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阴气起于足五指之里,阴脉集于膝下,而聚于足心,故阴气胜则从足
五指至膝上寒。其他伤寒时疫,热极入深、手足厥冷者,所谓热深厥亦深,阳极似阴也。若误认为寒,
而用热药,则杀人于俄顷矣。宜承气汤、白虎汤、大柴胡汤。若真是阴寒而厥者,则宜附子理中阳。阴
衰热厥,宜滋阴以制火。又有火郁脾土之中,手足热甚者,东垣升阳散火汤所由设也。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疝
属性:疝气者,睾丸连少腹急痛。有痛在睾丸者,有在五枢穴者,皆足厥阴经也。
按经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则诸经之疝,无不以任脉为原矣。七疝者,冲、狐、?、瘕、?、癃。寒则多痛,热
则多肿,湿则肿坠,虚亦肿。气分多动,血分不移。在左丸属寒,在右丸属气。痛少腹多。 后人谓七疝者,筋、水、
狐、?、气、血、寒。
卷之三
阴虚论
属性: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则变,阴动则合,而生五行,各禀其性。惟人得备形气之正,所受天地
生气。阳气为气,阴气为血,身中之神,元气之根。根于内者,名曰神机。根于外者,名曰气立。与天地参
而在气交之中,随天地之气以升降浮沈。阳实阴虚,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所与天地日月、四时盈虚、
并同。阴平阳秘,形志以宁阳本在外,为阴之卫。阴本在内,为阳之守。性惑物感,精神外驰,嗜欲无节,
阴气耗散,阳无所附,遂至病作。恶寒非寒,恶热非热,证类实邪,此实阴虚发热。热乃火动,有君相之
别。相火、所谓龙雷天火,君火、所谓人火。暑热故火、乃有二,备于六气。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
命曰君火。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目动而见,谓之相火。天以此火而为阳气、以生万物。人以
此火以生一身。道气□和,助我元气,元气不足,相火烛盛。火与元气,不能两立,一胜一负,乃致阴虚
火动,五乱俱施,金危木盛,土困水横,迭相为制,母子背违。阳强不密,阴气乃离,府藏经络,偏实偏虚,
遂失其正,邪悉由矣。虚邪外人,实邪内起,取经治正,补泻所宜。肝主?泄,肾司闭藏。肝为相火,有泻
无补。肾为真火,有补无泻。水火变病虚实。所以夏月阳极,其本阳虚,水多火少。阴实阳虚,甚至伤寒,
病未传变,初治责虚。伤寒祛寒助阳,暑病清暑益气。虚者十补勿一泄之,却邪养正,平则守常。阳动
阴静,五行之机,根本化源,由乎水土。水为物元,土为物母。人能自存,益其根本,递相济养,是为和平,
生化不已。若交互□伐,变乱失常,郁而无伸,甚而无制造化息矣。
卷之三阴虚论
肠澼下血
属性:夫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则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藏,为月真满,为歹食泄,久为肠澼。肠澼者,水谷与血另
作一派女泄桶涌出。又有藏毒,乃风暑热蕴毒藏府,而下瘀血。肠风、乃风邪入藏,而下清血。粪前为
近血,粪后为远血。宜升补阳明,不可纯用寒凉,须知寒因热用之法,酒浸炒芩连槐花升麻秦艽白
术四物归脾之类。果是风邪,如荆芥防风。邪减收涩,用乌梅地榆。温散,加炒干姜。
卷之三阴虚论
治脾肾要知燥润得宜
属性:大抵人之虚、多是阴虚火动,脾胃衰弱。真阴者水也,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水
虽喜润,然太润则草木湿烂。是以补脾胃及补肾之剂,务在燥润得宜,随病加减为妙。
卷之三
经论要旨
属性:□之升降,天地之更相为用也。天□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出
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出入、谓喘息也,升降、谓化气也。夫毛、羽、?、鳞、介及飞走蚑行,皆生气根于身中,以为动静之主,故曰
神机。然金玉土石镕延草木,皆生气根于外,假气以成立主持,故曰气立。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至
壮老,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包藏生气,皆谓生化之气触物然。夫窍横者,皆有出入去来之气,窍□者,皆有阴阳升降之气,往复
于中。何以明之。则壁窗户间,两面同之,皆承来气冲击于人,是出入气也。夫阳升则井寒,阴升则水
暖,以物投井,及叶坠空中,翩翩不疾,皆升气所碍也。虚管溉满,捻上悬之,水固不泄,为无升气而不
能降也。空瓶小口,顿溉不入,为气不入而不能入。由是观之,升无不降,降无不升,无出则不入,无入
则不出,有识无识,有情无情,去出入升降而云存者,未之有也。故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元气凝空,水始生也。赤气炫空,火始生也。苍气浮空,木始生也。素气横空,金始生也。黄气际空,土始
生也。人生十岁,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已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藏
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藏六府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荣华颓落,发颇斑白,
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衰,苦忧思,血气懈
惰,故好卧也。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枝。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
百岁五藏皆虚,神□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生之来,谓之精。丙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性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
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夫
人之生,惟精与气。为毛骨血肉者,精也。为呼吸冷热者,气也。然人为万物之灵,非木石比,故其精其
气,莫不各有神焉。精之神、为之魄,气之神、为之魂。耳目所以视听者,魄之为也。此心之所以思者,魂
之为也。合魂与魄,乃阴阳之神,而理实贯具乎其中。惟其魂魄之中有理具焉,是以静则为仁义礼
智之性,动则为寊隐羞恶恭敬是非之情,胥此出也。
夫天即气,地即血。天包地,气载血。今人骨肉藏府,皆血也,魄也。神机灵运,皆气也,魂也。人死乃魂去
魄存,气静血尚聚也。是以贵养气,气降、气转耗也。
人身之天为首,而一身之气自流行贯通,脉络相连,如耳目口鼻,为□之出入,皆在于首,而为气,
必自下而上,故目如日月,而五藏皆属之,岂非自地而起乎。天包地,地之上下有天,天之气循环转
旋,无一息之停止。如人身自腹以上为天,腹之下为地,人身之气,自足之涌泉而起,至于头顶,又降
而下,循环不穷。然谓之阴阳,亦以其上下言之尔。天气在地下者为阴,在地上者为阳,其为形虽有
阴阳之殊,其为气则一也。
营者、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故循脉上下、贯五藏六府也。卫者、水谷之
悍气,其气栗疾滑利,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不能入于脉也。
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以为一□乃辨为六名,其所以然者,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为精。上
焦开发,宣五谷味,熏府、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为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为津。谷入气满,淖泽
注于骨怜 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为液。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壅遏营气,令
无所避,是为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其气之津液皆上
熏于面。而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故人面独耐寒也。妇人无须者,冲任二
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腹里,为经络之海,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冲任之脉不营于唇口,故须不生。有
天宦者,此天之所不足也,其冲任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营,故须不生。
九窍者,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耳,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二阴。胃者水谷之海,冲脉者
十二经脉之海,膻中为气之海,脑为髓之海。
形与气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里则寿,不相里则夭。血气筋络胜形则寿,不胜形则夭。形充而
皮肤缓者则寿,形充而脉小以弱者气衰,气衰则危矣。形充而颧不起者骨小,骨小则夭矣。形充而
大肉月困坚分理者肉坚,肉坚则寿矣,形充而大肉无分理不坚者肉脆,肉脆则夭矣。平人而气胜形
者寿,病而形肉脱、气胜形者死,形胜气者厄。
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血多气,太阴常多气少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
多血少气。五运生病者,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气膹郁,
皆属于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六□为病者,谓诸暴强直,支痛?戾,里急筋缩,皆属于风。厥阴风木,乃肝胆之气也。诸病喘呕吐酸,
暴注急迫,转筋,小便洞浊,腹满月真胀,鼓之如敼,瘫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塞鼻?,
血溢血泄,淋闭身热恶寒战栗,惊痫、悲笑、谵妄?蔑血污,皆属于热。少阴君火之热,乃心小腹之气
也。诸痉强直,积饮、痞膈中满,霍乱吐下,体重跗肿,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属于湿。太阴湿土,乃脾胃之
气也。诸热瞀瘈,暴瘖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跗肿酸疼,气热上冲,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
耳鸣耳聋,呕涌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目闰瘈,暴病暴死,皆属于火。少阳相火之热,乃心包三焦之
气也。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