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83-伤寒论类方-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药,峻补脾肾,而千圣相传之精义,消亡尽矣。 

卷三五苓散类·九
五苓散(一)
属性: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服散取其停留胸中,多饮暖水,取其气散营卫。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 
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以五苓散主之。胃中干而欲饮,此无水也,与水则愈,小便不利而欲饮,此蓄 
水也,利水则愈。同一渴,而治法不同,盖由同一渴,而渴之象不同,及渴之余症,亦各不同也。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汗不尽,则有留饮。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胸中有水,则不能 
容水矣。五苓散主之。桂枝治表,余四味治里。多饮暖水汗出愈,表里俱到。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治痞而痞不 
解,反渴,则为水停心下之故,非痞也。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皆为虚象。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 
也,误治。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此属实邪。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 
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随症施治,不执一端。渴者与五苓散。如其渴不 
止,五苓散亦一法也。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此亦表里同治之法。 

卷三五苓散类·九
猪苓汤(二)
属性: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滑石(碎) 阿胶(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渣,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阳明病,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此阳明之渴,故与五苓相近,而独去 
桂枝,恐助阳也。论中又云∶阳明汗多而渴,不可与猪苓汤,以胃中燥,不可更利其小便也。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此亦热邪传少阴之症。盖少阴口 
燥口干,有大承气急下之法,今止呕渴,则热邪尚轻,故用此方,使热邪从小便出,其路尤近也。 

卷三五苓散类·九
文蛤散(三)
属性: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 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寒在肉中。 
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此热结在皮肤肌肉之中,不在胃口,故欲饮而不渴,文蛤取其软坚逐水。 
若不瘥者,与五苓散。不应则表里同治。 

卷三五苓散类·九
茯苓甘草汤(四)
属性: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 
渣,分温三服。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桂枝止汗,余四味止渴。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此方之义,从未 
有能诠释者,盖汗出之后,而渴不止,与五苓,人所易知也。乃汗出之后,并无渴症,又未指明别有何症。 
忽无端而与茯苓甘草汤,此意何居?要知此处“汗出”二字,乃发汗后,汗出不止也。汗出不止,则亡阳在 
即,当与以真武汤;其稍轻者,当与以茯苓桂枝白术 
甘草汤;更轻者,则与以此汤。何以知之?以三方同用茯苓知之,盖汗大泄,必引肾水上泛,非茯苓不能 
钲之,故真武则佐以附子回阳;此二方,则以桂枝甘草敛汗,而茯苓则皆以为主药。此方之义,不了然乎? 
观下条心悸,治法益明。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水犯心则悸。当服茯苓甘草汤。《本草》∶茯苓治心下结痛,恐、悸。却 
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卷三四逆汤类·十
四逆汤(一)
属性: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 
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常人则取中者,小者可知。干姜三两。按∶方名四逆,必以之治厥逆。《论》 
云∶厥者,阴阳气不顺接,手足逆冷是也。凡《论》中言“脉沉、微、迟、弱”者,则厥冷不待言而可知,此 
方温中散寒,故附子用生者。 
四逆、理中,皆温热之剂,而四逆一类,总不离干姜,以通阳也,治宜下焦;理中一类,总不离白术, 
以守中也,治宜中焦。余药皆相同,而功用迥别。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 
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便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 
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以上义详杂方条内。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阴阳两 
虚之后,又复竭其阳,非此汤不能挽回阳气。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 
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说详前桂枝条内。 
病发热头疼,此乃表邪。脉反沉,见里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身体疼痛,阴 
阳二症皆有之。今脉沉而疼痛,虽发热,亦是里寒外热之症,故用四逆。 
脉浮而迟,表热浮。里寒,迟。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明所以不渴之故,当温之,宜四逆辈。有寒则不渴。则知 
渴者,皆当作热治。不曰四逆汤,而曰四逆辈,凡温热之剂,皆可选用。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病与脉相合,则温不可迟。宜四逆汤。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此二句指不食之时言。此与少阳之呕,当有分别, 
宜以他症验之。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始得”言病方起;“脉弦”则有力,故知为实。不 
可下也,欲吐则病在上焦,下之为逆。当吐之。在上者因而越之,此少阴宜吐之法。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 
干呕无物,则知其为饮矣。不可吐也,当温之。寒饮无实物,温之则寒散,而饮亦去矣,凡治饮皆用温法。 
宜四逆汤。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以上皆外症,其疼亦属阴疼。又下利清谷,厥逆而恶寒者, 
三者皆虚寒内症。四逆汤主之。按∶此条诸症,皆属阴寒,因为易辨,惟“热不去”三字,则安知非表邪 
未尽。即恶寒,亦安知非太阳未罢之恶寒。惟下利厥逆,则所谓急当救里,不论其有表无表,而扶阳不可 
缓矣。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汗下后而厥冷,则虚寒极矣。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亦外热内虚寒之故。四逆汤主之。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 
四逆汤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以上五条,皆系汗下之后,阳气大虚,故虽外有微热,而总以扶阳为急,大小便俱利,则内阳亦尽矣。 
不仅手足逆冷为阳微之验也。 

卷三四逆汤类·十
四逆加人参汤(二)
属性:四逆汤原方加人参一两。煎服法同。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按∶亡阴即为亡血,不必真脱血也。成无己注引《金匮玉函》曰∶水 
竭则无血。谓∶利止则津液内竭。四逆加人参汤主之。加参以生津液。 

卷三四逆汤类·十
通脉四逆汤(三)
属性: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强人四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 
升二合,去渣,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 
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补益津液。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寒逼阳于外。手足厥逆,外症。脉微欲绝,内症 身反不恶寒,寒邪 
已入里。其人面色赤,阳越。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阳升。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其脉即 
出者愈。诸症或阳或阴,乃闭塞不通之故,用辛温通阳之品以治之。其兼症不同,详加减法。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汗出而厥,阳有立亡之象。通脉四逆汤主之。 

卷三四逆汤类·十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
属性:通脉四逆原方加猪胆汁半合。煎如前法,煎成纳猪胆汁,温服,其脉即出。猪胆汁苦滑之极,引药直达下焦。 
吐已下断,利止也。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卷三四逆汤类·十
干姜附子汤(五)
属性: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顿服。 
下之后,复发汗,先竭其阴,后竭其阳。昼日烦 
躁不得眠,夜而安静,阳虚有二症,有喜阳者;有畏阳者。大抵阴亦虚者畏阳;阴不虚者喜阳。此因下后 
阴亦虚,故反畏阳也。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此邪已退,而阳气衰弱,故止用姜附回 
阳。干姜附子汤主之。 

卷三四逆汤类·十
白通汤(六)
属性:干姜附子汤原方加葱白四茎。煎服法照前。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此专治少阴之利,用葱白所以通少阴之阳气。 

卷三四逆汤类·十
白通加猪胆汁汤(七)
属性:白通汤原方加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上三味,以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