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9-医灯续焰-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气虚,加人参,黄 各一两。血虚,倍当归,地黄。肾 
虚,加覆盆子、炒,巴戟去心,山茱萸肉各一两。腰痛,加白术、盐水炒,萆 ,锁阳、酥 
炙,续断、酒洗,各一两。骨蒸,加地骨皮,知母,丹皮,各一两。如妇人, 
去黄柏,加川芎,香附,条芩,俱酒炒,一两。共末,同河车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清晨白汤下。 
x八珍汤x 治肝脾伤损,气血虚弱,恶寒发热,烦躁作渴。或不时寒热,眩晕昏愦。 
或大便不实,小便淋赤。或饮食少思,小腹胀痛等证。 
人参 白术 白茯苓(各三钱) 甘草(炙) 芍药(各一钱) 当归 熟地黄(各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上水煎服。 
x仲景苓桂术甘汤x 《伤寒论》云∶治伤寒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 
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服此汤。又治停痰寒饮,中虚冷泻等证。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 
上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x仲景小青龙汤x 《伤寒论》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 
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服此汤。 
又治停饮,久咳肺寒。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上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升。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鸡子大,熬令赤 
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 
苓四两。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x二陈汤x 治脾胃虚弱,中脘停痰,或呕吐恶心,或头目不清,饮食少思等证,乃诸痰主药。 
陈皮(一钱五分) 半夏(二钱五分) 白茯苓(去皮,二钱) 甘草(八分) 
加姜一钱煎服。 

卷二
沉脉主病第十七
属性:沉脉主里,主寒主积。有力痰食,无力气郁。 
沉迟虚寒,沉数热伏,沉紧冷痛,沉缓水蓄, 
沉牢痼冷,沉实热极,沉弱阴虚,沉细痹湿, 
沉弦饮痛,沉滑宿食,沉伏吐利,阴毒聚积。 
脉按之至骨曰沉。对待浮表,是曰主里。寒乃水寒,积乃脏积,总属阴凝,故 
见沉脉。沉而有力,有物在里,非痰即食。(痰宜用王隐君滚痰丸,食宜用仲景大承气汤之类。)沉而 
无力,里原非实,但气不伸。(宜和剂四七汤、河间正气天香散之类。)沉为在里而复迟,虚寒可 
必。(宜仲景理中丸或附子理中汤之类。)沉为在里而加数,伏热何疑。(宜宝鉴既济解毒汤、导赤散、黄 
连解毒汤之类。)沉而紧,则寒为敛实,故冷痛也。(宜金匮乌头煎、和剂来复丹之类。)沉而缓,则阳不 
健行,故水蓄焉。(宜仲景五苓散、苓桂术甘汤之类。)沉而牢,乃阴寒之滞着,应当痼冷。(宜和剂 
来复丹,大七香丸。)沉而实,是阳气之聚搏,宜乎热深。(宜仲景大承气汤、子和神芎丸之类。)沉为 
阴,弱为虚,沉弱必主阴虚。(宜金匮肾气丸、六味丸之类。)沉为里,细为湿,沉细定成痹湿。 
(宜金匮桂枝附子汤、和剂渗湿汤或胃苓汤之类。)沉为阴,弦为饮。沉弦则饮停腹阴而时痛。(宜仲景小 
青龙汤、五苓散之类。)沉为里,滑为食,沉滑则食宿肠里而难推。(宜仲景大承气汤、洁古枳术丸、丹 
溪保和丸之类。)沉已气沉于骨,伏则至骨如无。势甚笃危,须分久暴。暴则既吐且利而 
暴脱,温补可回;(宜和剂大七香丸、仲景理中汤或藿香正气散之类。)久则阴毒聚积之久阻,峻攻莫 
愈。(宜枳实理中丸之类。) 

卷二沉脉主病第十七
附方
属性:x王隐君滚痰丸x(《养生主论》)痰之为病,成偏头风,成雷头风,成太阳头痛。眩晕如坐 
舟车,精神恍惚。或口眼 动。或眉棱耳叶俱痒。或颔、腮、四肢游风肿硬、似 
疼非疼。或浑身燥痒,搔之则瘾疹随生,皮毛烘热,色如锦斑。或齿颊似痒似痛, 
而疼无定所,满口牙浮,痛痒不一。或嗳气吞酸,鼻闻焦臭,喉间豆腥气,心烦 
鼻塞,咽嗌不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因喷嚏而出。或因举动而唾;其痰如 
墨,又如破絮,或如桃胶,或如蚬肉。或心下如停冰铁,闭滞妨闷,嗳嚏连声, 
状如膈气。或寝梦刑戳,刀兵剑戟。或梦入人家,四壁围绕,暂得一窦,百计得 
出,则不知何所。或梦在烧人地上,四面烟火枯骨,焦气扑鼻,无路可出。或不 
因触发,忿怒悲啼,雨泪而寤。或时郊行,忽见天边两月交辉,或见金方数道, 
回头无有。或足膝酸软。或骨节腰肾疼痛,呼吸难任。或四肢肌骨间痛如击戳, 
乍起乍止,并无常所。或不时手臂麻疼,状如风湿。或卧如芒刺不安,或如毛虫 
所螫。或四肢不举,或手足重滞。或眼如姜蜇,胶粘痒涩,开阖甚难。或阴晴交 
变之时,胸痞气结,闭而不发,则齿痒咽痛,口糜舌烂;及其奋然而发,则喷嚏 
连声;初则涕唾稠粘,次则清水如注。或眼前黑暗,脑后风声,耳内蝉鸣,眼 
肉惕。治之者,或曰腠理不密,风府受邪,或曰上盛下虚,或曰虚,或曰寒,或 
曰热邪。惟洞虚子备此疾若,乃能治疗。病势之来,则胸腹间如有二气交纽,噎 
塞烦郁,有如烟火上冲,头面烘热,眼花耳鸣,痰涎涕泪,并从肺胃间涌起,凛 
燃毛竖,喷嚏千百,然后遍身烦躁,则去衣冻体,稍止片时。或春秋乍凉之时, 
多加衣衾,亦得暂缓。或顿饮冰水而定,或痛饮一醉而宁,终不能逐去病根。乃 
得神秘沉香丸方,屡获大效,愈人数万。但不欲轻传匪人,故以隐语括之。诗曰∶ 
甑里翻身甲带金,于今头戴草堂深,相逢二八求斤正,硝 青礞倍若沉,十七两 
中零半两,水丸梧子意须斟,除驱怪病安心志,水泻双身却不任。 
大黄(蒸少顷、翻过再蒸、少顷即取出,不可过) 黄芩(各八两) 青礞石(硝 如金色) 沉香 
百药煎(此用百药煎,乃得之方外秘传。盖此丸得此药乃能收敛周身顽涎聚于一处,然后利下,甚有奇 
功。曰倍若沉者,言五倍子与沉香,非礞倍于沉之谓也。以上各五钱。) 
上为末,水丸如梧子大,白汤食后空心服。 
一切新旧失心丧志,或癫或狂等证,每服一百丸。气盛能食,狂甚者,加二十丸,临时加减消息之。 
一切中风瘫痪,痰涎壅塞,大便或通或结者,每服八九十丸,或加至百丸,永无秘结之患。 
一切阳证风毒香港脚,遍身游走疼痛,每服八九十丸。未效,加至百丸。 
一切无病之人,遍身筋骨疼痛不能名者,或头痛牙疼,或摇或痒,风蛀等证, 
风寒鼻塞,身体或疼或不疼,非伤寒证者,服八九十丸。痰盛气实者加之。 
一切吞酸嗳逆膈气,及胸中疼闷,腹中气块冲上,呕沫吐涎,状如反胃,心下 
恍惚,如畏人捕,怵惕不安,阴阳关格,变生乖证,食饥伤饱,忧思过虑,心下 
嘈杂,或痛或哕,或昼夜虚饱,或饥不喜食,急慢喉闭,赤眼,每用加减服。 
一切新旧痰气喘嗽,或呕吐,头晕目眩,加减服之。 
一切腮颔肿硬若瘰 者,及口糜舌烂,咽喉生疮者,每服六七十丸。加蜜少许, 
一处嚼碎噙化,睡时徐徐咽之。曾有口疮者,服二三十丸,根据前法噙之,三二夜即瘥。 
凡一切男妇大小,虚实心疼连腹,身体羸瘦,发时必呕绿水、黑汁、冷涎,乃 
至气绝。心下温暖者,量虚实加减服之。若事属不虞之际,至于百丸,即便回生。 
未至颠危者,虚弱疑似之间,只服三十丸,或五十丸,立见生意。然后续续进之, 
以瘥为度,兼服生津化痰,温中理气之药。 
一切荏苒疾病,凡男妇患非伤寒内外等证,或酒色过度,或吐血,或月事愆期, 
心烦志乱,或腹胀胁痛,劳倦痰眩,或暴行日中,因暑伏痰,口眼 斜,目痛, 
耳,鼻塞,骨节酸疼,干呕恶心,诸般内外疼痛,百药无效,众医不识者,根据 
前法加减服之,效。大抵服药,须临卧在床,用熟水一口许,咽下便卧。令药在 
喉膈间,徐徐而下。如日间病出不测,疼痛不可忍,必欲急除者,须是一根据前卧 
法服。大半日不可服汤水,及不可起身行坐言语。直候药丸除逐下焦痰滞恶物, 
遇膈入腹,然后动作,方能中病。每夜须连进二次。次日痰物既下三五次者,仍 
服前数。下五七次,或直下二三次而病势顿已者,次夜减二十丸。头夜所服,并 
不下恶物者,次夜加十丸。人壮病实者,多加至百丸,惟候虚实消息之。或服过 
仰睡,咽喉稠粘,壅塞不利者,痰气泛上,乃药病相攻之故也。少顷药力既胜, 
自然宁帖。往往病久结实于肺胃之间,或则暴病全无泛滥者,服药下咽,即仰卧, 
顿然百骸安静,五脏清宁。次早先去大便一次。其余遍数,皆是痰涕恶物。看甚 
么粪,用水搅之,尽是痰片粘涎。或稍稍腹痛,腰肾拘急者,盖有一种顽痰恶物, 
闭气滞肠,里急后重者,状如痢疾,片饷即已。若有痰涎易下者,快利不可胜言。 
顿然满口生津,百骸爽快。间有片时倦怠者,盖因连日病苦不安,一时为药力所 
胜,气体暂和,如醉得醒,如浴方出,如睡方起。此药并不洞泄刮肠大泻,但取 
痰积恶物,自肠胃次第而下。腹中糟粕,并不相伤。其推下肠腹之粪,则药力所 
到之处,是故先去其粪。其余详悉不能尽述,服者当自知之。 
x仲景大承气汤x 此仲景以之下邪热入里、成痞满燥实坚者。后人用下腹中一应有余 
积聚食物皆效。但寒饮冷积不宜。 
大黄(四两,酒洗) 浓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 
上微火一两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