二钱) 当归 甘草(各一钱五分) 蜀椒(二十粒) 鳖甲(炙,一钱) 雄黄(四分,另研)
上细切,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调雄黄末服。
x加味羌活散x 治感四时不正之气,发为瘾疹。
羌活 前胡(各一钱) 人参 桔梗 甘草(炙) 枳壳(麸炒黄色) 川芎 天麻 茯苓(各五分) 蝉蜕 薄
荷(各三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
x调中汤x 治内伤外感所发阴斑。
苍术(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 砂仁 藿香 芍药(煨) 甘草(炙) 桔梗(去芦) 半夏(汤泡七次) 白
芷羌活 枳壳(各七分) 川芎(五分) 麻黄(去节) 桂枝(各三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二大盏,煎七分,温服。
x化斑汤x(仲景) 治伤寒汗吐下后,发斑脉伏。即伤寒门白虎加人参汤也。守真《类萃》又加白术,
水煎,时时服之。
x黑膏x(活人) 治温毒发斑。(冬月大温,人受不正之气,至春发斑如锦文,脉浮散属阳,沉伏属阴,用此以消
疫毒之气。)
生地黄(半斤) 香豉(一升)
上二味细切,以猪膏二斤合煎之,取浓汁如膏,用雄黄麝香如豆大内中,搅和匀,每服用弹子大,白汤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