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侄女们从达拉斯过来看我时,我总是非常关心她们的饮食情况。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我通常会点一些低脂肪的食物,如果觉得她们吃得太多,就建议她们不要饭后吃甜点。她们上次来看我的时候,我们在厨房里聊了很久,主题就是我们每个人在周围家人身上的投影作用。我们轮流总结,哪些人受了哪些人的投影影响,这确实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轮到我总结时,我忽然意识到,我之所以特别在乎她们的饮食结构,是因为我自己的饮食习惯不够健康。为了遮掩这一点,我总是在她们面前装出一副非常在意科学饮食的样子。由于我自己身材还算不错,所以可以骗过她们。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再也不挑剔侄女们的饮食习惯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比以往又近了一层。
许多人都会极力避免在某些方面成为像自己父母一样的人,这其实也是投影作用的一种体现。如果你的母亲待人严厉,你可能会对人非常宽容;如果你出身于贫穷的家庭,可能会努力追求财富;如果你的父母控制欲非常强烈,你可能非常软弱,缺乏领导和指挥别人的能力;如果你父亲对你母亲不忠,你可能会对自己的伴侣非常忠诚;如果你的父母很懒惰,你可能会成为一个工作狂。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很多情况下,你的这种与父母相反的倾向,只不过是遮掩你自己内心世界的伪装。
我曾遇到过一位叫何莉的学员,她不喜欢她的父亲,因为她觉得他实在太吝啬了。何莉每次回家都要给家里的所有人准备昂贵的礼物,还经常请朋友们出去吃饭、看电影。她为自己的这种慷慨大方而自豪。我告诉她,她必须承认自己也有吝啬的一面,只有这样她才能跟父亲重归于好,但是她并不相信我的话。我跟何莉进行过好几次这样的谈话,每次她都觉得自己待人非常大方,根本没有吝啬的一面。几个星期后的一天,何莉在一家超市里给我打了个电话。她说,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刚刚花了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对比各种商品的价格和分量。她花五百美元买一件运动衫都不会眨一下眼睛,但却会为了节约几分钱而纠结这么长时间。突然之间,她意识到,她其实也有吝啬的一面,只不过表达的方式跟她父亲不同罢了。她一边说一边抽泣,压抑了这么多年的情感突然爆发出来,让她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部分 第26节:别人就是自己的镜子(1)
过了一段时间,何莉终于意识到,吝啬的特质同样能给她带来收获。她学会了买东西时精打细算,并且开始为将来退休后的生活积累存款。在此之前,她花钱总是大手大脚,从来都存不下钱。她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很多。
别人就是自己的镜子
只有承认和接纳了你身上具备的所有特质,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如果你刻意避免表现出某一种特质,你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你无法表现出懒惰,就无法彻底放松下来;如果你无法对别人表现出愤怒,就会受人欺负;如果你因为讨厌别人身上的某种特质,刻意往相反的方向去表现,那就说明这种特质是你刻意压抑的;如果你特别反感某一类人,就应该寻找自己与他们的相似之处。我们不仅会把自己的消极特质投影到别人身上,也会用自己的积极特质去影响别人。许多富有才干和创造力的人,都会对周围的人们造成积极的影响。如果你希望变得像这些人一样,就说明你也具备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特质,只不过表现得不那么明显而已。
当你崇拜某些人时,其实是在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些特质投影到他们身上。如果你能把目光收回来,发掘自己的积极特质,而不是崇拜和羡慕别人,就可以像你所崇拜的人那样取得成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关键在于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而不是把自己刻意压抑的特质投影到别人身上。
近一年来,我一直跟一位名叫蕾切尔的年轻女士合作,共同在迈阿密开办心理辅导课程。蕾切尔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很聪明、很有才干。她起初对我非常崇拜,我们两人在一起时,她总是夸我有多么聪明,能力有多么强。尽管我知道蕾切尔确实很尊敬我,但是她这样的态度并不是自然的,而是她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投影到我身上的结果。
所以,我并没有对她的赞誉之词照单全收,而是经常找她谈话,努力让她意识到自己的潜能。经过几次谈话以后,我发现,她认为我具有某些她所没有的积极特质。为了让她明白事情并不是这样,我要她具体分析一下,我身上究竟有哪些特质是她认为自己没有的。蕾切尔的情况就属于积极投影,因为她把自己的积极特质投影到了我身上。我成为了她的镜子。因为她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能,所以只能通过我来认识她自己的阴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从她的生活中消失,她的这些积极特质就会重新潜伏起来,直到她把它们投影到下一个人身上为止。那些我所表现出来的、令她崇拜的特质,其实只不过是她自身潜能的反映而已。
第二部分 第27节:别人就是自己的镜子(2)
如果我们压抑了自己的积极特质,就会觉得别人身上的这些特质是我们所不具有的。当我们崇拜别人的时候,其实是在崇拜我们自己的影子。这种积极的投影作用与消极的投影作用一样,都是有害的。我们必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出投影的源泉,承认这些特质原本就存在于我们心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能,找回完整的自我。
如果说我崇拜马丁·路德·金的勇气,那是因为我从他身上看到了我自己所能表现出来的勇气;如果说我崇拜奥普拉·温芙瑞的影响力,那是因为我从她身上看到了我自己所能达到的影响力。绝大多数人都会把自己心中潜藏的积极特质投影到他们所崇拜的人身上,这就是影视明星和著名运动员收入如此之高的原因。人们只是一味崇拜这些所谓的偶像,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偶像变成了代表某些积极特质的符号,人们所崇拜的,并不是偶像本人,而是他们投影到偶像身上的积极特质。如果你觉得别人很伟大,那是因为他们表现出了你自己也有可能表现出来的伟大。闭上眼睛,告诉自己:〃我与那些我所崇拜的人同样伟大。〃或许你并没有像他们一样,把内心中的伟大表现出来,但是如果你不具备这种伟大的话,就不可能被他们的伟大所触动。你所要做的,就是发掘自己的伟大。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与他们所崇拜的人相差太远,所以不可能成为那样的人。例如,有些人崇拜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但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与那个年代相差太远,所以他们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米开朗基罗的境界。其实,他们应该仔细分析一下,他们所崇拜的究竟是米开朗基罗的哪些特质。如果他们崇拜的是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天赋,那就说明他们自己的艺术天赋并没有被开发出来;如果他们崇拜的是米开朗基罗的创造力,那就说明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受到了压抑。如果他们能够把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潜能充分表现出来,就不必再去崇拜米开朗基罗,或是任何别的艺术家。
你所崇拜的必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这个人身上的某些特质,你自己同样拥有这些特质。你对这个人的崇拜,反映了你想要表现出这些特质的愿望。乔布拉曾说:〃愿望本身就包含了实现愿望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凡是我们心中的愿望,必然是我们有能力实现的,如果某种东西不可能实现,我们也就不会把它作为愿望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歌德曾说:〃人能够想到、能够相信的,一定是能够实现的。〃关键在于克服我们心中的恐惧,因为恐惧会让我们止步不前。别人会告诉我们,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不可能实现我们的梦想。记住,你在这世上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拥有与你完全相同的经历、梦想和追求。要发挥你的潜能,实现你的目标,只能靠你自己。
第二部分 第28节:别人就是自己的镜子(3)
几个月之前,一位名叫南茜的朋友来拜访我,我邀请她跟我一起去听励志讲座,主讲者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励志大师之一。讲堂上,我们都很安静,我一直在专心做笔记,并没有注意南茜的神情。讲座结束之后,南茜对我说:〃那家伙真失败。〃我感到非常惊讶,问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她告诉我,那人实在是太过自负了,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开车回家的路上,她不断地挑剔那人的缺点。到家之后,我问南茜,她是否真的觉得那人很失败。她用非常肯定的眼神看着我,点了点头。于是我找来纸笔,问她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她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
在纸的正面,我把我所知道的关于主讲者的一切都写了下来。他在一家世界五百强的公司担任顾问。他已经出版了许多励志书籍和磁带,收入颇丰,单单一场演讲的出场费就高达五千美元。他结婚已经二十多年了,有三个健康的孩子。在纸的背面,我写下了南茜的情况。她跟丈夫离了婚,没有孩子,跟家人也很少联系。她失业之后一直想自己开公司,但却一直没能成功。她体重超标,身材很糟糕,并且患有好几种疾病。她不仅没有一分钱存款,还欠下了超过五万美元的债。等南茜读完纸上的内容,我问她:〃假如我现在去找十个人来,把这张纸的正反两面给他们看,你觉得他们会认为谁比较失败?〃
起初,南茜根本不愿开口说话,因为我说她是一个失败者,这触动了她最脆弱的神经。我对她解释,她只有承认和接纳了自己作为失败者的一面,才能把握自己的生活。她之所以说那个主讲者很失败,是因为她把自己作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