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9-医述-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贯曰∶王叔和撰《脉经》十卷,为医家一经。今《脉诀》熟在人口,直谓叔和所作,不知西晋时尚未有歌 
括,此乃宋人伪托,以便肄习尔。○王世相云∶诊法不易精也。轩岐微蕴,越人、叔和撰《难经》、《脉经》, 
犹未尽泄其奥。五代高阳生着《脉诀》,假叔和之名,语多抵牾,辞语鄙俚,又被俗学妄注,世医家传户诵, 
茫然无所下手,不过藉此求食而已。于诊视何益哉!(《本草纲目》) 
葛洪,自号抱朴子。钞金匮药方万卷。《肘后急要方》四卷。(《晋书》) 
《神农本草》,药六百三十五种。梁陶弘景复增汉魏以下名医所用药六百三十五种,谓之《名医别录》。 
弘景,字通明,宋 
末为诸王侍读,归隐句曲山,号华阳隐居。武帝每咨访之。年八十五卒,谥贞白先生。(《本草纲目》) 
褚澄,字彦通。齐河南阳翟人,博学善医,官尚书,着《医论》一卷,发身中造化之秘。(《医学入门》) 
《褚氏遗书》一卷,旧本题南齐褚澄撰。凡十篇,宋嘉泰中始有刊版。云唐清泰中黄巢乱时,群盗发冢, 
得之于石刻,殆出根据托,然颇能发气血阴阳之奥。其论寡妇、僧尼之异治,发前人所未发。论吐血、便血,戒 
饮寒凉,尤为精识。伪书中之最有理致者也。○《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隋大业中,巢元方等奉敕撰,凡 
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论。但论病源,不载方药。唐王焘作《外台秘要》,宋太平兴国中撰《圣惠方》,皆采 
是书所论,冠诸门之首,则历代宝为圭杲矣。(《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雷公药对》,北齐徐之才撰。李时珍曰∶陶氏前已有此书。盖黄帝时雷公所着,之才增饰之尔。之才, 
丹阳人,博识善医,历任北齐终尚书左仆射,年八十卒,谥衣冠文物。(《本草纲目》) 
孙思邈,唐京兆华原人。幼称神童,隋文帝召,不拜。太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隐太白山,学道养 
气,精究医业,着《千金方》三十卷,《脉经》一卷。(《医学入门》) 
相传孙思邈有降龙伏虎之说,余问于先子,先子曰∶此亦当时之寓言耳。盖今之肝气横逆,胁痛呕恶,目 
张痉厥,非狰狞之逆龙乎?而肺气不宣,喘急痰壅,便溺俱无,非猖狂之猛虎乎?当此之际,有慧心明手,一 
匕投之,其病如失,是即孙思邈之降龙伏虎也。子辈读书,由此说而隅反之,自可日进于道矣。○唐有韦氏, 
名讯道,号慈藏者,施药济人,仰为药王,医史可考。今有无知僧道,以药王之像塑为卉服,与神农无异,藉 
通书所载,每年四月二十八日药王诞之语,影射惑人,以致世俗误称三皇为药王。殊为可笑!(《吴医汇讲》) 
陈藏器,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尉,撰《本草拾遗》十卷。 
○王冰,号启元子,唐宝应中为太仆令。注《素问》,作《元珠密语》,论五运六气。○甄权,唐许州扶沟人, 
以母病究集方书,遂为高医。仕隋为秘书省正字。贞观中,太宗幸其舍,卒年百三岁。撰《脉经》、针方《明 
堂》等图。(《医学入门》) 
《太医局程文》九卷,不着编辑者名氏,皆南宋考试医学之文。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凡墨 
义九道,脉义六道,大义三十七道,论方八道,假令十八道,运气九道,盖当时命题,分此六格也。(《四库 
全书简明目录》) 
钱乙,字仲阳,宋之钱塘人。自患周痹,杜门阅书史,非独医可称也。得仲景之阃奥,建为五脏之方。厥 
后,张元素、刘守真、张从政尽皆取法。今人但知其为婴儿医也。着《伤寒指微论》五卷,《婴儿》百篇。 
○许叔微,字知可,宋白沙人。着《本事方》。撰《伤寒辨疑》。○孙兆,宋太医令,用和之子。父子皆以医 
知名。○庞时,字安常,宋靳水人。注《难经辨》数万言,作《本草补遗》。○杨介,字吉老,泗州人。以医 
闻四方,着有《存真图》。○朱肱,号无求子,宋吴兴人。深于伤寒,着《活人书》。○陈文中,字文秀,宋宿 
州人。明大、小方脉,于小儿疹痘,尤臻其妙。淳佑中,与郑惠卿同编《幼幼新书》,又着《小儿病源方论》 
一卷。○日华子,宋开宝中明人,撰《诸家本草》。○杨土瀛,字登父,号仁斋,宋三山名医。着《仁斋直指》。 
(《医学入门》) 
有谓刘守真长于治火,斯言未知守真所长也。守真高迈明敏,其所治多在推陈致新,不使少有怫郁,正 
造化新新不停之意。医不知此,是无术也。此王海藏之言,海藏乃东垣高弟,尚推毂如此,则其邃学可知。 
(《医旨绪余》) 
《病机气宜保命集》三卷,金张元素撰。旧题刘完素者,误也。其书分三十二门,于脉证多所阐明。李濂 
《医史》,称刘完素病伤寒不能自医,得元素医之乃愈。则其术在完素上矣。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金易州张元素,字洁古,举进士不第,去学医。深阐轩岐秘奥,言古方新病不相能,自成家法。辨药性 
之气味、阴阳、浓薄、升降、浮沉、补泻,立为主治秘诀,心法要旨,谓之《珍珠囊》,后人翻为韵语,谓之 
《东垣珍珠囊》,谬矣。○《雷公炮炙论》,刘宋时雷 所着,非黄帝时雷公也。(李时珍) 
张戴人,医亦奇杰也。世人不究其用意,议其治疾惟事攻击,即明理如丹溪,亦讥其偏,令人畏汗吐下 
三法如虎,并其书置之不与睫交,予甚冤之。人之受病,如寇入国,不逐寇而先拊循,适足以养寇而扰民也。 
戴人有见于是,故以攻疾为急,疾去而后调养。是得靖寇安民之法矣。彼麻黄、瓜蒂、大承气,非攻击之剂哉! 
审缓急而用之,此仲景意也。且戴人名其书曰《儒门事亲》,岂有儒者事亲而行霸道以害其亲者哉!因着于篇, 
以为戴人辨白。(《医旨绪余》) 
成无已,金之聊摄人,家世儒医。注《伤寒论》十卷,《明理论》三卷,《论方》一卷。(《医学入门》) 
《用药法象》凡一卷,元真定李杲着。皋字明之,号东垣,通《春秋》、《书》、《易》,富而好 
施,为济源盐税官。受业于张洁古,尽得其学,人称神医。祖洁古《珍珠囊》着为此书,谓世人惑于内伤、外 
感,混同施治,乃辨其脉证、元气、阴火、饮食、劳倦、有余、不足,着《辨惑论》三卷、《脾胃论》三卷, 
推明《素问》、《难经》、《本草》、《脉诀》及杂病方论,着《医学发明》九卷,《兰室秘藏》五卷,辨析 
经络、脉法,分比伤寒六经之则,着《此事难知》二卷,别有痈疽、眼目诸书及《试效方》,皆其门人所集述 
者也。○《汤液本草》凡二卷,元医学教授古赵王好古撰。好古,字进之,号海藏,东垣高弟,医之儒者也。 
取《本草》及张仲景、成无已、张洁古、李东垣之书,间附己意,集而为此,别着《汤液大法》四卷,《医垒 
元戎》十卷,《阴证略例》、《斑 
论萃英》、《钱氏补遗》各一卷。(李时珍) 
罗天益,字谦甫,东垣先生高弟。元朝真定人,着《卫生宝鉴》、《药类法象》。○吴恕,字如心,号蒙斋, 
元之仁和人。着《伤寒指掌图》。○危亦林,号达斋,官本州医学教授。编《得效方》十九卷。(《医学入门》) 
《本草衍义补遗》。元末朱震亨着。震亨,义乌人,字彦修,从许白云讲道,世称丹溪先生。尝从罗太无 
学医,遂得刘、张、李三家之旨而推展之,为医家宗主。着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 
《外科精要新论》、《风水问答》诸书。(李时珍) 
赵良,字以德,号云居,元之浦江人。从丹溪先生学医,着《医学宗旨》、《金匮方衍义》。(《医学入门》) 
《外科精义》二卷,元齐德之撰。其说皆先求疡疾之本,而量其阴阳弱强以施疗,大旨近东垣之学。故 
后人附刻《东垣十书》中,或竟引为东垣《外科精义》,则非也。(《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葛干孙,字以久,吴平江人。膂力绝伦,击刺战阵,百家众技,靡不精究。及长,折节读书,应进士亚选, 
遂不复应试。传药书方论,有《医学启蒙》,又《经络十二论》、《十药神书》。○吕复,字符膺,号沦洲, 
吕东莱之后。以母病攻岐扁术,师事郑礼。延医,效无不神。○刘纯,字宗浓,关中人。博学群书,尤精医道。 
得丹溪之业,纂《伤寒治例》、《医经国小》、《玉机微义》等书。○戴元礼,号复庵,国朝浦江人。从医丹 
溪先生,永乐初,召为太医院使。着《证治要诀》。○王履,字安道,国朝昆山人,学医于丹溪先生,着《溯洄 
集》、《百病钩元》。(《医学入门》) 
余读《史记》,至太史公所称由光及伯夷之语,未尝不掩卷叹滑伯仁之术,而后无有彰之者。伯仁,我明 
奇士,技艺之精,不下丹溪。盖丹溪为当时缙绅所游扬,又得戴元礼、刘宗浓诸名 
士为弟子,故其名藉藉,而伯仁弗若之矣。何一阳有言∶历考上古高贤,若以岐伯为医中尼父,则仲景可为颜、 
曾之陪;而河间、东垣,当在宰我、子贡之列。若伯仁义理精明,制作纯粹,可与游、夏之班。至彦修又下一 
等矣。此论甚确。(《医旨绪余》) 
王纶,字汝言,号节斋,浙江慈 人。弘治时,官至广东布政。因父病精医,着《明医杂着》,发丹溪所 
未发。○方广,字约之,号古庵,嘉靖休宁人。着《丹溪心法附余》、《药性书》、《伤寒书》。(《医学入门》) 
《薛氏医案》七十八卷,明薛己撰。盖裒其生平述作,共为一编,所自着者九种,订正旧本而附以己说者 
十四种。其大旨以命门为真阴真阳,而气血为阴阳所化。常用者,不过十余方,而随机加减,变化不穷。后赵 
献可作《医贯》。述己之说,而主持太过,遂至胶柱鼓瑟。非己之本意也。(《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陶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