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44-证治准绳·杂病-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明粉、白僵蚕、荆芥。僵蚕一两,锦纹大黄二两,姜汁丸弹子大。新汲泉水和生蜜调服。外用井底 
泥,调大黄、芒硝末敷之。 
x【眉棱骨痛】x眉骨者,目系之所过,上抵于脑,为目属于脑也。若诸阳经或挟外邪,郁成风热毒,上攻于头脑, 
下注于目睛,遂从目系过眉骨,相并而痛。若心肝壅热,上攻目睛而痛,则亦目系与眉骨牵连并痛。 
若胸膈风痰上攻者亦然。若太阴之胜,湿气内郁,寒迫下焦,痛留项,互引眉间,其痛有酸者,有抽 
掣者,有重者,有昏闷者,便可审是孰气之胜也。东垣选奇汤,治眉骨痛不可忍,神效。丹溪云∶属 
风热与痰,治类头风。风热者,宜祛风清上散。因痰者,二陈汤加酒黄芩、白芷。因风寒者, 
羌乌散。戴云∶眼眶痛有二证,皆属肝。有肝虚而痛,才见光明则眼眶骨痛甚,宜生熟地黄丸。有肝 
经停饮,发则眉棱骨痛不可开,昼静夜剧,宜导痰汤,或小芎辛汤加半夏、橘红、南星、茯苓。 
x【头风眉】x罗谦甫云∶肝经风盛,木自摇动,《尚书》云∶满招损。老子云∶物壮则老。故木陵脾土,金来 
克之,是子来为母复仇也。使梳头有雪皮,见肺之证也,肺主皮毛。大便实,泻青丸主之。虚者,人 
参消风散主之。万病紫菀丸,治头多白屑。每服三丸至五七丸,姜汤下。按上治法,必有风热上攻, 
头目眩痛诸证,而后用之。若止是白屑,但宜白芷、零陵香之属,外治而已。 
x【头重】x何因得之?曰因天之湿淫外着也,因人之湿痰上蒸也,因在下之阴气逆于上也,皆得而头重。何 
以言之,头象于天,其气极清,地气重浊,地者阴也,土湿也。若外着内蒸,必壅蔽清道,致气血不 
利,沉滞于经隧脉络故重。《内经》曰∶阳气者,因于湿,首如裹,是外湿蔽着者也。又曰∶脾热病 
者,先头重,是胃脉引其热上于 
头也。太阴之复,饮发于中,湿气内逆太阳,上留而重痛,胸中掉螈尤甚。太阳之胜,湿气内 
郁,亦头重。巨阳之厥,肿首头重,发为徇仆。《灵枢》谓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 
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虚则头重高摇之。侠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东垣云∶头重如山,此湿 
气在头也。红豆散鼻内搐之。又方,羌活根、(烧)连翘、(各三钱)红豆,(半钱)上为末,搐鼻。 
为饮除湿药,则过病所,诛罚无过,故于鼻取之。犹物在高巅之上,必射而取之也。丹溪云∶壮实人 
气实有痰,或头痛,或眩晕,大黄酒浸三次,为末。茶调服。 
x【头摇】x 
风也,火也,二者皆主动,会之于巅,乃为摇也。《内经》曰∶徇蒙招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 
过在足少阳、厥阴。注谓∶徇、疾也,蒙、目不明,招、掉摇不定也,尤、甚也。目疾不明,首掉尤 
甚。又太阴之复,头项痛重,掉螈尤甚。注谓∶湿气内逆太阳,上留胸中而掉螈也。《灵枢》谓督脉 
之别长强,虚则头重高摇之。然病机有谓诸风掉眩,皆属肝木。夫头之巅,足太阳之所过,督脉与厥 
阴之所会,是 
故三经所逆之火,留聚于此者,皆从风木而为掉摇也。张仲景又言,心绝者,亦直视摇头也。 
x【诊】x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顶痛。寸口紧急,或短或弦或 
浮,皆头痛。浮滑为风痰,易治。短涩难治。浮紧为太阳。弦细少阳。浮缓长阳明。沉缓太阴。沉细 
少阴。浮缓厥阴。浮弦为风。浮洪为火。右寸滑或大,或弦而有力,皆痰火积热。细或缓,兼体重者 
湿。左脉不足,血虚。右脉不足,气虚。左右俱不足,气血俱虚。右寸紧盛,食积。右关洪大,为胃 
热上攻。寸口弦细,为鬲上有风涎冷痰,或呕吐。沉细为阴毒伤寒,但头痛身不热也。诊头痛目痛, 
久视无所见者死。病苦头痛目痛,脉急短涩死。 

第四册诸痛门
面痛
属性:面痛皆属火。盖诸阳之会,皆在于面,而火阳类也。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其华在面,而心君火 
也。暴痛多实,久痛多虚。高者抑之,郁者开之。血热者凉血,气虚者补气。不可专以苦寒泻火为事。 
许学士医检正患鼻 间痛,或麻痹不仁,如 
是数年,忽一日连口唇颊车发际皆痛,不开口言语,饮食皆妨。在 与颊上常如糊,手触之则痛,此 
足阳明经络受风毒,传入经络,血凝滞而不行,故有此证。或以排风、小续命、透体丹之类与之,皆 
不效。制犀角升麻汤赠之,数日愈。夫足阳明胃也。经云∶肠胃为市。又云∶阳明多血多气,胃之中 
腥膻五味无所不纳,如市厘无所不有也。以其腐熟饮食之毒聚于胃,此方以犀角为主,解饮食之毒也。 
阳明经脉环唇挟舌,起于鼻,合 中,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头颅,今所患皆一经络 
也。故以升麻佐之。余药皆涤除风热。升麻、黄芩专入胃经。老母年七十余,累岁患颊车痛,每多言 
伤气、不寐伤神则大发,发之剧则上连头,下至喉内及牙龈,皆如针刺火灼,不可手触。乃至口不得 
开,言语饮食并废,自觉火光如闪电,寻常涎唾稠粘,如丝不断,每劳与饿则甚,得卧与食则稍安, 
知其虚也。始以清胃散、犀角升麻汤、人参白虎汤、羌活胜湿汤加黄芩、甘、桔皆不效,后改用参、 
、白术、芎、归、升、柴、甘、桔之类,稍佐以芩、栀、连翘、黍粘,空腹进之,而食远则服加减 
甘露饮,始渐安。第老人性躁不耐闲,劳与多言时有之,不能除去病根,然发亦稀少,即发亦不如往 
岁之剧矣。从子 因丧子郁结,复多饵鹿 
角胶诸种子药,或于食后临卧辄进之,以至积成胃热,遂患面痛如老母证。服清胃散、甘露饮,大加 
石膏过当,而见虚证。又服参、耆等补药过当,而复见火证。门人施生以越鞠加山栀、连翘、贝母、 
橘红之属,开其郁结,而始向安。诸方书无面痛门,今补之。且具载上三条,以见用药不可执一耳, 
非三条之足以尽是病也。 

第四册诸痛门
颈项强痛
属性:经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 在颈项。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 
(当缺盆中央动脉是。)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挟喉两旁动脉。)二次脉,手 
阳明也,名曰扶突。(挟喉动脉之后,曲颊之前一寸后是。)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曰天 。(手阳 
明之后,当曲颊之下。)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曲颊之后,当耳之下。)五次脉,手少阳 
也,名曰天牖。(耳后当完骨上。)六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挟项大筋中。)七次脉,颈中 
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足阳明,挟喉之动脉也,其 在膺中。手阳明次在其 外,不至曲颊一 
寸。太阳当曲颊。足少阳在耳下曲颊之后。手少阳出耳后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阳挟项大筋之中。然 
则颈项强急之证,多由邪客三阳经 
也。寒搏则筋急,风搏则筋弛,左多属血,右多属痰。颈项强急,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此风寒客三 
阳经也。宜驱邪汤。颈项强急,动则微痛,脉弦而数实、右为甚,作痰热客三阳经治,宜消风豁痰汤。 
颈项强急,动则微痛,脉弦而涩,左为甚,作血虚邪客太阳、阳明经治,宜疏风滋血汤。颈项强急, 
寒热往来,或呕吐,或胁痛,宜小柴胡汤、升麻防荆汤。颈项强急,腰似折,项似拔,加味胜湿汤。 
精神短少,不得睡,项筋肿急难伸,禁甘温,宜苦寒,养神汤主之。《本事方》椒附散,治肾气上攻, 
项背不能转侧,于虚寒者为宜。丹溪治一男子。项强不能回顾,动则微痛,其脉弦而数实,右手为甚, 
作痰客太阳经治之,用二陈汤加酒洗黄芩、羌活、红花,服后二日愈。许学士治一人患筋急项不得转 
侧,自午后发至黄昏时定,此患必从足起。经言十二经络各有筋,惟足太阳之筋,自足至项。大抵筋 
者,肝之合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又曰∶阳中之阴,肺也。自离至兑,阴旺阳弱之 
时,故《灵宝毕法》云∶离至干,肾气绝而肝气弱,肝肾二脏受阴气,故发于是时。授以木瓜煎方, 
三服而愈。戴云∶颈痛,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并宜和气饮,食后服。按人多有 
挫闪,及久坐失枕,而致项强不可转移者,皆由肾 
虚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宜六味地黄丸常服。《内经》刺灸项颈痛有二∶其一取足 
手太阳,治项后痛。经云∶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项如拔,视虚、盛、寒、热、陷下取之。又云∶项 
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又云∶大风项颈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又云∶邪 
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立已。不已则刺外踝下三 ,左 
取右,右取左,如食顷是也。其二取足、手阳明,治颈前痛。经云∶足阳明之脉,所生病者,颈肿。 
又云∶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颈肿。皆视盛、虚、寒、热、陷下取之也。 

第四册诸痛门
心痛胃脘痛
属性:或问丹溪言心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 
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者哉。历代方论将二者混同叙于一门,误自此始。盖心之藏君火也,是神 
灵之舍,与手少阴之正经,邪皆不得而伤。其受伤者,乃手心主包络也,如包络引邪入于心之正经脏 
而痛者,则谓之真心痛,必死,不可治。夫心统性情,始由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脏乃应而心虚矣。 
心虚则邪干之, 
故手心主包络受其邪而痛也。心主诸阳,又主血,是以因邪而阳气郁伏过于热者痛,阳气不及惟邪胜 
之者亦痛,血因邪泣在络而不行者痛,血因邪胜而虚者亦痛。然方论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