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认识的人纷纷小声议论着:来了!来了!
只见,一个人随着仆人昂首而来。
此人生得是身材魁梧,电目戟髯,犹如画图中的侠客相仿(如世人所图羽人剑客),他一边走,一边大声地问:“病人在哪里?病人在哪里?!”
只这一嗓子,直震得各个屋子里的锅碗瓢盆嗡嗡直响,连墙上的土都直往下掉。(欲坏墙屋)家里的管家和陈赤石的公子忙迎上去,打着招呼:“先生请进,走了多久到的啊?”
来人毫不在意的回答:“一日夜!快,带我见患者!”(一日夜驰至武林)
屋内的陈督学听说了,也从床上探起了身子,眼睛里放射出了希望的光芒。缪希雍
此人进屋后,屏息片刻,然后开始给患者诊了脉。
诊完后,对一屋子凝视自己的目光说:“不要担心,这不过是暑湿内侵而已,拿纸笔来!”
于是提笔唰唰几下开了方子:人参五钱,升麻七分,炙甘草一钱五分,乌梅二枚,红曲一钱五分,川黄连三钱,白芍药二钱,莲肉四十粒,滑石五钱。
两剂药以后,这个让陈家举家上下惶恐不已的痢疾,就这样在轻描淡写间痊愈了,大家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时大家突然想起来这位医生,怎么好大一会儿没看见他了呢?于是开始四处寻找,陈公子更是十分高兴,一边走,一边用折起的扇子不断地敲打着自己的手掌,嘴里不停地嘟囔:“其术神矣!其术,神矣!”突然,看见有仆人站在客房的门口像他摇手。
上前一看,原来,这个医生已经躲在客房里,鼾声大作,睡去多时了。
这个医生,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明代著名医学家——缪希雍。
例案2、有一天,一个叫李行甫的人,患了梅毒,在前医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了水银等药,结果导致这个患者三天以后出现了舌烂的症状,牙也掉了,咽喉也溃烂,弄得满屋子都是秽气,吐出的腐烂的肉像猪肝一个颜色,这个情况,甭问,什么都没法儿吃了,大小便也不通了。
请来的医生一看,得,没法儿治,拜拜了您呐,您自个儿挺着吧。
这位李行甫这个后悔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我要是不去那个春香楼,不就没这事儿了吗?
后悔有什么用啊,接着请医生吧,于是就请来了马铭鞠。
马铭鞠一诊断,就说:“这是中了水银的毒啊,现在患者肚子虽然胀,但还没到坚硬的程度,说明水银的毒还没有致命,首先要解毒处理。”
这个解毒的方法听着很恐怖,他拿来了一些黑铅,然后用大量的甘草、桔梗、金银花等药熬,熬好了后给患者喝一些,再用剩下的洗患者的手足。
结果,第二天,患者开始从大小便排出很多黑水,病情就开始稳定了。
然后,又用了些外用的药吹到嗓子里,又口服了些解毒的药,这个患者后来就痊愈了。
看来在抗生素发明之前的中国,曾经想了许多方法来解决梅毒的问题。
缪希雍看了以后,认真地学习,并且把这些方法后来都记录了下来,写在了书里。
例案3、还有一个患者,是个青年人,他患的是喉癣,也是喉咙里的疾病,其他的医生怎么治疗都不见效,结果是整个喉咙开始烂了,吃的东西必须是面粉熬烂,仰着头才能咽下,每次咽的时候都要哭一场。
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病,于是请来了马铭鞠。
马铭鞠一看,说:“这不是外感的风火毒,你曾经患过梅毒吗?”
青年人说:“没有啊?”
马铭鞠接着问:“那你的父母患过梅毒吗?”
青年人恍然大悟:“是啊,他们患过,是治愈了三年后才生的我。”
马铭鞠说:“果然如此,这是毒性遗传给了子女。”
于是,同样开了甘草、桔梗、山豆根、草龙胆、射干等药,尤其是每付药里用了土茯苓半斤(量够大的),再配了点儿牛黄,结果半个月后,这个病就痊愈了。
回头缪希雍就请教了:“马先生,您说难道这个梅毒它会遗传吗?”
马铭鞠回答说:“凡是父母正在患梅毒时生育的孩子,很少有不被传染的,具体的症状是浑身都溃烂,从头顶到脚,除了两个眼睛,几乎没有完整的地方,这一定要按照梅毒来治疗啊,很多医生都不知道,按照各种方法治疗,最后不免于死,可叹啊。”(论述很长,大意如此,就不给大家都抄下来了)
于是,缪希雍就把这段话记录下来,后来,当他出版《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时,给收录了进去,并在后面标注“马铭鞠传”,意思是马先生传授的,但是由于缪希雍太有名了,所以现在很多人写文章都说是缪希雍先发现了梅毒的遗传性,实际是马先生的成果,缪希雍同志的科研态度是严谨的,这事儿人家在引文里都说了。
例案4、有个姓于的患者,和缪希雍认识,他的父亲刚刚去世,刚办完丧事,自己就患了一种病,主要的症状是眼睛痛,眼珠子痛得如同要掉下来似的,同时胸肋和后背像有棒槌在敲打,还有昼夜咳嗽,也没法儿睡觉了,吃饭也吃不下去了,
这种浑身上下一起疼,同时还咳嗽的病证实在是让人痛不欲生,这位于同志觉得自己可能要熬不过去这关了(自分不起),就把亲友们找来,纷纷告别。但他很搞笑的是,先找来告别的竟然是我们的缪希雍同志(促仲淳诀别)。
缪希雍同志哪里见过这个?怎么着?还没来请我看病呢,就先把我请去告别?居然有这等事情?
不过那告别就告别吧,反正也正好去看看这位于同志到底是因为什么死的。
这样缪希雍就来到了于同志的家。
见到了于同志,了解了一下情况,听完了,又摸了一下脉,然后笑了:“你这哪里会死啊,还告别呢,我来给你开个方子吧!”
于同志一听,不用死了,当然喜出望外,家里人听了也特高兴,于是就拿来了纸和笔。
缪希雍一摆手:“不用纸笔!”
“啊?”大家都很奇怪,不用纸笔怎么开方子啊?
缪希雍一笑,告诉于同志:“你就把隔壁那个三岁的小男孩抱到家里来,每天用碗接他的尿,喝下去,每天三大碗,连喝七天!”
然后还嘱咐呢:“要趁热喝啊,凉了喝下去就不好了!”
“啊?!”于家上下听了差点没都从椅子上跌下去。
“我们没听错吧?喝小孩子的尿?”
于同志也不吭声了,低头在那里赶紧反思:我没在哪里得罪这位缪希雍老大吧?我都到要死的份儿上了,还拿我开心?
缪希雍见大家显得很不开心的样子,就严肃了起来,对他们说:“你们几时见到过我缪希雍拿人生命开玩笑?请放心,尽管服用,一定会见到好处的!”
于同志一想,也是啊,缪希雍是个四方闻名的侠义之士,爱惜人的生命胜过一切,不至于拿我开涮吧?
这才放下心来,当晚,就把隔壁家的小孩子给借来了。
隔壁这户人家也挺纳闷的,您别不是借错了吧,我们家还有一头能挤奶的牛,您都不借,却要借我们家孩子挤尿?您敢保证您没听错?
这个三岁的孩子更奇怪了,哪里受过这个待遇啊?自己一撒尿,就能看见一位叔叔立马在旁边毕恭毕敬地拿碗接着,然后,一扬脖,咕咚几口,全给喝了。
小孩心想:这家人怎么这个毛病啊?要是你们喜欢,我们家我爸爸、妈妈都会撒尿,也给你们借来?
就在大家胡思乱想这功夫,这位于同志可就发现问题了,原来,喝了这个童便以后,自己大便的时候就开始泻下淤黑的血了。
喝了七天的童便,下了七天的黑血。(七日下黑血无数)
然后缪希雍来了,就问这位于同志:“怎么样,身上还痛吗?”
于同志一体会,咦?真的不痛了!
但是,还在咳嗽。缪希雍诊了脉,说,咳嗽需要慢慢调理,你不要着急。
于是就开了方子:天冬、麦冬、贝母、苏子、橘红、白芍药、鳖甲、青蒿子、桑白皮、五味子、百部、枇杷叶,熬好后兑入竹沥和童便(看来隔壁的小孩还要继续借用)。
喝了几天,咳嗽却没有见好,家里人开始有些怀疑,尤其是于同志的母亲和弟弟,都怀疑于同志是虚的,需要补补,就催促在药里加入人参、黄芪等补药。
缪希雍听了,坚决反对,说:“哪里虚啊,不虚,千万不要补啊。”
可家里这二位死活不信,非要补不可,于是就偷偷地在药里自己加入了黄芪二钱,结果这位于同志当天晚上就感到了胸闷,发热,睡不着觉。
这下服了,这两位不敢再随便乱动了,于是就安心按照缪希雍的方子服用下去。
这个病看来确实很顽固,等到了一个月的时候,才完全好利索。
病好了后,大家都很好奇,觉得和小孩子的尿很有创意,连忙请教缪希雍其中的奥秘。
缪希雍笑着说:“这个童便,它性味咸寒,滋阴降火,能除骨蒸,解劳乏,用来治疗肺热咳嗽,那效果是最好的了,而且还能消除瘀血,化瘀生新,大家可不要小看了啊。我们的于兄,他的病其实不是虚,而是由于父亲去世,太悲伤了,而且有加上了些恼怒的事情,所以是肝经和肺经有火,这里加上童便,正好把火给泻了,就增加了用药的效果。”
噢!原来如此,大家听了恍然大悟,尤其是隔壁的那位家长,听了以后,望着自己的儿子,眼睛逐渐亮了起来。
其实,中医使用童便来做为药物已经有很久的时间了,在古代擅长使用童便的还有一位医家,那就是明朝的一位太医薛立斋。
就在缪希雍这次使用童便的若干年前(具体时间是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那时候缪希雍还没有出生),我们的薛立斋也还没有当上太医院的院长,那时他出差去外地,结果遇到了车祸(古代就有交通肇事了),薛立斋被重车给压了一下,估计是受了内伤,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