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散双解之,所以治表里之邪火也,以六味汤滋之,所以壮水之源以制阳光也;以八味丸引之,所谓从治之法, 
引火归原也;又用地黄饮子治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此等议论,似高于从前误认脑充血为中风者一筹。 
盖脑充血证之起点,多由于肝气肝火妄动。肝属木能生风,名之为内中风,亦颇近理。然因未悟《内经》 
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旨,是以所用之方,未能丝丝入扣,与病证吻合也。至其所载方中有防风、柴 
胡、桂、附诸品,尤为此证之禁药。 
《金匮》有风引汤除热瘫痫。夫瘫既以热名,明其病因热而得也。其证原似脑充血也。方用石药六味,多 
系寒凉之品,虽有干姜、桂枝之辛热,而与大黄、石膏、寒水石、滑石并用,药性混合,仍以凉论(细按之桂枝干 
姜究不宜用)。且诸石性皆下沉,大黄性尤下降, 
原能引逆上之血使之下行。又有龙骨、牡蛎与紫石英同用,善敛冲气,与桂枝同用,善平肝气。肝冲之气 
不上干,则血之上充者自能徐徐下降也。且其方虽名风引,而未尝用祛风之药,其不以热瘫痫为中风明矣。 
特后世不明方中之意,多将其方误解耳。拙拟之建瓴汤,重用赭石、龙骨、牡蛎,且有加石膏之时,实窃师 
风引汤之义也(风引汤方下之文甚简,似非仲景笔墨,故方书多有疑此系后世加入者,故方中之药品不纯)。 
x【附录】x湖北天门崔××来函∶张港一人患脑充血证,忽然仆地,上气喘急,身如角弓,两目直视。 
全家惶恐,众医束手,殓服已备,迎为延医。遵建瓴汤原方治之,一剂病愈强半。后略 
有加减,服数剂,脱然全愈。x按x∶镇肝熄风汤,实由建瓴汤加减而成。 

三、医论
60.论脑贫血治法
属性:(附∶脑髓空治法) 
脑贫血者,其脑中血液不足,与脑充血之病正相反也。其人常觉头重目眩,精神昏愦,或面黄唇白、或呼 
吸短气、或心中怔忡。其头与目或间有作疼之时,然不若脑充血者之胀疼,似因有收缩之感觉而作疼。其 
剧者亦可猝然昏仆,肢体颓废或偏枯。其脉象微弱,或至数兼迟。西人但谓脑中血少,不能荣养脑筋,以 
致脑失其司知觉、司运动之机能。然此证但用补血之品,必不能愈。《内经》则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 
满”,此二语实能发明脑贫血之原因,并已发明脑贫血之治法。盖血生于心,上输于脑(心有四血脉管通脑)。 
然血不能自输于脑也。《内经》之论宗气也,谓宗气积于胸中,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由此知胸中宗气,不 
但为呼吸之中枢,而由心输脑之血脉管亦以之为中枢。今合《内经》两处之文参之,知所谓上气者,即宗 
气上升之气也。所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者,即宗气不能贯心脉以助之上升,则脑中气血皆不足 
也。然血有形而气无形,西人论病皆从实验而得,故言血而不言 
气也。因此知脑贫血治法固当滋补其血,尤当峻补其胸中宗气。以助其血上行。持此以论古方,则补血汤重 
用黄 以补气、少用当归以补血者,可为治脑贫血之的方矣。今录其方于下并详论其随证宜加之药品。 
生箭 一两、当归三钱。呼吸短气者,加柴胡、桔梗各二钱。不受温补者,加生地、玄参各四钱。素畏 
寒凉者,加熟地六钱、干姜三钱。胸有寒饮者,加干姜三钱、广陈皮二钱。 
《内经》∶“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二语,非但据理想象也,更可实征诸囟门未合之小儿。《灵枢》五 
味篇谓“大气抟于胸中,赖谷气以养之,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大气即宗气也。观小儿慢惊 
风证,脾胃虚寒,饮食不化,其宗气之衰可知。更兼以吐泻频频,虚极风动,其宗气不能助血上升以灌注于脑 
更可知。是以小儿得此证者,其囟门无不塌陷,此非上气不足头为不满之明征乎?王勉能谓∶“小儿慢惊风 
证,其脾胃虚寒,气血不能上朝脑中,既有贫血之病,又兼寒饮填胸,其阴寒之气上 
冲脑部,激动其脑髓神经,故发痫痉”,实为通论。 
方书谓∶真阴寒头疼证,半日即足损命。究之此证实兼因宗气虚寒,不能助血上升,以致脑中贫血乏气, 
不能御寒,或更因宗气虚寒之极而下陷,呼吸可至顿停,故至危险也。审斯,知欲治此证,拙拟回阳升 
陷汤可为治此证的方矣。若细审其无甚剧之实寒者,宜将干姜减半,或不用亦可。 
《内经》论人身有四海,而脑为髓海。人之色欲过度者,其脑髓必空,人之脑髓空者,其人亦必头 
重目眩,甚或猝然昏厥,知觉运动俱废,因脑髓之质原为神经之本源也。其证实较脑贫血尤为紧要。治之者, 
宜用峻补肾经之剂,加鹿角胶以通督脉。并宜清心寡欲,按此服药不辍,还精补脑之功自能收效于数旬中也。 

三、医论
61.论脑贫血痿废治法
属性:(附∶干颓汤、补脑振痿汤) 
肢体痿废,而其病因实由于脑部贫血也。按生理之实验,人之全体运动皆脑髓神经司之,虽西人之说,而 
洵可确信。是以西人对于痿废之证皆责之于脑部。而实有脑部充血与脑部贫血之殊。盖脑髓神经原借血为濡润 
者也,而所需之血多少,尤以适宜为贵。彼脑充血者,血之注于脑者过多,力能排挤其脑髓神经,俾失所司。 
至脑贫血者,血之注于脑者过少,无以养其脑髓神经,其脑髓神经亦恒至失其所司。至于脑中之所以贫血, 
不可专责诸血也,愚尝读《内经》而悟其理矣。 
《内经》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眩。”夫脑不满者,血少也。因脑 
不满而贫血,则耳鸣、头目倾眩即连带而来,其剧者能使肢体痿废不言可知。是西人脑贫血可致痿废之说原 
与《内经》相符也。然西医论痿废之由,知因脑中贫血,而《内经》更推脑中贫血之由,知因上气不足。夫 
上气者何?胸中大气也(亦名宗气)。其气能主宰全身,斡旋脑部,流通血脉。彼脑充血者,因肝胃气逆, 
挟血上冲,原于此气无关,至脑贫血者,实因胸中大气虚损,不能助血上升也。是以欲治此证者,当以补 
气之药为主,以养血之药为辅,而以通活经络之药为使也。爰本此义拟方于下。 
x【干颓汤】x治肢体痿废,或偏枯,脉象极微细无力者。 
生箭 (五两) 当归(一两) 甘枸杞果(一两) 净杭萸肉(一两) 
生滴乳香(三钱) 生明没药(三钱) 真鹿角胶(六钱捣碎) 
先将黄 煎十余沸,去渣。再将当归、枸杞、萸肉、乳香、没药入汤同煎十余沸,去渣。入鹿角胶末 
融化取汤两大盅,分两次温饮下, 
方中之义,重用黄 以升补胸中大气,且能助气上升,上达 
脑中,而血液亦即可随气上注。惟其副作用能外透肌表,具有宣 
散之性,去渣重煎,则其宣散之性减,专于补气升气矣。当归为生血之主药,与黄 并用,古名补血汤,因气 
旺血自易生,而黄 得当归之濡润,又不至燥热也。萸肉性善补肝,枸杞性善补肾,肝肾充足,元气必然壮 
旺,元气者胸中大气之根也。且肝肾充足则自脊上达之督脉必然流通,督脉者又脑髓神经之根也。且 
二药皆汁浆稠润,又善赞助当归生血也。用乳香、没药者,因二药善开血痹,血痹开则痿废者久瘀之经络自 
流通矣。甩鹿角胶者,诚以脑既贫血,其脑髓亦必空虚,鹿角其所熬之胶善补脑髓,脑髓足则脑中贫血之病 
自易愈也。此方服数十剂后身体渐渐强壮,而痿废仍不愈者,可继服后方。 
x【补脑振痿汤】x治肢体痿废偏枯,脉象极微细无力,服药久不愈者。 
生箭 (二两) 当归(八钱) 龙眼肉(八钱) 杭萸肉(五钱) 
胡桃肉(五钱) 虫(三枚大者) 地龙(三钱去净土) 生乳香(三钱) 
生没药(三钱) 鹿角胶(六钱) 制马钱子末(三分) 
共药十一味,将前九味煎汤两盅半,去渣,将鹿角胶入汤内融化,分两次送服制马钱子末一分五厘。 
此方于前方之药独少枸杞,因胡桃肉可代枸杞补肾,且有强健筋骨之效也。又尝阅《沪滨医报》,谓 
脑中血管及神经之断者,地龙能续之。愚则谓必辅以 虫,方有此效。盖蚯蚓(即地龙) 
善引, 虫善接(断之能自接),二药并用能将血管神经之断者引而接之,是以方中又加此二味也。加 
制马钱子者,以其能 动神经使灵活也。此方与前方若服之觉热者,皆可酌加天花粉、天冬各数钱。 
天津于××,年过四旬,自觉呼吸不顺,胸中满闷,言语动作皆渐觉不利,头目昏沉,时作眩晕。延 
医治疗,投以开胸理气之品,则四肢遽然痿废。再延他医,改用补剂而仍兼用开气之品, 
服后痿废加剧,言语竟不能发声。愚诊视其脉象沉微,右部尤不任循按,知其胸中大气及中焦脾胃之气皆虚 
陷也。于斯投以拙拟升陷汤加白术、当归各三钱。服两剂,诸病似皆稍愈,而脉象仍如旧。因将 、术、当 
归、知母各加倍,升麻改用钱半,又加党参、天冬各六钱,连服三剂,口可出声而仍不能言,肢体稍能运 
动而不能步履,脉象较前有起色似堪循按。因但将黄 加重至四两,又加天花粉八钱,先用水六大盅将黄 
煎透,去渣,再入他药,煎取清汤两大盅,分两次服下,又连服三剂,勉强可作言语,然恒不成句,人扶之 
可以移步。遂改用干颓汤,惟黄 仍用四两,服过十剂,脉搏又较前有力;步履虽仍需人,而起卧可自 
如矣;言语亦稍能达意,其说不真之句,间可执笔写出,从前之头目昏沉眩晕者,至斯亦见轻。俾继服补 
脑振痿汤,嘱其若服之顺利,可多多服之,当有脱然全愈之一日也。 
x按x∶此证其胸满闷之时,正因其呼吸不顺也。其呼吸之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