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3-医碥-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谬矣。何则?初病止伤其后天之血气,未遽累及先天之水火,故但热之则寒消,寒 
之则热退,随手立应,何必他求。乃不去其邪,而遽补其正,有不迁延时日,坐失 
事机者哉?何今之为医者,泥于《医贯》之说,不论新病久病,非六味则八味,非 
补中(见气)。则归脾,(见血。)竟若历古方书,皆可删却,亦惑之甚矣。或问∶气即火也, 
血即水也,儿在胎中,气血已具,是气血亦先天所生;六味补水,八味补火,是水 
火亦后天所养。今谓气血为后天,水火为先天,毋乃轻气血而重水火乎?曰∶气血 
者,水火之大纲也。人身呼吸运动,知觉神明,皆此火之为之也。气可以言呼吸运 
动,不可以言知觉神明,是气虽即火,而不足以尽火。人身之血液精髓,皆此水之 
为之也。血特水中之赤者耳,不可以概其余,故血虽即水,而不足以尽水。有生之 
初,胎孕始结,形如露珠,父母之精气也。是水火乃先天之先天,数月形成,而后 
血气具,是血气为先天之后天。若夫既生之后,饮食所长养之气血,其为后天,又 
不待言矣。此水火、气血,先后天之分如此。先天实为后天之根,故水火为气血之 
原,而下焦又为中上之根,故肾命为水火之本。其轻重之分,固不能以无别也。 
(先天水火,又互相为根,如嘘气成水,阴根于阳也;蒸水成气,阳根于阴也。) 

卷之一·杂症
五脏生克说
属性:五脏生克,须实从气机病情讲明,若徒作五行套语,茫然不知的,实多致错误。 
今略着其概如左。饮食入胃,脾为营运其精英之气,虽曰周布诸脏,实先上输于肺, 
(气亲上也。)肺先受其益,是为脾土生肺金。肺受脾之益,则气愈旺,化水下降, 
泽及百体,是为肺金生肾水。肾受肺之生,则水愈足,为命门之火所蒸,化气上升, 
肝先受其益,是为肾水生肝木。肝受肾之益,则气愈旺,上资心阳,发为光明,是 
为肝木生心火。脾之所以能运化饮食者,气也。气寒则凝滞而不行,得心火以温之, 
乃健运而不息,是为心火生脾土。此五脏相生之气机也。肺在心上,心火上炎,肺 
受其伤,此为心火克肺金也。若由脾胃积热,或由肝肾相火,或由本经郁热,皆与 
心无涉。肾阴太盛,寒气上冲,心为之悸;或肾寒甚,而逼其龙火上乘,心为之烦, 
皆肾水克心火也。若饮水过多,停蓄不行,心火被逼不安而悸者,与肾无涉。脾气 
过燥,则肾水为其所涸而失润;或过湿,则肾水为其所壅而不流,皆脾土克肾水也。 
若他脏之燥,外感之湿,与脾无涉。肝木 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或肝气郁 
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皆肝木克脾土也。若自致耗散,自致凝滞,及由 
他脏腑所致者,与肝无涉。气有降则有升,无降则无升,纯降则不升,何则? 
浊阴从肺右降,则胸中旷若太虚,无有窒塞,清阳得以从肝左升,是谓有降有 
升。若浊阴壅满胸中,不肯下降,则肝气被遏,欲升不能,是谓无降无升。 
(东垣谓食填太阴,为金克木,即此说。详见伤饮食门。)肺金肃敛太过,有秋无春, 
是谓纯降不升。无降无升,纯降不升,皆肺金克肝木也。若肝木自沉,或因他脏之寒郁, 
与肺无涉。此五脏相克之病情也。不足,则欲其生;太过,则欲其克。故木疏 
土而脾滞以行,金得火而肺寒以解,肾得脾之健运而水无泛滥之虞,肝得金之 
敛抑而木无 散之患。人但知生之为生,而不知克之为生。心火偏胜,则克肺 
金,若肾水充足,则火有所制,不但不克金,且温脾以生金,余脏同此论之。 
此平人之无病,实由五脏互相克制,故不至偏胜为灾。即《经》所谓∶亢则害, 
(亢,太盛也;害,克也。)承乃制,(承,相承也。水之承金,如子之承父,火耒克金,水乃制之也。) 
制生化。(火受水制,则不特不克金,且益土以生金。化,犹生也。)若已病之人,则火盛者,不 
但刑金,且复涸水,肝脾皆被焚灼矣。不治之,而望其自然承制,有此理乎?乃 
医者见其热极血瘀而舌黑也,热伏于内而外反寒 也,谓黑为水色,寒 为水象, 
是火极而反兼水化,乃金之子水,为母报火之仇,即亢害承制之理。其说虽本前人, 
终欠的当。《医贯》曰∶人皆曰水克火,予独曰水养火。盖水克火者,后天有形之 
水火也。水养火者,先天无形之水火也。(先天水火,互相为根,故水养火,如灯得油而愈明也。)人 
皆曰金生水,予独曰水生金。盖肺气,夜卧则归藏于肾水之中,肾中火炎,则金为 
火刑而不能归;无火则水冷金寒,亦不能归。凡气从脐下逆奔而上者,肾虚不能纳 
气归元也。毋徒治肺,或壮水之主,(此即承制之理,肾水心火一也。)或益火之元,(所谓水 
冷金寒用丙丁也,即制生化以克为生之理。)金向水中生矣。人皆曰土克水,予独于水中补土。 
八味丸从水中补火,以蒸腐水谷是也。(寻常土寒,止须补脾胃之阳,若命门火衰,犹釜底无薪,必 
须八味丸。)人皆曰木克土,予独升木以培土。盖木者,春生之气也,与胃气同出异名。 
当遂其发生之性,木气升发,即胃气升发也。及其发达既久,生意已竭,又当敛归 
水土之中,以为来春发生之本,(明此则金之克木,正所以敛聚其生意,不使散也,亦以克为生之理。) 
焉有伐之之理?此东垣《脾胃论》用升、柴以升木气,谆谆言之详也。(土性中和,有升有 
降。郁而不升,虽曰木病,亦即土病。故升木即是培土。由是言之,若有升无降 
,则降金亦未始非培土矣。)愚按赵 
氏之说甚有理,诚能触类引伸,则五脏互相关系之故,无不了然矣。赵氏又论五行各有 
五,其说颇凿,未甚的当。予谓五脏无一脏无血液,是皆有水也;无一脏无气, 
是皆有火也;无一脏不发生,是皆有木也;无一脏不藏敛,是皆有金也。有气、有 
血、有发、有敛,是无一脏不和平,则皆有土也。知五脏各具五行,则其互相关涉 
之故,愈推愈觉无穷,而生克之妙,不愈可见哉。 

卷之一·杂症
五邪说
属性:五脏互相关涉,则五脏皆得为一脏之病,故有本脏自病者,有他脏传来者,何 
以别之?以证之先后见者别之。如止见腰热、足心热,尺脉沉数,是肾水 
虚而热也。若先见目赤胁痛,左关脉数,而后见前脉证,是子病及母也。若先见咳 
嗽喘满,右寸脉数,而后见前脉证,是母病及子也。若先见腹痛肚热,大便秘结, 
右关脉数,而后见前脉证,是夫病传妻也。若先见心烦舌赤,小便赤涩,左寸脉数, 
而后见前脉证,是妻病传夫也。他脏仿此。《难经》论五邪,谓假令心病,因伤暑 
得之,为正邪。(暑属心火,本经自病。)因中风得之,为虚邪,乃从后来者也。(木向前生 
火,是火在木前,木在火后,心病自肝传来,故曰从后来也。)因饮食劳倦得之,为 
实邪,从前来者也。因伤寒(犹言因肺受寒。)得之,为微邪,从所胜来者也。因中湿(《 
难经》以湿属肾,以湿即水也。)得之,为贼邪,从所不胜来者也。《脉诀》又以脉言之 
,谓心火当夏令时,反见肝脉,为虚邪,虚则补其母,难愈。反见脾脉,为实邪,实则 
泻其子,易愈。反见肺脉,为微邪,虽不治,自愈。盖以夏令心火当权,脉应洪大,今 
犹见春脉,是至而不至,不得乘时正位,为火气不足,故见伤风飧泄之证,须用辛温之品以补 
肝,使木气上升以生火,而补正难于速效也。又脾脉未及长夏而先见,为土气有余, 
故见饮食停滞,大便燥结等证,须用苦寒以泻其子,一泻而邪即去,易于为力 
也。又火令当权,金偶来乘,立即避去,不逐自退。如夏月偶然感寒咳嗽,即不发 
表,而暑月多汗,邪随汗散,不药而愈也。然《脉诀》又谓∶春得脾而难疗,冬见 
心而不治,反以微邪为可畏者。何也?解者谓∶本脉得令,而兼带妻脉,则为 
微邪,不治自愈。(如夏令见洪肺,略带涩也。)若本脉全无,而独见妻脉,则不可 
以微邪论也。(如夏令脉涩而不洪,是全见妻脉也,恐金生水,来克火,故不治。)当细察之。 

卷之一·杂症
十二经配三阳三阴说
属性:心经脉名手少阴经,小肠经脉名手太阳经,肺经脉名手太阴经,大肠经脉 
名手阳明经,心包络经脉名手厥阴经,三焦经脉名手少阳经,以各脉俱行于手,故 
言手,以别于足经也。肾经脉名足少阴经,膀胱经脉名足太阳经,脾经脉名足太阴 
经,胃经脉名足阳明经,肝经脉名足厥阴经,胆经脉名足少阳经,以各经俱行于足, 
故言足,以别于手经也。阴阳之分,则从其所系之脏腑而命之耳。然太阳、少阳、 
太阴、少阴,四象也。四象之外,又增阳明、厥阴名色,非蛇足乎?则何不直以心 
经、小肠经等称称之之为得乎?又《内经》尝以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 
为三阴;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矣。则又何不以一阴、二阴等称称 
之乎?窃谓五脏配五行,六经配六爻。三阴经,坤之三画也;三阳经,干之三画也。 
以一、二、三为序命之,似为妥当。而必立此太、少、厥等名色,且泥此生解,支 
离牵强,无当病情,千古相沿不改。此庄生所谓,呼牛者姑应以牛,呼马姑应以马耳。 

卷之一·杂症
六气说
属性:六气,风、热、暑、湿、燥、寒也。风属木;暑、热皆属火,而分热为君火, 
暑为相火;(此与心为君火,肾为相火之说各别。)湿属土;燥属金;寒属水,此《内经》之说 
也。夫四时之气,春则温,夏则热,秋则凉,冬则寒。然温热蒸而为湿,凉寒肃而 
为燥,此四气之外,又添燥、湿二气也。湿极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