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25-疡科心得集-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证属在筋骨阴分,故初起肿硬难消,溃后疮口难合,肝脾受伤,热毒蕴积,是以筋骨紧 
急,肌肉腐烂,而脓多臭秽。初宜用艾灸以解其毒,服降火化痰清热消肿之剂;溃后或用八 
珍汤或十全大补汤,补托药中,宜加麦冬、五味。亦有过服寒凉,以致肌肉坚凝腐臭者,非 
理中汤佐以附子不能回阳,非僵蚕不能搜风也。若牙关拘急不开,宜用生姜片垫灸颊车穴( 
穴在耳垂下五分陷中)二七壮,兼用针刺口内牙尽处出血,其牙关自开。如外腐不脱,脓水 
不清,久则必成朽骨,俟朽骨脱去,始能收口。如或穿腮落齿,虚热不退,形焦体削,痰盛 
不食者,俱为逆证。设至后脾气醒复,饮食加增,亦有向愈收功者。其腐烂处,用口疳药加 
牛黄、珍珠、儿茶吹之,外用升膏提之。 

卷上
辨牙漏牙宣牙疔论
属性:牙漏之患,起于心胃火郁,肾阴消涸,或心事郁遏,胃热挟其五志之火而发。有生于上 
牙龈者,亦有生于下牙龈者。初则高肿作痛,久则上现黄泡,破后出脓渐安,然其口难合, 
细如针孔,但遇操劳,或心绪烦扰,或煎炒烟酒过度,即再发而肿痛,时出秽脓,更有串至 
左右齿根者。虽不妨命,为累亦甚。初起宜升阳散火法,或甘露饮;久则当用六味地黄汤加 
元参、石斛、麦冬、芦根,或凉八味,或大补阴丸等,多服久服,自可全愈。初治切不可用 
苦寒之药,内服外搽,致令心胃之火郁而又郁,反使火毒根株愈深;亦不可早用敛药,亦能 
使火毒内敛,便有腐蚀脱根落齿之害。 
牙宣又名齿衄,从牙缝中出血,或鲜血时从牙龈外溢。齿乃骨之余,肾之所主也。心肾 
火邪逼血妄行,故齿出血;然少阴气多血少,血必点滴而出,齿亦隐隐而痛,多欲者恒犯之 
。治当凉心滋肾,玉女煎或六味地黄汤,或凉八味加骨碎补、女贞子、阿胶、地骨皮等主之 
。亦有胃经实火上攻,而齿龈出血者,阳明气血俱多,火旺则血如潮涌,善饮者每犯之。宜 
清热凉血,犀角地黄汤主之,清胃散亦可。又有胃虚火动,腐烂牙龈,淡血常流者,宜归芍 
地黄汤;仍不止,亦用犀角地黄汤,或玉女煎;吹以杀疳止血药。 
风热牙疔,如寒热而起者,初则牙痛,后即龈肿,肿连腮颊,顶尖高突,按之引手,内 
有脓也,刺之即瘥。治以清透散邪,牛蒡解肌汤或玉女煎,或犀角地黄汤,各宜酌量治之。 

卷上
辨走马牙疳风热牙疳牙菌论
属性:李东垣曰∶走马疳者,肾经热毒上攻,肾脏主骨,齿为骨余,上奔而溃,势如走马之速 
,故名之。小儿或因胎毒,或因痧痘后余毒,或因伤寒时疫后而发,或因疟痢后而结。其外 
候,身体壮热,手足时冷,或面浮肿,或滑泄频频;始则口臭,继遂龈烂,色如干酱,后则 
齿黑,有时牙龈出血,或脓臭成虫,侵蚀口齿,甚至腮颊红肿;次日其色变紫,隔日即黑; 
再过日,即腐脱齿落,气喘痰鸣,头额冷汗而脱矣。治法∶初起宜内服清解,如犀角地黄汤 
,或玉女煎之类,先去积热,再服化毒丹撒去其毒;吹以冰青散加西黄、珍珠,或亦有得生 
者。大凡此证秽气冲人者,死;下蚀咽喉,上蚀鼻梁者,死;齿落无血者,死;涎向外流者 
,死;黑腐不脱者,死;身热不退者,死;穿腮透唇者,死;鼻梁黑暗者,死;脾败便泄, 
饮食不进者,死。 
又有风热牙疳,其来迅速,寒热时作,即以两三日而发,大人小儿多有之。牙缝出血, 
牙根碎腐,宜以疏散清解为主。亦有不发寒热者,因胃火湿热上蒸而发,治以清解,或苦降 
泄热,如犀角地黄汤,或黄连解毒汤等;吹药同上,或杀疳药吹之亦可。 
牙菌生于牙龈,其形状紫黑色,高低如菌。此属火盛血热兼气郁而成。加味逍遥散主之 
,前药亦可服。 

卷上
辨舌喑舌痹论
属性:舌喑者,中风而舌不转运,舌强不能言是也。经曰∶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会厌者, 
声音之户;舌者,声音之机;唇者,声音之扇;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舌为心之 
苗,然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旁,肝脉循阴器络于舌本,少阴之脉走喉咙系舌 
本;足四经之脉,皆上于舌。邪中其经,则痰涎闭其脉道,舌不能转运,而为之喑矣。有喉 
喑者,劳嗽失音,即喉咙声哑是也。故喉喑者,喉中之声嘶,而舌本能言;舌喑者,舌本不 
能言,而喉中之声如故。中风而舌喑者,舌与喉俱病,而音声不能发于会厌也。然有外感内 
伤之因,外感者,风寒火热之邪也;经曰∶诸病暴喑,皆属于火。内伤者,心肺肾三经致病 
,亦多由痰火壅塞上窍,气血两虚,不能上荣,则舌机不转也;有肾虚而气不归源,内夺而 
胞络内绝,不能上接清阳之气者;有元气不足,肺无所资者;有血衰而心失所养者。盖心为 
声音之主,肺为声音之户,肾为声音之根。经曰∶三焦之气通于喉咙,气弱则不能上通矣。 
治者能于根本用力,则丹田清阳之气,自能宣扬振作,故古人每以独参汤、地黄饮子取效也 
。 
舌痹者,强而麻也。乃心绪烦扰,忧思暴怒,气凝痰火所致。夫舌固属心脾,而肝脉亦 
络舌本。故伤寒邪传厥阴,则舌卷囊缩而不言;七情所郁,则舌肿满口而不得息;心热则舌 
裂而疮;脾热则舌滑而胎;脾闭则舌白胎如雪;肝热则舌木而硬。若人无故舌痹者,不可作 
风热治,盖由心血不足、血虚火烁耳,理中汤合四物汤主之。 

卷上
辨木舌舌衄论
属性:木舌者,舌忽肿胀,转掉不仁。舌者心之苗,心者舌之本,因心经热毒而发,或因脏腑 
壅热,心脾积热,其气上冲而发。甚则塞满口中,硬如山甲,若不急治,则致害人。更不可 
用手去按,按则恐损舌根,每长致语言不清楚。如至啼叫无声,面色频变,而惊疼者不治。 
治法以小刀点紫黑处,或刺舌下金津玉液二穴,破出血痰,以冰硼散吹之;内服荆防败毒散 
,煎药内务多加山栀,乃泻火之要品也。 
舌衄者,舌上出血,如线不止,是心胃火邪炽甚,逼血妄行,以六味地黄汤加槐花主之 
,或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亦可;外用槐花炒研细干掺。 

卷上
辨舌疳牙岩舌疔论
属性:舌疳者,由心脾毒火所致。盖舌本属心,舌边属脾,因心绪烦扰则生火,思虑伤脾则气 
郁,郁甚而成斯疾,其证最恶。初如豆,后如菌,头大蒂小,又名舌菌,疼痛红烂无皮,朝 
轻暮重,急用北庭丹点之,自然缩小而愈。若失于调治,以致 肿,突如泛莲,或状如鸡冠 
,舌本短缩,不能伸舒言语,时漏臭涎,再因怒气上冲,忽然崩裂,血出不止,久久烂延牙 
龈,即名牙岩。甚则颔肿结核,坚硬时痛,皮色如常,顶 一点,色黯不红,破后时流臭水 
,腐如 绵,其证虽破,坚硬仍前不退,此为绵溃,甚至透舌穿腮,汤水漏出,是以又名翻 
花岩也。因舌难转掉,饮食妨碍,故每食不能充足,致令胃中空虚,而怯证悉添,日渐衰惫 
。初起肿赤,宜用导赤散加黄连;虚者,归脾汤;便溏者,归芍异功汤。然此证治法虽多, 
百无一生;纵施药饵,不过苟延岁月而已。 
舌疔,舌上生紫泡,其形如豆,坚硬寒热,疼痛应心而起,亦心脾之火毒也。宜用蟾酥 
丸含放舌下,随化随咽,以解内毒;甚者刺之,服犀角地黄汤。 

卷上
辨悬痈HT舌论
属性:悬痈者,生于上 ,形如紫李,坠下抵舌。初起寒热大作,成痈后舌不能伸缩,口不能 
开合,惟欲仰面而卧,鼻中时出红涕,乃手足少阴三焦积热所致。治宜刺之,去青黄赤血, 
吹以冰青散加黄连;内服黄连解毒汤,或犀角地黄汤,数日可愈。 
HT 舌者,舌根下生痈,或舌下又生一小舌,谓之重舌;又有舌下生三小舌,其状如 
莲花之形,又名莲花舌。盖舌为心之苗,肝脾脉皆络舌本。或由思虑太过,心火上炎所致; 
或由脾经有热,阻其气血而成;或由忧思抑郁,肝邪上亢而结。初起头痛,寒热交作,用牛 
蒡解肌汤发汗;若寒热不退,即用黄连解毒汤,或犀角地黄汤;有脓针之,吹以冰硼散;如 
无脓,七日后可消。 
又或有外感风热,颏下漫肿,而发外悬痈HT 舌者,起时头疼项强,寒热交作,有成 
脓者,亦有不成脓者,以铁箍散围之。治以透表散邪,如热盛,或羚羊角、川连亦可。如过 
五、六日后,皮色 红漫肿者,即成脓矣,宜刺之。此证与风热痰毒同。 

卷上
辨喉蛾喉痈论
属性:咽喉为一身之总要,百节关头,呼吸出入之门户,左为咽属胃,右为喉属肺。或内因, 
或外感,疡证颇多。试先即喉蛾喉痈论之。夫风温客热,首先犯肺,化火循经上逆入络,结 
聚咽喉,肿如蚕蛾,故名喉蛾。(今世俗传说鸡鹅之鹅,谓不可食菜者,非也)。或生于一偏为 
单蛾,或生于两偏为双蛾。初起寒热,渐渐胀大,即用疏解散邪,如牛蒡散加黄连、荆防败 
毒散之类,又以冰硼散加薄荷、川连末吹之。至三、四日后,胀甚痰鸣,汤水难入,宜以刀 
刺喉间肿处,用皂角烧灰、胆矾、牛黄、冰片各一分,麋香三厘,为末,吹之,必大吐痰 
而松。再服清火彻热汤饮,如黄连解毒汤,或鲜地、羚羊、知母、石斛、元参、丹皮、芦根 
、连翘之属;若不大便者,可服凉膈散通腑泄便。凡蛾有头如黄色样者,必以刀点之;或有 
不出黄头者,即不必点;至七日后,寒热自退,肿胀自消。(大凡风火外疡,总以七日为期。) 
亦有虚火上炎而发者,以其人肾水下亏,肾中元阳不藏,上越逆于喉中而结,须用引火归源 
之法,若桂附八味丸是也。辨虚实之法,若实火脉数大,清晨反重,夜间反轻,口燥舌干而 
开裂;虚火脉细数,日间轻而夜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