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通心理学(1)-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盲的患者把整个光谱感知为红和青绿色调。 
全色盲在总人口中占的数目极少。但红绿色盲或色弱则 
占相当大的比例。根据调查,我国色盲患者中,男子占5— 
6%,女子占0.5—0.8%。色盲患者不宜于做必需精细分辨 
颜色的工作。不过,应当注意,上述统计中所谓色盲患者中 
绝大部分是色弱类型的。具体考虑职业选择时应考虑色盲的 
多样性,按不同职业对色觉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 
(五)视觉后象和闪光融合 
当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这种现象叫 
做后象。后象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 
 
 
? 314? 
普 通 心 理 学 
视觉后象表现得最明显。视觉后象有两种:正后象和负 
后象。正后象保持刺激物所具有的同一的品质。在灯前阖眼 
三分钟,睁开眼睛注视电灯两三秒钟,再闭上眼睛,此时可 
见一盏灯的光亮的形象出现在暗的背景上,这种现象就叫正 
后象。电影正是利用了这个生理心理特点。 
随着正后象出现以后,如继续注视,会发现在亮的背景 
上出现黑色斑点,这就是负后象。如果用的是彩色刺激,例 
如注视一个红色的四方形一定时间以后,再把目光移到一张 
灰白纸,那么,在这张灰白纸上可以看到一个蓝绿色的四方 
形。这也是负后象。彩色的负后象是原来注视的颜色的补色。 
视觉后象有一定的延续时间,在这时间内有时还会交替 
出现正负后象。这种正负后象的互换过程可能与基本神经过 
程的诱导作用有关。视觉负后象的产生,是因为对刺激的颜 
色的感受性降低。当视线转移到白纸时,对相应于刺激的波 
长的颜色的感受性降低,相当于从白色中减去先前作用的光 
线,因此,按色混合的规律,就会产生补色的感觉。视觉后 
象延续时间的长短,受种种条件所制约。其中主要的条件有: 
(1)引起后象的刺激明度。刺激的明度越大,后象的延续时 
间越长。(2)引起后象的刺激的延续时间越长,后象的延续 
也越长。(3)一般说来,明度大的刺激落在网膜的中央部分 
的时候,后象的延续时间较长。 
当刺激不是连续作用而是断续作用的时候,随着断续频 
率的增加,感觉到的不再是断续的刺激,而是连续的刺激。能 
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断续频率,叫做临界频率。这种现象的 
产生和刺激的后作用有关。 
 
 
普 通 心 理 学 
? 315? 
在视觉中,这种现象称为闪光融合现象。例如当市电频 
率为50次秒时,日光灯每秒钟闪动100次,但是我们并没有 
感到它的断续。光的强度影响闪光融合的临界频率。它们的 
关系可以下式表示: 
n=alogⅠ+b 
其中n代表临界频率,Ⅰ是光的强度,a、b是常数。也就是 
说,临界频率和刺激强度之间成对数正比关系。公式中a、b 
两常数是因人、因条件而异的,因此,n的数值也因人、因条 
件而异。由于光的波长、光落在网膜上的位置不同,特别是 
由于受试者的生理心理状态不同,就会发生差异。因此,在 
生理心理学中常常把临界频率和感受性一道,看做标志视觉 
机能的重要指标。 

  如果只考虑刺激的后作用,那末,刺激越强,后作用越大,延 
续时间越长,闪光就越容易融合,看来闪光融合频率与光强应成 
反比而不是正比。但事实正好相反。原因是除了考虑两个兴奋的 
重迭相合外,还应当考虑相继的明度差异的辨别也是影响闪光融 
合感觉的条件。当两次闪光明度差别的波动超过明度辨别阈时, 
即可看见光的闪动。当光线越强时,感觉的潜伏期和引起最大感 
觉所需要的时间越短,也就是说,可以在更短的时距内超过明度 
辨别阈限值,因此,从这个条件看,光线越强,闪光融合频率将 
越大。由于这个条件占主导,因而闪光融合频率与光强成正比关 
系。 

(六)对比和其它感官活动对视觉感受性的影响 
同一分析器所接受的其它刺激物以及其它分析器的机能 
 
 
? 316? 
普 通 心 理 学 
状况,都会对感受性产生影响。这就是对比现象和感觉之间 
的相互作用现象。 
对此是同一分析器受不同刺激物作用而产生的现象。对 
比分两类:刺激物同时作用时产生同时对比现象,刺激物先 
后作用时产生先后对比现象。由于对比的结果,感觉向邻近 
的或者跟以前的感觉相反的方向变化。 
同样灰色的长方形,在白色的背景上看起来显然比在黑 
色的背景上更暗一些。这是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灰色长方 
形与背景间的差别都发生了增强现象。这是无彩色的对比。 
彩色对比在彩色背景的影响下,向背景色的补色方面变 
化。例如灰色的正方形放在红色的背景上,获得绿色的色调, 
在绿色的背景上获得红色的色调。 
在一种色过渡到另一种色的边界上,对比表现得特别强 
烈。 
对比是受大脑皮层中枢制约的现象。双眼对比的事实证 
明了这一点。双眼对比是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一只眼,而另一 
个刺激作用于另一只眼的时候产生的。 
其它分析器的活动也影响视觉感受性。例如在暗适应过 
程中加上声音作用的时候,对光的感受性就要降低。在声音 
作用下,圆锥细胞对不同的颜色的感受性也有不同的改变:对 
蓝色和绿色的感受性提高了,而对红色的感受性则降低了。声 
音的作用也可以使网膜色域发生变化,对蓝色和绿色的视域 
界限,因听觉刺激而展宽,对橙色的视域因听觉刺激而缩窄, 
极红色的视域则保持不变。 
除了听觉刺激以外,嗅觉、温度觉和味觉等刺激的作用 
 
 
普 通 心 理 学 

都可以对视觉产生影响。 
? 317? 
基本神经过程的扩散和相互诱导,是感觉相互作用的生 
理基础。 
(七)视角和视觉的敏锐度 
物体在网膜上所成影象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和物体与眼 
球之间的距离有关。同样大小的物体,在不同的距离条件下, 
在网膜上所成影象的大小不同。同样,不同大小的物体,如 
果分别处于适当的距离,却可以在网膜上获得大小相同的影 
象。因此,在说明感知对象的大小时,为了便于比较,我们 
经常不用物体的绝对大小进行比较,而用视角去度量。所谓 
视角,就是作为对象的物体的最边沿的点与眼球节点的联线 
所成的角。有了视角的概念,我们就有了尺度来讨论视觉的 
敏锐度问题。所谓视觉的敏锐度,是指分辨细小的或遥远的 
物体或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眼睛能分 
辨的物体越小,视觉的敏锐度越大。这里所谓大小是用视角 
来表示的,因为这样才能有所比较。所以,更恰当的是这样 
的定义:能分辨或能看见视角越小的物体,视觉的敏锐度就 
越大。视觉敏锐度的基本特征在于辨别两点之间距离的大小, 
因此,也可以把它看作视觉的空间阈限。 
决定视觉敏锐度的条件有物理方面的和解剖生理方面 
的。首先起决定作用的是网膜的感受性。网膜对大小的感受 
性决定于圆锥细胞的切面半径。半径越小,可能辨别的视角 
就越小。网膜的切面解剖表明接近中央窝部分感光细胞的切 
面半径最小,所以中央窝附近的视觉敏锐度最大。由于光点 
刺激所引起的兴奋的扩散作用,相邻细胞之间会引起兴奋的 
 
 
? 318? 
普 通 心 理 学 
总和,结果使眼睛觉察微隙的空间阈限不能无限制地缩小。 
光的波长不同,背景的照明不同,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 
比不同,对视觉敏锐度都有一定影响。一般说来,波长为550 
毫微米附近的光波有最大的视觉敏锐度。而明度与视觉敏锐 
度成正比。这可写成如下的公式: 
V=alogⅠ+b 
其中V 为视觉敏锐度,Ⅰ为明度,a、b为常数。即明度增加, 
视觉敏锐度也增加,两者之间为对数关系。这些资料,对考 
虑劳动条件,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其它光刺激或非光刺激也影响视觉敏锐度。实验研究证 
明:对一只眼睛的照明影响另一只眼睛的敏锐度。听觉刺激 
也可以影响视觉敏锐度。通过条件反射的强化,可以提高视 
觉敏锐度,这样,就给敏锐度的训练提供了理论上的根据。实 
验结果表明:经过训练,能改善在小视角 (距离加远)下对 
飞机型式的辨别。有些受试者经过9天训练,成绩 (用距离 
算)改进了三倍多。 

第四节 听  觉 

一 听觉的刺激 

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波 (空气的周期性压缩和稀疏)是 
听觉的适宜刺激。音波作用于听分析器而引起听觉。 
最简单的音波是纯音。纯音是单一的正弦曲线形式的振 
动。例如音叉的声音就是纯音。利用电子仪器 (音频振荡 
 
 
普 通 心 理 学 
? 319? 
器)可以发出频率为20—20,000次  C秒(赫)的纯音。物理 
学上用频率和振幅(强度)两个主要特征来说明纯音的性质。 
不同频率和振幅的纯音相混合可以获得一切声音,由这 
些纯音混合而成的声音称为复音 (如乐器的声音)。 
全部声音也可按它们是否具有周期性而分成两类:即乐 
音和噪音。乐音是周期性的声音振动。纯音和以频率为简单 
整数比例的纯音混合而成的复音,都属于乐音 (如音叉、提 
琴音、歌唱家的歌声等)。噪音是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流水 
声、敲打声、沙沙声等都属于噪音。 
听觉有音高、响度和音色的区别。这是同物理上对声音 
的三个基本量度:频率、强度和振动形式相应的。 
音高基本上决定于音波每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