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地呱呱一声,气通口鼻,而胎元之一息,不复为用,遂寄于脐内一寸三分,中虚一穴,名曰神阙,穴近三阴,
喜温恶凉,喜干恶湿,惟不知慎
重,致水湿风冷之气,入于脐中,儿必腹胀脐肿,吮乳口松,或多啼不乳,此脐风将作之候也,古法用驱风散
(如苏叶、防风、陈皮、浓朴、枳壳、木香、僵蚕、钩藤钩,引用生姜等味)。
〔真按〕散风消导,未免太过。
若寒邪深入,已成脐风,古法又分别所兼之形证治之。
(甲)肚腹胀硬,大便不通者,风兼实也,主黑白散(方见肛门内合)。
〔真按〕婴儿未下脐粪为实,不宜重攻,大伤元气。
(乙)面青肢冷,二便不实者,风兼虚也,主理中汤(方见不乳)。
〔真按〕以参术补虚,未免呆滞。
(丙)痰涎涌盛,气高喘急者,风兼痰也,主辰砂僵蚕散(方见撮口)。
〔真按〕以此散调敷唇口,不得已可用少许,但不宜多。
(丁)身体壮热,面赤口干者,风兼热也,主龙胆汤(方见撮口)。
〔真按〕此方过凉,蜣螂尤不宜用。
(戊)面青呕吐,曲腰多啼者,风兼寒也,主益脾散(如茯苓、人参、草果、木香、炙甘草、陈皮、浓朴、
紫苏子各等分,每服一钱,姜枣汤调服)。
〔真按〕此方有补、有渗、兼疏散,甚难。
(己)撮口唇青,抽搐不止者,风兼惊也,主撮风散(方见撮口)。
〔真按〕此方蜈蚣、蝎尾、麝香等味,万不宜试。
若脐边青肿,爪甲均黑,口噤不开,是为内抽,不治。脐风见于一腊者(即七日)血脉未凝,病已中脏,不
治。百日内见此证,手足蜷者亦不治。
帮助∶脐风恶候,有内外二因。
外因∶脐有湿气,客风乘虚而入,内伤于肾。肾传肝,肝传心,心传脾,脾传肺,蕴蓄其毒,发为脐风。
面赤啼叫者心病,手足抽搐者肝病,唇青口撮者,痰涎壅盛者脾病,牙关紧急者肾病,啼哭不止者肺病。
五脏之症,略见一二者,犹可治,全见者不治。
内因∶禀父母真阳不足,必发于六七日之间,病在于五脏,故不可治。
〔真按〕此症先以简便之法行之。
(一)儿两乳内有小核,宜轻缓常常搓之,以化为度。
(二)儿齿龈上有小白点泡,以温水蘸青布,或丝棉裹指,轻轻擦破,此法出在脏经,切勿藐视。
(三)吸吮儿之前后心、手足心、脐下七处。
外敷用黄柏末、釜下墨、乱发灰各等分,研匀干掺之,或以油调敷之。若肿硬如盘,前散再加麝香少许敷之可痊。
至随证分别内服汤剂,有风而兼虚、实、寒、热、痰、惊,所兼何症或几症,非临时详辨,不敢率拟。
再古法有用全身灯火,按穴灸之,使儿徒受痛苦,于病无益,万勿轻试。
卷二初生门
初生啼哭不止
属性:小儿初生,不妄哭者易养,如日夜啼哭不止,为母者以诚求之,渴则饮之,饥则哺之,痛则摩之,痒则抓
之,其哭止者,中其意也,如仍不止,而又日夜大哭者,肝热也,古法主泻青丸(如羌活、川芎、黑栀仁、龙胆
草、当归、防风、大黄,研末,炼蜜为丸,青黛为衣),清茶化下。若日夜啼哭,身热烦躁者,心热也,古法主
导赤散(方见不小便),煎汤温服。
〔真按〕因肝热而啼,不过清肝热,不必多味,但用石决明、生甘草、灯芯三味,煎汤服之,若因心热
而啼,不过泻心
热,但用淡竹叶、方通草、生甘草三味煎服,中病而止。
卷二初生门
初生夜啼
属性:夜啼之症有二,一因脾寒,二因心热,皆受自胎中,观其形色,便知病情,但见儿之面色青白,手腹俱冷,
不欲吮乳,曲腰不伸者,脾寒也。古法主钩藤饮(如川芎、当归、茯神、白芍、茯苓、甘草、木香、钩藤钩,引
用红枣)。若面赤唇红,手腹俱热,小便不利,烦躁多啼者,古法主导赤散(方见不小便)。
〔真按〕寒则腹痛而啼,多在下半夜,盖夜则阴盛,寒则作痛,所以夜半后啼也。但用淡干姜、制乌药、
炙甘草,煎服;热则心躁而啼,多在上半夜,或有汗仰身而啼,面赤心热者,必是痰热也,但用灯花三颗,研细,
另用灯芯煎汤,调涂口中,以乳汁送下,最良,或用前方竹叶、通草、生甘草三味煎服亦可。若无以上形证,
但多啼者,只用去翅足蝉蜕下半截五个,灯芯七寸,煎服,可以止啼。
卷二初生门
初生遍身鱼泡
属性:儿初生下,遍身如鱼泡,或如水晶,碎则成水,此因孕妇湿热过重,儿在胎中感受其气而发也。古法用密陀
僧研极细末,撒之即愈。
〔真按〕此证湿重于热,故不 肿,然宜速设法治之,以保全肤,惟密陀僧出银坑者难得,今皆倾银炉底
入药煮一伏时,辛咸有小毒,不可用,不如以炉甘石、 龙骨,共研细末,干掺尤良。内服土茯苓、金银花、生
甘草三味,以清内之湿热,更易收功。
卷二初生门
初生螳螂子
属性:新产月内,小儿两腮肿硬,不乳不啼,名螳螂子,又名
腮,此症少迟片刻,肿延喉鼻,则不可救,然亦最忌割治,古法用麝香、朱砂、螺蛳、用捣如泥,敷囟门上,待
其自干自落,切勿剥去,若极重者,将银针微刺患处出血,以好陈墨磨涂立愈。
〔真按〕历代诸书,并无割治,吴俗盛行此风,亟宜改良,不必用银针刺血,宜速以真正八宝京墨磨浓汁频
搽患处,最妙。若以麝朱螺蛳捣敷囟门上,恐因拔毒而伤元气,苟一时难觅京墨,即用青橄榄核以好醋磨汁频搽亦佳。
卷二初生门
初生猢狲疳
属性:小儿初生,从肛门或阴囊边,红晕长起,渐至遍身溃烂,即不可救,此儿受父母命门相火之毒而发,名猢狲疳,
切忌洗浴,古法用牛黄、琥珀、花乳石、濂珠、川具、乳香、冰片、绿豆粉、人中黄、灯草灰,研末,开水调服。
〔真按〕此症先用敷药,以生石膏、大梅片、白蜡、赤石脂、滑石、青黛,共研极细末,以哺胎鸡蛋调敷
患处,倘疳湿,即以药末干掺之,俱可。然后再以生甘草煎汤,兑入金银花露,野蔷薇露,炖温徐徐送之。若毒
过重者,略加真西黄末、真西珀末、灯芯灰各少许,调汤缓服为安。
卷二初生门
初生阴囊过大
属性:小儿新生,阴囊甚大,名曰胎疝,日后长成,恐变水疝,古法俟儿过盈月后,遇端午日午时,以脚盆盛热水,
安于中堂,随抱小儿将阴囊放水内一浸,再将小儿在于中门槛上中间一搁,其阴囊上之水,印痕于槛,将艾火在
槛上湿印处烧三次,其囊逐渐收小,其效如神。
〔真按〕此法固甚简便,不能尽信,但用石蟹磨好醋常常擦之,以收小为度。
卷二初生门
初生阴囊缩入腹
属性:儿初生六七日后,阴囊忽然收缩入腹,啼哭不止者,此受寒所致,古法用硫磺、吴茱萸,为末,和大蒜调涂
脐下,仍以蛇床子微炒布包熨脐即下。
〔真按〕硫磺大毒,不宜轻用,但以吴茱萸、小茴香,共研细末,和大蒜同捣如泥,俟不冷不热时,贴于脐
下,以软帛束之,外再以热水袋熨之,至阴囊垂下而止。
卷二初生门
初生赤游风
属性:儿生遍体丹毒赤肿,游走不定,多由胎中毒热而成,亦有因生后过于温暖,毒热蒸发于外,致皮肤赤热而肿,
色若丹涂,名曰赤游风,先发于头面四肢之间,若内归心腹则不治,此症不可以针刺血,古法用犀角解毒散(如
犀角、牛蒡子、荆芥穗、防风、连翘、银花、赤芍、生甘草、黄连、生地,引用灯芯等味),或用兰叶散(如兰
叶、黄芩、犀角、大黄、柴胡、栀子、升麻、石膏、甘草,引用竹沥等味),外以生赤小豆末调鸡子清涂之,或
用猪精肉切薄片,贴于患处。
〔真按〕丹毒乃热毒之气,与血相搏,而风乘之,故游走赤肿。此毒自腹内生出四肢,则易愈,自四肢入腹
则难治,须趁其毒未入肾未入腹之先,内服以桑叶、金银花、生地、生甘草煎汤,兑入竹沥汁少许,徐徐送之。
外以寒水石、生黄柏、生甘草,共为末,调芭蕉汁敷之,无芭蕉汁改用新汲水亦可,再仿移花接木之法,以黄牛
肉切薄片,先用黄连水浸过,贴患处干即易之,以吸收其丹毒,比用猪精肉更佳。
卷三
身体诸病门
属性:(首叙四诊要言)
卷三身体诸病门
面部五脏部位
属性:额上属心火居南。左颊属肝木居东。鼻准属脾土居中。右颊属肺金居西。颏下属肾水居北。
卷三身体诸病门
察面色
属性:青为肝色,如面青病在肝,主多腹痛,又主惊风之证。赤为心色,如面赤病在心,主火热。黄为脾色,如面黄病
在脾,主伤食。白为肺色,如面白病在肺,主虚寒。黑为肾色。如面黑病在肾,主痛,若黑而无润色,多是恶候。
卷三身体诸病门
审苗窍
属性:舌乃心之苗,红紫为心热,肿黑为心火,淡白为心虚。
鼻准与牙床乃脾之窍,鼻红燥为心热,鼻惨黄为脾败,牙床红肿为脾热,牙床破烂为心火。
唇亦脾之窍,红紫为脾热,淡白为脾虚,黑为脾将绝,口左扯为肝风,口右扯为脾之痰。
卷三身体诸病门
听五声
属性:五声者,笑、呼、歌、悲、呻。内应心、肝、脾、肺、肾五脏也。五声不和,则五脏有病之情毕露矣。
心属火,病则声急喜笑。肝属木,病则声狂叫多呼。脾属土,病则声颤轻如歌。肺属金,病则声悲音浊。
肾属水,病则其声长细如呻吟。有声有泪,声长曰哭。有声无泪,声短曰啼。啼而不哭则气不伸畅,主腹痛。哭
而不啼则气急心烦,将成惊也。 煎不安者,乃心经内热,故烦躁不宁也。嗄声者,哑也,声重音浊,此为外
感风寒也。
有余之证其气实,故声雄大而壮丽。不足之证其气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