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归贝母苦参丸
当归二钱 贝母二钱 苦参一钱治怀孕小便难,饮食如故者。
肝气虚陷,肺气热逆,则小便难。当归补木气以升陷,贝母清肺热以降逆,金降则木升,木升则尿利也。苦参泄湿利水。饮食如故,中气不虚也。

葵子茯苓散
葵子五钱 茯苓五钱治怀孕身重,小便不利,恶寒头眩者。
小便不利而身重,此有水气。头眩恶寒者,水阻经络,阳气不达,茯苓泄水,葵子滑窍以利小便也。

当归散
当归二钱 白朮三钱 黄芩一钱 芍药一钱 川芎一钱妊娠常服此散最宜。
胎气以土木为主,白朮补土,当归川芎补木,芍药黄芩清热以养血固胎也。胎热则动而不固,故于当归川芎温性之中,加芍芩以调之。

白朮散
白朮三钱 川芎二钱 蜀椒一钱 牡蛎二钱养胎之方。
土湿水寒,木气郁结,则胎气失养。白朮补土除湿,川芎温达木气,蜀椒温水寒,牡蛎散木结也。

小柴胡汤
方见前治产后大便坚,呕不能食者。
产后血去津亏,则大便艰难。胆火上逆,则呕不能食。黄芩清降胆经上逆之相火,火降则津液得下。参草姜枣补中生血,半夏降胃,柴胡升三焦相火之陷也。足少阳相火上逆,手少阳相火即陷。小柴胡汤之柴芩,所以能解少阳之结者,升降并用之法也。

大承气汤
方见前治产后便难,呕不能食,病已解,七八日更发热,胃实者。
胃中热实,故病解后又复发热。故宜大承气汤下胃实也。胃实者,有宿食也。产后三病,一曰病痉二曰郁冒三曰便难。皆血去津亏使然。血去津亏,木气疏泄,易于出汗伤风,则病痉。津亏不能养阳,阳热上浮,则郁而昏冒。津亏则大便艰难也。

当归生姜羊肉汤
方见前治产后腹中寒痛者。
产后肝阳不足,故易寒痛。当归羊肉,温润滋补,以益肝阳。生姜散寒也。
  
枳实芍药散
枳实 芍药 各二钱 治产后腹中热痛,烦满不得卧者。
胆胃热逆,气实不降,故腹痛烦满不得眠卧,芍枳清降胆胃之热也。

下瘀血汤
大黄二钱 桃仁三钱 蛰虫一钱治产后瘀血腹痛者。
服枳实芍药散,腹痛不愈,此为瘀血着于脐下。大黄桃仁蛰虫下瘀血也。谨按此病,吞服五灵脂五分最效。

大承气汤
方见前治产后七八日少腹坚痛不大便,烦躁,发热,日晡为甚,食则谵语,夜半即愈,热结膀胱者。
热结在里,故食即谵语,夜半之后,阳气上升,热结得松,故愈。大承气下里热也。凡阴液不足,而病阳热之病。皆夜半前重,夜半后轻。夜半前阳气实,夜半后阳气升,升则虚矣。此亦冬至后下阳虚之理。

阳旦汤
即桂枝汤治产后外感。续续数十日不解,微恶寒发热,头痛汗出,短气,干呕,心闷者。
外感而恶寒发热汗出头痛,此为桂枝汤证,胆经上逆,故亦短气心闷干呕。桂枝汤补中气而解荣卫之郁,芍药降胆经也。

竹叶汤
竹叶三钱 葛根二钱 桔梗一钱 桂枝二钱 防风一钱 附子三钱 人参三钱 炙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六钱治产后外感,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者。
面赤乃阳戴于上之证。阳戴于上,则虚于下,附子补下虚之阳。喘而发热头痛,肺胃不降,竹叶桔梗葛根以降肺胃。桂枝防风以解荣卫,人参甘草姜枣以补中气也。

竹皮大丸
生竹茹三钱 生石膏三钱 桂枝二钱 白薇一钱 炙甘草二钱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者。
乳子之中,而病呕烦,此中虚而肺胃之热上逆。甘草安中,竹茹石膏白薇清降肺胃,桂枝达肝阳以降逆冲也。

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
即白头翁汤加阿胶炙甘草。方见前治产后下利虚极者。
产后血去木热,疏泄下利,中气与津液极虚。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清木热,阿胶补津液以止疏泄,甘草补中气也。

小柴胡汤
方见前治妇人外感,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
此为热入血室。小柴胡升降少阳之气,以解血室之热也。又治妇人外感,经水适来,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亦热入血室,故小柴胡汤治之。经水适来适断,三焦相火发动之时。故外感即热入血室。戌亥时,三焦相火主事,故夜则谵语。此病之脉,右尺必特别紧动也。

旋覆花汤
旋覆花三钱 新绛三钱 葱白三个治妇人半产漏下者。
此为瘀血使然。旋覆花新绛,善行瘀血。葱白舒达血中阳气,使经脉调和,仍复升降运动之常,则半产漏下均愈也。

胶姜汤
阿胶三钱 干姜一钱 治妇人经陷,漏下色黑者。
此中寒不运,木气下陷,木郁生风之病。干姜温运中气以升木气,阿胶平疏泄以止漏也。木气通达,中气运化,清阳四布,血色不黑。色黑为阴寒,故用干姜。用干姜之脉,必有寒象。因色黑亦有热者。

抵当汤
水蛭二钱 蛰虫 桃仁 各三钱 大黄二钱治妇人经水不利者。
经水不利,有气血虚者,有瘀血壅阻者。瘀血壅阻,抵当汤下瘀血也。虚实之分,以脉为主。

温经汤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 桂枝 芍药 阿胶 半夏 麦冬各二钱 人参 炙草各三钱 丹皮二钱 生姜 吴茱萸各一钱治妇人经水诸病。
归芎桂芍,以调木气。阿胶冬夏,以调金气。参草生姜,以调中气。丹皮吴萸,以调血分之滞气。整个的运动圆,然后经调也。麦冬能开腹中一切结气。

土瓜根散
土瓜根一两 蛰虫 桂枝 白芍各二钱治妇人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
血瘀于下,则少腹痛满。经脉热滞,则一月再见。蛰虫去瘀血,桂枝芍药调肝胆以和木气。木气调和,血行无阻,则经来照常也。土瓜根,性凉,善清血热。

矾石丸
矾石一钱 杏仁三钱治妇人经水下利,下白物者。
湿凝气滞则下白物。矾石除湿,杏仁滞理气也。

小青龙汤
方见前治妇人吐涎沫者。
中下寒,则寒水上逆而吐涎沫,小青龙汤,泄寒水也。

半夏泻心汤
半夏四钱 干姜炙甘草 人参各三钱 大枣六钱 黄连 黄芩各二钱治妇人吐涎沫。误下伤中,心下即痞者。
误下伤中,中寒上热,心下即痞。干姜甘草人参温补中气以助旋转,连芩降热,半夏降逆也。吐涎沫而不痞者,宜小青龙汤轻剂,发汗逐水以除涎沫之来源也。

甘麦大枣汤
炙草三钱 小麦四钱 大枣六钱治妇人悲伤欲哭,喜欠伸者。
中虚肺热,则成此病。草枣补中,小麦清肺热也。

半夏厚朴汤
半夏四钱 厚朴 生姜 茯苓 苏叶各二钱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者。
湿凝胃逆,则咽中有物不下,有如脔肉。朴夏姜苏皆降胃逆,茯苓除湿气也。

当归芍药散
当归一钱 芍药二钱 川芎一钱 茯苓二钱 泽泻一钱 白朮三钱治妇人腹中痛诸疾痛者。
妇人之病,多在土木二气。归芍川芎以治木气,苓朮泽泻以治土气也。脾胃肝胆,升降调和,则诸病不生。

小建中汤
方见前治妇人腹中痛者。
胆经下降,肝经上升,中气不虚,则痛自止。

红蓝花酒
红花一钱治妇人腹中气血刺痛者。
血瘀则气滞,红花去瘀活血,则气行无阻也。

大黄甘遂汤
大黄二钱 阿胶四钱 甘遂一钱治妇人产后,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者。
此治水与血俱结,热在血室。大黄甘遂逐水开结,阿胶养血也。

肾气丸
方见前治妇人烦躁不得卧,倚物作息,不得小便,饮食如故,名曰转胞者。
肝阳下陷,故小便不得。肝阳下陷,则胆阳上逆,故烦躁不得卧。胆木不降,阻碍肺气下行之路,故倚物始能呼吸。此名转胞。乃肝肾阳陷,尿胞不举之病。肾气丸,补肝肾之阳也。

膏发煎
方见前治妇人阴吹者。
此病前窍喧鸣,后窍不通。此缘大肠干濇,胃家浊气不得后泄,肝木之气因而阻滞,故迫而向前窍疏泄,则作喧鸣。猪膏滑大肠而通后窍,发灰泄木气之阻滞也。

蛇床子散
蛇床子治妇人阴寒者。
蛇床子温暖肾肝,纳入阴中,其寒自去也。

狼牙汤
狼牙四钱治妇人阴中生疮,痒烂者。
此病少阴尺脉,滑而兼数,乃木气陷于肾水之中,郁生下热之病。狼牙汤洗之,以去热达木也。

谨按金匮原文。肺中风,肺中寒,肝中风,肝中寒,心中风,心中寒。云云。下列病证,所谓中风中寒,实是病热病寒。大气之中有两种对待作用,寒热是也。热则疏泄,寒则收敛。风亦疏泄,故热性与风性相通。独病热不可称为中风,否则无法用药。原文,以病热的事实,冠以中风之名。中风者,乃中外来之风。五脏中外来之风,岂有不经过全身整个荣卫,而直入五脏之理。又岂有脏中风,腑不中风之理。此原文之疑点也。读肺中风肺中寒,应认为肺病热肺病寒。五脏风寒积聚,应认为五脏寒热积聚。金匮原文,要略所载,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云云一条。与上条惟治肝也以下各句。笔法俚俗不类西汉文字。又其议论浅陋。恐系王叔和所加。读者注意。其文曰,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岂有金不生水水不生木,病能自愈者。后之人不闻有以正之,且认为仲圣之法,怪哉。王叔和于伤寒论篇首妄加序例,将寒字捣个大乱。使后人治温病,治麻疹认错原理。又欲于金匮篇首捣风字的乱。遗祸后世,不可不辨。王叔和收集仲圣伤寒杂病全文,其功大矣。愚妄多事,以误后人,其罪亦不小。
金匮方解篇终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伤寒论方解篇导言

读伤寒论者,只喜读方,最怕读文。文无理路可寻、方有病证可按也。虽有病证,仍无理路可寻。前代儒医徐灵胎谓伤寒论只可一章一章读,不能整个读。夫所谓论者,乃整个轮,非一章一章论,如按章去读,不读整个,何论之有?徐氏尚不能寻出文的理路,其它更不必道矣。本书伤寒读法,已将整个理路寻出,读者称便。兹于方中寻出整个理路,读者由方以求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