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科理例-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根脚红晕。渐渐展开。或痒痛。或不痛。疽不甚热。疮反陷下。如领之皮。渐变黑色。 
恍惚沉重。脉若虚弱。便用大料参 归术。浓煎调理。 

卷一
辨痈疽疖二十
属性:疮疡有痈疽。疖 。轻重浅深。或止发于一经。或兼二经者。止当求责于一二经。不可 
余经也。若东垣用药处方是矣。矧有兼风。兼湿。兼痰。兼气。兼血。兼阴虚等证者。病本 
不同。治当求责。疮疡郁冒。俗呼昏迷是也。宜汗之则愈。 

卷一
辨瘤二十一
属性:若发肿都软不痛者。血瘤。虚肿而黄者水也。发肿日渐增长而不大热。时时牵痛者。气 
气结微肿。久而不消。后亦成脓。诸癃。瘤。疣。赘等。至年衰皆自内溃。治于壮年。可无 
后忧。 

卷一
疮疽分虚实用药二十二
属性:疮疽痛息自宁。饮食知味。脉证俱缓。缓则治本。故可以王道平和之药徐而治之。亦无 
。若脉实 肿,烦躁。寒热。脉证俱实。非硝黄猛烈之剂不能除。投以王道之剂则非也。若 
疮疡聚肿不溃。溃而脓水清稀。或泄利肠鸣。饮食不入。呕吐无时。或手足并冷。此脉证俱 
虚。非大补之。药不能平。投以硝黄攻伐之剂亦非也。故治其证者。当辨表里虚实。随宜治 
之。庶得万全。 

卷一
治疮须分补泻二十三
属性:东垣云。疮疽受之有内外之别。治之有寒温之异。受之外者。法当托里以温剂。反用寒 
则是皮毛之邪引入骨髓矣。受之内者。法当疏利以寒剂。反用温剂托里。则是骨髓之病。上 
彻皮毛矣。殆必表里通溃。共通为一疮。助邪为毒。苦楚百倍。轻则危。重则死矣。 

卷一
男女痈疽治法不同二十四
属性:男妇痈疽。精要谓治法无异。丹溪曰。妇人情性执着。比之男子。其难何止十倍。虽有 
宜补。亦当以执着为虑。向见一妇早寡。善饮啖。形肥伟。性沉毒。年六十六。七月间背疽 
近正脊。医乃横直裂开取血。杂以五香十宣散。酒饮月余。未尝及其寡居之郁。酒肉之毒。 
执着之滞。时令之热。竟至平陷。淹延两三月不愈。 

卷一
小儿疮疽二十五
属性:小儿纯阳多热。心气郁而多疮疽。胎食过而受热毒。犀角散为最。余如常法。大下恐伤 

卷一
痈疽当分经络二十六
属性:丹溪曰。六阳、六阴经。有多气少血者。有少气多血者。有多气多血者。不可概论。诸 
经惟少阳厥阴生痈。理宜预防。以其多气少血。血少肌肉难长。疮久不合。必成死证。或者 
驱毒利药以伐阴分之血。祸不旋踵。才得肿痛。参之脉症。若有虚弱。便与滋补。气血无亏 
。可保终吉。若用寻常驱热拔毒及纾气药。虚虚之祸如□掌耳。 
一人年三十。左腿外廉红肿。一人年四十。胁下红肿二人皆不预防本经少阳血少。孟浪 
用大黄攻里而死。 
一人年六十。左膊外侧一核。一女髀骨中痛。二人亦不预防本经血少。孟浪用五香十宣 
散表而死。 
按此分经不致有犯禁坏逆之失。然手少阳少阴太阴。足少阳少阴太阴。俱多气少血也。 
手厥阴太阳。足厥阴太阳。俱多血少气也。手足阳明。俱多血多气也。 
以上病例。不系膏粱丹毒火热之变。因虚劳气郁所致。只宜补形气。调经脉。疮当自消 
。不待汗下而已也。若不详脉证经络受病之异下之。先犯病禁经禁。故致失手。 

卷一
论内消二十七
属性:内消。当审浅深大小经络处。所形脉虚实。如脑背、腰项、臀 、皆太阳经宜黄连羌活 
连胁处为近少阳。宜败毒散。形实脉实者。宜漏芦汤、五利大黄汤等疏利之。气虚参 为主 
。血虚当归、人参为主,佐以消毒,加以引经。六经分野。各随本经标本寒温气血多少以行 
补泻惟少阳一经。治与气血虚同法。(凡栝蒌、射干、山甲、蝉酥、连翘、地丁、鼠粘子、金 
银花、木鳖之类、皆内消之药) 

卷一
内托二十八
属性:一凡痈疽已成。血气虚者。邪气深者。邪气散慢不能突起。亦难溃脓。或破后脓少。 
清稀。或坚硬不软。或虽得脓而根脚红肿开大。皆气血虚。邪气盛。兼以六淫之邪变生。诸 
症必用内托。令其毒热出于肌表。则易愈也。内托以补药为主。活血驱邪之药为臣。或以芳 
香之药行其郁滞。或加温热之药御其风寒。亦有疮疽肿痛。初生一二日。便觉脉沉细而烦闷 
。脏腑弱而皮寒。邪毒猛烈。恍惚不宁。外证沉深者。即当用托里散或增损茯苓汤。及温热 
之剂以从治之。 
或问内托。河间治肿 于外。根盘不深。形证在表。其脉多浮。病在皮肉。非气盛则必侵 
急须内托。宜复煎散除湿散郁。使胃气和平。如或未已。再煎半料饮之。如大便秘及烦热。 
少服黄连汤。如微利及烦热已退。却与复煎散。如此使荣卫俱行。邪气不能内伤。 

卷一
肿疡二十九
属性:肿疡内外皆壅。宜托里表散为主。如用大黄。宜戒孟浪之非。 

卷一
溃疡三十
属性:溃疡内外皆虚。宜以补接为主。欲用香燥。宜戒虚虚之失。 

卷一
外施贴药三十一
属性:外施贴药。正是发表之意。经曰发表不远热。大凡气得热则散。得冷则凝。庸医敷贴冷 
药。岂理也哉。 
一人年五十。嗜酒与煎爆。后左丝竹空忽努出一角。以硝黄脑子庵之。致毙。 

卷一
疮疡作渴三十二
属性:疮疡作渴。不问肿溃。但脉数发热而渴。用竹叶黄 汤。脉不数。不发热。或脉数无力 
而渴。或口干。用补中益气汤。若脉数便秘。用清凉饮。尺脉洪大。按之无力而渴。用加减 
八味丸。若治口燥舌黄。饮水不歇。此丸尤妙。 
精要曰。口渴与口干不同。不宜用丹药镇坠。祸如反掌。惟桑枝煎五味汤以救阴水。 
丹溪曰。不言食味起火。怒气生火。房劳激火。吾恐渴亦未易止也。 
精要曰。疮作渴甚。急与神仙追毒丸。取下恶毒。清膻汤。千金漏芦汤。五香连翘汤。 
六味车螯散。万金散。皆可选用。利后仍渴。却用生津补气药。津液生。气血完。渴自止。 
丹溪曰。大渴而与利药。非明示脉证。何以知其当下。后言利后仍渴。却用补药。又不 
明言脉证。恐是但有大渴必下。下后尚渴。方与补药。古人治未病。如此用药可乎。况渴。 
属上焦。当肿疡时。犹或可用。若溃疡后渴。多因血气之虚。何待利后方议甚虚也。 
痈疽发渴。乃气血两虚。用参、 以补气。归、苓以养血。或忍冬丸。黄 六一汤。 
一人渴后发背未溃。脉数无力。此阴虚火动。用加减八味丸。 咀二剂。稍缓次用丸剂 
一人脑疽作渴。脉虽洪。按之无力。治以此药不信。自用滋阴等药愈盛。七恶并致而没 
东坦云。论人病疽愈后发渴。多致不救。惟加减八味丸最妙。盖痈疽多因虚而得。疽安 
而渴者。服此丸则渴止。安。而未渴者服此丸。永不发渴。或未疽而先渴者。服此不惟渴 
止。而疽亦不作。 
一贵人疽未安而渴作。一日饮水数升。予用加减八味丸。诸医大笑。云此能止渴。我辈 
不复业医矣。皆用木瓜、乌梅、紫苏、参、苓、百药煎等剂而渴愈甚。不得已用此药。三日 
渴止。其疾本以肾水枯竭。心火上炎。是以生渴。此药生水降火为最。患者鉴之。 
附子气味劲悍。有回阳之功。命门火衰。非此不补。性虽有毒。但炮制有法。或用甘草 
、防风同炒。或童便久浸以去其毒。复与地黄等味同用。以制其热。润其燥。缓其急。假其 
克捷之功。而驾驭其剽悍之势。则虽久服亦无害也。观东垣八味丸论。则较然矣。 
精要曰。疽向安后发渴。与加减八味丸。 
丹溪曰。夫当此时气血两虚。当用参 补气。归、 补血。渴当自止。何必泽泻、茯苓 
佐以肉桂以导水耶。若忍冬丸。黄 六一汤。亦为切当。忍冬养血。黄 补气。渴何由作。 
(机)按丹溪所言 

卷一
疮疡呕逆三十三
属性:精要云。有二证。一谓初发。不曾得内托散。伏热在心。一谓气虚。脾气不正。其伏热 
在心者。与内托散。气虚者。宜嘉禾散。有寒热。宜正气散。兼与山药丸以补肾。 
丹溪曰。诸逆冲上呕哕。皆属于火。托里散性凉。固有降火之理。若嘉禾散徒温暖以助 
。山药丸补肾以壮下焦之阴。粗为近理。然治呕须分先后。肿疡时当作毒瓦斯上攻治之。溃疡 
后当作阴虚补之。若年老因疽溃后呕不食者。宜参 白术膏佐使药。随时随证加减。亦用独 
参汤而愈者。山药丸缓急未易治。○河间谓病疮呕逆。湿气侵于胃也。药中宜倍加白术。海 
云。吐者有物无声。乃血病也。哕者无物有声。乃气病也。呕者有声有物。气血俱病也。仲 
景曰。呕家虽有阳明证。勿下之。咳逆者。火自下冲上胃口而作声也。病后胃虚所致。阴大 
虚也。病而至此多危。善于治者。岂可泛言呕吐无分别耶。 
热盛脉数。精要与漏芦汤。单煎大黄汤等。若不甚热。脉缓弱。只投五香连翘汤。 
丹溪曰。热盛脉数。若肿疡时脏腑秘而体实者。犹可与也。若溃疡脓血出多。热盛脉数 
。去死为近。岂可下乎。缓弱之脉。古人皆以为邪毒已散。五香之飞走升散。其可用乎。 

卷一
疮肿寒热用药法三十四
属性:尝见治寒以热。而寒弥甚。治热以寒。而热弥炽。何也。假如心实生热者。当益其肾。 
滋。热自除。肾虚生寒者。当补其心。心火降。寒自退。此所谓寒之而热取之阴。热之而寒 
者取之阳也。又寒因热用。热因寒用。要在通其理类而已。又闻微者逆之。甚者从之。盖治 
寒以热。必凉而行之。治热以寒。必温而行之。此亦欲其调和也。其间有正有权者。盖病有 
微有甚。微者逆治。理之正也。甚者从治。理之权也。 

卷一
疮疡面赤不得攻下三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