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茱萸散
内容:主风跛痹治法如前方∶
山茱萸 附子(炮,去皮) 薯蓣 王荪 牡桂 干地黄 干漆(熬) 秦艽 天雄(炮,
去皮) 白术(各半两) 狗脊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散,先食酒服方寸匕,日三,药走皮肤中淫淫,服之一月。愈。
卷第十六·中风上诸散第二
万金散
内容:主头痛眩乱耳聋,两目泪出,鼻不闻香臭,口烂恶疮,鼠漏瘰 ,喉咽生疮,烦热咳嗽
胸满,脚肿,半身偏枯不遂,手足筋急缓,不能屈伸,贼风猥退,蜚尸蛊注。江南恶气,在
人心下,或在膏肓。游走四肢,针灸不及,积聚僻戾,五缓六急,湿痹,女人带下积聚,生
产中风,男女五劳七伤皆主之方∶
石斛 防风 巴戟天 天雄(炮,去皮) 干地黄 石楠 远志(去心) 踯躅 乌头
(炮
,去皮) 干姜 桂心(各一两半) 蜀椒(半升,汗,去目闭口者汗) 瞿麦 茵陈 秦
艽茵
芋黄 蔷薇 独活 细辛 牛膝(各一两) 柏子 泽泻 杜仲(各半两,炙) 山茱
萸
通草 甘草(各三分)
上二十七,捣筛为散,鸡未鸣时冷酒服五分匕,日三,加至一匕。
卷第十六·中风上诸散第二
人参散
内容:主一切诸风方∶
人参 当归(各五分) 天雄(炮,去皮) 前胡 吴茱萸 白术 秦艽 乌头(炮,
去皮)
草蜀椒(去
目
上二十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中热者加减服之。若卒中风伤寒鼻塞者,
服讫覆取汗即愈。
卷第十六·中风上诸散第二
防风散
内容:主风所为卒起,眩冒不知人,四肢不知痛处,不能行步,或身体偏枯不遂,口
吐涎沫出,手足拘急方∶
防风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麦门冬(各一两,去心) 天雄(炮,去皮) 附子
(炮,
去皮) 人参 当归(各五分) 五味子 干姜 乌头(炮,去皮) 细辛 白术(各三两)
柴胡
山茱
上一十八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八风十二痹散 主五劳七伤,风入五脏手脚身体沉重,或如邪气,时闷汗出,又蜚尸遁
注相染易。或少气腹满,或皮肤筋痛,项骨相牵引无常处,或咽中有气吞之不入,吐之不出,
皆
细辛 巴戟 黄 石(烧) 浓朴(炙) 白蔹 桂心 黄芩 牡荆 山茱萸 白
术
女萎 菊花 人参 天雄(炮,去皮) 防风 萆 石斛 蜀椒(各一两,汗,去目闭口
者) 芎
龙胆 芍药 苁蓉(各半两) 紫菀 附子(炮,去皮) 薯蓣 五味子(各一两) 桔
梗
远志(各二两半,去心)
上三十四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稍增至二匕,主万病。
又八风十二痹散 主风痹呕逆,不能饮食者心痹也;咳满腹痛,气逆唾涕白者,脾痹也
;津液唾血腥臭者肝痹也;阴痿下湿者,痿痹也;腹中雷鸣,食不消,食即气满,小便数起,
胃痹也;两膝寒不能行者,湿痹也;手不能举,肿痛而逆,骨痹也;烦满短气,涕唾青黑,
肾痹出,并悉主之方∶
远志(去心) 黄 黄芩 白蔹 附子(炮,去皮) 龙胆 薯蓣 浓朴(炙) 蜀
椒(各
半两,去目,及闭口者,汗) 牡荆子 天雄(炮,去皮) 细辛 菊花 狗脊 山茱萸 防
风芎
桂心(各三分) 五味子 巴戟天(各一两) 茯苓 芍药 秦艽 乌头(炮,去皮) 芜
荑
上二十七味,捣筛为散,食后饮服方寸匕,日三,宁从少起,稍渐增之。
卷第十六·中风上诸散第二
秦王续命大八风散
内容:主诸风五缓六急,或浮肿,嘘吸微痹,风虚不足,并补益脏气最良,其说甚多,略取其
要方∶
秦艽(三两,主风不仁) 防风(二两,去风疼,除湿痹) 附子(二两,炮,去皮,
主风
湿,坚肌骨,止痛) 菖蒲(二两,主风湿,痹拘急) 茯苓(二两,主安中下气,消水) 牛
膝(二两,去胫虚损烦疼,填骨髓) 桔梗(二两,主惊悸,和肠胃) 细辛(一两,主留
饮,
逐风邪) 乌头(三两,炮去皮,主逐风,上气除邪) 薯蓣(一两,主益气,补五脏) 芎
(一
两,主风寒,温中) 远志(二两半,去心,主益气力,定心志) 天雄(一两,炮,主留
饮,
逐风邪) 石龙芮(一两,主风,补气除满) 蜀椒(一两,去目及闭口者,汗,主温中,
逐风
邪) 石斛(二两,主风益气,嗜食) 白芷(一两,主风邪除虚满) 龙胆(一两,主风
肿,除
风热) 白术(一两,主风肿,消水气) 山茱萸(一两,主风邪湿气) 桂心(一两,主
温筋,
利血脉,除邪气) 菊花(一两,主风湿,补脏益气) 女萎(一两,主温中,逐风邪) 浓
朴(一
两,炙,主温中除冷,益气除满) 巴戟天(一两,主下气,坚肌肤) 萆 (一两,主风
湿止
悸痛) 牡荆子(一两,主风益气,无用柏子仁) 干漆(一两熬,主坚体,和少腹) 肉
苁蓉(
一两,主虚续伤,腰背痛) 五味子(一两半,主益气,除寒热) 芍药(一两,止痛,散
血气
)黄芩(一两,主除虚热,止痛) 白矾(一两,烧汁尽,主除寒热破积下气) 续断(一
两,
主风虚伤绝) 白蔹(一两,主风,益气力) 黄 (一两半,主虚羸风邪目黄)
上三十六味,皆新好,以破除日合捣筛为散,温清酒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不知,稍增
之,可至二三匕,以知为度。若苦心闷者,饮少冷水,禁生鱼、猪肉、菘菜,能断房室百日,
甚善。此方疗风消胀满,调和五脏,便利六腑,男女有患,悉可合服,常用甚良。患心气不
足短气,纳人参、甘草各一两,若腹痛是肾气不足,纳杜仲,羊肾各二两,随病增减。
论曰∶此等诸散,天下名药,然热人不可用,唯旧冷者大佳。
卷第十六·中风上
诸膏第三
内容:x方三首x
卷第十六·中风上诸膏第三
苍梧道士陈元膏
内容:主风百病方∶
当归 丹砂(各三两研) 细辛 芎 (二两) 附子(去皮,二十二铢) 桂心(一
两二铢)
(三两二铢,研)
松脂(半斤) 大醋(二升) 白芷(一两) 猪肪脂(十斤) 生地黄(二斤,取汁)
上一十五味,切,以地黄汁大醋渍药一宿,猪肪中合煎之十五沸,膏成去滓,纳丹砂等
末熟搅。无令小儿妇人六畜见之,合药切须禁之。
有人苦胸胁背痛,服之七日,所出如鸡子汁者二升即愈。
有人胁下积气如杯,摩药十五日愈。
有人苦脐旁气,如手摩之去如瓜中黄穣一升许。愈。
有人患腹切痛,时引胁痛数年,摩膏下如虫三十枚,愈。
有女人苦月经内塞,无子数年,膏摩少腹,并服如杏子大一枚,十日下崩血二升,愈,
其年有子。
有患风瘙肿起累累如大豆,摩之五日愈。
有患膝冷痛,摩之五日,亦愈。
有患头项寒热瘰 ,摩之皆愈。
有患面目黎黑消瘦,是心腹中疾,服药下如酒糟者二升,愈。
卷第十六·中风上诸膏第三
丹参膏
内容:主伤寒时行,贼风恶气在外,肢节痛挛不得屈伸,项颈咽喉痹塞噤闭。入腹则心急腹胀,
胸中呕逆药悉主之。病在腹内服之,在外摩之,缓风不遂,湿痹不仁,偏枯拘屈,口面 斜,
耳聋齿痛,风颈肿痹,脑中风痛,石痈结核瘰 ,坚肿未溃,敷之取消。及赤白瘾疹,诸肿
无头作痈疽者,摩之令消。风结核在耳后,风水游肿疼痛KT KT 。针之黄汁出,时行温
气,
服之如枣大一枚,小儿以意减之方∶
丹参 蒴 根(各四两) 秦艽(三两) 羌活 蜀椒(汗,去目闭口者) 牛膝 乌
头(去
皮) 连翘 白术(各二两) 踯躅 菊花 莽草(各一两)
上一十二味,切,以苦酒五升,麻油七升,合煎苦酒尽,去滓。用猪脂煎成膏,凡风冷
者用酒服,热毒单服,齿痛绵沾嚼之。
卷第十六·中风上诸膏第三
赤膏
内容:主一切火疮、灸疮、金疮、木石伤损,不可瘥者,医所不能疗,令人忧惧,汗无所出,
以涂上一宿,生肌肉即瘥方∶
生地黄汁(二升) 生乌麻脂(二两) 薰陆香末 丁香(各二钱匕) 黄丹(四钱) 蜡
(如
鸡子黄二枚)
上六味,先极微火煎地黄汁、乌麻脂三分减一,乃下丁香、薰陆香,煎三十沸,乃下黄
丹,次下蜡,煎之使消。以匙搅之数千回,下之停凝用之。
卷第十六·中风上
僻第四
内容:x方四首x
治心虚寒风,半身不遂,骨节离,缓弱不用,便利无度,口面 斜。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 附子(炮,去皮,各八两) 芎 (三两) 麻黄(去节) 桂心(各四两)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三日复进一剂。
治中风面目相引,偏僻,牙车急,舌不转方∶
牡蛎(熬) 矾石(烧) 附子(生,去皮) 伏龙肝(等分)
上四味,捣筛为散,以三岁雄鸡血和药敷上。预候看,勿令太过,偏上涂左,偏左涂上
,正则洗去之。
卷第十六·中风上僻第四
乌头膏
内容:主贼风身体不遂,偏枯口僻,及伤寒其身强直方∶
乌头(去皮,五两) 野葛 莽草(各一斤)
上三味,切,以好酒二斗五升淹渍再宿,三日,以猪膏五斤煎成膏,合药,作东向露灶
,以苇火煎之,以三上三下,膏药成。有病者向火摩三千过,汗出即愈,若触寒雾露鼻中塞,
向
治风着人面,引口偏着耳,牙车急,舌不得转方∶
生地黄汁 竹沥(各一升) 独活(三两,切)
上三味,合煎取一升,顿服之,即愈。
卷第十六·中风上
心风第五
内容:x方一十四首x
卷第十六·中风上心风第五
茯神汤
内容:主五邪气入人体中,见鬼妄语,有听见闻,心悸跳动,恍惚不定方∶
茯神 人参 茯苓 菖蒲(各二两) 赤小豆(四十枚)
上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