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44-证治准绳·杂病-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焦经,或足厥阴肝经,血虚风热,或肝经燥火风热,或肾经风火等因。若发热 痛,属少阳、厥阴风 
热,用柴胡栀子散。若内 
热痒痛,属前二经血虚,用当归川芎散。若寒热作痛,属肝经风热,用小柴胡汤加山栀、川芎。若内 
热口干,属肾经虚火,用加味地黄丸,如不应,用加减八味丸。余当随证治之。 
冻耳成疮方,柏叶三两,微炙为末,杏仁四十九枚,汤浸去皮,研成膏,乱发两鸡子大,食盐、 
乳香各半两,细研,黄蜡一两半,清油一斤,上先煎油令沸,即下乱发,以消尽为度,次下诸药,煎 
令焦黄,滤去滓,更以绵重滤过,再以慢火煎之,后下乳香、黄蜡等,搅令稠稀得所,于瓷器盛,每 
用鹅翎旋取涂之。又方,柏白皮、榆白皮、桑白皮、杏仁(汤浸去皮)各二两,甘草一两,羊脑髓半 
斤,上锉,以羊脑髓煎令黄,滤去滓,于瓷器盛,每用鹅翎蘸药涂之。 

第八册七窍门下

属性:薛新甫云∶先君尝睡间,有虫入耳痛瞀,将生姜擦猫鼻,其尿自出,取尿滴耳内,虫即出而愈。 
又有百户张锦谓予曰,耳内生疮,不时作痛,痛而欲死,痛止如故,诊其脉皆安静,予谓非疮也。话 
间痛忽作,予度其有虫入耳,令回急取猫尿滴耳,果出一臭虫,遂不复痛。或用麻油滴之,则虫死难 
出。或用炒芝麻枕之,则虫 
亦出,但俱不及猫尿之速也。治百虫入耳∶蓝汁、葱汁、韭汁、莴苣汁、鸡冠血、酸醋、香油、稻秆 
灰汁,俱灌入耳中。桃叶 细塞耳。白胶香烧烟熏入耳。猪肉少许,炙香,置耳孔边。麻油作煎饼, 
侧卧以耳枕之。以火照之。以刀两口于耳上相击作声。水银一大豆倾入耳中,欹耳孔向下,于耳上击 
铜器物数声。白矾、雄黄等分为细末,香油调成膏,每用皂角子大塞耳。川椒为末一钱,醋半盏浸良 
久,少少滴耳中。用口气尽力吸出最妙。 
x【蜒蝣入耳】x立验散。 砂、胆矾等分研细,鹅翎管吹一字入 
耳中,虫化为水。鸡一只,去毛足,以油煎令黄,箸穿作孔,枕之。绿矾为末,水调濯耳。雄黄为末, 
醋调灌耳。蜗牛一个,槌碎,置耳边。牛乳一盏,少少灌入耳内,若入腹者,饮一二升,当化为黄水。 
驴乳三合灌耳中,其虫从左耳入右耳出。 
x【蜈蚣入耳】x用煎鸡枕之,或用炙猪肉掩两耳。韭汁或姜汁 
灌耳中。蜈蚣及蚁入耳,用猪脂一指大,炙令香,安耳边即出。又用生姜汁灌耳中即出。大蒜汁亦可。 
x【蚁入耳】x捣韭汁灌。大蒜汁亦可。鲮鲤甲烧灰为末,水调滤过,滴入耳中。 
x【飞蛾入耳】x酱汁灌入 
耳即出,或以鹅管极气吸之出,或击铜器于耳边。 
x【苍蝇入耳】x最害人,速用皂角子虫研烂,生鳝血 
调灌入耳中。 
x【蚤虱入耳】x痛,菖蒲为末,炒,乘热以绵裹 
着耳边。 
x【水入耳】x以薄荷汁点立效。治耳中有物不可出,以麻绳剪令头散,敷好胶,着耳中,使其 
物粘之,徐徐引出效。用弓弦尤妙。 

第八册七窍门下

属性:中 ,亦作 ,鼻山根也,俗呼鼻梁。属足阳明胃经、督脉之会。(《素问》曰∶胆 
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传为衄 瞑目。注∶足太阳膀胱脉,起目内 ,上额交巅络脑,阳明脉起于鼻, 
交中,旁约太阳之脉,今脑热则足太阳逆,与阳明之脉俱盛,薄于 中,故 辛鼻渊。 辛者,鼻 
酸痛也。鼻渊者,浊涕下而不止如水泉也。热盛则阳络溢,阳络溢故衄。衄者,鼻出汗血也,又谓之 
蔑。血出甚则阳明太阳脉衰,不能荣养于目,故目瞑。瞑,暗也)。鼻属手太阴肺经。(《素问》 
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畏热。《灵枢》曰∶肺病者,喘息鼻张。又曰∶肺虚则鼻塞不 
利,和则能知香臭矣。乔岳曰∶肺绝则无涕,鼻孔黑燥,肝逆乘之而色青。东垣曰∶伤风,鼻中气出 
粗,合口不开,肺气通于天也)。又属手少阴心经。(李东垣曰∶鼻本主肺,而复能闻香臭者,鼻中 
有心,庚金生于己也。《素问》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又属手足 
阳明大肠胃经、督脉之交会。(刘河间曰∶伤风寒于腠理而为鼻塞者,寒能收敛,阳气不通畅也。《素 
问》曰∶伤寒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故鼻干不得卧。王海藏曰∶石膏发汗辛寒,入手 
太阴经,仲景治伤寒阳明经证乃用之者何也?盖胃脉行身之前,而胸为胃肺之室,邪热在阳 
明,则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所以号为白虎汤也。《素问》又曰∶运气阳明所至为鼽嚏。注∶ 
鼽,鼻窒也。嚏,喷嚏也)。其在小儿面部,谓之明堂。(《灵枢》曰∶脉见于气口,色见于明堂。 
明堂者,鼻也。明堂广大者寿,小者殆,况加疾哉。○按此语即相家贵隆准之说也。然须视其面部何 
如,愚尝见明堂虽小,与面相称者,寿可八十,要不可执一论也)。属足太阴脾经。(《素问》曰∶ 
脾热病者,鼻先赤)。侠鼻孔两旁五分(名迎香穴)。属手足阳明大肠胃经之会,直两目瞳子, 
(名巨 穴)。属足阳明胃经、阴跷脉之会。余处无恙,独鼻尖色青黄者,其人必为淋也。鼻尖微白 
者,亡血也。赤者,血热也。黄者,小便难也。 

第八册七窍门下

属性:皆属肺。经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又云∶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 
鼻为之不利也。又云∶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又云∶肺主臭,在藏为肺,在窍为 
鼻是也。东垣曰∶金匮真言论云,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 
五络,其气血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出于 
鼻而为臭。 
《难经》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能知香臭矣。夫阳气、宗气者,皆胃中生发之气也。其名虽异,其 
理则一。若因饥饱劳役,损脾胃生发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塞孔窍,故鼻不利而不闻 
香臭也。宜养胃气、实营气,阳气,宗气上升,鼻管则通矣。又一说,《难经》云∶心主五臭,肺主 
诸气,鼻者肺窍,反闻香臭者何也?盖以窍言之肺也,以用言之心也,因卫气失守,寒邪客于头面, 
鼻亦受之不能为用,是不闻香臭矣。故经曰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洁古曰∶视听明而清凉,香臭辨 
而温暖者是也。治法宜先散寒邪,后补卫气,使心肺之气得交通,则鼻利而闻香臭矣。丽泽通气汤主 
之。眼多眵泪,温肺汤。咳嗽上喘,御寒汤。目中溜火,气寒血热,泪多,脐下冷,阴汗,足痿弱, 
温卫汤。耳鸣,口不知谷味,气不快,四肢困倦,行步不正,发脱落,食不下,膝冷阴汗带下,喉中 
介介不得卧,口舌嗌干太息,头不可回顾,项筋紧急脊强痛,头旋眼黑头痛,呵欠嚏喷,温卫补血汤。 
人参汤、辛夷散、增损通圣散、辛夷汤、醍醐散、通关散、防风汤、排风散、荜澄茄丸,皆治鼻塞之 
剂,宜审表里寒热而用之。小蓟一把,水二升,煮一升,去渣温服。外治,通草散、菖蒲散、瓜蒂散、 
蒺藜汁、葫芦酒,或用生葱分作三段,早用葱白, 
午用葱管中截,晚换葱管末稍一截,塞入鼻中,令透里方效。王汝言曰∶鼻塞不闻香臭,或但遇寒 
月多塞,或略感风寒便塞,不时举发者,世俗皆以为肺寒,而用解表通利辛温之药不效,殊不知此 
是肺经素有火邪,火郁甚则喜得热而恶见寒,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也。治法清肺降火为主,而佐 
以通气之剂。若如常鼻塞不闻香臭者,再审其平素,只作肺热治之,清金泻火清痰,或丸药噙化, 
或未药轻调,缓服久服,无不效矣,此予所亲见而治验者。其平素原无鼻塞旧证,一时偶感风寒, 
而致窒塞声重,或流清涕者,自作风寒治。薛新甫云∶前证若因饥饱劳役所伤,脾胃发生之气不能 
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者,宜养脾胃,使阳气上行则鼻通矣,补中益气汤之类是也。 
孙氏姑,鼻不闻香臭有年矣,后因他疾,友人缪仲淳为处方,每服用桑白皮至七八钱,服久而鼻塞 
忽通。鼻塞久而成 ,盖由肺气注于鼻,上荣头面,若上焦壅滞,风寒客于头脑,则气不通,冷 
气停滞,搏于津液,脓涕结聚,则鼻不闻香臭,遂成 也。内服芎 散、山茱萸丸。外用赤龙散、 
通顶散、雄黄散、黄白散、通草散。 

第八册七窍门下

属性:谓鼻出清涕也。《内经》运气鼻鼽有二∶一曰火攻肺虚鼻鼽。经云∶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 
上从,鼽衄鼻窒。又云∶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民病鼽衄嚏呕。又云∶少阳司天,火淫所胜,甚则鼽 
衄。又云∶少阳之复,烦躁鼽嚏。又云∶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又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 
鼽嚏。又云∶金不及曰从革,从革之纪,其病嚏咳鼽衄,治以诸寒是也。二曰金助肺实鼻鼽。经云∶ 
阳明所至为鼽嚏,治以温剂是也。孙一奎曰∶大肠、肺之腑也,胃、五脏之所受气者也。经曰∶九窍 
不利,肠胃之所生也。鼻主无形者。经曰∶清气通于天。又曰∶鼻主天气。设肠胃无痰火积热,则平 
常上升之气,皆清气也。纵火热主令之岁,何尝病耶。若肠胃素有痰火积热,则其平常上升之气,皆 
氲而为浊矣。金职司降,喜清而恶浊,今受浊气熏蒸,凝聚既久,壅遏郁结而为涎涕,至于痔珠 肉 
之类,皆由积久燥火内燔,风寒外束,隧道壅塞,气血升降被其妨碍,浇培弥浓,犹积土而成阜也。 
即非火热主令之岁,有不病者乎,治者无拘于运气之说可也。细辛散、《本事》通草丸、《三因》辛 
夷散、《千金》细辛膏、川椒散、塞鼻柱膏,皆温热之剂,真是脑冷者, 
乃可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