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1-伤寒论条辨-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匮曰。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曰柔痉。 
恶。去声。下同。此以自中风而变者言。风为阳。而属木。木性曲直。故曰柔。谓和软也。 
此与下文刚是反对。惊风之慢。此痉之柔也。下皆金匮。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KT KT 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KT 。音殊。其。承上指太阳也。证备。言头项强痛汗出恶风寒具见也。身体强。太阳阳明合 
也。KT KT 者。颈项俱痛。俯仰不能自如也。此互上条而出治。惊风之抽掣搐搦。不识此强。而滥 
谬也。 
栝蒌桂枝汤方 
栝蒌根(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取微似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稀粥 
发之。 
此桂枝汤加栝蒌根之六物也。汤义见伤寒论。盖擅固表之能。神解肌之奥。栝蒌根。消渴而 
生津。导湿以彻热。肌表解而湿热彻。强不待疏而疏自至矣。 
太阳病。其证备。或恶热。项背强。手足拘挛者。痉也。桂枝葛根汤主之。 
此以太阳初交阳明言。病在太阳则恶风寒。交阳明。则反恶热。太阳之热翕翕。阳明之热蒸 
蒸。拘挛。拘束而蜷挛也。庸俗不识强之所以为痉者。狃于俚谚。而文理字义之不明也。 
桂枝葛根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葛根(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 
(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九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服如上法。(内。音纳。) 
此亦桂枝加葛根之六物也。葛根者。阳明经之的药也。以太阳初交阳明。故用桂枝以加葛根。 
经络明而药物对。理意至而功效奏矣。 
太阳病。发热。无汗而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此以自伤塞而变者言。寒为阴而属水。水寒则冰。故曰刚。坚劲也。与上柔对举而互发。以 
见阴阳二义。彼此两相反。而寓戒谨致勿误之意。学人不可不知。然无汗不湿。不湿何痉。曰。 
太阳强已微而内隐矣。痉则强之发而外着耳。惊风之急。此刚之讹也。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上。上声。小便少。气上冲胸。寒饮涌逆也。口为脾之窍。而胃脉夹口环唇。噤。脾虚胃寒 
而寒 也。欲作。待作未作之意。此亦互上条而出治。(夹。音协。)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麻黄散太阳之表。葛根解阳明之肌。桂枝主营卫之和。则强自释而痉自定矣。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 
痉病也。 
伤寒论。病下无者字。目下有脉字。卒。读仓卒之卒。反。音板。身热。阳明主肌肉也。足 
寒。阳不下也。颈属阳明。项属太阳。 
急者强之甚。时。谓不常也。三阳聚于头面。热。阴不生也。赤。表未解也。太阳之脉。挟脊。循 
背。反张者。不柔和。不顺从。牵强益甚也。此盖以痉之具证言。亦风寒俱中伤之致变。与凡久 
而至于剧者为然耳。反张灼然在背。惊风远谬角弓。则是忘其背而不知有其身。知逐物而不知有 
道。夫如是。安得不凿空而滥谬乎。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 齿。可与大承气汤。 
。音械。胸满。即气上冲胸之互文。卧不着席。亦反张之互词也。脚挛急。脾阴主四肢。 
而胃阳为之合。阴阳不相顺接而厥逆也。必。定然之词。 者。齿上下相抵之谓。盖胃寒变热。 
胃家实热甚而不和也。此谓 齿。惊风乃谬切牙。天生牙咬物。何物能切牙哉。鄙俚不经。无足 
道也。且儿医之家。于痘既以切牙为寒颤。乃又授以为惊使之然。岂不自相矛盾乎。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浓朴(半斤去粗皮炙)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本经无芒硝。 
芒疑朴误。)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 
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利。止后服。 
阳明主胃。胃廪水谷为五脏六腑之海。百骸藉养于斯。而人之吉凶死生系焉。故病凡入阳明 
而胃不和。则无论轻重。皆当先以和胃为要务。承气者。和胃药也。胃凡不和。以此和之皆得愈。 
故古今通行和胃皆以之。世固有惧其大黄毒而不敢行者。殊不知本草大黄无毒。而药道之论良毒 
亦不在此。盖谓对病为良。苟不对病。虽良亦毒也。然药不自对。 
对之者医。主药而不主对。医云乎哉。近时俗习。争言药而不言对。夫药无非物也。用之于病之 
谓药。对不言矣。其如病何。其如争尚何。谓道不在厄。吾不敢允也。噫。可慨也已。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 
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去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产妇郁 
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 
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 
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三病虽殊。其为血虚则一。所以并为设一问答而同出。方见伤寒论。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宜大承气汤。 
此结上文三病而言。以致慎余之意。方见前。想设问答之意。其亦有所为而然与。且以痉言 
之。如今时之人。绝无言此病者。而言产后惊风者。则纷纷然。何哉。只缘痉在乱亡。人皆不识 
痉名。又不识强字之义。所以妄认筋脉牵强为抽筋。而谩谰抽掣搐搦之谬。夫以惊诬诸儿家。儿 
家幼痴。不能言。诚难审理。乃又以诬妇人。而曰产后惊风。妇人者。以产育为任者也。既产矣。 
儿女在抱矣。方幸庆慰。天下皆称贺喜。喜不自胜矣。何惊邪。妇人虽愚懦。不似儿家无知识也。 
病虽惑乱。不似儿家不能言也。痉必作辍。当其辍时。有虚己详细以审问之。心诚求之。无有不 
得其情者。审得被骇。则惊不为诬。不骇则痉明而斯案定矣。夫何难哉。惜乎人固逞己傲物。不 
屑如此耳。虽然。苟或此而不详细。则又不可。 
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风必自汗。表固虚矣。下则又虚其里。所以痉也。仍复发汗。以更虚其表。是谓重亡津液。拘 
急者。津液重亡。而强益甚也。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血热则生疮身疼痛者。血涩不利。乖而不和也。汗者血之液。发而迫使之出。则血愈乖而愈 
不和伤之矣。故亦致痉也。 
伤寒头痛。翕翕发热。形象中风。常微汗出。自呕者。下之益烦。心中懊 如饥。发汗则致 
痉。身强难以屈伸。熏之则发黄。不得小便。灸则发咳唾。 
形象中风。与伤寒论第九篇病如桂枝证。异文同旨而互发。故曰。常微汗出。 
以上三条。皆通前申致叮咛戒谨之意。 
案成。藏诸金HT 以待。越明年。生今男。三岁亦病惊 
风。时值外出。家人促归。困顿已二日。启HT 照案。急以寸匕灌之。不待终剂。应手立苏而回生。 
案斯对矣。效斯验矣。嗣后慎斯法。由斯道而行。行皆若是。周旋四十余年于斯矣。坦坦如也。今 
老矣。男有孙矣。顾念天之所以与我。不敢弃天。条辨伤寒论时。欲附此语痉湿 篇中。以彼此 
详略不同。未之及也。兹以不敢忘宿念。痛斯民斯道困于厄而不敢忍。故订案具书。以申请当道 
君子。详允施行。庶几将来。幸辅拨 以弭其祸乱。正经而反其风土。底绩平成。风土平成而 
削。 削而痉复。痉复而道明。道明而厄解。则于医门。虽未可以得仁言。而于求仁之方。实则 
不外是矣。志仁后彦。其勖之哉。 


痉书或问
属性:问儿医之家。惊风之论。其说何如。曰。凿设耳。凿谓何。 
曰。此论乃凿虚而起。从头至尾。句句皆是生出来的说话。理之所无。不可稽也。请申之。 
其言曰。治惊要识惊风痰热四个字。大意如此。故其又自饰曰。小儿血气虚弱。虚则生热。热盛 
生痰。痰盛生惊。惊盛生风。风盛发搐。殊不知血气之在人身。虚莫虚于有生之初。初生虽虚。 
未闻即此便有生热之说。继之以乳哺而不热者。乳。血气物也。故资于乳哺而血气生。生而齿生。 
生之征也。试可饮食而不热。继之以饮食之养。资于养而血气充。齿更发长。天癸至。充之征也。 
三十而壮。充而实也。四十而强。实而盛也。物盛必反。故五十则反衰。七十而老。此固人血气 
虚实盛衰之自然。不待安排。至当不易之正理。外此而言虚道实。乱斯生矣。夫虚则纯而无邪。 
无邪则异舋无自而端。故自然而然如此。谓虚则生热。有此理乎。以热盛生痰言之。痰之为物。 
与血气俱。静则为养。动则为病。三者一也。不偏有之。与生俱生。无时无有。褚澄有言。 
血枯死。气绝死。痰尽死。谓痰可治而能使之无。不知死也。谓生于热。热无形。痰有质。有质 
生于无形。亦无此理。痰盛生惊。惊盛生风。风为何物。而谓生于惊。惊为何物。而谓生于痰邪。 
人当定而安静。则不惊必有事焉。骤闻恶声。卒见怪状。则惕然猛惊。茫然自失。盖见闻者。感 
也。惊。应也。所以感而应者。心之知觉。神之虚灵。无踪迹可寻也。惊于自已。且无踪迹可寻。 
而谓生于痰。又能生得出风来。理安在哉。详观三者。皆谓由盛而生。热则摸不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