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颉颃; 飞缴堕云鸿; 沈纶引鲂鲤; 远珍不索而交集; 玩弄纷华而自至。 出则朱轮耀路; 高盖接轸; 丹旗云蔚; 麾节翕赫; 金口嘈口献; 戈甲璀错; 得意托於後乘; 嘉旨盈乎属车; 穷游观之娱; 极畋渔之欢。 圣明之誉; 满耳而入;谄悦之言; 异口同辞。 於时眇然; 意蔑古人; 谓伊吕管晏; 不足算也。
岂觉崇替之相为首尾; 哀乐之相为朝暮; 肯谢贵盛; 乞骸骨; 背朱门而反丘园哉! 若乃圣明在上; 大贤赞事; 百揆非我则不叙; 兆民非我则不济; 高而不以危为忧; 满而不以溢为虑者; 所不论也。 穷达
或问:“一流之才; 而或穷或达; 其故何也? 俊逸絷滞; 其有憾乎? ” 抱朴子答曰:“夫器业不异; 而有抑有扬者; 无知己也。 故否泰时也; 通塞命也。 审时者何怨於沈潜; 知命者何恨於卑瘁乎! 故沈闾渟钧; 精劲之良也; 而不以击; 则朝菌不能断焉;珧华黎绿; 连城之宝也; 委之泥泞; 则瓦砾积其上焉。 故可珍而不必见珍也; 可用而不必见用也。 庸俗之夫; 暗於别物; 不分朱紫; 不辩菽麦; 唯以达者为贤; 而不知侥求者之所达也;唯以穷者为劣; 而不详守道者之所穷也。 且夫悬象不丽天; 则不能扬大明灼无外; 嵩岱不托地; 则不能竦峻极概云霄。 兔足因夷途以聘迅; 龙艘泛激流以效速; 离光非燧人不炽; 楚金非欧冶不剡; 丰华俟发春而表艳; 栖鸿待冲飙而轻戾; 四岳不明扬; 则有鳏不登庸; 叔牙不推贤; 则夷吾不式厚; 穰苴赖平仲以超踔; 淮阴因萧公以鹰扬; 隽生由胜之之谈; 曲逆缘无知之荐; 元直起龙萦之孔明; 公瑾贡虎卧之兴霸; 故能美名垂於帝籍; 弘勋著於当世也。
“汉之末年; 吴之季世; 则不然焉。 举士也; 必附己者为前;取人也; 必多党者为决;而附己者不必足进之器也; 同乎我; 故不能遗焉;而多党者不必逸群之才也; 信众口; 故谓其可焉。 或信此之庸猥; 而不能遣所念之近情;或识彼之英异; 而不能平心於至公。 於是释铨衡; 而以疏数为轻重矣;弃度量; 而以纶集为多少矣。 於时之所谓雅人高韵; 秉国之钧; 黜陟决己; 褒贬由口者; 鲜哉免乎斯累也。 又况於胸中率有憎独立; 疾非党; 忌胜己; 忽寒素者乎? 悲夫! 邈俗之士; 不群之人; 所以比肩不遇; 不可胜计; 或抑顿於薮泽; 或立朝而斥退也。
盖修德而道不行; 藏器而时不会; 或俟河清而齿已没; 或竭忠勤而不见知; 远行不骋於一世; 勋泽不加於生民。 席上之珍; 郁於泥泞; 济物之才; 终於无施; 操筑而不值武丁; 抱竿而不遇西伯; 自曩迄今; 将有何限? 而独悲之; 不亦陋哉! 瞻径路之远; 而耻由之;知大道之否; 而不改之。 齐通塞於一途; 付荣辱於自然者; 岂怀悒闷於知希; 兴永叹於川逝乎! 疑其有憾; 是未识至人之用心也。 小年之不知大年; 井蛙之不晓沧海; 自有来矣。 重言
抱朴子曰:余友人玄泊先生者; 齿在志学; 固已穷览六略; 旁综河洛; 昼竞羲和之末景; 夕照望舒之余辉; 道靡远而不究; 言无微而不测; 以儒墨为城池; 以机神为干戈; 故谈者莫不望尘而衔璧; 文士寅目而格笔。 俄而寤智者之不言; 觉寸一之无咎; 意得则齐荃蹄之可弃; 道乖则觉唱高而和寡; 於是奉老氏多败之戒; 思金人三缄之义; 括锋颖而如讷韬; 修翰於彤管; 含金怀玉; 抑谧华辩; 终日弥夕; 或无一言。
门人进曰:“先生默然; 小子胡述? 且与庸夫无殊焉。 窃谓锺不鸣; 则不异於积铜;浮磬息音; 则未别乎聚石也。” 玄泊先生答曰:“吾特收远名於万代; 求知己於将来; 岂能竞见知於今日; 标格於一时乎? 陶甄以盛酒; 虽美不见酣;身卑而言高; 虽是不见信。 徒卷舌而竭声; 将何救於流遁? 古人六十笑五十九; 不远迷复; 乃觉有以也。 夫玉之坚也; 金之刚也; 冰之冷也; 火之热也; 岂须自言; 然後明哉! 且八音九奏; 不能无长短之病; 养由百发不能止; 将有一失之疏; 玩凭河者; 数溺於水;好剧谈者; 多漏於口。 伯牙谨於操弦; 故终无烦手之累;儒者敬其辞令; 故终无枢机之辱。 浅近之徒; 则不然焉。 辩虚无之不急; 争细事以费言; 论广修坚白无用之说; 诵诸子非圣过正之书; 损教益惑; 谓之深远; 委弃正经; 竞治邪学。 或与暗见者较唇吻之胜负; 为不识者吐清商之谈对; 非敌力之人; 旁无赏解之客; 何异奏雅乐於木梗之侧; 陈玄黄於土偶之前哉! 徒口枯气乏; 椎杭抵掌; 斤斧缺坏而盘节不破; 勃然战色而乖忤愈远; 致令恚容表颜; 丑言自口; 偷薄之变; 生乎其间; 既玷之谬; 不可救磨。 未若希声不全大音; 约说以俟识者矣。
分类: 书名: 作者:葛洪
70章 外篇。自叙
抱朴子者; 姓葛; 名洪; 字稚川。 丹阳句容人也。 其先葛天氏; 盖古之有天下者也。 後降为列国; 因以为姓焉。 洪曩祖为荆州刺史; 王莽之篡; 君耻事国贼; 弃官而归; 与东郡太守翟义共起兵。 将以诛莽; 为莽所败; 遇赦免祸; 遂称疾自绝於世。 莽以君宗强; 虑终有变; 乃徙君於琅邪。 君之子浦庐; 起兵以佐光武; 有大功。 光武践祚; 以庐为车骑。 又迁骠骑大将军; 封下邳僮县侯; 食邑五千户。
开国初; 侯之弟文; 随侯征讨; 屡有大捷。 侯比上书为文讼功; 而官以文私从兄行; 无军名; 遂不为论。 侯曰:“弟与我同冒矢石; 疮痍周身; 伤失右眼; 不得尺寸之报。 吾乃重金累紫; 何心以安? ”乃自表选取转封於弟。 书上请报; 汉朝欲成君高义; 故特听焉。 文辞; 不获已。 受爵即第; 为骠骑营立宅舍於博望里。 於今基兆石础存焉。 又分割租秩以供奉吏士; 给如二君焉。 骠骑殷勤止之而不从。 骠骑曰:“此更烦役国人; 何以为让? ”乃托他行; 遂南渡江而家於句容。 子弟躬耕; 以典籍自娱。 文累使奉迎骠骑; 骠骑终不还。 又令人守护博望宅舍; 以冀骠骑之反; 至於累世无居之者。
洪祖父学无不涉; 究测精微; 文艺之高; 一时莫伦。 有经国之才; 仁吴; 历宰海盐。临安。山阴三县。 入为吏部待郎; 御史中丞; 庐陵太守; 吏部尚书; 太子少傅; 中书; 大鸿胪; 侍中; 光禄勋; 辅吴将军; 封吴寿县侯。
洪父以孝友闻; 行为士表; 方册所载; 罔不穷览。 仕吴五官郎; 中正; 建城、南昌二县令; 中书郎; 廷尉; 平中护军; 会稽太守。 未辞而晋军顺流; 西境不守; 博简秉文经武之才; 朝野之论; 佥然推君。 於是转为五郡赴警。 大都督给亲兵五千; 总统征军; 戍遏疆场。 天之所坏; 人不能支; 故主钦若; 九有同宾; 君以故官; 赴除郎中。 稍迁至大中大夫; 历位大中正; 肥乡令。 县户二万; 举州最治; 德化尤异; 恩洽刑清; 野有颂声; 路无奸迹; 不佃公田; 越界如市。 秋毫之赠; 不入於门;纸笔之用; 皆出於私财。 刑厝而禁止; 不言而化行。 以疾去官; 发诏见用为吴王郎中令。 正色弼违; 进可替不; 举善弹枉; 军国肃雍。 迁邵陵太守; 卒於官。
洪者; 君之弟三子也。 生晚; 为二亲所娇饶; 不早见督以书史。 年十有三; 而慈父见背。 夙失庭训; 饥寒困瘁; 躬执耕穑; 承星履草; 密勿畴袭。 又累遭兵火; 先人典籍荡尽。 农隙之暇无所读; 乃负笈徒步行借。 又卒於一家; 少得全部之书; 益破功日伐薪以给纸笔; 就营田园处; 以柴火写书。 坐此之故; 不得早涉艺文。 常乏纸; 每所写; 反覆有字; 人鲜能读也。
年十六; 始读《教经》、《论语》、《诗》、《易》。 贫乏无以远寻师友; 孤陋寡闻; 明浅思短; 大义多所不能通; 但贪广览; 於众书乃无不暗诵精持。 曾所披涉; 自正经、诸史、百家之言; 下至短杂文章; 近万卷。 既性暗善忘; 又少文; 意志不专; 所识者甚薄; 亦不免惑; 而著述时犹得有所引用; 竟不成纯儒; 不中为传授之师。 其河洛图纬; 一视便止; 不得留意也。 不喜星书及算术九宫三棋太一飞符之属; 了不从焉。 由其苦人而少气味也。
晚学风角望气三元遁甲; 六壬太一之法; 粗知其旨; 又不研精。 亦计此辈率是为人用之事; 同出身情; 无急以此自劳役; 不如省子书之有益; 遂又废焉。 案《别录》《艺文志》; 众有万三千二百九十九卷; 而魏代以来; 群文滋长; 倍於往者; 乃自知所未见之多也。 江表书籍; 通同不具; 昔欲诣京师索奇异; 而正值大乱; 半道而还。 每自叹恨。 今齿近不惑; 素志衰颓; 但念损之又损; 为乎无为; 偶耕薮泽; 苟存性命耳。 博涉之业; 於是日沮矣。
洪之为人也; (有脱文)而騃野; 性钝口讷; 形貌丑陋; 而终不辩自矜饰也。 冠履垢弊; 衣或褴褛; 而或不耻焉。 俗之服用; 俾而屡改; 或忽广领而大带; 或促身而修袖; 或长裾曳地; 或短不蔽脚。 洪期於守常; 不随世变。 言则率实; 杜绝嘲戏; 不得其人; 终日默然。 故邦人咸称之为抱朴之士。 是以洪著书; 因以自号焉。
洪禀性尪羸; 兼之多疾; 贫无车马; 不堪徒行; 行亦性所不好。 又患弊俗; 舍本逐末; 交游过差; 故遂抚笔闲居; 守静荜门而无趋从之所; 至於权豪之徒; 虽在密迹; 而莫或相识焉。 衣不辟寒; 室不免漏; 食不充虚; 名不出户; 不能忧也。 贫无僮仆; 篱落顿决; 荆棘丛於庭宇; 蓬莠塞乎阶雨留; 披榛出门; 排草入室; 论者以为意远忽近而不恕。 其乏役也。 不晓谒(有脱文)以故初不修见官长。 至於吊大丧; 省困疾; 乃心欲自勉; 强令无不必至; 而居疾少健。 恒复不周; 每见讥责於论者。 洪引咎而不恤也。 意苟无余; 而病使心违; 顾不愧己而已; 亦何理於人之不见亮乎? 唯明鉴之士; 乃恕其信抱朴; 非以养高也。 世人多慕豫亲之好; 推暗室之密; 洪以为知人甚未易; 上圣之所难。 浮杂之交; 口合神离; 无益有损。 虽不能如朱公叔一切绝之; 且必须清澄详悉; 乃处意焉。 又为此见憎者甚众而不改也。 驰逐苟达; 侧立势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