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84-伤寒论辩证广注-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急驱其水。所全甚大。设用轻剂则阴水必袭入阳界。驱之恐无及矣。愚以言虽如此。使脾土果虚。如仲景五苓散方 
亦可借用。但方中药宜去桂。加牡蛎海藻。投之甚稳。盖此条系下焦水热证。故不宜加桂也。 
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大病瘥后。何为而胃上有寒。此必是病热之时。过 
用凉药所致条辩云唾者。口中液也。寒以饮言。胸中有寒饮。故喜唾也。不了了。言病了而不了。无已时也。与理中丸 
以温脾胃之气。其不用汤而用丸者。以病瘥之后。不可骤补故也。) 

卷之十一辩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
理中丸方
属性:(此方自原论中第七卷采附于此) 
人参 甘草(炙) 白术 干姜(以上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夜二服。 
成氏明理论云。心肺在膈上为阳。肾肝在膈下为阴。此上下藏也。脾胃应土。处在中州。在五脏曰孤脏。属三焦 
曰中焦。自三焦独治在中。一有不调。此丸专治。故名曰理中丸。人参味甘温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缓中益 
脾。必以甘为主。是以人参为君。白术味甘温。内经曰脾恶湿。甘胜湿。温中胜湿。必以甘为助。是以白术为臣。甘草 
味甘平。内经曰。五味所入。甘先入脾。脾不足者。以甘补之。补中助脾。必先甘剂。是以甘草为佐。干姜味辛热。喜 
温而恶寒者。胃也。胃寒。则中焦不治。内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散寒温胃。必先辛剂。是以干姜为使云云。内 
经曰。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此之谓也。 
琥按上成氏注理中丸。乃治脾胃虚寒药也。使脾胃虚而不至于寒。则干姜在所当减。况敢加桂附等药乎。使脾胃寒 
而不至于虚。则参术又在所当减矣。医者不可不知。又上证言喜唾得。乃吐涎沫也。倘其人恶心欲作呕吐之状。方中宜 
去甘草。又用干姜。不若多用生姜之为妥矣。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伤寒本是热病。热邪所耗。则精液销烁。元气亏损。故其人 
必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气虚不能消饮。胸中停蓄。故上逆而欲作吐也。与竹叶石膏汤。以调胃气。散热逆。愚按前 
条是胃中虚寒证。此条是胃中虚热证。) 

卷之十一辩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
竹叶石膏汤方
属性: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 
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成注云。辛甘发散而除热。竹叶石膏甘草之甘辛。以发散余热。甘缓脾而益气。麦门冬人参粳米之甘。以补不足。 
辛者散也。气逆者欲其散。半夏之辛以散气逆。 
琥按上方。乃和解肺胃虚热。兼消停饮之剂。成注云辛甘发散。误矣。至若胃无大热。石膏在所当去胃无停饮。半 
夏又非所宜。临证制方。不宜执也。 
病患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病患脉已解者。 
谓脉不浮。又不沉实。表里之邪为尽除也。烦热也。日暮犹微热者。成注云。日暮为阳明王时。以病热新瘥之人。强与 
谷食。食谷既多。脾胃气尚虚弱。一时不能消化。故令生烦热也。然其热甚微。止须减损其谷而病自愈。愚按此条。乃 
不须服药证。故仲景止设一损谷之法。成注云。当小下之。是与前条食复证无别矣。误极误极。) 

卷之十一
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
属性:孙真人云。病新瘥后。但得食糜粥。宁少食。令饥。慎勿饱。不得他有所食。虽思之。勿与之也。引日转久。可渐 
食羊肉白糜。若羹汁。雉兔鹿肉。不可食猪狗肉也。 
琥按上孙氏云。宜食羊雉兔鹿等肉。夫雉属火而性温有毒。又羊鹿虽补。其性大热。恐病后不宜食也。倘少食羹 
汁。亦无害。惟兔属金而性凉。为可食耳。 
新瘥后。当静卧。慎勿早起。梳洗。亦不可多言语。用心使意劳烦凡此皆令人劳复。故督邮顾子献得病已瘥未健诣 
华敷视脉。敷曰。虽瘥尚虚。未得复。阳气不足。慎勿劳事。余劳尚可。女劳(外台作御内)则死当吐舌数寸其妇闻其 
夫瘥。从百余里来省之。经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热口噤。舌出数寸而死。(按此段巢氏病源云出之范汪方中也。)病新瘥。 
未满百日。气力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无不死。有士盖正者。疾愈后。六十日。已能行射猎。以房室。即吐涎而死。 
及热病房室。名为阴阳易之病皆难治。多死。近者。有一士大夫小得伤寒。瘥已十余日。能乘马行来。自谓平复。以房 
室。即小腹急痛。手足拘挛而死。 
琥按上孙氏云云。皆女劳复也。外台秘要中引作阴阳易病。以致俗医妄谈云。阴阳易之病。有舌出数寸而死者。 
殊不知阴阳易病。犹属可生。女劳复病大率多死。故千金但有治劳复之方。而无女劳复之药也。慎疾君子。其自谨之。 

卷之十一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
(千金)补大病后不足虚劳方
属性:(万病虚劳同用) 
取七岁以下。五岁以上。黄牛新生者。乳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如人体温。稍稍饮之。不得过多。十日服。 
不绝为佳。 
琥按黄牛属土。其乳色白。又属金。味甘气温。大能补气。养营。润燥除虚热。解劳乏。病后肺脾气虚。大肠枯 
燥者。大宜服之。 

卷之十一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
又治伤寒温病后劳复或食或饮或动作方
属性:栀子仁(三七枚) 石膏(五两) 香豉(一升) 鼠屎(尖头大者二十枚)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琥按上主治云。劳复。或食饮。或动作。夫两者之复。不无少异。盖饮食之复。宜消导。动作之复。宜调补。在 
仲景既以枳实栀子豉汤两用之。上方之用。即祖仲景之意也。大抵此方专治劳复热渴证。故以石膏鼠粪。二者之甘寒。 
以凉解之。愚以石膏一味太寒重。莫若以知母。或栝蒌根代之。千金又一方。治食大饱不消。劳复脉实者。即上方中去 
石膏加大黄。此又仲景法云。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是也。愚谓以上等方。治食复。固效。治劳复。尚宜 
斟酌。 

卷之十一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
又治重病新瘥早起劳及饮食多致发欲死方
属性:烧鳖甲末饮服方寸匕 
琥按上方。乃治少阴厥阴劳复。寒热间作之证。 

卷之十一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
又麦门冬汤
属性:治劳复气欲绝。起死人方。 
麦门冬(去心一两) 甘草(二两) 京枣(二十枚) 竹叶(切一升)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粳米一升。令熟。去米。内诸药。煎取三升。分三服。不能服者。绵滴汤。内口中。 
用之有效。(据原方中。麦冬止一两。太少。可增至三两。) 
琥按上方。乃治肺脾劳乏之剂。即仲景竹叶石膏汤之变也。王海藏治劳复。亦用此方。去京枣复云。加人参大妙。 

卷之十一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
又治伤寒瘥后一年心下停水不能食者方
属性:生地黄(一斤) 白术(一斤) 好面(二斤) 
上三味。合捣。令相得。曝干。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二匕。 
琥按上主治云。心下停水。当是脾气虚热而不和也。故上方用生地以凉之。白术以补之。好面以和之。 
或问心下停水。而反用地黄。得毋泥膈邪。余答云。生地之性宣通。不比熟地之泥膈。况助以白术好面。则中焦 
之湿热清。而土气得益。水自不停。食自能下矣。仲景法。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其药甚厉。 
此云。心下停水。而其药又甚平。可见先圣后贤。其因证制方。各臻其妙。岂粗工所能仿佛乎哉。 
又曰。妇人温病虽瘥。若未平复。血脉未和。尚有热毒。而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阴易之病。其人身体重。热上 
冲胸。头重不能举。眼中生眵 。(一作膜 。)四肢(一云膝胫)拘急。小腹绞痛。手足拳。皆即死。其亦有不即死者。 
病苦小腹里急。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百节解离。经脉缓弱。血气虚。骨髓竭。便嘘嘘吸吸。气力转少着床不能动摇。 
起止仰人。或引岁月。方死。医者。张苗。说有婢得瘥后。数日。有六人奸之皆死。 

卷之十一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
治交接后阴卵肿缩腹中绞痛便欲死方
属性:取所交接妇人衣服。以覆男子。立愈。又一方取女人手足爪二十枚。女人中衣带(中衣。里衣也。外台方作衣中裳。) 
一尺。烧以酒。若米饮汁服之。 
琥按上二方。即仲景烧 散之遗意也。男病取女。女病取男。如法服之。 
深师疗妇人得温病虽瘥。平复未满一百日。不可与交合。交合为阴易之病。病必拘急手足拳皆死。丈夫病以易妇人。 
名为阳易。速当疗之。可瘥满四日不可疗也。宜令服此药方。 
干姜(四两) 
上一味。捣末。汤和。一顿服。温覆汗出。得解止。手足伸遂愈。 
琥按仲景云。阴阳易。乃伤寒病瘥后之证。至深师与孙真人。皆指为温病瘥后之证。何也。此犹之太阳病中风伤 
寒。其初虽异而其传变则一也。温病后。是感得温热之余气。而反用干姜一味者。何也。此必是男女因交接之时。走脱 
阳气。令不病者。反得病。故用干姜之辛热。使顿服之也。病候多端。制方不一。今姑存之。以备采择。 

卷之十一附昔贤治瘥后病方论变法
又疗劳复大青汤方
属性:大青(四两) 甘草(二两炙) 阿胶(二两炒) 香豉(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