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59-扁鹊心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祸及子孙甚至灭门绝后,皆学术不精之报也。(医者观此切须猛省,误用凉药之害真实不爽,予见近代时医专用温 
平者,或延一息,终见陵替。专以寒凉攻伐,夭札人命者,诚未见其有后也。) 

卷上
要知缓急
属性:夫病有浅深,治有缓急。(体认病情,而用药缓急合当,乃医家第一要着。)若急病而用缓药,是养杀人也。缓 
病而用急药,是逼杀人也。庸医遇病,不能必其何名,亦不能必其当用何药,概以温平试之。若缓病尚可,设遇大病则 
为误不小,故名养杀人。若缓病投以急药,是欲速其效,殊不知攻急则变生,所谓逼杀人也。(二者之误,今世医家比 
比,胆怯者蹈养杀之弊,心粗者逞逼杀之害。医本生人,乃为杀薮,悲哉!) 
余观京师名医吕实者,亦熟此法,但不早用,惟先用温平药调治,及至危笃,方议灼艾丹附等事,多不效,乃曰∶ 
此天命也。殊不知救挽已迟,藏气败绝,虽灵丹妙药,无能为矣。余亲见彼治一伤寒第五日,昏睡谵语,六脉洪大,以 
为胃中有热,以承气下之,四更即死矣。六脉之大,非洪也,乃阳气将脱,故见此耳。治以下药,更虚其阴,则阳无 
所附而死速矣。若先于脐下灸三百壮,固住脾肾之气;内服 
保元丹、敛阳丹,饮姜附汤,过三日,自然汗出而愈。余治一伤寒,亦昏睡妄语,六脉弦大。余曰脉大而昏睡。 
定非实热,乃脉随气奔也,强为之治。(先生真仁人也,强治之心,余颇有之,第以人不我信,且又碍于言讷 
而不肯为,究非真行仁术之人,常以此自愧。)用烈火灸关元穴,初灸病患觉痛,至七十壮遂昏睡不疼,灸至 
三鼓,病患开眼,思饮食,令服姜附汤。至三日后,方得元气来复,大汗而解。(今时姑息成风,灸法难行, 
余尝叹曰∶人参虽救命之品,姜附尤有回阳之功,无如世人不识,俗医痛扫,良可慨也。)余思前证,少阴病 
也。发昏谵语,全似阳证,若时投以承气,岂得不死。故耳聋不呻吟,身生赤黑靥,而十指冷至脚面,身重如 
山,口多痰唾,时发躁热者,皆少阴证也。仲景以耳聋系之少阳,谵语归之阳明,用柴胡承气辈误人不少。夫 
但知少阳脉循胁络耳,却不思耳窍属肾,以耳聋归少阳,此仲景所未到之处也。(耳聋仲景作宗气虚论,未尝 
归少阳。至于谵语,论中言神气虚者多,若阳明证中不过数条而已,先生故加贬驳,未免有意索瘢。) 

卷上
五等虚实
属性:凡看病要审元气虚实,实者不药自愈,虚者即当服药,灸关元穴以固性命。若以温平药,亦难取效,淹延 
时日,渐成大病。(温平之药,近世所尚,旁人称其稳当,医士习于两岐,及至变成大病,惶急错投,误而又 
误。总由识见不真,遂尔因循贻害。) 
虚病多般,大略分为五种,有平气、微虚、甚虚、将 
脱、已脱之别。平气者,邪气与元气相等,正可敌邪,只以温平药调理,缓缓而愈,如补中益气、小柴胡、八 
物汤是也。微虚者,邪气旺,正气不能敌之,须服辛温散邪之药,当补助元气,使邪气易伏,宜荜澄茄散、全 
真丹、来复丹、理中丸、姜附汤之类是也。甚虚者,元气大衰则成大病,须用辛热之药,浓味之剂,大助元阳, 
不暇攻病也。《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即官桂、附子、鹿茸、河车之类是也。 
将脱者,元气将脱也,尚有丝毫元气未尽,唯六脉尚有些小胃气,命若悬丝,生死立待,此际非寻常药饵所能 
救,须灸气海,丹田、关元各三百壮,固其脾肾。夫脾为五脏之母,肾为一身之根。故伤寒必诊太溪、冲阳, 
二脉者,即脾肾根本之脉也。此脉若存则人不死,故尚可灸,内服保元丹、独骸大丹、保命延寿丹,或可保其 
性命。(单顾脾肾,乃先生学力大有根柢之论,盖肾为先天之原,脾为后天之本,资生资始,莫不由兹,故病 
虽甚而二脉中有一脉未散,扶之尚可延生。)若已脱则真气已离,脉无胃气,虽灸千壮,亦无用矣。(此五种 
证当于平时细心探讨,自然随机应变不致差讹。近世之医多尚寒凉,专行克伐,致使平气变虚,虚证变脱,及 
至三焦失运,神气改常,出入道乖,升降机息,而犹执邪气未尽,火热未除之说,朝凉暮削,不死不休,良可悲痛!) 

卷上
黄帝灸法
属性:男妇虚劳,灸脐下三百壮。 
男妇水肿,灸脐下五百壮。 
阴疽骨蚀,灸脐下三百壮。 
久患脾疟,灸命关五百壮。 
肺伤寒,灸脐下三百壮。 
气厥、尸厥,灸中脘五百壮。 
缠喉风,灸脐下三百壮。 
黄黑疸,灸命关二百壮。 
急慢惊风,灸中脘四百壮。 
老人二便不禁,灸脐下三百壮, 
老人气喘,灸脐下三百壮。 
久患香港脚、灸涌泉穴五十壮。 
产后血晕,灸中脘五十壮。 
暑月腹痛,灸脐下三十壮。 
鬼邪着人,灸巨阙五十壮、脐下三百壮。 
妇人脐下或下部出脓水,灸脐下三百壮。 
妇人无故风搐发昏,灸中脘五十壮。 
久患伛偻不伸,灸脐俞一百壮。 
鬼魇着人昏闷,灸前顶穴五十壮。 
妇人半产,久则成虚劳水肿,急灸脐下三百壮。 
死脉及恶脉见,急灸脐下五百壮。 
妇人产后腹胀水肿,灸命关百壮、脐下三百壮。 
肾虚面黑色,灸脐下五百壮。 
呕吐不食,灸中脘五十壮。 
妇人产后热不退,恐渐成痨瘵,急灸脐下三百壮。 

卷上
扁鹊灸法
属性:命关二穴在胁下宛中,举臂取之,对中脘向乳三角取之。 
此穴属脾,又名食窦穴,能接脾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凡诸病困重,尚有一毫真气,灸此穴二三百壮, 
能保固不死。一切大病属脾者并皆治之。盖脾为五脏之母,后天之 
本,属土,生长万物者也。若脾气在,虽病甚不至死,此法试之极验。 
肾俞二穴在十四椎两旁各开一寸五分。凡一切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壮。盖肾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 
牢则不死,又治中风失音,手足不遂,大风癞疾。 
三里二穴在膝眼下三寸, 骨外筋内宛中,举足取之。治两目KT KT 不能视远,及腰膝沉重,行步乏力, 
此证须灸中脘、脐下,待灸疮发过方灸此穴,以出热气自愈。 
承山二穴,在腿肚下,挺脚指取之。治香港脚重,行步少力。 
涌泉二穴,在足心宛宛中。治远年香港脚肿痛,或脚心连胫骨痛,或下粗腿肿,沉重少力,可灸此穴五十壮。 
脑空二穴,在耳尖角上,排三指尽处。治偏头痛,眼欲失明,灸此穴七壮自愈。 
目明二穴,在口面骨二瞳子上,入发际。治太阳连脑痛,灸三十壮。 
腰俞二穴,在脊骨二十一椎下。治久患风腰疼,灸五十壮。 
前顶二穴,在鼻上,入发际三寸五分。治巅顶痛,两眼失明。 

卷上
附∶窦材灸法
属性:(计五十条) 
一中风半身不遂,语言謇涩,乃肾气虚损也,灸关元五百壮。 
一伤寒少阴证,六脉缓大,昏睡自语,身重如山,或生黑靥,噫气、吐痰、腹胀、足指冷过节,急灸关元 
三百壮可保。 
一伤寒太阴证,身凉足冷过节,六脉弦紧,发黄紫斑,多吐涎沫,发燥热,噫气,急灸关元、命关各三百壮。 
伤寒惟此二证害人甚速,仲景只以舌干口燥为少阴,腹满自利为太阴,余皆归入阳证条中,故致害人。然 
此二证若不早灸关元以救肾气,灸命关以固脾气,则难保性命。盖脾肾为人一身之根蒂,不可不早图也。(舌 
干口燥乃少阴本热之证,仲景以大承气急下,但此理非身登仲景之堂者不能知,非神于仲景之法者不能用,盖 
火热亢盛不用承制,则燎原之害炽而生化之机息,可不畏哉!设本热假而标阴伏,误用承气立见危亡矣。先生 
灸法真保命全生之要,业医之士切须审察,不可卤莽而行之也。仲景盖以气化而用承气,若涉形藏,别有治法, 
不可混辟。) 
一脑疽发背,诸般疔疮恶毒须灸关元三百壮以保肾气。 
一急喉痹、颐粗、颔肿、水谷不下,此乃胃气虚风寒客肺也,灸天突穴五十壮。(穴在结喉下四寸。) 
一虚劳咳嗽潮热,咯血吐血六脉弦紧,此乃肾气损而欲脱也,急灸关元三百壮,内服保元丹可保性命。若 
服知柏归地者,立死。盖苦寒重损其阳也。(虚劳而致六脉弦紧,即是肾气损脱。乃今之医治虚劳者,脉至微 
细急疾,尚用寒凉,真视人如草芥也,此种人不知作何结果。) 
一水肿膨胀、小便不通,气喘不卧,此乃脾气大损也,急灸命关二百壮,以救脾气,再灸关元三百壮,以 
扶肾水,自运消矣。 
一脾泄注下,乃脾肾气损,二三日能损人性命,亦灸命关、关元各二百壮。 
一休息痢下五色脓者,乃脾气损也,半月间则损人性命,亦灸命关、关元各三百壮。 
一霍乱吐泻,乃冷物伤胃,灸中脘五十壮,若四肢厥冷,六脉微细者,其阳欲脱也,急灸关元三百壮。 
一疟疾乃冷物积滞而成,不过十口、半月自愈。若延绵不绝乃成脾疟,气虚也,久则元气脱尽而死,灸中 
脘及左命关各百壮。 
一黄胆眼目及遍身皆黄,小便赤色,乃冷物伤脾所致,灸左命关一百壮,忌服凉药。若兼黑疸乃房劳伤肾, 
再灸命关三百壮。 
一番胃,食已即吐,乃饮食失节,脾气损也,灸命关三百壮。(命关当作命门) 
一尸厥不省人事,又名气厥,灸中脘五十壮。 
一风狂妄语,乃心气不足,为风邪客于包络也,先服睡圣散,灸巨阙穴七十壮,灸疮发过,再灸三里五十壮。 
一胁痛不止乃饮食伤脾,灸左命关一百壮。 
一两胁连心痛乃恚怒伤肝脾肾三经,灸左命关二百壮,关元三百壮。 
一肺寒胸膈胀,时吐酸,逆气上攻,食已作饱,困倦无力,口中如含冰雪,此名冷劳,又名膏肓病。乃冷 
物伤肺,反服凉药,损其肺气,灸中府二穴各二百壮。 
一咳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