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程杏轩医案-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痉 
厥,状已显著。据述病因情怀郁勃,夹食而起。郁则伤肝,食则伤胃。木郁宜达,腑病宜通 
。昨宗仲圣厥应下例,便解结粪数枚,中宫痞形稍软,饮入不呕,惟肝风未熄,痉厥仍发, 
肌热口渴,面赤齿干,胸脘嘈杂,病由肝木抑郁,腑气阻闭,变化火风,下焦腑气虽通,上 
脘火犹未降。姑议平肝熄风,舒郁清热。诸厥属肝,肝为风木之脏,相火内寄,体阴用阳。 
肝气上逆,胃当其冲,食不得入,是有火也。古称寒热之气,相结于心下而成痞,相阻于心 
下而成格。又云∶厥阴为病,气上冲心,心中热疼,饥不能食。仿半夏泻心减去守中之品。 
肝郁逆胃,阻胃之降,中焦痞塞,不食不便,连日肝风势平,脘热亦减,惟胸痞未宽,不思 
饮食,前用润下,微解结粪,昨晚两番欲便,未得解出,似有宿滞未净,胃宜通,肝宜凉, 
乃病治之法则。郁抑夹食,激动肝风,神昏肢掣,烦热胸痞,不饥不便,曾投承气泻心获效 
,加怒病复,连日延医,证犹未减。自言脘中热闷,口渴唇干,头筋抽痛,有时气冲,厥晕 
即发,大便欲出不解。病久反复,诚难想法。然扬汤止沸,不若仍用釜底抽薪,阳明腑气一 
通,厥阴风木自平。但成败利钝,虽武侯之明,亦难逆睹也。便通复闭,脘痞依然,按之尚 
痛,食不阻塞不行。然下法用经两次,燥粪已圊,所有热滞,亦应推荡,何至牢锢若此,迁 
延两旬,言微形倦,似未可以再攻。奈痞结不开,补之不纳,仍宗土郁夺之,实有羸状之义 
。 
安波按∶凡病之变幻不一,在病家之贤愚耳。如今时之人,病有一变,群医华集,或 
论寒 
,或道热,贻误者焉可胜算。如先生之相信终不更医,亦时也,运也,命也。为之废书一叹 
。大约为医一途,命中必要为天医星者,何彼多遇而此不遇耶。 



《程杏轩医案》辑录

叶震先兄肝风眩晕

属性:肝者,将军之官,罢极之本。其藏血,其主筋,肝病则血病,筋失所养,眩掉强直,诸 
证生 
焉。要知此乃肝家自生之风,非外中之风也,治肝之法,可不以为先着耶?但东方木生于北 
方水,使无此水,何以生之。使水不足,何以涵之。虚则补母,厥有深意。平昔嗜饮醪醴伤 
阴,足间常患流火,行步振掉,皮肉干瘠,春来渐有眩晕之象,肝风勃勃内动,加以阴络之 
血,又从痔孔内溢,淋漓不已,将何以荣筋泽肉乎。斯恙由来有自矣。目下年纪尚壮,犹可 
撑持,过此以往,欲求良治,不可得也。 



《程杏轩医案》辑录

吴双翘兄幼女目疾

属性:目得血而能视,黑轮上戴,日久涩痒羞明,弦烂流泪。眼科苦寒消散,屡服无功。可知 
无形 
之火,原非苦寒可折。王太仆云∶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小儿纯阳, 
从钱氏六味地黄汤治法。囊缘血虚肝燥,目痛羞明,苦寒消散,阴气益弱。今年厥阴司天, 
风木气王,秋深燥气倍张。肝藏血,其荣在爪,观其爪甲枯槁剥落,肝血内涸显然。前议壮 
水,以平厥阳冲逆之威,继佐芍甘培土,酸味入阴,甘缓其急,交冬肾水主事,木得水涵, 
庶可冀安。哭泣躁烦,究由脏燥。肝在窍为目,肺在声为哭。地黄滋肾生肝,二冬清肺润燥 
,所加黑羊胆汁引之者,盖肝位将军,胆司决断,胆附肝叶之下,肝燥胆亦燥矣。故取物类 
胆汁以济之,同气相求之义也。 
安波按∶羊胆味苦,恐蹈前辙,不若以磁珠丸之磁石,其性能引铁制金,平木之义可 
知也 
。设肝胆得以有制,则其势不暇他顾,只可足以自守本位,济之以补益涵养。俾渴者得饮而 
燥者润,冲逆之威下潜,则目疾释矣。 



《程杏轩医案》辑录

汪式如兄阴暑感证转为瘅疟前后治法不同

属性:证经七朝,两投温解,寒热退而复发,干呕不渴,舌腻头疼。病缘本质不足,因热贪凉 
,感 
受阴暑之邪,怯者着而为病。方订理阴煎,冀其云蒸雨化,邪从少阳转枢,归于疟途则吉。 
寒热如期,呵欠,指甲变色,似走疟途,证因阴暑逗留,非开手正疟可比。仍宜壮中温托, 
参以姜枣和解。现下寒来,且看晚间热势若何,明日再议。 
寒热仍来,邪犯未解,口仍不渴,体犹怕风,时当盛夏,姜附服至四剂,并无火象,使 
非阴 
暑,安能胜任。不问是疟非疟,总属正虚邪留,辅正即所以祛邪,强主即所以逐寇。昨发热 
至五更,汗出始退,今日午初又至,呕恶呵欠,前次尚有微寒,此番并无寒意,脉见弦急, 
由阻转阳之机。大凡阴证得以转阳为顺,证既转阳,温药当退,中病则已,过恐伤阴。病经 
多日,正气受亏,辅正驱邪为是。汗出热退,头痛稍减,脉仍弦急,舌苔转黄,疮刺俱见, 
寒邪化热无疑。恐其热盛伤阴,酌以补阴益气煎出入。质亏感证经十二朝,单热无寒,午初 
起势,黎明汗出退凉,确系伏暑为病,较之伤寒,其状稍缓,较之正疟,寒热又不分明。经 
云∶少阳为枢,阴暑伏邪,得从枢转,尚属好机,不然则邪正溷淆,如白银中参入铅铜,不 
成银色矣。夫伤寒一汗可解,温暑数汗不除。盖暑湿之邪,伏匿膜原,所以驱之不易。今寒 
邪既化,似可清凉,惟嫌受病之原,终从阴分而来,甫经转阳,苦寒未便骤进。昨用养阴和 
解,夜热稍轻,头痛稍减,脉急稍平,窥其大局,守过二候,当可获效。热来稍晏,势觉和 
平,黎明退凉,渴饮较多。汗至午时,尚未收静。夫暑汗与虚汗不同,经言暑当与汗,皆出 
勿止,脉急渐缓,头痛渐轻,小便渐淡,邪剩无多。今将二候,愈期不远,按纯热无寒,曰 
瘅疟,瘅即阳亢之名,用药自应转手。昨热作止,势犹仿佛,脉急已平,神采稍好,惟舌根 
尚有黄苔,口犹作渴,仍属伏暑余波,今明两日,热难骤止,好在发作有时,上瘅疟同例 
。内经以为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参加减一阴煎。昨热仍作,其势较轻,证属瘅疟,因系伏 
暑,了无遗义。喻氏论瘅疟,会《内经》、《金匮》微旨,从饮食消息,调以甘药二语悟入 
,主用甘寒保阴存液,《指南医案》治用梨蔗,亦此意也。推诸病状,似与秋时晚发之证相 
类,气候稍有不符,情形不略则一。必须两三候外,日减一日,方得全解,届期可许霍然。 
安波按∶秋时伏气之疾,考方书惟《己任编》另出心裁,论之甚晰。迄今以来,叶氏 
独得其妙,此外无几人矣。 



《程杏轩医案》辑录

又乃嫂喉痛清药过剂变证

属性:恙经两旬,起初喉痛,清凉叠进,喉痛虽好,变出舌强语涩,食少形疲,头昏足麻,虚 
里跳 
动,一派虚象。切防肝风变幻。若恐余烬未熄,亦当壮水养阴,断无再用苦寒之理。舌乃心 
苗,肾脉系舌本,当于心肾两家,求其水火既济之道。早诊言防肝风变幻,午后突然口眼歪 
斜,心悸肢掣,此肾真下虚,水不涵木,以致内风鼓动,更怕痉厥之险。经云∶肝苦急,急 
食甘以缓之。祖千金复脉方法。连日肝风已平,食少欲呕,人以胃气为本,病久正亏,全仗 
饮食扶持,胃气不旺,药难奏功。究缘前患喉证,煎吹二药,清凉过度,脾胃受伤,不必虑 
其有火,且恐变为虚寒。脾开窍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口冷不渴,岂非脾胃虚寒之明验 
。与温养脾阳,仿理中六君方意。服药两剂,呕止胃安,虚里跳动,舌强口歪,诸证尚未见 
效,虚风不息,谷少胃虚,固当扶助脾元,建其中气。第土由火生,既虚且寒,更须兼补其 
母。 
安波按∶拟景岳四味回阳饮合六味异功煎法。 



《程杏轩医案》辑录

又患伏暑危证拯治原委

属性:日前诊视,拟属质亏,受暑热伤胃阴,诸呕吐酸,皆属于热。商仿黄土稻花汤,养胃涤 
邪。 
服药呕减热缓,惟舌腻未退,脉急未和,寐仍欠逸,心烦体躁,正虚邪留,辅正兼理余波。 
治法固虽不谬,所嫌热久呕多,形倦不支,目阖少神,不独伤阴,亦复伤气。不患邪之不除 
, 
而患正之不守。未可以呕减小效,恃而不恐。昨夜仍不安寐,今日巳刻,陡然神昏齿噤,状 
类痉厥,舌苔黄腻,反甚于前。证虽多朝,伏邪未透,本体向亏。况经三候之久,驱辅两难 
,暑喜伤心,风喜伤肝,入心则昏迷,入肝则螈 ,其危若此。姑订甘露饮,合干一老人汤 
,养正涤邪,稳持不变,庶可转危为安。夏暑内伏,秋时晚发,前见热势鸱张,不得不为清 
凉,复虑正气不胜,兼佐养阴固本,以杜痉厥,脱变其热,朝轻暮重,口渴心烦,舌黄欲黑 
,足征内热燔灼。若非急为徙薪,必致焦头烂额,幸得热退,方许坦途。质亏伏暑,病经多 
朝,邪热虽减,正气更虚。自云心中焦烦,口渴嗜冷,固知邪热未清。然形倦如此,清凉又 
难再进,前案所谓不患邪之不除,而患正之不守,洵非虚谬。原知邪实正虚,未敢直行荡扫 
,无知邪热蕴炽,舌苔欲焦,神迷欲厥,所商养阴固正,清热涤邪,睹斯证状,邪未净而正 
欲倾,将何图治耶。复脉生脉合参,再望幸成。昨订亟固真元以拯危殆,夜来狂叫晕汗,黎 
明神识渐苏,脉大稍敛,面赤略退,舌苔仍黄,口仍作渴,头额手心尚有微热,倦怠依然。 
惟询问病原,略能应对,较昨昏沉形状稍好,质亏载邪,纠缠四候,正虚固不待言,余烬似 
乎未熄,苦寒虽不可投,甘寒尚可佐用。证将匝月,危而复苏,虽属伏邪粘着,迅速难驱, 
亦由正气不充,无力托达。凡治质亏加感之病,起初最难着手,不比壮实之躯,发表攻里, 
邪去病除之为易也。神明清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