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26-温病条辨-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非可轻尝之品,故云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脉体沉实,的系燥结痞满,方可用之。 
或问∶子言温病以手经主治,力辟用足经药之非,今亦云阳明证者何?阳明特非足经乎?曰∶阳 
明如市,胃为十二经之海,土者万物之所归也,诸病未有不过此者。前人云伤寒传足不传手,误也, 
一人不能分为两截。总之伤寒由毛窍而溪,溪、肉之分理之小者;由溪而谷,谷、肉之分理之大者;由 
谷而孙络,孙络、络之至细者;由孙络而大络,由大络而经,此经即太阳经也。始太阳,终厥阴,伤寒 
以足经为主,未始不关手经也。温病由口鼻而入, 
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 
下焦,肝与肾也。终上焦,始下焦,温病以手经为主,未始不关足经也,但初受之时,断不可以辛温 
发其阳耳。盖伤寒伤人身之阳,故喜辛温甘温苦热,以救其阳;温病伤人身之阴,故喜辛凉甘寒甘 
咸,以救其阴。彼此对勘,自可了然于心目中矣。 
x白虎汤x(方见上焦篇) 
x大承气汤方x 
大黄(六钱) 芒硝(三钱) 浓朴(三钱) 枳实(三钱) 
水八杯,先煮枳、朴,后纳大黄、芒硝,煮取三杯。先服一杯,约二时许,得利止后服,不知,再服 
一杯,再不知,再服。 
〔方论〕此苦辛通降咸以入阴法。承气者,承胃气也。盖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若在无病时, 
本系自然下降,今为邪气蟠踞于中,阻其下降之气,胃虽自欲下降而不能,非药力助之不可,故承 
气汤通胃结,救胃阴,仍系承胃腑本来下降之气。非有一毫私智凿于其间也,故汤名承气。学人若 
真能透彻此义,则施用承气,自无弊窦。大黄荡涤热结,芒硝入阴软坚,枳实开幽门之不通,浓朴泻 
中宫之实满(浓朴分量不似《伤寒论》中重用者,治温与治寒不同,畏其燥也)。曰大承气者,合四药 
而观之,可谓无坚不破,无微不入,故曰大也。非真正实热蔽痼,气血俱结者,不可用也。若去入阴 
之芒硝,则云小矣;去枳、朴之攻气结,加甘草以和中,则云调胃矣。 
二、阳明温病,脉浮而促者,减味竹叶石膏汤主之。 
脉促,谓数而时止,如趋者遇急,忽一蹶然,其势甚急,故以辛凉透表重剂,逐邪外出则愈。 
x减味竹叶石膏汤方x(辛凉合甘寒法) 
竹叶(五钱) 石膏(八钱) 麦冬(六钱) 甘草(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一时服一杯,约三时令尽。 
三、阳明温病,诸证悉有而微,脉不浮者,小承气汤微和之。 
以阳明温病发端者,指首条所列阳明证而言也,后凡言阳明温病者仿此。诸证悉有,以非下不 
可,微则未至十分亢害,但以小承气通和胃气则 
愈,无庸芒硝之软坚也。 
四、阳明温病,汗多谵语,舌苔老黄而干者,宜小承气汤。 
汗多,津液散而大便结,苔见干黄,谵语因结粪而然,故宜承气。 
五、阳明温病,无汗,小便不利,谵语者,先与牛黄丸;不大便,再与调胃承气汤。 
无汗而小便不利,则大便未定成硬,谵语之不因燥屎可知。不因燥屎而谵语者,犹系心包络证 
也,故先与牛黄丸,以开内窍,服牛黄丸,内窍开,大盒饭下,盖牛黄丸亦有下大便之功能。其仍然 
不下者,无汗则外不通;大小便俱闭则内不通,邪之深结于阴可知。故取芒硝之咸寒,大黄、甘草之 
甘苦寒,不取枳、朴之辛燥也。伤寒之谵语,舍燥屎无他证,一则寒邪不兼秽浊,二则由太阳而阳明; 
温病谵语,有因燥屎,有因邪陷心包,一则温多兼秽,二则自上焦心肺而来,学人常须察识,不可歧 
路亡羊也。 
六、阳明温病,面目俱赤,肢厥,甚则通体皆厥,不螈 ,但神昏,不大便,七、八日以外,小便 
赤,脉沉伏,或并脉亦厥,胸腹满坚,甚则拒按,喜凉饮者,大承气汤主之。 
此一条须细辨其的是火极似水、热极而厥之证,方可用之,全在目赤、小便赤、腹满坚、喜凉饮 
定之。 
x大承气汤x(方法并见前) 
七、阳明温病,纯利稀水无粪者,谓之热结旁流,调胃承气汤主之。 
热结旁流,非气之不通,不用枳、朴,独取芒硝入阴以解热结,反以甘草缓芒硝急趋之性,使之留 
中解结,不然,结不下而水独行,徒使药性伤人也。 
吴又可用大承气汤者非是。 
八、阳明温病,实热壅塞为哕者下之。连声哕者,中焦;声断续,时微时甚者,属下焦。 
《金匮》谓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阳明实热之哕,下之里气得通则止,但 
其兼证之轻重,难以预料,故但云下之而不定方,以俟临证者自为采取耳。再按∶中焦实证之哕,哕 
必连声紧促者,胃气大实,逼迫肺气不得下降,两 
相攻击而然。若或断或续,乃下焦冲虚之哕,其哕之来路也远,故其声断续也,治属下焦。 
九、阳明温病,下利谵语,阳明脉实,或滑疾者,小承气汤主之;脉不实者,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下利谵语,柯氏谓肠虚胃实,故取大黄之濡胃,无庸芒硝之润肠。本论有脉实、脉滑疾、脉不 
实之辨,恐心包络之谵语而误以承气下之也,仍主芳香开窍法。 
x小承气汤x(苦辛通法重剂) 
大黄(五钱) 浓朴(二钱) 枳实(一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得宿粪,止后服,不知再服。 
x调胃承气汤x(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法) 
大黄(三钱) 芒硝(五钱) 生甘草(二钱) 
x牛黄丸x(方论并见上焦篇) 
x紫雪丹x(方论并见上焦篇) 
十、温病三焦俱急,大热大渴,舌燥。脉不浮而燥甚,舌色金黄,痰涎壅甚,不可单行承气者,承 
气合小陷胸汤主之。 
三焦俱急,谓上焦未清,已入中焦阳明,大热大渴,脉躁苔焦,阳土燥烈,煎熬肾水,不下则阴液 
立见消亡,下则引上焦余邪陷入,恐成结胸之证。故以小陷胸合承气汤,涤三焦之邪,一齐俱出,此 
因病急,故方亦急也,然非审定是证,不可用是方也。 
x承气合小陷胸汤方x(苦辛寒法) 
生大黄(五钱) 浓朴(二钱) 枳实(二钱) 半夏(三钱) 栝蒌(三钱) 黄连(二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不下,再服一杯,得快利,止后服,不便再服。 
十一、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增液汤主之。 
服增液汤已。周十二时观之,若大便不下者,合调胃承气汤微和之。 
此方所以代吴又可承气养荣汤法也。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 
防虚。余治体虚之温病,与前医误伤津液、不大便、半虚半实之证,专以此法救之,无不应手而效。 
x增液汤方x(咸寒苦甘法) 
元参(一两) 麦冬(连心,八钱) 细生地(八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 
再作服。 
〔方论〕温病之不大便,不出热结液干二者之外。其偏于阳邪炽甚,热结之实证,则从承气法 
矣;其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则不可混施承气,故以此法代之。独取元参为君者,元参味苦咸 
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经称其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其 
并能解热结可知。麦冬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亦系能补能润能通之品,故 
以为之佐。生地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三者合用,作增水行 
舟之计,故汤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 
本论于阳明下证,峙立三法∶热结液干之大实证,则用大承气;偏于热结而液不干者,旁流是也, 
则用调胃承气;偏于液干多而热结少者,则用增液,所以回护其虚,务存津液之心法也。 
按吴又可纯恃承气以为攻病之具,用之得当则效,用之不当,其弊有三∶一则邪在心包、阳明两 
处,不先开心包,徒攻阳明,下后仍然昏惑谵语,亦将如之何哉?吾知其必不救矣。二则体亏液涸之 
人,下后作战汗,或随战汗而脱,或不蒸汗徒战而脱。三者下后虽能战汗,以阴气大伤,转成上嗽下 
泄,夜热早凉之怯证,补阳不可,救阴不可,有延至 
数月而死者,有延至岁余而死者,其死均也。在又可当日,温疫盛行之际,非寻常温病可比,又可创 
温病治法,自有矫枉过正不暇详审之处,断不可概施于今日也。本论分别可与不可与、可补不可补 
之处,以俟明眼裁定,而又为此按语于后,奉商天下之欲救是证者。至若张氏、喻氏,有以甘温辛热 
立法者,湿温有可用之处,然须兼以苦泄淡渗,盖治外邪,宜通不宜守也,若风温、温热、温疫、温毒, 
断不可从。 
十二、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益胃汤主之。 
温热本伤阴之病,下后邪解汗出,汗亦津液之化,阴液受伤,不待言矣,故云当复其阴。此阴指 
胃阴而言,盖十二经皆禀气于胃,胃阴复而气降得食,则十二经之阴皆可复矣。欲复其阴,非甘凉不 
可。汤名益胃者,胃体阳用阴,取益胃用之义也。下后急议复阴者,恐将来液亏燥起,而成干咳身热 
之怯证也。 
x益胃汤方x(甘凉法) 
沙参(三钱) 麦冬(五钱) 冰糖(一钱) 细生地(五钱) 玉竹(炒香,一钱五分)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十三、下后无汗脉浮者,银翘汤主之;脉浮洪者,白虎汤主之;脉洪而芤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此下后邪气还表之证也。温病之邪,上行极而下,下行极而上,下后里气得通,欲作汗而未能,以 
脉浮验之,知不在里而在表,逐邪者随其性而宣泄之,就其近而引导之,故主以银翘汤,增液为作汗 
之具,仍以银花、连翘解毒而轻宣表气,盖亦辛凉合甘寒轻剂法也。若浮而且洪,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