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两)
粗皮二两) 蜀椒
微炒四十九枚) 丹砂(
枚) 犀角(镑一两) 鬼臼(去
上一十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空心以清酒调下,日再服。
治初得遁尸,及经年不瘥,心腹短气,鹳骨丸方
鹳骨(炙三寸) 羊鼻(炙微焦二枚) 干姜(炮裂一两) 麝香(研半两) 蜥蜴(去
头足炙
出油尽二十枚
上一十味,捣研为末,拌匀,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米饮下二丸,以吐利为度
治遁尸经年不瘥,心腹刺痛,短气,麝香丸方
麝香(研半两) 蜥蜴(去头足微炙一两) 鹳骨(微炒三寸) 羊鼻(炙令焦黄二
枚) 干
翅足微炒二十
桂(去粗皮一两)
稍加至五丸,以吐利为度。
治初得遁尸鬼注,心腹中刺痛不可忍,木香汤方
木香(三分) 鬼箭羽(一两) 桔梗(锉炒一两) 丁香(三分) 桃仁(汤浸去皮
尖双仁炒
干一两) 白槟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二服,不计时候。
治初得遁尸鬼注,心腹中刺痛不可忍,木香汤方
木香(一两) 鬼箭羽 桔梗(锉炒) 紫苏(茎叶炒令焦) 当归(焙干各一两半) 白
槟榔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二盏,入生姜一分拍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日三。
治遁尸鬼注,腹中刺痛不可忍,桃枭汤方
桃枭(微炒十四枚) 鬼箭羽 木香 丁香(各一两) 桔梗(锉炒) 陈橘皮(汤浸
去白微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分拍碎,同煎取一盏,去滓分温二服,
相去数刻服之。
治遁尸飞尸,及暴风毒肿,流入头面四肢,蒸熨方
芥子(蒸熟焙一升)
上捣罗为末,以铅丹二两拌之,分作两处,用疏布袋盛之,更换蒸熟,以熨痛处。
卷第一百诸尸门
飞尸
属性:论曰飞尸者,其状令人心腹刺痛,气息喘急胀满,上冲心胸是也,此病发无由渐,忽然
而至,疾如飞走,故谓之飞尸。
治一切飞尸鬼注,风痹身体皆痛,如针刀刺,呕逆痰癖,除五劳七伤万病,附子散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 乌头(炮裂去皮脐) 芫青(去足翅微炒) 雄黄(研) 丹砂
(研) 干
(去闭口并目微炒出
上一十三味,捣研为散,再罗令匀,每服空心温酒调下半钱匕,日再服。
治飞尸入腹胀满刺痛,气息喘急,走马汤方
巴豆(二枚去皮心) 杏仁(二枚去皮尖双仁)
上二味,以绵缠椎令极碎,投热汤二合,指捻取白汁,分三服饮之,食顷当下,老小量
减之。
治一切飞尸鬼注,身痛如刺,雄黄散方
雄黄(研) 甘草(炙锉) 黄芩(去黑心各半两) 栀子(去皮) 芍药(锉碎微炒
各一两)
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二钱匕,日再服,不拘时候。
治飞尸在人皮肤中,又名恶脉,亦名贼风,发时急,头痛不在一处,针灸则移,发时一
日或半日,微瘥须臾复发,细辛散方
细辛(去苗叶一分) 桂(去粗皮三分)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雄黄(研半两) 乌
头(
珠末(研三分) 上九味,捣研为散,每服空心米饮调下一钱匕,日二服,一方酒服。
治飞尸病肿,光如油色,无常定处,三黄散方
黄连(去须) 黄柏(去粗皮微炙)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各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散,入丹砂少许,合研令匀,每服二钱匕,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治飞尸腹痛胀急,冲心攻胁方。
上取鸡子一枚,破取白生吞之,困者摇头令下。
治飞尸心痛,气急胸满,宜取吐,瓜蒂散方
瓜蒂 赤小豆 雄黄(各一分研)
上三味,捣研为散,拌匀,每服空心温酒调一钱匕,取吐恶物。
卷第一百诸尸门
尸注
属性:论曰尸注者、尸病注易于人也,多因哭泣,感染尸气,流注身体,令人寒热淋沥,沉沉
默默,不的知所苦,而无处不恶,或腹痛胀满,喘急不得息,上冲心胸,傍攻两胁,或 块
踊起,或挛引腰脊,或举身沉重,精神不爽,每更节令,愈加顿滞,不治者死,死则注易傍
人,故名尸注。
治尸注,发作无时,腹胀喘急,上冲心胸,傍攻两胁,茯苓汤方
赤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各三分) 芍药 当归(切焙) 生干地黄(焙) 木
香芎 (各半两) 鬼箭羽 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各三分)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尸注、心乱如醉,狂言惊悸,梦与鬼交,精神错谬,疾势数变,阿魏丸方
阿魏(半两醋化去砂石面和作饼炙研) 安息香(一两酒化细研) 木香 甘草(炙锉)
槟
中白(研
上一十味,将六味捣为细末,与别研四味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用童子小便一盏,
入乌梅三枚,葱白三寸,浸一宿,煎数沸,五更初、下二十丸。
治尸注发歇无时,心腹切痛,桂香汤方
桂(去粗皮) 芍药 木香 柴胡(去苗各一两) 芎 鳖甲(去裙 醋炙) 干姜
(炮)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尸注寒热,不思食味,心腹刺痛,虎掌丸方
虎掌 丹砂(研各半两) 白茯苓(去黑皮) 龙齿(各一两) 当归(焙) 蓬莪术
(煨锉各
上六味,捣罗为末,用酒煮阿魏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乌梅汤下。
治尸注恶气,兼治百病,鹳骨丸方
鹳骨(一寸炙) 桂(去粗皮半两) 虻虫 斑蝥(各十四枚去翅足炒) 巴豆(三十
枚去皮
上五味,捣研为细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温水下,日三。
治尸注鬼邪,日渐沉顿,獭肝散方
獭肝(一具阴干)
上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水调下、日三,如一具未瘥,更作服。
治尸注鬼注,变动多端,丹砂丸方
丹砂(研) 雄黄(研各一两) 鬼臼 莽草(各半两) 蜈蚣(二条赤足者生用) 巴
豆(四十粒去皮心膜不出油研)
上六味,将三味捣罗为末,与别研三味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温酒下不
拘时。
治临尸哭泣,尸气入腹,沉滞脏腑,有时发动,取劳积神效,密陀僧散方
密陀僧(半斤 醋淬淘研控干取六两) 京三棱(煨捣末二两) 诃黎勒(不去核生用
捣末
上三味,合研令匀,每服二钱匕,用煮面浓汤调下,当晚不食,临卧一服,余时勿服,
并服三夜,次夜当下恶物,不下第三夜加生牵牛子末一钱匕,同调下。
治尸注,杏仁丸方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 乱发灰(各一分)
上二味研匀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猪膏酒调下。
治尸注,蜀椒熨方
蜀椒(一斤)
上一味,帛裹于注上,以熨斗盛火,熨椒令热,汗出神效。
治五尸蛊注,中恶客忤,心腹刺痛,丹砂丸方
丹砂(研) 干姜(炮) 芎 乌头(炮裂去皮脐各一两) 赤芍药 桂(去粗皮各
二两)
日炒焦色半两
上一十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米饮下,日二服。
治尸注,邪气流传,忽然闷绝,时发寒热淋沥,或腹痛胀满,鹳骨丸方
鹳骨(酒炙) 雄黄(研各一两) 桂(去粗皮) 大黄(锉炒各三分) 麝香(研半
两) 丹砂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桃枝煎汤下。
卷第一百诸注门
诸注统论
属性:论曰诸注者邪气所注也,皆因精神衰弱,经络空虚,伤于风寒暑湿,饮食劳倦,或感生
死之气,或挟鬼物之精,初为中恶客忤卒死诸尸之类,虽或暂瘥,必有邪气伏于经脉,流传
腑脏,深挟骨髓,经久不已,皆成注病,变状多端,时发时瘥,令人昏闷,无不病处,若因
风寒暑湿之邪所注者,则为风注寒注凉注冷注温注湿注之病,若因饮食劳倦之邪所注者,则
为食注饮注酒注水注之病,若因感生死之气,而为其邪所注者,则为丧注哭注转注之病,若
因挟鬼物之精,而为其邪所注者,则为鬼注邪注尸注殃注之病,犯土禁成注者,为土注,产
后得注者,为产注,虚劳所成者为劳注,邪气外侵为邪注,凡此诸注,以受病之因为名也,
邪注于肺,则为气注,邪注于营,则为血注,久注不已,伤损骨髓,则为骨注,凡此诸注,
以病之所在为名也,又有石注者,言其牢强如石,走注者,言其游走无常,凡此诸注,以病
之形变为名也,名类虽多,各有形证,合而言之。皆注病也,治注病者,欲辨是非,但复纸
于痛处,烧发令焦,投于纸上,若发粘纸者,注气引之也,不粘者非注也,审知其因,随证
治之,无专门者,通用诸注法调之,诸注之脉,浮大者可治,细而数者难治。
卷第一百诸注门
诸注
属性:论曰诸注者,邪气停住而为病也,盖由经络空虚,伤于风寒暑湿,或因饮食劳倦,或因
大病后气虚,邪气流注,或感死气,或犯鬼邪,皆致是疾,其状变易不同,各循其本而治之
治五注,卒中贼风,遁尸鬼邪,心腹刺痛胀急,大黄饮方
大黄(煨) 桂(去粗皮各一两半) 赤芍药 甘草(炙锉各一两) 乌头(炮裂去皮
脐五枚)
上五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蜜一匙头,同煎至七分,
去滓空腹温服。
治中恶五注五尸入腹,胸胁急痛,鬼击客忤,停尸垂死者,此药入喉即愈,若口噤则斡
开,不可斡者,扣一齿折,以竹管下药,先以少许汤或水,内药竹管泻喉中,五注丸方
丹砂(研) 甘遂(微煨) 附子(炮裂去皮脐) 雄黄(研各一两) 豆豉(曝干) 巴
豆(去
皮心压出油尽各六十枚)
上六味,除巴豆外,捣研为末,将巴豆同研匀,炼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