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太素-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肠手阳明之脉,(手阳明脉,起手之指端上行,下属大肠,通行大肠血气,故曰大肠手阳明 
脉也。)起于大指次指之端,(手阳明与手太阴合。手太阴从中焦至手大指次指之端,阴极即变 
为阳。如此阴极阳起,阳极阴起,行 
手头及足,如环无端也。平按∶《甲乙经》端下有外侧二字。)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掌 
骨及大指本节,表两骨之间也。)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 外前廉,(手三阴 
内联,手三阳行 外,阳明行 外前楞也。平按∶上 外前廉《甲乙经》作上循 外廉。)上 
肩,出 前廉,( 音隅,角也,两肩端高骨即肩角也,又五口反。平按∶出 前廉《灵枢》、 
《甲乙经》作出 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柱骨,谓缺盆骨上极高处也。 
与诸脉会入缺盆之处,名曰会也。手阳明脉上至柱骨之上,复出柱骨之下入缺孟也。)络肺,下 
鬲属大肠;(腑气通脏,故络脏属腑也。平按∶鬲《灵枢》作膈,下同。)其支者,从缺盆上颈 
贯颊,入下齿中,还出侠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侠鼻孔。(颈,项前也。交,谓相交 
不相会入也。) 
(平按∶上颈《甲乙经》作直上至颈。侠《灵枢》均作挟,下同。)是动则病齿痛 肿。(齿 
痛,谓下齿痛也。 ,谓面颧秀高骨也,专劣反。平按∶ 《灵枢》作颈,今本《甲乙经》作颊, 
正统本《甲乙经》作颈。)是主津所生病者,(《八十一难》云∶邪在血,血为所生病,血主濡之 
也。是为血及津液皆为濡也。津,汗也。以下所生之病,皆是血之津汗所生病也。平按∶《难经》 
云∶经言脉有是动有所生病,是以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 
所生病。气主响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 
为是动,后为所生也。滑注谓此脉字,非尺寸之脉,乃十二经隧之脉。每脉中辄有二病者,盖以 
有在气在血之分也。平又按∶《灵枢》、《甲乙》津下有液字。注津汗袁刻作津液。)目黄口干, 
鼽衄喉痹,肩前 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手阳明经是腑阳脉,多为热痛,故循经所生七种病也。 
鼻孔引气,故为鼽也,鼻形为鼽也。有说鼽是鼻 
病者,非也。)气盛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是动所生之病,有盛有虚。盛者,此脉所过之处 
热及肿也。)虚则寒栗不复。(阳虚阴并,故寒栗也。不复,不得复于平和也。)为此诸病,盛 
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则人迎大三 
倍于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中,(平按∶ 中下《灵枢》有旁纳太阳之脉六字,《甲乙经》 
纳作约。)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 
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鬲属胃络脾; 
(足阳明脉起于鼻,下行属胃,通行胃之血气,故曰胃足阳明脉也。手阳明经从手上挟鼻孔,到 
此而起,下行至于足指,名足阳明经。十二经脉行处及穴名,备在《明堂经》具释之也。客主人, 
即上开穴也。 ,阿葛反,鼻茎也。颅音卢。胃腑通气入脏,故属胃络脾也。平按∶ 颅,《灵 
枢》、《甲乙经》 作额。注上开穴,本书《气府》篇∶客主人各一。杨注云∶一名上关穴。《甲 
乙经》卷三第十一谓∶上关,一名客主人,在耳前上廉,开口有孔,手少阳足阳明之会。《素问·气 
穴论》篇及《气府论》王注均同。则开字当系关字传写之误。)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侠 
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抵伏兔,(胃传食入小 
肠处, 
名胃下口。此脉一道,从缺盆下乳内廉肤肉之中,下侠齐至气衔中。前者一道,从缺盆属胃。今 
从胃口下下行,与气街中者合为一脉而下。抵,至也,丁礼反。平按∶侠齐《灵枢》作挟脐。《灵 
枢》、《甲乙经》髀下均有关字,菟均作兔。)下膝入膑中,(膝,胫头也。膑,膝之端骨也, 
频忍反。)下循 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古孟反。平按∶下循 外廉,袁刻脱此五 
字。 《灵枢》作胫。)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 
出其端。(脉从气街下行至足指间,凡有三道。平按∶下膝三寸,膝字《灵枢》作廉。)是动则 
病洒洒振寒,(洒洒,恶寒 ,音洗,谓如水洒洗寒也。平按∶洒洒《甲乙经》作凄凄然三字。) 
善伸数欠颜黑,(凡欠及多伸,或为阳上阴下,人之将卧,阴阳上下相引,故数欠。颜额,阳也。 
黑,阴也。阴气见额阳,病也。平按∶伸《灵枢》作呻。)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 
心欲动,至,甚也。阳明,土也。土恶木,故病甚恶木音也。阳明主肉,血盛,故恶火也。阳明 
厥喘闷,闷故恶人也。(平按∶音《灵枢》作声。)独闭户牖而处,(阴静而暗,阳动而明,今阴 
气加阳,故欲闭户独处也。平按∶牖上《灵枢》、《甲乙经》有塞字。)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 
而走,(阳盛故也。)贲向腹胀,是为 厥。(向音乡。谓阳气贲聚虚满为腹胀也。以阳盛于脚, 
故欲登高弃衣而走,名为 厥也。平按∶向《灵枢》、《甲乙经》均作响。 《灵枢》作 ,今本 
《甲乙经》作臂,正统本《甲乙经》作 。)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阳明主肉,血 
为肉液,故亦主血也。淫,过也,谓伤寒热病,温热过甚而热汗出也。平按∶疟《甲乙经》作 。) 
鼽衄,口 唇胗,颈肿 
喉痹,(衄,出血也。不言鼻衄而言鼽衄者,然鼻以引气也,鼽鼻形也,鼻形之中出血也。胗,唇 
痒疮,音紧。平按∶胗《甲乙经》作紧。)腹外肿,膝膑肿痛,(阳明,一道行于腹外,一道行 
于腹内。腹内水谷行通,故少为肿;腹外卫气数壅,故腹外多肿也。平按∶腹外肿《灵枢》、《甲 
乙经》作大腹水肿。)循膺、乳、街、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上七处并 
是足阳明脉所过,故循上七处痛者,是阳明脉病也。股,髀内阴股也。足中指内外间,阳明脉支 
所至,故脉病中指不用也。平按∶街上《灵枢》有气字,《甲乙经》同。注七处痛,处字袁刻误 
作虚。足中指,指字袁刻脱。)气盛则身以前皆热,(足阳明脉,唯行身前,故脉盛身前皆热也。) 
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变。(脉气有余身前,故身前皆热;若有余胃中,故善饥溺变也。 
平按∶变《灵枢》、《甲乙经》均作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有余,身前 
胃中有热有饥;不足,身前胃中寒栗胀满。阳气有余,阴气不足,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今但举 
一边为例耳。)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盛者则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则人迎反小于寸口。 
脾足太阴之脉,(足太阴脉,起于足大趾端,上行属脾,通行脾之血气,故曰脾足太阴脉者也。) 
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核,胡革反。人足大趾本节后骨,名为核骨也。 
平按∶核《灵枢》、《甲乙经》作核。)上内踝前廉,(十二经脉,皆行筋肉骨间;惟此足太阴 
经,上于内踝薄肉之处,脉得见者也。)上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内踝直上名为内, 
外踝直上名为外,胫后腓肠名为 。太阴从内踝上行八寸,当 
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行之。平按∶ 《灵枢》作 。胫《甲乙经》作 。)上循膝股内前廉, 
入股属脾络胃,(膝内之股近膝名膝股,近阴处为阴股也。平按∶《灵枢》无循字。入股股字作 
腹,《甲乙经》同。)上鬲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鬲,注心中。(舌下散 
脉,是脾脉也。)是动则病舌强,食则欧,胃脘痛,(脘,胃腑也,脘音管也。平按∶《灵枢》、 
《甲乙经》舌下均有本字,欧作呕。)腹胀善噫,得后出余气则快然如衰,(寒气客胃,厥逆从 
下上散,散已复上出胃,故为噫也。谷入胃已,其气上为营卫及膻中气,后有下行与糟粕俱下者, 
名曰余气。余气不与糟粕俱下,壅而为胀,今得之泄之,故快然腹减也。平按∶出余二字《灵枢》、 
《甲乙经》均作与。《甲乙经》如衰作而衰。)身体皆重。(身及四肢,皆是足太阴脉行胃气营 
之。若脾病,脉即不营,故皆重也。)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脾所生病,太阴脉行至舌下, 
故舌本痛也。)体不能动摇,(脾不营也。)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脾脉注心中,故脾生 
病,烦心、心急痛也。平按∶痛《甲乙经》作寒疟。)溏、瘕、泄,(溏,食消,利也。瘕,食 
不消,瘕而为积病也。泄,食不消,飧泄也。)水闭,(脾所生病,不营膀胱,故小便不利也。) 
黄瘅,不能卧,强欠,(内热身黄病也。脾胃中热,故不得卧也。将欠不得欠,名曰强欠。平按∶ 
《灵枢》、《甲乙经》瘅均作疸,欠均作立。不能卧《甲乙经》作不能食唇青。)股膝内肿厥, 
大指不用。(或痹不仁,不能用也。平按∶内肿厥《甲乙经》作内肿痛厥。大指上《灵枢》、《甲 
乙经》均有足字。)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 
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则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