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79-专治麻痧初编-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既异,治疔之法不同,不可不与斑疹详辨而审处之也。盖伤寒传经,热病汗出不彻,邪热 
转属阳明多气多血之经,或由经入府受热蒸灼,营伤血热不散而里实表虚,热气乘虚出于 
肤腠,故稀如纹迹稠如绵纹者为斑,紫黑为胃烂而不治也,时行风热之气侵入肺虚血热之 
体,失于清透伤及手太阴血分,乘虚出于皮肤如沙如粟而色红 碎者为麻,或岁当火运复 
感时厉之毒即咽痛而成丹痧及烂喉痧之类为最剧者也,至于白 一证则温热暑邪病中必 
兼湿为多。盖伏气之发本从内出,然必因外感,及人身素蕴之湿与外触之邪互相蒸发,上 
甚为热。初病治法设不用清透渗解则肺为热伤,气从中馁,不能振邪外解,热渐陷于营分, 
转投清营滋化,势稍缓而肺气亦得借以自复,所留之湿仍从上焦气分寻隙而出,于是发为 
白。以肺主气故多发于颈项肩背胸臆之间,白为肺之色,光润为湿之余气,至此而邪始尽 
泄也,甚有几经补泻之后病仍不解忽然发此而愈者,以其人之气液内复邪自外透故不治 
亦愈也。(德按∶予尝每遇虚羸体质气液告竭之证,亟需滋养而碍难遽投补剂者,即以生地 
门冬之类用砂甑蒸取其露与服之颇获见效,此之谓以气液之品而补气液之不足也)若其 
根本已虚无气蒸达多有延为衰脱者,故此证以元气未漓色润晶莹有神者为吉,枯白乏泽 
空壳稀散者为气竭而凶。总以形色之枯润卜其气液之竭与否也,大抵此证在春末夏初暑 
湿之令为甚,秋冬则间有之,要不出乎手经受病仍从手经发泄,不比足经之邪可从下解也。 
夫肺为主气之脏,气旺则邪从外解上泄而病愈,气衰则邪正并竭,虽发必朽白无神而难 
治。观《内经》暑与湿同推,仲圣痉湿 合论,益知暑热温邪证中多夹湿邪更无疑矣,一隙微明以俟高贤正之。 
德按∶有另时疫白喉咙一证,其发有时,其传染甚速,其证最危最险。此病热证多,寒 
证少,有以色白为寒者,不知此证初发于肺,肺属金其色白,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处至高之 
位,毒瓦斯自下熏蒸而上肺,病日深故其本色日着,宜解散风毒引热下行,勿令蓄积于肺。若 
因色白疑为寒证,投以细辛附桂是谓抱薪救火愈炽愈烈,即有知为毒火执意不可轻用升 
提开散之品,辄以凉膈硝黄下之,不思此证已传至上焦气分,本与中下焦无涉,既系上焦气 
分受伤,再以硝黄攻伐太过,使中下焦又损,元气更虚,气阴并伤,病必变凶。此乃瘟疫之 
变证,杀人最速,时医辨证未明,投以平淡之剂,不求有功但求免过,是谓优容养奸,因循 
误事。迫延至五六日毒瓦斯重矣,元气伤矣,善治者不得不以猛剂救之,然病已垂危,成则无 
以计功,一日不起,病家不咎优容之过,反怨猛剂非宜,此非误于后而实误于前也。然又有 
虚劳白喉咙证,证由阴虚火燥痛极而水米难,下渐至腐烂、形容枯槁、面目憔悴,必需补剂, 
使元气充复,而喉痛自愈。尤拙吾先生曰∶急喉痹其声 者痰在喉响,有如拽锯,甚者音 
哑,此为肺绝之候。速宜人参膏救之,用竹沥姜汁放开频频服之,如无参膏独参汤亦得。早 
则十全七八,次则十全三四,迟则十不全一也。设或以若是阴虚白喉误认为时行喉证,差 
之毫厘失之千里。更有一种白喉,无恶寒发热表证,脉浮沉不一,细而微者,喉内起白粉皮 
随落随长,的是阴虚寒证非用附桂八味煎汤冷服不愈。即误投消风败毒之药亦无大损。设 
若以如斯寒证误认为时疫热证终成溃败为害匪轻。近有一种杨梅结毒喉疳,蒂丁腐烂,声 
音改变,饮食难进,原因欲速求痊,早用点药,或以熏药收遏疮毒,深入骨髓致贻后患,若患 
此者又当以霉疮方法治之。凡此以上等证皆非因痧而致白喉之证,如果喉痛因痧而起但 
当宣毒发表透达痧疹外出,则喉痛自除。大忌冰片珠黄即如玉钥匙亦在禁用之例。 

卷五陆氏《世补斋医书》
丹痧斑疹辨
属性:陆氏九芝曰∶丹痧斑疹四者,丹与痧类,斑与疹类,痧轻而丹重,疹轻而斑重,丹与斑 
皆出与肤平而成片,痧与疹皆高出于肤而成点。痧自痧,丹自丹也浑言之则通曰痧,亦疹 
自疹,斑自斑也,浑言之则通曰疹。而痧之原出于肺,因先有痧邪而始发表热,治痧者当治 
肺,以升达为主,而稍佐以清凉。疹之原出于胃,因表热不解已成里热而蕴为疹邪,治疹者 
当治胃以清凉为主而少佐以升达。痧于当主表散时不可早用寒泻,疹于当主苦泄时不可 
更从辛散。大旨升达主升麻葛根柴之属,清凉主芩栀桑丹之属,惟宗仲景葛根芩连一法出 
入增减,则于此际之细微层折皆能曲中而无差忒,此治痧疹之要道也。自来治此证者主辛 
散则禁寒泄,主寒泄则禁辛散,故两失之至,不仅为痧与疹,而为丹为斑则皆里热之甚,惟 
大剂寒药乃克胜任,非第痧疹之比矣。有是四者脘必闷,四者之齐与不齐以脘闷之解与未 
解为辨。有是四者热必壮,四者之解与不解以汗出之透与未透为辨。故当正治痧疹时必兼 
行升清两法,表里交治,务使痧疹与汗并达。惟痧疹当发出之际,病患每闷极不可耐,稍一 
辗转反侧其点即隐,病邪反从内陷,此正不必有外来之风也,即袖端被角间略有疏忽其汗 
便缩,一缩之后旋即周身皆干。此时厥有二毙,一则汗方出时毛孔尽开新风易入,一则汗 
已大出不可再汗。非特痧疹立隐,且津液既泄,热必益炽,后此变端,皆从此起。病家只道 
未愈,医者亦但说变病,孰知皆汗不如法之故耶。凡病之宜从汗解者无不皆然,而兼痧疹者 
尤甚。故特于此发之。 

卷五陆氏《世补斋医书》
附不谢方
属性:痧疹二证升散清凉宜合用之,不可偏废,甚者须用石膏,切忌犀角。 
升麻 葛根 柴胡 黄芩 赤芍 元参 连翘 银花 牛蒡子 山栀子 生甘草 桔梗 或加僵 
蚕蝉蜕 西河柳 

卷五陆氏《世补斋医书》
附案
属性:岁己丑夏四月,小满节湿土客气,山妻潘氏年四十七,忽患头疼身热咳嗽,恶风,仍然 
操作,不避风寒,乃致咽痛如割音嘎咯血,耳后项颈两旁掀肿,手臂胸膺遍现白疹,形同沙 
粒;筋骨酸软,便秘饱闷,口苦不渴,脉濡滞而涩急,用西河柳三钱煎甘桔牛蒡子竹叶芦根 
汤冲服玉雪救苦丹一颗,顷刻白疹变为红色,周身透达颈肿渐平。惟咽茶扦格,再服玉雪丹 
一丸,诸恙若失,不觉其全愈如斯之速也。当山妻患出白疹,喉中早已腐烂,缘向来颊车不 
利,牙关闭紧不能开齿,饮食惟觉喉HT 痛如刀 
割,咳出臭恶脓血令人掩鼻,不得张口可看烂喉,亦不吹药,可见喉痛是痧疹之常。但当透 
发痧疹,大忌错认喉风禁用吹药凉遏,切嘱戒口避风。痧疹出齐则喉痛自愈,如此凶恶重证 
生死易如反掌,可不惧哉。犹忆同治甲戌尤君剑泉弟妇曾患时疫喉痧,咽喉肿闭,白腐壅 
塞,项颈拥肿如瓠,滴水不能下咽,汤药入口,仍由鼻孔喷出。予与同乡张君听泉误认喉痹, 
医不如法,日见沉重,特请上海耆医黄翁菊泉来诊,乃问曰∶曾服凉药乎?已经吹药乎?证 
势危险矣,然幸未喘促尚可挽救,大凡喉痧多因冬不藏阳,伏气内发,风寒外闭致成烂喉, 
岂可再用凉遏,所以大忌吹药,若用冰片犀黄愈吹愈坏,愈烂愈深。但当宣毒发表透达痧疹 
外出自然诸恙解化,剑泉弟妇服凉药而遏抑加剧,投表剂而宣透告痊。予于是憬然大悟, 
谚所谓熟读汤头歌,不如得临证多。而今而后时时勉夫。爰书于此以志从前之过。 
x光绪辛卯二月花朝赤霆子凌德时年六十又一。x 

卷五顾氏《丹痧经验阐解》
总论
属性:顾氏玉峰曰∶近年喉痧一证日甚一日,且多殒命者,其故何也。只缘舍本求末,重于咽 
喉,忽于痧子,早进寒凉遏伏厉邪之故耳。盖天有六气俱能生杀成物,凡疾风豪雨酷暑严 
寒四时不正之气即为厉气,人若感之便能为害。迩年天道南行,冬不藏阳,每多温暖,及至 
春令,反有暴寒折伏,皆为非时不正之厉气。感触者蕴酿成病所以其证发必一方,长幼男 
女相似,互为传染,与厉疫同。禀气旺者虽感重邪其发亦轻,禀质弱者即感微邪其发亦重。 
夫人肺主一身之气,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开窍于喉鼻。鼻气通于天气,受邪之时从口鼻 
而入于肺脾,发必由肺脾而出于肌表。当厉毒发作之时,热淫之气浮越于肺之经隧,所以必 
现咽喉肿痛、鼻塞喷嚏、咳嗽胸闷、呕恶、浑身酸痛等形,此非厉邪痧子为本,咽喉咳嗽等形 
为末乎?今医不究其受病之因,乃执《内经》诸痛属火,红肿为热,急进寒凉,甚至用犀羚石 
膏金汁黄连等味稍兼辛凉表散以为双解之法。体质强旺者幸藉元气充足或以敌邪致愈, 
禀之单弱者即变音哑喉腐,气促腹泻、齿鼻流血、舌缩唇焦、肤干无汗、发厥口噤种种险候。 
医家见之犹曰病重药轻,更以寒凉培进,必致痧毒内陷,燔灼愈腾,喉闭痰升,命归泉路。要 
知头面红肿 赤正痧毒外达之势,当此之时亟进表散开达之剂,寒凉清腻等药一味不可 
兼杂,使其痧从汗透则其毒自然不留,其毒既泄咽喉岂有不愈,所以先贤诸败毒散中皆用 
表散亦同此意命名也。余非业医者,因从前子女惨遭其害,爰是潜心医学,研究岁运司天。 
数年以来稍悟一斑,凡有亲友患此者商治于余,皆以表散开达为主直待痧回肿退,鼻有清 
涕,遍身作痒蜕皮;方进凉血清解之味,靡不应手速效,近见苏杭此证盛行殒命者不少,予 
仰体上苍好生之德,敢将一得管见布告四方,并非立异矜能,炫玉求售,惟冀医林高士,药 
业仁人,鉴余微忱,勿加讪詈,则患者辛甚,余亦幸甚。 

卷五顾氏《丹痧经验阐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