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60-圣济总录-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骨皮(洗) 麦门冬(去心各二两) 酸枣仁(炒三两)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服。 
治伤寒后胆冷不得睡。梅实丸方 
梅实肉 大枣肉 酸枣仁(炒等分) 
上三味,同捣成膏,丸如弹丸大,每服一丸,临卧含化服。 
治大病后及虚劳不得眠。酸枣仁汤方 
酸枣仁(炒) 榆皮(切各三两)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卷第三十二
伤寒后失音不语
属性:论曰伤寒后失音不语者,由风寒客于会厌,会厌为音声之户,邪气伤之。故猝然无音。 
又肺主声而通于气,人之五脏,有五声,皆禀气而通之,若邪客于肺,则气道不调,亦令人 
语无音声,治法当随其轻重以方治之。 
治伤寒后外邪客于肺,卒失音。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 桂(去粗皮各一两半)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一两) 甘草(炙锉半两)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后忽暴嗽失音,语不出,杏仁煎方 
杏仁(汤浸去尖皮双仁研二两) 木通(锉) 贝母(去心) 紫菀(去苗土) 五味 
子桑根白皮(切) 百合(各一两) 生姜汁(半两) 沙糖(四两) 蜜(四两) 
上一十味,除杏仁姜汁糖蜜外,细锉,用水五盏,煎至三盏,去滓下杏仁膏姜汁糖蜜等 
相和,微火再煎如稀饧。以净器盛,每服半匙,水一盏煎开,温服不计时候。 
治伤寒失音不语。豆竹汤方 
黑豆(淘洗半升) 青竹(如算子四十九茎各长四寸) 
上二味,用水五大盏同煮,以豆熟为度,去滓分温三服。 
治伤寒卒失音,牙关紧急。麻仁饮方 
大麻仁(半升) 羚羊角屑(二两)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酒水各一盏,共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再服。 
治伤寒失音不知人,口眼不正舌强。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两) 麻黄(去根节) 石膏(各半两) 防风(去叉) 麦门冬(去心 
焙) 黄芩(去黑心) 干葛(锉) 升麻(各三两)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日三。 
治伤寒失音不能语,口噤。防己汤方 
防己(锉) 桂(去粗皮) 麻黄(去根节) 葛根(锉各一两) 甘草(炙) 防风 
(去叉) 芍药(各半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日 
再服。 
治伤寒失音不语,神志昏冒。升麻饮方 
升麻(一两) 桂(去粗皮三分) 木通(锉二两) 防风(去叉一两半)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下竹沥半合,搅令匀,空心 
温服。 
治伤寒失音不语。二沥汤方 
竹沥 梨汁 荆沥(各二合) 陈酱汁(半合) 
上四味,搅令匀,以绵滤过,分温四服,空心日晚各一服。 
治伤寒邪气伤肺,失音不语,桂心汤方 
桂(去粗皮二两) 菖蒲(一两去须)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用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衣覆取汗, 
未退再服。 
治伤寒后肺中风冷,失音不语。芥子酒熨方 
白芥子(五合研碎) 
上一味,用酒煮令半熟,带热包裹,熨项颈周遭,冷则易之。 

卷第三十二
伤寒后余毒攻眼
属性:论曰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目,诸脉之所属也,伤寒瘥后,余毒未尽,内乘于肝,邪 
热上冲,血脉壅滞,故令眼目赤痛,甚者成疮,或生翳膜,遮障瞳人,治宜凉肝经以消热毒。 
治伤寒后热毒风壅攻冲,眼目昏暗疼痛。羚羊角汤方 
羚羊角屑 决明子 芎 羌活(去芦头) 石膏(碎各一两) 柴胡(去苗) 黄芩 
(去黑心) 人参(各半两)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早晚食后 
各一。 
治伤寒后毒瓦斯上攻,眼生浮翳赤痛。黄连汤方 
黄连(去须) 黄芩(去黑心) 升麻(各一两) 甘草(炙三分) 朴硝(研半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早晚食 
后各一。 
治伤寒后毒瓦斯上攻,眼目赤痛,及生障翳。连翘汤方 
连翘 漏芦(去芦头) 黄连(去须) 升麻 麻黄(去根节) 白蔹 大黄(锉炒) 甘 
草(炙锉) 朴硝(研各一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早晚食 
后各一。 
治伤寒热病后,眼目诸疾。地肤子丸方 
地肤子 决明子 沙参 羚羊角屑(各一两) 秦皮 菊花 枳壳(去瓤麸炒) 大黄 
(锉炒各一两) 
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后温水下二十丸。 
治伤寒后,眼目昏暗,赤痛生疮。决明丸方 
石决明 黄连(去须) 车前子 细辛(去苗叶) 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 栀子仁 大 
黄(锉炒) 黄芩(去黑心) 羚羊角屑(各半两) 
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后煎竹叶汤下二十丸。 
治伤寒热病后,眼暗有翳,及赤涩疼痛。麦门冬丸方 
麦门冬(去心焙) 泽泻 茺蔚子 枸杞子(各一两) 细辛(去苗叶半两) 生干地 
黄(焙) 枳壳(去瓤麸炒) 石决明(刮净) 黄连(去须各一两) 
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后米饮下二十丸。 
治伤寒后肝气实热,目中碜痛,或生翳昏暗。犀角汤方 
犀角屑(三分) 瞿麦穗 黄芩(去黑心) 黄连(去须) 木通(锉) 栀子仁 大 
黄(锉炒) 车前子(各半两) 人参(一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早晚食 
后各一。 
治伤寒后热气上冲,目生疮翳。洗眼秦皮汤方 
秦皮(一两) 竹叶(一握) 防风(去叉) 菊花 葳蕤(各半两) 蕤仁(去壳研 
一两) 甘草(生用三分) 
上七味,粗捣筛,即用水二升,煎取一升,绵滤去滓,放温洗眼,不拘时。 
治伤寒后肝虚目暗,视物不明,或见黑花。防风汤方 
防风(去叉) 芎 甘草(炙锉) 人参 茯神(去木) 独活(去芦头) 前胡(去 
芦头各一两) 细辛(去苗叶) 菊花(各半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早晚食后各一。 

卷第三十二
伤寒后咽喉闭塞不通
属性:论曰咽喉闭塞不通者,脾肺壅滞,风毒蕴积,内搏经络,上攻咽喉也,足太阴之脉上膈 
侠咽,而喉则肺气之所通,故脾肺壅热,则咽喉闭塞,凡伤寒后余毒未尽,上攻咽喉,故亦 
令闭塞不通也。 
治伤寒后咽喉闭塞疼痛,六七日,其人大下后,脉沉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 
痛,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当归汤方 
当归(切炒) 升麻 知母 葳蕤 黄芩(去黑心) 麦门冬(去心焙各半两) 桂(去 
粗皮) 芍药 干姜(炮) 石膏 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锉) 白术(各一两) 麻 
黄(去根节一两) 
上一十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三。 
治热病喉中闭塞疼痛。木通汤方 
木通(锉) 羚羊角(镑) 芍药 络石(各一两) 升麻(二两) 射干(一两半) 杏 
仁(浸去皮尖双仁半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竹叶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三。 
治伤寒后咽喉疮痛口疮,烦躁头痛,毒瓦斯上攻。黄芩汤方 
黄芩(去黑心) 大青 山栀子仁 甘草(炙锉各半两) 升麻 麦门冬(去心焙三分)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竹叶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三 
五服。 
治伤寒后咽喉疼痛,闭塞不通,毒瓦斯上攻。升麻汤方 
升麻 木通(锉各一两) 射干 羚羊角(镑) 芍药(各半两) 芦根(一握)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三。 
治伤寒后舌根肿塞,喉痹,此为脾虚心热,先针舌下两边出血。次服地黄汤方 
生地黄(二两切) 甘草(炙锉) 大黄(各半两) 升麻(三分) 车前子(一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下朴硝末一钱匕,搅匀食后 
温服日三。 
治伤寒后咽喉疼痛。葛根汤方 
葛根(锉) 青竹茹(各一两) 仓粳米(一合)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 
日三。 
治伤寒后喉内生疮,及喉肿塞,毒热上冲,升麻丸方 
升麻 苦药子 铅丹(炒) 大黄(生用各半两) 
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绵裹咽津化尽,再服之。 
治伤寒时行咽喉闭塞,及贼风毒瓦斯上攻。丹参煎方 
丹参(二两) 蒴 根(锉) 羊踯躅(炒) 甘菊花 莽草(各半两) 秦艽(去苗 
土一两半) 牛膝(去苗酒浸) 羌活(去芦头) 乌头盐炒(去皮脐) 蜀椒(去目并合 
口炒出汗) 连翘 白术(各一两) 
上一十二味, 咀,如麻豆大,以苦酒半升,拌匀渍半日,先取油二斤炼香熟,旋旋下 
药煎,候白术赤色,即下炼了猪脂一斤,更煎药赤黑色,绵滤过,瓷合盛,每服取如半枣大, 
含化稍咽之。热毒攻服齿痛,绵裹嚼之咽汁。 
治伤寒后咽喉不能咽食,口中生疮,积热上攻,涎出不止。地黄煎方 
生地黄汁(二合) 铅丹(炒一两) 猪牙皂荚(一挺去皮酥炙为末) 白蜜(二两) 
上四味,和匀,以瓶子盛,密封头,饭上蒸一时久,去滓收之,每取一匙头,含化咽津。 
治伤寒后咽喉痛,舌强,余热上攻。贴喉膏方 
蜜(半斤) 甘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