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27-类经-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减于肥白,是以不宜胶柱也。)黄帝曰∶众人奈何?伯高曰∶众人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与气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 
大,各自称其身,命曰众人。(众人者,言三者之外,众多之常人也。其皮肉脂膏血气各有品格,故不能相加,亦不能相 
多,而形体大小皆相称而已。)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治无 
失常经。(三形既定,血气既明,则宜补宜泻,自可勿失常经矣。)是故膏人纵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虽脂不 
能大也。(此重言其详也。) 

四卷藏象类
十九、血气阴阳清浊
属性:(灵枢阴阳清浊篇 全) 
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十二经水义,详 
经络类三十三。此言经脉经水各有清浊之异,而人之血气如一,其何以分别应之?)岐伯曰∶人之血气,苟能若一,则 
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乎?(人之血气若果如一,则天下皆同,当无杂乱矣,盖言其必不能同也。恶音乌。)黄帝曰∶余 
问一人,非问天下之众。岐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乱气,天下之众,亦有乱人,其合为一耳。(察之一人亦有乱气,况于 
天下乎?故推于一人,即可以知天下,然则人己血气本不一,而不一之理则一也。)黄帝曰∶愿闻人气之清浊。岐伯曰∶ 
受谷者浊,受气者清。(人身之气有二∶曰清气,曰浊气。浊气者,谷气也,故曰受谷者浊;清气者,天气也,故曰受气 
者清。二者总称真气。刺节真邪篇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五味篇曰∶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 
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是指入者为天气,出者为谷气。)清者注阴,浊者注阳。(喉主天气,故 
天之清气,自喉而注阴,阴者五脏也。咽主地气,故谷之浊气,自咽而注阳,阳者六腑也。)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 
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浊之清者,自内而出,故上行。清之浊者,自外而入,故下行。一上一下,气必交并, 
二者相合而一有不正,则乱气出乎其中矣。)黄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岐伯曰∶气 
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大别,言大概之分别 
也。上文以天气谷气厘清浊,而此言清中之浊,浊中之清,其所行复有不同也。清者上升故注于肺,浊者下降故走于胃。 
然而浊中有清,故胃之清气上出于口,以通呼吸津液;清中有浊,故肺之浊气下注于经,以为血脉营卫。而其积气之所, 
乃在气海间也。上气海在膻中,下气海在丹田。)黄帝曰∶诸阳皆浊,何阳浊甚乎?岐伯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 
独受阴之清。(手太阳,小肠也,小肠居胃之下,承受胃中水谷,清浊未分,秽污所出,虽诸阳皆浊,而此其浊之浊者也, 
故曰独受阳之浊。手太阴,肺也,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为清气之所注,虽诸阴皆清,而此其清之清者也,故曰独受阴 
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下行诸经。(此即上文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之义。空,孔同。)诸阴皆 
清,足太阴独受其浊。(足太阴,脾也。胃司受纳水谷,而脾受其气以为运化,所以独受其浊,而为清中之浊也。)黄帝 
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清者其气滑,浊者其气涩,此气之常也。故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清浊相干 
者,以数调之也。(此又以针下之气,言清浊阴阳也。清者气滑,针利于速;浊者气涩,针利于迟。阴者在里,故宜深而 
留之;阳者在表,故宜浅而疾之。其或清中有浊,浊中有清,乃为清浊相干,当察其孰微孰甚,而酌其数以调之也。) 

四卷藏象类
二十、首面耐寒因于气聚
属性:(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于气耳。天寒则裂地凌冰,其卒寒 或手足懈惰,然而其面不 
衣何也?(人之头面身形,本同一气,至于猝暴严寒,则地裂水冰,肢体为之凛栗,而面独不惧,故以为问。)岐伯答曰∶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头面为人之首,凡周身阴阳经络无所不聚,故其血气皆上行于面 
而走诸窍。空,孔同。)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精阳气者,阳气之精华也,故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 
之精。)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别气者,旁行之气也。气自两侧上行于耳,气达则窍聪,所以能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 
为臭,(宗气,大气也。宗气积于胸中,上通于鼻而行呼吸,所以能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浊气,谷气也。 
谷入于胃,气达于唇舌,所以知味。)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凡诸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如脉度篇曰∶五脏常内 
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心气通于舌,肝气通于目,脾气通于口,肾气通于耳。此五脏之气皆上通乎七窍,不独 
诸阳经络乃得上头也。)而皮又浓,其肉坚,故天气甚寒,不能胜之也。(一身血气既皆聚于头面,故其皮浓肉坚异于他 
处,而寒气不能胜之也。愚按∶本篇所言首面耐寒之义,原无阴阳之分。考之四十七难曰∶人面独耐寒者何也?然。人 
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故令面耐寒也。此说殊有不然。夫头为诸阳之会则 
是,曰阴不上头则非。盖阴阳升降之道,亦焉有地不交天藏不上头之理?即如本篇有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盖言面 
为阳聚之处,而非曰无阴也。义见疾病类三。又如阴阳别论曰∶三阳在头,三阴在手。盖一言阳明主表,指人迎也;一 
言太阴主里,指脉口也。亦非云阴不上头也。又如本输篇所列颈项诸经行次,止言六阳而不言阴者,盖单言诸阳之次序, 
如伤寒止言足经而手在其中之意,亦非无阴之谓也。难经之意,本据此数者,而实未究其详。观太阴阳明论曰∶阴气从 
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及本篇所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 
于面而走空窍,岂阴经独不上头耶?第近代所传经穴诸图,亦但云阳穴上头,而阴穴止于胸腋者,盖阳穴之见于肌表者 
若此,而阴脉之内行者不能悉也。矧阴阳表里,俱有所会,故但取阳穴则可为阴经之帅,而阴亦在其中矣。及详考经脉 
等论,则手足六阴无不上头者,今列诸脉于下,以便明者考校。手少阴上挟咽,走喉咙,系舌本,出于面,系目系,合 
目内 。手厥阴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手足少阴太阴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手太阴循喉咙。足少阴循喉 
咙,系舌本,其筋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足太阴合于阳明上行结于咽,连舌本;支者结舌本,贯舌中, 
散舌下。足厥阴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络于舌本,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四卷藏象类
二十一、坚弱勇怯受病忍痛不同
属性:(灵枢论勇篇 全 附∶酒悖) 
黄帝问于少俞曰∶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浓薄均也,卒然遇烈风豪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 
或皆不病,其故何也?(卒音猝。)少俞曰∶帝问何急?黄帝曰∶愿尽闻之。(急者,先也。)少俞曰∶春青风,夏阳风, 
秋凉风,冬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春之青风得木气,夏之阳风得火气,秋之凉风得金气,冬之寒风 
得水气。凡此四时之风,各有所王,有所王则有所制,故其所病各不同形也。)黄帝曰∶四时之风,病患如何?少俞曰∶ 
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黄者,土之色。黄色薄皮弱肉者,脾气不足也,故不胜春木之虚风。虚风义见运气类 
三十五。)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白者,金之色。白色薄皮弱肉者,肺气不足也,故不胜夏火之虚风而为病。) 
青色薄皮弱肉,不胜秋之虚风。(青者,木之色。青色薄皮弱肉者,肝气不足也,故不胜秋金之虚风而为病。)赤色薄皮 
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赤者,火之色。赤色薄皮弱肉者,心气不足也,故不胜冬水之虚风而为病。)黄帝曰∶黑色不 
病乎?少俞曰∶黑色而皮浓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其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黑者,水 
之色。黑色而皮薄肉不坚,及色时变而不一者,肾气不足也,故不胜长夏土令之虚风而为病。)其皮浓而肌肉坚者,长夏 
至而有虚风,不病矣;其皮浓而肌肉坚者,必重感于寒,外内皆然乃病。黄帝曰∶善。(若黑色而皮浓肉坚者,虽遇长夏 
之虚风,亦不能病;但既感于风,又感于寒,是为重感,既伤于内,又伤于外,是为外内俱伤,乃不免于病也。然则黑 
色而皮肉坚者,诚有异于他色之易病者矣。) 
黄帝曰∶夫人之忍痛与不忍痛者,非勇怯之分也。夫勇士之不忍痛者,见难则前,见痛则止;夫怯士之忍痛者,闻 
难则恐,遇痛不动。夫勇士之忍痛者,见难不恐,遇痛不动;夫怯士之不忍痛者,见难与痛,目转面 ,恐不能言,失 
气惊悸,(一本无悸字。)颜色更改,(一本作变化。)乍死乍生。余见其然也,不知其何由,愿闻其故。(此问能忍痛与不 
能忍痛者,非由勇怯而然也,夫勇士之气刚,而有不能忍痛者,见难虽不恐,而见痛则退矣。怯士之气馁,而有能忍痛 
者,闻难则恐,而遇痛不动也。又若勇而忍痛者,见难与痛皆不惧。怯而不忍痛者,见难与痛则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