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27-类经-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脏,故相通。)谷气通于脾,(山谷土气,脾为土脏,故相通。)雨气通于肾。(雨为水气,肾为水脏,故相通。)六经为 
川,肠胃为海,(六经者,三阴三阳也,周流气血,故为人之川。肠胃者,盛受水谷,故为人之海。此详言地气通于嗌也。) 
九窍为水注之气。(上七窍,下二窍,是为九窍。水注之气,言水气之注也,如目之泪,鼻之涕,口之津,二阴之尿秽皆 
是也。虽耳若无水,而耳中津气湿而成垢,是即水气所致。气至水必至,水至气必至,故言水注之气。愚按∶阴阳合一 
之妙,于气水而见之矣。夫气者阳也,气主升;水者阴也,水主降。然水中藏气,水即气也;气中藏水,气即水也。升 
降虽分阴阳,气水实为同类。何也?请以釜观,得其象矣。夫水在釜中,下得阳火则水干,非水干也,水化气而去也; 
上加复固则水生,非水生也,气化水而流也。故无水则气从何来?无气则水从何至?水气一体,于斯见矣。而人之精气 
亦犹是也,故言气注之水亦可,言水注之气亦可;然不曰气注之水,而曰水注之气者,至哉妙哉!此神圣发微之妙,于 
颠倒中而见其真矣。)以天地为之阴阳,(此重申上文,言贤人之养身,皆法乎天地之阴阳,如天气地气、风雷谷雨、川 
海九窍之类皆是也。)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汗出于阳而本于阴,故以天地之雨名之。雨即人之汗,汗即天之雨, 
皆阴精之所化。知雨之为义,则可与言汗矣。)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气本属阳,阳胜则气急,故以天地之疾风名 
之。知阴阳之权衡,动静之承制,则可与言气矣。)暴气象雷,(天有雷霆,火郁之发也;人有刚暴,怒气之逆也。故语 
曰雷霆之怒。)逆气象阳。(天地之气,升降和则不逆矣。天不降,地不升,则阳亢于上,人之气逆亦犹此也。)故治不法 
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上文言人之阴阳,无不合乎天地,故贤人者必法天以治身。设不知此,而反天之纪, 
逆地之理,则灾害至矣。此理字与前五里之里不同,盖彼言广舆之里,此言理气之理。) 

二卷阴阳类
五、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属性:(素问金匮真言论)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故曰,引辞也。既言阴矣,而阴中又有阴;既言阳矣,而阳中又有阳。此阴阳之道, 
所以无穷,有如下文云者。)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 
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一日之气,自卯时日出地上为昼,天之阳也;自酉时日入地中为 
夜,天之阴也。然于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如午前为阳中之阳,午后则阳中之阴也;子前为阴中之阴,子后为阴中之阳 
也。故以一日分为四时,则子午当二至之中,卯酉当二分之令;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也。)故人亦 
应之。(人之阴阳,亦与一日四时之气同。故子后则气升,午后则气降,子后则阳盛,午后则阳衰矣。)夫言人之阴阳, 
则外为阳,内为阴。(以表里言。)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以前后言。)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 
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 
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 
所在,为施针石也。(此举一岁之候,以明病治之阴阳也。冬气伏藏故在阴,夏气发越故在阳。春病在阴者,以春阳尚微 
而余阴尚盛也。秋病在阳者,以秋阴尚微而余阳尚盛也。必当体察气宜,庶无误治。此虽以四时针石言,而凡药食之类, 
无不皆然,不可不为详察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 
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人身背腹阴阳,议论不一。有言前阳后阴者,如老子所谓万物负阴 
而抱阳是也。有言前阴后阳者,如此节所谓背为阳、腹为阴是也。似乎相左。观邵子曰∶天之阳在南,阴在北;地之阴 
在南,阳在北。天阳在南,故日处之;地刚在北,故山处之。所以地高西北,天高东南。然则老子所言,言天之象,故 
人之耳目口鼻动于前,所以应天阳面南也。本经所言,言地之象,故人之脊膂肩背峙于后,所以应地刚居北也。矧以形 
体言之,本为地象,故背为阳,腹为阴,而阳经行于背,阴经行于腹也。天地阴阳之道,当考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圆 
图象天,阳在东南,方图象地,阳在西北,其义最精,燎然可见。又如人之五脏,何以心肺为背之阳,肝脾肾为腹之阴? 
盖心肺居于膈上,连近于背,故为背之二阳脏;肝脾肾居于膈下,藏载于腹,故为腹之三阴脏。然阳中又分阴阳,则心 
象人之日,故曰牡脏,为阳中之阳。肺象人之天,天象玄而不自明。朱子曰∶天之无星空处谓之辰。故天体虽阳,而实 
包藏阴德,较乎日之纯阳者,似为有间。故肺曰牝脏,为阳中之阴。若阴中又分阴阳,则肾属人之水,故曰牝脏,阴中 
之阴也。肝属人之木,木火同气,故曰牡脏,阴中之阳也,脾属人之土,其体象地,故曰牝脏,为阴中之至阴也。)此皆 
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雌雄,即牝牡之谓。输应,转输相应也。此总结上文以人应天之义。 
地即天中之物,言天则地在其中矣。牝牡义,见针刺类十七。) 

三卷藏象类
一、十二官
属性:(素问灵兰秘典论 全)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脏,藏也。六脏六腑,总为十二。分言之,则阳为腑,阴为脏;合言之, 
则皆可称脏,犹言库藏之藏,所以藏物者。如宣明五气篇曰,心藏神、肺藏魄之类是也。相使者,辅相臣使之谓。贵贱 
者,君臣上下之分。藏,去声。)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为一身之君主, 
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以应万几,脏腑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能,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 
节出焉。(肺与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犹之宰辅,故称相傅之官。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故曰治节出焉。 
节,制也。相,去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属风木,性动而急,故为将军之官。木主发生,故为谋虑所出。)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禀刚果之气,故为中正之官,而决断所出。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 
肝胆相济,勇敢乃成。故奇病论曰∶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在上焦,亦名上 
气海,为宗气所积之处,主奉行君相之令而布施气化,故为臣使之官。行针篇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膻中为二 
阳脏所居,故喜乐出焉。按十二经表里,有心包络而无膻中。心包之位正居膈上,为心之护卫。胀论曰∶膻中者,心主 
之宫城也。正合心包臣使之义,意者其即指此欤?膻,唐坦切。)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胃司受纳, 
通主水谷,故皆为仓廪之官。五味入胃,由脾布散,故曰五味出焉。 刺法论曰∶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见运气 
类四十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居小肠之下,主出糟粕,故为肠胃变化之传道。)小肠者,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厘清浊,水液由此而渗于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 
下降,故曰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伎,技同。肾属水而藏精,精为有形之本,精盛形成则作用强, 
故为作强之官。水能化生万物,精妙莫测,故曰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通也。渎,水道也。 
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膀 
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位居最下,三焦水液所归,是同都会之地,故曰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膀胱有下口而无上口,津液之入者为水,水之化者由气,有化而入,而后有出,是谓气化则能出矣。营卫生会篇曰∶水 
谷俱下而成下焦,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正此谓也。然气化之原,居丹田之间,是名下气海,天一元气,化生 
于此。元气足则运化有常,水道自利,所以气为水母。知气化能出之旨,则治水之道,思过半矣。气化大义,又见三焦 
胞络命门辨及膀胱图注中。)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失则气不相使而灾害至矣。)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心主明则十二官皆安,所以不殆。能推养生之道,以及齐家治国平天下,未有不大昌者矣。)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心不明则神无所主, 
而脏腑相使之道闭塞不通,故自君主而下。无不失职,所以十二藏皆危,而不免于殃也。身且不免,况于天下乎?重言 
戒之者,甚言心君之不可不明也。)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至道之大,其原甚微,及其变化,则有莫测,人 
能见其多,而不能见其少,安得知原者相与谈是哉?!)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窘,穷 
也。瞿瞿,不审貌。闵闵,忧恤也。消者瞿瞿,孰知其要,谓十二官相失,则精神日消,瞿瞿然莫审其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